分手遗迹清理员:惊喜相册·第一章


文/城迟

列表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
与你无关,就让它们与你无关吧
你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
那梦里,不必有我
我是一件正在老去的事物
却仍不准备献给你我的一生
这是我的固执
然而我爱你,仅此而已

——海桑


惊喜相册

一月.戊戌年甲子月

1.

我是一个分手遗迹清理员。

我的工作室开在南五环,城乡接合部,旧家属楼。下楼出门左拐,向北走三分钟,会经过一家菜市场。副食店外,有家裁缝店和自行车修理摊。越穷的地方,人们越擅长缝缝补补,只有我是个异类。我很穷,但不负责修补。我负责告别、结束、收场、谢幕、终止。所有有关离别的词汇,都与我有关。

今天是2019年1月5日。戊戌年乙丑月壬寅日。小寒。下午我穿过整个北京,从南到北。我要去的小区在北郊昌平。典型的苏联风格砖楼。三栋红楼,两栋灰楼,仿佛三块酱豆腐和两块臭豆腐。说是小区,其实是炼钢厂的家属楼。我举着导航,后来发现这动作很多余。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好。活在这里,很难迷路。仅有一条主路,大路朝天,顺路走,总可以进这家小区。时间刚过傍晚7点,庚戌时,冲龙煞北,财神正东,宜出行,宜解除。

我通常会选择这种时辰出门。“宜解除”让我的出现,显得顺理成章。“财神正东”,所以我面向东站着。我的客户十有八九刚分手。她们还没走出一段感情结束的后遗症,会唏嘘,会感伤。但她们的悲伤,对我而言,只是生意。目光所及,有个小站,只有一辆公交车经过。小站背后的工厂中高耸废弃的吊车。

今天是个周六,休息日,但现在正流行996。每天从早九点工作到晚九点,一周上六天班。全民参与加班竞赛。有人加班到妻离子散,有人加班到家破人亡。我等了两个小时。她在9点23分下车,尾随在人群最后,家里没有人等,所以不着急走。她的目光呆滞,低头不看路。我懂得这种人,她们不想回忆,但被回忆追着跑。经过身边时,我从包里抽出广告传单,伸到她面前。

她仿佛从睡梦中被叫醒,受了惊吓。我目睹这个女人从垂头丧气,变得伶牙俐齿。她冲我尖叫着:“理财产品统统不要!”

我挠挠头说:“啊,其实并不是理财产品。”

“游泳健身不想了解!”

“不是健身,也不是游泳,大冬天嘛,谁要游泳。”

“保险更不需要!我身体好得很!”

“不是保险,不是健身,不是理财,不是流氓搭讪,不是包治百病的丸药,不发展销售网络下家,也不售卖人体器官。”

“你不觉得,这样听起来,更诡异吗!”她瞬间跳远,但没有转身走开。我凑近几步,又把传单递给她。她没有接,“我干吗要这张传单。给我个理由。”

“这是最后一张传单,发完我就可以回家了。”我说,“这算一个理由吗?”

她叹口气,接过去,借着路灯,读着传单上的内容,“所以,你是个分手遗迹清理员?”

“所以你看,我并不是一个坏人。”

“坏人都这么说。”她又叹口气。叹息在冬夜变成白雾,仿佛遗憾也有了形状。她问我:“分手遗迹清理员到底干什么的?”

这个话题我轻车熟路。我和很多人解释过我的职业。我往往会这样开场,这个世界存在许多相反意义的职业。有人盖楼,有人负责拆楼。有人写书,有人点火焚书。有人救人,有人安排下葬。有人歌颂,有人背地谩骂。有网络红娘,也有我,负责清除分手后的生活痕迹。

一段感情宣告谢幕,正是我上场的时刻。如果你们共同生活过,总有些日常用品、纪念品。一条床单、一件衬衫,或是一张电影票。在别人看来不值钱,你却觉得很重要。你不敢触碰,唯恐自揭伤疤,任由它们荒在那,等着时间风化。

这不是遗迹,又是什么。

我的职业是,清理你们在一起时的所有痕迹。互联网时代,除了实物,当然还有虚拟物品。微信对话框里的情话。App里的纪念日提醒。手机里的合影。自媒体上的秀恩爱。

“你这人真不吉利!”她嘟囔着,“好像出现在我面前,就是为了告诉我,这段关系结束了。”

我说:“这段感情早就结束了。我的工作只是帮你消除烦恼。”

她想了想说:“收费贵吗?”

“我正要跟你说,为了庆祝业务成立一周年,本次分手遗迹清理套餐免费。”

“听上去更怪了。一开始免费,然后就让我买各种昂贵服务。”

“绝对不会,如果你担心,我可以把身份证押给你。”

“我考虑考虑。”她把传单叠了两下,放进羽绒服口袋。

“不急,传单上有我微信二维码。”

我目送她走入单元门。她的肩膀松垮下来,从伶牙俐齿,变回垂头丧气。上楼的脚步声明显底气不足。几分钟后,三楼的窗亮起来。她的身形像个剪影。分手后的第一件事,是学着自己摸黑开灯。来之前,我查过资料。她住的这栋楼,建于1976年,如今过了43年。楼里至少住过三代人,所以这里至少装着三代人的离别。我如果住这,生意一定不错。

我在冬夜站了十分钟,然后转身回家。我知道,这个女人会找我。一个悲伤的人,需要另一个人和她聊聊,即使我是个陌生人。考拉熊也会和布丁蛋糕聊几句,如果考拉熊足够悲伤。


2.

我在零点前,赶到家。我不着急睡,刷牙用了6分钟,洗脸用了11分钟。在这17分钟里,我回想着这个女人。

她并不是好看的类型。发型是没有特色的中长发。她像个严防发丝逃脱的狱警,额角别着三个发卡,刘海收到耳后。羽绒服扣得严丝合缝,袖口找不到任何污渍。围脖用双层交叉法打结,下摆收入领口。她穿着黑色西裤,膝盖处没有褶皱,想必她每天都会熨烫一遍。郊区尘大。从车站到小区,会经过一条土路。但她的鞋帮上没有落尘。

一个人的衣着,会揭示她的本性。我知道,在工作状态中,她是个一丝不苟的人。这类型的人会在心上装个硬壳,故作冷淡,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柔软。一个冷淡的人,就算悲伤,也只会在深夜悲伤一次。

我边听瑟隆尼斯·蒙克的《Round Midnight》,边等着她的联系。时间过了零点。2019年1月6日到了。腊月初一。宜签订合同。宜交易。我不关心她是不是悲伤,我只关心自己的生意。1点整,一个陌生人加我微信。一个一丝不苟的人,连联络分手遗迹清理员都整时整点。

她说,能不能语音通讯。我说,可以,你说我听。我不需要找话题,听她说就足够了。往事本身就是话题。

“我叫做孙娟,我在一家电商公司做PM。公司主营业务是3C产品,和数码周边。”她自我介绍,仿佛在接待公司访客。

我问她PM是什么。

“PM就是Project Management,项目管理。为了确保项目最终完成的一系列管理过程。说白了,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制定计划,并控制计划完成。”她说,“你连项目管理都不懂,又怎么能推进遗迹清理的工作?”

“我不知道。”我听见手机中的叹息声。她停顿片刻,似乎在下一个决心。几秒钟后,她的语气温存下来,开始和我讲有关程序员的故事。她问我:“你知道惊喜是什么吗?”没等我回答,她继续说:“惊喜就是超出计划。”

一个整天做计划的人,往往对惊喜最没有抵抗力。我知道,那个男程序员就是她的惊喜。

她和我细数,他们在一起的每一个惊喜。我听见她在电话里的笑声。她的吐气急促,宛如一连串抽泣。直到她笑了太久,我才明白,她其实真的在哭。如果对白是英文语境,她所讲的一切都是过去式。那个程序员的出现是个惊喜。他的离开也在意料之外。他们在一起5年,不久前,程序员提出分手。

“为什么?”

“什么为什么?”

“我说,他为什么提出分手?”

“我不知道。像我这样普通的人,单调乏味,本来就不值得被爱吧。”

“你没有找过他吗?”

“我去过他家,等在他每天会出现的路上,也去过他的公司。他提了离职。同事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后来我连手机都不敢关。”

“为什么?”

“他这么爱我,怎么会轻易离开我。我怀疑他被绑架了。他没什么朋友,绑匪只会向我勒索赎金吧。”

“那之后,有强盗……绑匪打电话吗?”

“没有。要是有就好了。”

“你不害怕吗?”

“我宁愿他被人劫持了。多少钱我都给。没钱我去借,大不了以后慢慢还。”

“嗯。”

“你说,他会不会得了绝症,因为不想给我负担,所以就提了分手?”

“也许吧。”

“我宁愿他得了绝症。”

“……。”

“就算死,我也要嫁给他。”

我猜,在电话那端,一定有张不甘心的脸。电影给了人们太多灵感。杨过终将等到小龙女。黎小军终将遇见李翘。乔纳森终将再见莎拉。那些告别后久别重逢的戏码,像是安慰剂。当一个女人开始幻想绑架或者绝症时,她一定感到无能为力。何况她还是个冷淡的人。“寻找下落”如果是个项目,她一定曾制定了一套完整计划,试图抽丝剥茧,根据时间节点推进项目达成。但与以往经验不同,这个计划从一开始就失控了。

他们交往了5年。这天夜里,她讲了5个小时。每小时概括一年。我不喜欢听别人的往事。只有分手的人才会找我。在他们的叙述中,曾经的伤心切实存在,曾经的开心却已经结束了。

我通常会用甜点补偿自己,并把账单汇总到报价中。我点开外卖软件,买了5份黑森林蛋糕。当吃到最后一块时,天色从视线尽头破晓。雾霾染灰了天。公路上汽车狠命鸣笛。早点摊出售来历不明的豆浆。人们带着起床气上班,交换着彼此生活的焦虑。整座城市显得怒气冲冲。此时话题终于进入正轨。

“喂,清洁工。”

“不是清洁工,是清理员。”

“你真的能清理分手遗迹吗?”

“当然。”

“他在我家留了不少生活用品。”

“比如呢。”

““比如,他最喜欢的那家睡衣。他第一次来我家,我给他买的。”

“不管是牙刷、毛巾、睡衣、跑鞋、看过的书、一起玩过的毛绒玩具,还是朋友圈的合影,对话框里的情话,我都会清理得干干净净。如果你们共同养了宠物,我还会帮它寻找新主人。”

“嗯。”

“曾经共同的回忆,都会从你面前消失。”

“那我可以下单吗?”

““你想好了吗?”

“真的免费吗?我没什么钱。”

“真的。明天我会和你签协议。上面都会写清楚。”我知道你没钱,如果有钱,就不会住在昌平了。在CBD工作,吃着20块钱盒饭,在城中村生活。上班时像个中产阶级,下班时又变回赤贫人口。

谁不是呢。

我把电话按成免提,收拾蛋糕碟,把垃圾袋放在门外。我听见她在电话那边说:“那我需要准备什么吗?”

“你有日本签证吗?”

“之前办过一个三年的,干吗?”

“你收拾一个行李箱,准备两周换洗衣服。上午十一点等我。”


3.

十一点。戊午时。冲鼠煞北。喜神东南。首都机场在昌平的东南方。这个时辰,最适合出门旅行。我给她买了机票飞大阪。“抵达后,新干线40分钟,可以到京都。一月的鸭川一定很美。”

一个过于在意计划的人,最容易因计划失控,而缺失安全感。于是我花了一早上,做了份攻略。三张纸,以小时为单位规划她的行程。还好是淡季。Airbnb房源充足。我给她准备了日币,以及交通卡。她到了京都,地铁直达民宿。三十几年的老屋,藏在深巷,有小院,院子里有“惊鹿”,想发呆看书,或是出门散步都好。出门左拐50米有小酒馆。

她狐疑看着我,“你确认这旅行也免费?”

“旅行是遗迹清理套餐的一部分。整个套餐都是免费的。”

“为什么请我出去玩?”

“不想你妨碍我。你旅行两周。我在你回来前,完成分手遗迹清理工作。我保证所有他的痕迹都会消失。”

“这逻辑不成立。”

“宇宙是蛋爆炸出来的。睡觉消耗热量比看电视多。在英国自杀是重罪,就算自杀未遂,也可能被判处死刑。你觉得这些事实,哪个符合逻辑?”

“在项目管理中,我最相信奥卡姆剃刀理论。”

“没听说过。”

“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才是真相。”

“那你怎么解释免费这事?”

“我觉得,你打算趁我不在把这房子卖了。”

“这房子是你租的。”

“房子里的东西,你都可以卖。”

“你这一屋子破烂货,和日本两周旅费,哪个更贵。”

“我知道了。说不定去了日本,我就被卖了。”

“凭您这张脸,用来镇宅吗?”

“你可以卖器官。听说肾还是蛮值钱的。”

我懒得搭理她的疑神疑鬼,“攻略上说,酒馆的烤鳗鱼很好吃,你可以试试。”

“嗯嗯。”

“火曜日会歇业,对应的是我们的星期二。”

“知道了。”

“酒馆隔一条街,有家温泉泡汤。攻略上说,男女混浴。如果你愿意,可以来一场艳遇。”

“我谢谢你啊。艳遇?凭我这张脸?”

她还是一身职业装,与其说是出门旅行,更像是跑通勤。除了行李箱,她背着随身双肩包。书包两侧插着雨伞和保温杯。我看着她把哨子、野外手电、创可贴、肠胃药、发烧药、一个小铝牌分门别类,放进侧袋。明细写进手机备忘录。上面总计32个随身物品,大到护照证件,小到眼药水。与程序员相比,我觉得,她更适合和强迫症谈恋爱。

“那个哨子干吗用的?”

“日本嘛,地震多发。如果我被埋起来,吹哨子,别人可以找到我。”

“那个小铝牌呢?上面干吗写着我的电话?”

“那是我的紧急联络人。如果人家把我救出来,我需要一个人把我带回国。”

“你刚才还怀疑我把你卖了。”

“除了你,我现在没人可联系。你很得意吧?”

“并没有。而且救人并不在清理套餐里。”

“随你。”她拖着行李箱冲进楼道。走廊摆满废弃的橱柜、自行车和咸菜缸。这些物品年代久远。橱柜上贴着小虎队贴画。自行车商标斑驳不清。她侧身下楼,仿佛正穿过谁的旧时光。脚步声渐行渐远。我关上门,任由炒菜味钻进门缝。

一想到她随身携带的哨子,我就忍不住笑。我不知道,她多长时间能走出这段感情的后遗症。我想,应该不会太久。至少她开始以自己的方式,照料自己。如果没人在意你,你只能学会在意自己。

我从书包里掏出便携音箱,连接蓝牙,摆在窗台上。几秒种后,歌声冲出窗口。我没听瑟隆尼斯·蒙克。与爵士乐的深情相比,清理分手遗迹时,我更喜欢大卫·鲍伊在Ziggy时代的荒诞不羁。

房间不大,一室一厅,局促但井然有序。袜子、内衣、T恤、外套、裤子都有各自的收纳箱。程序员的生活用品单独摆放,不需要我挑选整理。我在屋里走走停停。空气中有股膏药混合着油烟味。房东一定上了岁数。老年人的衰败沁入墙壁。夏天有过堂风还好。冬天不开窗,味道阴魂不散。房东留下几件家具,仅够维持日常生活。一张床、一个衣柜、一个写字台挤满卧室。电视摆在写字台上。与其说是客厅,其实更像个过道。为了行走方便,圆桌只有吃饭的时候,才会支起来。厨房狭窄,只够转身,幽闭恐惧症患者一定会崩溃。

除此之外,她没有添置更多物品。房间里没有小摆设,厕所没有女生的瓶瓶罐罐。她带走两周的衣服,衣柜就此空下来。我想,她一定很喜欢奥卡姆剃刀理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她是最容易清理的客户。我把她归类为“绿萝”级客户,不需要怎么照料,自生自灭就可以活得很好。通常我会用一天的时间完成工作。这类客户越多越好。或者她多分手几次也行。

我从背包里掏出行李袋时,又听见脚步声由远及近。几秒种后,她重新站到我面前说:“喂,清洁工!你开始干活了吗?”

“还没。”我把音乐音量关小,“是清理员啦。”

“什么?”

“无所谓,你说。”

“东西你都带走。”她指着电视上的相簿说:“那本惊喜相册可以留给我吗?”

我看着她手指的方向说:“我考虑下。”

责任编辑:颗馨 onewenzhang@wufazhuce.com

《分手遗迹清理员》于每周二、四、六更新。编辑部微信:oneapp2020。定期发布活动,赠送签名书和周边,欢迎添加。

作者


城迟
城迟  
小说家,代表作《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关注

评论内容


北郎
What's past is prologue.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 莎士比亚 《暴风雨》
XX
到底为什么免费还附赠出国旅行!在这足不出户的岁月里想想就觉得美好!
星河滚烫也没有麻辣烫
让我想起了《死亡清扫日记》——“死了的人既不会成长,也不会再有新的故事。一切都停止不前了,永远地停止不前了。”对我而言,恋爱也是一样,分手了的恋爱,既不会成长,也不会再有新的故事。一切都停止不前了,永远的停止不前了。
查看更多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

分手遗迹清理员:惊喜相册·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