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胜寺


文/阿虎

 

“我”和导师在一次考察中,嗅出了罗汉头盗窃案的真相,在是否去举报的问题上,我们做了不同的选择。有些道理,三岁孩童易懂,七旬老翁难做。到道德和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做出问心无愧的选择。


1

这是一趟开往山西的高速列车,平稳、舒适。两座的座椅,导师蔡杰夫靠里,我则靠外。列车行驶在三门峡黄河生态廊道,正是初春,窗外绿意翻滚。蔡杰夫偏着头,眯着眼,似睡非睡,膝上摊开一本《两宋时期的民居与居住形态》,偶尔睁开眼,才翻看一页。我试图和他聊聊天,但他说:“你把资料整理整理吧。”然后便不再理会我。过一会儿,又眯了过去。我撑开笔记本电脑,开始整理古建修复的图片资料。这一次,我们将去往山西南部的C县泽山镇进行考察。最主要的考察对象是始建于元代的古寺,会胜寺。去年,一场五十年不遇的大雨令C县不少老建筑遭了殃,地基下沉,外墙坍塌,年代最久的会胜寺自然也未能幸免。

下午两点,到达运城。之后转乘大巴,去往泽山镇。会胜寺所在的村名叫光明村,村长李福田早早来旅游集散地迎接,蔡杰夫和他还算熟悉,作为古建修复专家,他曾数次去过会胜寺调研。李福田截胡,想让我们提前去看看状况。蔡杰夫已在电话里与他沟通过了,所以我们便绕开文物局的人,直接随他去往村子。李福田开辆性能不佳的小车,连牌照都无,笑说,六十了才学会开车,儿子是修车的,送他这辆小破车,让他开着玩,代步。路况不佳,都是炮弹坑,小车颠簸起来,让人很是担忧它立马散架。好在村子距离镇上只有七八公里,二十多分钟即到。

进村,穿过立有“千年第一古村”的牌楼,远远便能看到大片的古建屋顶。因地方文化保护主义的高调盛行,民间都爱以“第一”自居。这些年,我随着蔡杰夫到访过不少这样的“第一”,言必称“千年”。不明就里者,通常都要来膜拜一下。车驶进了,终于看到传说中的会胜寺,先看到的是山门,寺位于数十级台阶的高台上,背靠山石高耸的泽山。殿宇外罩了蓝色彩钢瓦。李福田很没底气地说,因没有财力去做修缮工作,只能穿了临时“衣服”,已有大半年了。李福田是泥瓦工匠出身,是村中为数不多拥有古建修复技艺的老人儿,他寄希望于我们的考察,能制订出一套较低成本的修复方案,然后再去社会上进行招标。但会胜寺实在已是风烛残年,据蔡杰夫讲,只有殿宇里几十尊彩塑还稍稍有点儿文物的样子和审美价值。寺的周围已几乎没什么人居住,周边破落的民居作为风貌景观被保留,民居的山墙因受雨水浸泡,多已岌岌可危,到处悬挂着“危墙,请绕行”的红色指示牌。

下车,走进山门,寺门口石阶上高高地坐着一个头发蓬乱的老头。老头在拧麻绳,手底下转动着像是空竹一样的木疙瘩,听蔡杰夫说过一次,方言叫“吊摆子”。老头目光呆滞地看着我们走上台阶。等我们走进寺门,他也站起来,跟在了我们身后。

前殿是天王殿。从天王殿回廊绕过去,是个天井式四合院。主殿弥陀殿左右两侧有厢房,应是年代不算久远的补建,砖体的风化程度并没那么严重。殿前有棵高耸的枯树,树皮几乎完全脱落,像极了枯骨。树干从中劈成两半,弯曲的一半不得不以铁棍撑着。枯树的底部倒有些新冒的嫩枝。李福田叫我们别靠太近,说这东西不够吉利。我心里发笑,都什么年代了,还这么迷信。

最有价值的彩塑在弥陀殿。但殿门上着铁锁,钥匙则在文物局那里。因此,我们只能通过窗户孔瞧了瞧。但很遗憾,什么也没看到,只能看到佛像和罗汉的底座,因殿宇的屋顶漏雨,佛像和罗汉也都用塑料布罩了起来。李福田颇显尴尬,说:“没办法,不得不给它们也穿上衣服。”

我们在院里转悠时,拧麻绳的老头也一直跟着,几乎是寸步不离,鞋底“卡拉卡拉”响着,总在吸引我的注意。我观察了一下,发现他穿得变形的皮鞋后跟钉着两块铁皮。李福田这才介绍说,他是看寺人,脑子有点儿毛病,不用理会他。话是当着人的面儿说的,显得极其的不尊重。天灰蒙蒙的,院落昏暗,潮湿弥漫。今年春寒,在天井院停留期间,天空零零星星飘起了雪花,石板上很快就见了一层白。李福田望着天空,担忧着雪转雨,他被雨水折磨怕了。看寺人笼着袖筒,也在默默望着天空。两人的头仰起的角度一致,十分有趣。

过一会儿,雪果然转雨,洋洋洒洒,冰凉透进呼吸,着实让人难过。李福田带我们去门房取暖。屋里炉火很旺,吸筒里发出气流对冲的声响,像有人在大口喘气。看寺人也跟进来,默默把炉盖挑开两个圈,把水壶搁了上去。蔡杰夫和李福田聊天的时候,老头也缩在炉子边,继续拧着麻绳,侧着耳,像是很认真地听着,水壶很快开了。看寺人起身,在屋里转了一圈,找出一个铁罐。他在找茶叶。之后,他为我们泡了茶,茶碗并排在炉台上摆了三个。茶闷好之后,他往我们各自的方向推了推。这人很懂待客之道,除了脸上挂着些呆滞,看起来并非像李福田说的那样。李福田心安理得地喝着茶,好像看寺人就该伺候他似的。茶杯有些脏,杯内布满了茶渍。我捏起来,暖了暖手,客气地放下了。看寺人却一直直视着我,这令我很不自在,我只好拿起茶杯抿了一口。但他还是直视着我。看来脑子是有些问题。一个有问题的人,做出任何奇怪的事也都可以理解,也许他只是好奇我的眼镜或是帽子而已。

雨停歇以后,李福田打算带我们回村部吃饭,笑说:“不是公款招待啊,是咱家老婆子的家常便饭。你们坐了一路车,先对付一口。”

走出寺门的时候,看寺人也跟了出去,他忽然走到我身旁,一把抓住了我的胳膊,说:“娃娃,还能再坐坐吗?”我先是吓一跳,又愣了一下,因他说的是方言,我稍微反应了一下,才理解了他的意思。

李福田呵斥:“你和人家有啥好聊的?回去!”转而又向我解释说:“他死了个儿子,脑袋受了刺激。看见年轻人,总想和人聊天。”

李福田粗暴的呵斥让我反感,他没必要这样对一个老人。看寺人无辜着眼看着李福田,手笼回衣袖,默默把头低了下去。

去村部的路上,我问开车的李福田:“书记,那人的儿子是怎么死的?”

“说来话长,回头再和你说吧。和会胜寺还有点儿关系。”李福田竟讳莫如深。

蔡杰夫点我一句:“年轻人,太好奇。”

“哈哈。”李福田假笑两声。

两个中年人继续假客气地聊着闲天儿,我则置身事外。小雨霏霏,雨水打湿了整条街的青石板路,两侧的古民居,在雾蒙蒙的水气中,呈现着被时间剥落的愁绪。高大的围墙上,干枯的杂草正随风轻轻舞动。寂寥的巷道里回荡着沉闷的狗吠。村部在村子最西边,那里是片新建的民居,一条繁忙的公路穿越而过。回望老街,像是这新世界投下的小块阴影。

进了村部办公室,李福田的女人已送来饭食。是臊子打卤面,浇头和面分装在两个锅里,热腾腾冒着白气儿。李福田自豪地说:“我老婆的臊子面,一绝。你们吃一次,下次还想再吃。”他不知哪里来的自信。导师祖籍山西,长于河南,有着天生吃面的胃,每日无面不欢,他先吃了一碗,又盛了一碗,吃得山呼海啸,完全失了涵养。我则是南方的米饭胃,来北方求学这些年,从没有吃惯过面。发胖之后,还习惯戒碳水,只勉强吃了半碗,便把筷子放下了。李福田的女人太过热情,硬是又多了添半碗,塞到我手里。吃完,整个人都发胀了。

饭毕,天已擦黑。李福田又带我们出门,去了古巷考察民居。民居多建于清中晚期,从破落的程度和塑造样式看,很容易能够发现民间造屋的延续性,古人讲究造百年居所,一处老房子总是饱含了家族多辈人的心血,糅合出令人感动的血脉传承的基底。高大的老树和斑驳的旧石最能见证人世变迁的沧桑。但一直以来,我对这种感动却较为排斥,这十足是矛盾的。

我们踏上了一户人家的碉楼。李福田指点江山一样指着整个村子,豪迈十足地说:“看看,美吧。真是太美了。每年,各地的摄影师都会来采景。可惜修缮工作一直跟不上。没办法啊,北京故宫的维护工作都要那么大花费呢,轮到咱们这小小的古迹,哪敢有啥指望。”

天已经很暗了。我已无心看破落的风景,只好把目光放远,看向穿着彩钢瓦外衣的会胜寺。我大概看到了看寺人的身影,他正坐在寺角的钟楼上,似乎正在望着寺背后的山。山顶有座塔,在高压电塔的衬托下,只是一个小灰点儿。隐隐地,我有种想和看寺人接触一下的冲动。一个失去了儿子的老人,如果他确实需要有人陪他坐坐,从而能获得些安慰的话,我倒愿意去听他说一说话。同时,我也有点儿好奇他的儿子是怎么死去的。泽山镇不止一个古村,我和蔡杰夫的考察将会持续三到五日,应该能找出空闲去找一找他。文疯子不会打人,这点我倒可以肯定。

 

2

晚上,我和蔡杰夫入住镇上的怡和旅店。泽山镇是鸡鸣三省之地,过了黄河,往北是陕西,往东是河南,古时是码头商埠,商业繁盛。街上保有古建,如今因旅游开发,增盖了不少样式雷同的仿古建筑,匠心不足,难免乏味。元宵节才刚过,街上较为冷清,游人不多,但花灯还在,迎风飘荡的酒旗到处悬挂。楼下有家品雅书店,是旅店老板老白自己开的。蔡杰夫有书癖,去哪里都不会放过能买书的地方。晚上,他去书店消磨,买了数本绝版的地方志还有老的建筑图册,上楼来和我显摆,像是小孩子显摆糖果。

“乡间还是藏着有文化担当的人的。”他在表扬坚持在乡下开书店的老白。

翌日清早,C县文物局的人来了,考察算正式进行。去了几处濒危古建,大多在文物美学价值上乏善可陈。沦为废墟,也不失为归宿。到第四日,考察终于结束。但总体走下来,用来做考察的时间并不多,反而饭局更多一些。到一个地方,必有农家高规格的请客吃饭。文物局的人一直抱怨乡下人太过热情。热情终究会遭遇错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那些村庄的古建应该都是没什么前途的。

第五日,导师打算休息一下,整理一下资料。听口气,好像还要待些天。我是资料整理的快手,只花一个上午就完成了工作。蔡杰夫放了我半天假,我有去镇上随意走动的自由。我说想去光明村再看看会胜寺。蔡杰夫说:“主要是去看那个老头吧。”既然被戳穿,我也只能承认是。我实在好奇老头的儿子是怎么死的,又怎么会和会胜寺有点儿关系。我肯定不会去问村长李福田,这人假惺惺的干部作风太让人生厌。

我背了相机,兴致勃勃地离开了。在街上找了个会飙飞车的摩的男孩,不到十分钟就到了会胜寺。今天的天气实在太好,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村中的古居显得古意盎然,作为主建筑的会胜寺却因包裹了彩钢瓦,显得十分憋屈。很不走运,走进山门时,发现寺门是锁着的。看寺人不在。我绕着院墙走了一圈,以为能把人找到,但终是落空了。我只好坐在寺门台阶上等了等。大概过了一个小时,才看到佝偻着身影的老头从大路上走过,背上挎着一个筐,不知装了什么东西。为了示好,我忙起身,走下台阶,迎了上去,含糊叫了声“大爷”,“大爷,您还记得我吧。前几天,我来过寺里。”

看寺人眨巴下眼,“噢”了一声,说:“记得。”我看向他背上的筐,筐里装着些碎玉米棒子,我热情地说:“我帮您背吧。”看寺人笑了笑,嘴巴里露出难看的豁牙,“不用,不用,你穿得干净,脏。”

我没再强求,陪他走上台阶,回到寺门口。寺门上锁一把将军锁。他掏出钥匙,熟练地开了锁。我们踏过门槛,走了进去。看寺人去了门房,我也跟了过去。屋里冷极了,寒气直往外冒。我看向炉子,炉膛是暗的。看寺人说:“你就在外边待会儿吧,娃娃,我生生炉子。”他搬了把凳子给我,我在门口坐下了。他又从暖瓶里倒了杯给我,客气地说:“先喝口水,暖暖。生好了,再泡茶。”

“没关系,您忙您的。”

就现在看来,老头完全不像一个脑子有问题的人。我更加怀疑村长李福田的说法,他实在不应该这么评价一个独居老人,作为村干部,嘴巴太丧德了。

看寺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把玉米棒子塞进炉子,拿软草进行了引燃,炉火很快就生上了。他拿了蒲扇,对着风门快速扇着风。屋里涌出一团团浓烟。浓烟散去的时候,我注意到屋子床头上有张合影,是年轻的看寺人抱着孩子,不过照片只有半张,旁边的人被撕去了,只剩半只胳膊,衣服袖子是红色的。我想,那很可能是他妻子。又想,如果要聊关于他儿子的事,照片应该是个很好的切入口。待看寺人把火生起来,我假装随意问:“照片上是您年轻的时候吧,大爷?”

“对的。”说着,他竟把照片拿过来,递到了我的手上。看来,他很乐意就着照片聊下去。

“照片怎么只有半张啊。”

“嗐,当年和娃娃妈闹离婚闹得,把照片也给撕了。那会儿太年轻,脾气太臭。”

我假装欣赏地看着,“大爷年轻时还挺帅的。”我得尽量示好,以便把聊天气氛变得轻松一些,才好把话题导引到他儿子的死上。听见我这么说,看寺人竟咧嘴笑了笑,蒲扇摇得更欢快了。但上次来,他留给我的印象只有呆滞和阴郁。他说:“年轻嘛,年轻时应当那样。”照片上的他穿红色毛衣,梳着新潮的发型,眼睛里充满了意气风发的神采。他笨拙地抱着孩子,刻意把闪亮的机械腕表亮出来,这是90年代的人释放虚荣心常用的标志性动作。我父亲也曾是这样。

我指了指他怀里的孩子,小心翼翼问:“这就是您儿子吧。”

“对的。”这么看来,他并不反感聊起死去的儿子。

“他是1986年生?”我注意到照片上有“86年留念”字样。

“对的,那时候闹计划生育,还罚了款。可惜死啦,也没个顶门立户的了。”

“有多少年了?”

“2001年,到今年2023年,我想想……”看寺人翻起眼球算了算,“有二十来年了。”

 “那天,也听村长说了。是怎么死的,方便说吗?”

“没啥不方便的,让火给烧死的。”

他说得太突兀,竟吓了我一跳。“哦……那您就一个孩子?”

“上头还有个女子,嫁了。”

   “那大姨和您离了,您就剩一个人过了。”

   “对的。也没啥不好,一个人,事儿少。”

   我们闲聊了一阵。终于,我鼓起勇气问:“听村长说,您儿子的死和会胜寺还有点儿关系?”

看寺人的眼睛里突然射出一道惊悚的光,不过转瞬即逝。“他瞎说,别听他的。”他的语气仍然平和。刚刚,我差点认为已将他激怒。

看来他还是有些问题的,是我过于乐观了。

我接着说:“那天离开的时候,您说要留我坐坐……”

“是吗?早忘了。年纪大了,记性总不好。”他没看我。他正往水壶里灌水,然后把壶放到了炉火上。

我们沉默一阵。水开了以后,他仍像上次一样泡了茶。喝着茶水,我们的聊天才逐渐变得顺畅。看寺人说起自己的过往,90年代初当海员,做过二副,常跟着货轮出海。

“香港回归以后,我就没再跟船了。中国加入WTO,我开了磨坊。我记得那年,申奥成功。本·拉登也是那年撞的世贸大楼。那年事儿可真多。”他很喜欢以历史大事件来说明自己的人生节点。

我查了查手机,输入关键词,发现会胜寺曾在2001年发生一起罗汉头盗案,于是问:“寺里的罗汉头遭盗窃也是这一年吧?”

看寺人的眼睛里再次射出严厉且惊悚的光,“糟心事,咱不提。”他低头,再次沉默。他捻了根麻绳搓起来,也不再客气地帮我续茶水,一时间仿佛忘了我的存在。

我想,我一定是触到了他的雷点。同时,我又想,难道他儿子的死和会胜寺失盗有关?他说儿子是让火烧死的,虽然听着让人不适,但足以勾起我强烈的好奇心。我对特别的人的好奇源自求学这些年随导师四处考察的经历。考察的大多数时候枯燥乏味,我总会把观察人作为兴趣点来提神。我对于文化研究和古建修复并无足够的热情。本科时,我的专业是国画,之后为了能够顺利就业,比如进入高校或文化研究所,才在研究生时跨考了古建保护和修复专业。如果有机会,我可能还会重拾画笔。看寺人的样子勾起我了解他的欲望,我的心里已经开始走墨挑线。破落的古寺、心怀创伤的看寺人,必有着不俗的题旨。我竟自我感动起来。

为了减少尴尬,我站起来,随意在院里走动着,欣赏着院里的石柱。石柱上有雕花,精美、细致。墙角卧着一条眼皮耷拉的老狗,我从背包里取出香肠,把它逗了过来。我向狗示好,以此来挽回看寺人对我的好感。果然,这一招比较奏效,他看着我逗狗的样子,脸上又有了点儿笑意。我们围绕狗聊了聊。他说,狗是他儿子养的母狗产下的崽,如今也老了。

他终于放下了麻绳,挪动着膝盖已变形的腿,说:“来,娃娃,带你到处转转。寺里有不少好看的东西。你们大城市人不爱来看,我是看了十几年了,越看越有点儿意思。”他的兴致突然高涨,竟让我猝不及防。我越发信了,他脑子是有问题的。我得谨慎。

 

3

他先带我去了天王殿。据考证,这处殿宇修复于清晚期,里面的塑像也多是在民国时期补塑,做工不那么精细,因此,文物价值也就没那么大。看寺人指了指天王塑像背后的泥胎,说:“这活儿太糙,一看就是着急干完活,要拿钱走人的主儿。”他还给我指了指底座下的隐蔽的名字,说,也许是石匠的,也许是无名的过路客留下的。经过长年累月地观察,他已经摸清了附着在塑像上太多关于死掉的人的秘密。这也足见看寺人的孤独。

之后,我们穿过天井院,他带我去了弥陀殿。他竟有“钥匙”,却是根细铁丝,轻轻一捅将军锁的锁孔,锁头便弹开了。

看寺人说:“他们都不知道锁是坏的,我也没告诉旁人,就我一个人知道。”此刻,我竟有些欣赏起看寺人。他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弯曲的墙体压迫几乎将门框压得变形,我很担忧屋檐突然掉落,将我们两个砸到,我实在有点儿不敢进去。看寺人看出了我的犹豫,说:“没事儿,四梁八柱,塌不下来。”他先进去了,我这才战战兢兢跟了进去。

殿里的地面上落了很厚的尘土,踏上去,软绵绵的。有的地方因雨水的冲泡已经板结,抬头看,还能看到残破瓦当的缝隙,只因有彩钢瓦的遮挡,才有几缕光线比较曲折地从那里偷进来。看寺人忽而又返身回去,把木门推上了,门轴的吱嘎声悠长地在大殿里回荡着。站在幽暗之中,潮湿的气息在脸颊四周游走,我看到看寺人的脸竟也变了模样。这时,我不由得又把他是精神病人这一身份给强化了出来,心想,他不会对我做出什么不合理的动作吧。我不由捏了捏身后的背包,背包里有把多功能折叠小刀,常年在户外考察,免不了要带着这种便携式工具。我说不清为什么怕一个老头,如果他要打我,他完全不是我的对手。可他并没有理由打我。但幽暗的空间确实触发了我不良的联想。

看寺人挪动着行动不便的双腿,走到了大殿左侧。他把覆盖在罗汉像的塑料布撤了下来,一排共有九个形态各异的罗汉,只是罗汉的身后还有两尊常服的古人塑像。

我轻声问:“那是谁的塑像?”

看寺人说:“是捐功德的善人的,也不知道是谁。”

我凑近看了看。

看寺人又踱步走到了右侧,也把覆盖的塑料布掀开了,同样是九个形态各异的罗汉,只是靠里的五个罗汉,每个罗汉的脖子都被切断了,上面有明显修复过的痕迹。想来,这一定是贼盗过后留下的创伤。网络上有限的信息显示:罗汉头虽然复归,但盗贼至今没有抓获。

看寺人走到一个断头罗汉前,轻轻摸了摸脖子上的裂痕。我去观察一下,发现这尊罗汉后背缺了很大一块没有补上,极有可能是盗贼的粗暴切割行为导致。

罗汉神态安详,与脖颈后的破坏形成鲜明对比。

“闲了的时候,我就和他说说话。”看寺人的手滑到了罗汉的脸上,他似乎和罗汉早已是无话不谈的老朋友,罗汉也并不忌讳他的抚摸。

他说:“他是看门罗汉。照着予贤大和尚的样子刻的,他是个大孝子。大和尚道光年在这里待过。”

原来,大殿两侧的十八罗汉都有本寺原型,名字大都隐蔽地刻在塑像底座下。看寺人发现过。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多数都磨灭了,只有为数不多的还能辨认。看来,凡人都有自我标榜的嫌疑。十八罗汉的形象在我心里瞬间暗淡了许多。看寺人一一给我介绍了他发现的罗汉原型的名字。

看寺人走到弥陀像前,我们一起撤掉了盖在上面的塑料布。塑像十分高大,左右两侧各有一尊彩塑菩萨,只是色彩严重剥落,显得脏兮兮的。不过,在一束阳光的照耀下,三尊高大的塑像显出巍峨的气势。弥陀、菩萨,三尊的神态都逼真动人,手掌上的动作也十分自然,这大概就是会胜寺得以保留下来最重要的原因。只是,当我仔细看时,发现弥陀的脖颈上也有块缺损,分布左右两侧,各有拳头那么大。想来,弥陀一定也挨过盗贼之手。如此一个巨大的头,他们很可能被它的“大”吓退,只能退而求其次,去割了罗汉的头。

我忍不住问:“那也是遭贼那次留下的吗?”

“对的。头一年,有人来偷佛像,没成。第二年,有人来偷罗汉,偷了不止一回。先是李保庆死了,再是吴三娘和他儿子死了,最后,孟老海也死了。”

“他们都是谁?”

“都是这儿的看寺人。”

我竟有点儿心悸。

“我是第四个来的……还没有轮到我。和你说啊,娃娃。”看寺人压低了声音,“这寺有点儿邪性,和它沾上,就得没命。就算没死,它也给你记着,哪天非得弄死你。看到了吧?”看寺人指了指殿外的枯树,“那是棵老树精,害了好些人了,李保庆、吴三娘和她儿子,孟老海都是它害的。”

“大爷,咱还是相信科学,不能迷信。”

“不是迷不迷信的事儿,真的有那东西,咱在这里说话,它听得见。没事,我不怕,我已经是老棺材瓤子了。李保庆是97年来看寺,98年瘫掉,死了,死的时候说是让那棵树害了病。吴三娘和她儿子是99年住这儿的,第二年,出了盗贼。吴三娘说,出盗贼的那天晚上,这满殿的罗汉都活了,盗贼被吓跑了。吴三娘也病了,也瘫了,没几天也死了。吴三娘死了没多久,他儿子出了车祸,也死了。孟老海……也跳河了。我儿子……让大火烧了。都死啦,都必须死。”

看寺人的眼里忽然散发出恐怖的光,把我带到弥陀像的背后,指着一处黑暗的角落说:“那里放了好大一块磁铁,镇着这里呢,不然老树精就得作怪。你当那抵着树的铁杠是干啥?是导磁用的。”

我实在没法儿信看寺人的鬼话。但他有精神问题,我不可能和他去计较。我假装认真地问:“我能摸摸吗?”

“不信你就去摸一摸。”

于是,我趴下来摸了摸,果然摸到一块石头。我把书包滑到身前,把折叠刀拿出来,往石头上贴了一下,就听“当”地一声,刀就吸了上去。看来,看寺人并没有说假话。由死亡恐惧而生发的一切连续性事件,很容易杂糅成神秘的故事,塞到一个看寺人的嘴巴里,形成人们对这座破寺的敬畏心理。说实话,我一向对这种充满谣言性质的故事表示警惕。死亡的神秘性自然值得探索,但过度沉溺,很可能演化成病症。比如我身后的这位看寺人,他让死亡恐惧扭曲了心智,相信了由无数嘴巴塑造出来的关于会胜寺的精怪故事。

我捏住了刀柄,试图把刀取下来,但磁石吸力惊人,用指头抠了好半天,才把东西抠下来。

我爬起来,发现看寺人已不在我身后。

“大爷?”我喊了一声。

没有人回应。

我绕着弥陀像走出去,殿里也没人。看着那些幽暗里的罗汉像,个个展露出属于人的丰富神态,我不由也感觉出了一丝胆怯。猛然,在罗汉像之后,一个身体蠕动了一下。我的心脏“突”地一跳。

“你在干什么,大爷?”

看寺人的身体拱起,手臂一摆,一只老鼠晃在手中。鸡皮一下爬满了我的手臂。

“抓到了吱儿。”他们这里把老鼠叫做“吱儿”。

看寺人提着老鼠向大殿门口走去。他拉开了门,阳光汹涌而入。我抓紧跟了出去,看到看寺人已经把老鼠丢进了作为门海的水缸里。水缸里有水,活老鼠的挣扎激起了水花。看寺人直直地看着,像在欣赏这场小型杀戮。我走过去瞧了一眼,发现里面漂着不止一只老鼠尸体,统统都翻白了肚皮。我顿时感到阵阵反胃,慌忙躲了一边。看寺人却还在欣赏着,直到水缸中彻底没了水花。老鼠是乡下人的祸患,看寺人痛恨老鼠也不足为奇,但有人这样虐杀老鼠,我还是头次看到。

此刻,我只想赶紧离开这里,再不要和老头待在一起。我借口要去村子里拍照,提出了离开。看寺人说:“再来,娃娃。”我想,大概率不会再来了,除非修复古建的招标成功。

 

4

我打算去制高点拍拍村子的全貌,于是向寺后的山上走去。但走了没一阵,却误入村子的墓地。我是个方向感很差的人,因为脑子还在回想着看寺人关于死亡的故事,所以迷迷糊糊竟走错了方向。等到意识到的时候才发现离村庄越来越远,甚至连会声寺的山门都看不到了。不得已,又原路返回,回到墓地,认准了相反的方向,这才望到熟悉的景物。

“小伙子!”路旁的田里忽然传来一声呼喊,是个女人的声音。我四下找寻,却没看到有人的身影。

“看哪儿呢?这边!”那声音仿佛从地洞里传来。

我循声望去,发现一个女人的头正从排水沟里升起。女人笑盈盈地看着我,说:“瞅了你半天了,还真是你啊,小伙子。”竟是李福田的老婆。女人攀着杂草从沟里走出来,臂弯上挂着一个篮子,篮子里装满了新出芽的野菜。

“你咋又来了?”她很不客气地说。

“啊,我们老师让我来给咱们村的房子拍拍照。”

“来了咋不上村部呢?”

“就我自己一个人来的,也没想再麻烦村委会。”

“你为我们村办事,哪算得上麻烦?走啊,家去!也到饭点儿了。”

一想到大碗面,我的心马上一抖,忙说:“不用了,不用了,阿姨,我已经忙完了,就要回镇上。”

“你车呢?”

“我没车。”

“那你咋回去?”

“我去找个摩的。”

“别去找摩的了。我儿子要去镇上,他接娃放学,捎上你。”

我已经非常了解女人的热情好客,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只好说:“也行。”

我随女人去了他们青瓦白墙的新房。房子有上下两层,四合院的格局,在一众低矮的平房中,看起来格外气派。李福田不在,只有他儿子在院里修车。女人对儿子说:“鹏鹏,一会儿这小伙子回镇上,你捎上他。”

鹏鹏满脸油污,拿白眼球看我一眼,也没理我,便进屋洗漱去了。等他洗漱完,他母亲的饭已摆到了桌上,是红薯焖大米饭,还有大盆的凉拌菜。女人强烈要求我上桌,我撕不过她,只能坐下吃饭。这次好歹有大米饭,终于没有那么排斥了。吃完,带着饱满的肚子,我上了女人儿子鹏鹏的车。鹏鹏一路抽着烟,粗鲁地讲着电话,发出魔性的笑。我像是一件顺便让他带着的物品,毫无丁点儿存在感。路程过半的时候,他才结束通话,问:“哪儿来的,哥们?”

“郑州。”

“不像啊,郑州人也不是你这样。”

“我是福建人,在郑州读大学。”

“这样啊。我说呢。”然后便不再说话。

为了填补沉默的尴尬,我问:“能问你个事儿吗?”

“问,别客气。”

“会胜寺是不是一连死了好几个看寺人?”

“这你也信?”鹏鹏歪嘴一笑,“是,没错,是一个个都死了。但罪名都推到寺里一棵老树的头上,就是一帮人胡诌的瞎话了。”

“现在的那个看寺人,他儿子是让火烧死的吗?”

“可以啊,门儿清。那小子死的时候,我还撒尿和泥呢。倒是听我爸说过,说是他去会胜寺玩,结果让土炸弹没炸冒烟了。当时,看寺的是个叫孟老海的老头儿,寺里的警报器那阵子坏了,老头儿还挺牛逼,自己拿黑火药做了几个土炸弹,夜里安置在院里的过道。结果那小子一进去就中招了,手指一下子炸断好几根。再发现那小子的时候,已经是具烧焦的尸体,就抛在泽山后边的采石场。当时都怀疑是孟老海干的,孟老海还坐了班房。这人气性挺大,可能觉得受了冤枉,从看守所一出来,就跳了黄河。捞了半年,才把尸体找到。”

“那孩子是谁烧掉的?”

“谁知道。兴许就是孟老海,兴许是别的混蛋。但人是让活活烧死的,这是事实。”

“这么惨?”

“我还能骗你是咋?警察那儿把人给解剖了,说是肺管子都是黑的,说明人活着的时候,还在喘气呢。”

我突然很后悔去探问这种可怕的事,真是自寻烦恼,徒然增加一桩噩梦。可事已至此,终止探索又不是我的性格,我说:“那会儿去会胜寺拍照,我碰到了那个看寺人,我和他聊了一会儿。”

“你和他聊能聊啥?一个神经病。”鹏鹏鄙夷地看我一眼,“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佛教里不有因果报应?估计是上辈子的业报都应在了他这儿。”

“我看见他在水缸里杀了不少老鼠。”

“操!让你给碰上了。你应该不知道,他特恨老鼠。”

“为什么?”

“说是他儿子让土炸弹炸掉的手指头让老鼠给拖到了洞里,没找全。听说当时棺材里除了骨灰,就放了一根手指头。”

我灰暗的心又蒙上了更重的阴影。

这时,车已到镇子的街口。鹏鹏扬了扬长小胡子的下巴,说:“瞧见了吧,前边那个殡葬一条龙就是孟老海儿子开的。想听更多,去问他,我这是二手的故事。”

我顺嘴说:“那你引荐一下。”

“他一般不会和人说那事儿,也不是他妈的啥好事儿。没事儿,带你去会会。”鹏鹏把车开到了店门口,店里有个女人正扎花圈。鹏鹏问:“姨,叔呢?”

女人抬头,又低头,不冷不热地说:“在里边呢。”

“有人找他。”

女人再次抬头,看我一眼,目光暗淡。

鹏鹏介绍说:“郑州来的,来给会胜寺拍照的,想问问咱家死掉的爷爷当年是咋回事。”

里屋的门帘荡一下,一个白头男子冒了出来,眼里两道儿冷硬的光,直接射到了我的脸上。

“你谁呀?”他冷冷地问。他的白发与他舒展的脸皮极不相称。

我一慌,竟认真做了自我介绍。

“想听故事,去街面上听去。”说完,门帘就落了下去。

他老婆则赔着笑,说:“他就这脾气,不用理他。”又看向鹏鹏,“鹏鹏,带人家去别的地方玩吧。”

鹏鹏看着我,调皮地挑了挑眉毛,“咋样?没说错吧。”

这小子竟拿我开涮。

车继续行驶。鹏鹏说:“那货受过伤,脾气可怪了。”

“哪里受伤?”

“瞅你还戴个眼镜,就这理解力?”我居然遭到他的嘲讽,“不是身上受伤,是精神上的。他坐过两年牢。”

“因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会胜寺盗窃的事儿。案发前几天,寺里警报器的线让人剪了。一开始都以为是盗贼干的,可查到他妈的最后,居然是孟老海儿子孟辉子干的。罗汉头被盗以后,警察怀疑他和盗贼是一伙的。你让谁想,能不觉得他有问题?”

“他为什么要破坏报警器?”

“孟老海答应去看寺的时候,孟辉子不同意他爸住进去,怕他像上两个看寺人一样死掉。孟老海不信鬼怪,没听他儿子的。他住进去以后,孟辉子总想找个办法吓唬他爸一下,所以就冒充盗贼去剪了报警器的线。他自己是这么说的,但没人信他,结果搞得他爸也被警察怀疑,到处在传,说是孟老海答应去看寺,就是为了给贼行方便。李炳银,就现在的那个看寺的老头儿,他儿子跑去寺里玩,把土炸弹引爆,受了伤,孟老海这对儿混蛋父子很可能误以为把人给炸死了,怕担责任,所以才把人弄去烧了。还有的说,李炳银的儿子也是贼娃子,也和贼是一伙儿的,因为他被炸后第三天就发了盗案,烧死他,是为了灭口。反正说啥话的都有。”

“孟老海要是和盗贼是同伙,为什么还要做土炸弹?”

“没听说过障眼法吗?不过这事儿真不好说。反正都知道李炳银和孟辉子一直不对付,李炳银觉得孟老海父子害死了他儿子,孟辉子觉得是李炳银给警察递话,诬陷他爸,把他爸给逼得跳了黄河。两家斗了太多年了。”

“罗汉头最后是从哪里找到的?”

“就藏在山上的采石场,离发现李炳银儿子尸体的地方不远。罗汉头还没运走,就让警察给起获了。往后,寺里再没人敢来盗。都说会胜寺太邪性,谁来,谁倒霉,都怕了,都不敢来了。”

“李炳银是什么时候疯掉的?”

“就孟老海跳黄河以后。听我爸说,老头儿尸体弄回村里的那天,李炳银去看了,看完,人就像跳大神一样发癫了。警察起先还怀疑李炳银呢,怀疑这家伙为了报复孟老海,把人给弄死了,结果查了查,孟老海去跳黄河的时候,李炳银一直待在运城干活,压根没作案时间。”

“李炳银儿子出事那会儿多大?”

“十五六吧,小混混一个,也不去上学,成天泡网吧。”鹏鹏探头一看,“靠,到你住的地了吗?”

“哦,到了,好像过了。”

“不早说?”他粗暴地打转方向盘,又开了回去,“哪儿?”

“怡和旅店。”

车窜出去,“吱嘎”一声停下。我像被吐在地上,眨巴眼,车便没了影儿。

我回到旅店,蔡杰夫却没在。我打电话问他,他竟去了解州。也没说去做什么,只让我在泽山镇等他,也许明天回来。晚上闲极无聊,我下楼去了品雅书店。老板老白很客气地说:“你就是蔡教授的高足吧。”文绉绉的,听着很是别扭。老白穿唐装、绸裤、土布棉鞋,稀疏的头发往后竖着,纹丝不乱,手里“卡啦卡啦”转动着两个文玩核桃,身后挂满了当地书画名人的字帖,书架旁边的横杆上立一只五彩斑斓的鹦鹉。我们聊了聊天,老白聊到当地风俗,历史掌故,最后聊到岌岌可危的会胜寺。老白感叹世风日下,文化凋敝。但在我的观点里,旧梦就像是滤镜,一切不过是对其“拨乱反正”功能性的留恋罢了。

 

5

翌日下午两点多钟,蔡杰夫才打来电话,他说不再回泽山,让我直接去运城张孝机场,约定在那里会合,我们飞回郑州。一向对效率社会颇有微辞的蔡杰夫很少坐飞机,这次倒让我有些意外。飞机上,蔡杰夫几乎睡了一路,在快要降落的时候,才醒过来。我很好奇他去解州做什么,他笼统地说:“那边有没破获的古建盗案,想让我给些调查建议,看赃物最终可能的流向。”做古建修复工程时,蔡杰夫常常需要一些老的木砖石构件,他经常会跑遍国内各大文物市场。文物市场鱼龙混杂,一旦打交道,不免形成开门揖盗的局面,和警察产生交集也在所难免。我就着他的话说起会胜寺的盗案,蔡杰夫像是没兴趣听,把眼又眯了起来。我没再说,他又说:“没事儿,没睡着,说啊。”我说了下去,但他也没什么回应。飞机落地时,他才感叹说:“老头儿怪可怜。”

“您以前知道这事儿吗?”

“失盗的事儿知道,以前新闻上报道过。老头儿子的事儿,这次去解州,才听警察说了。那孩子进过看守所,可能在看守所认识了某个盗贼,案发当晚,他去帮着盗贼团伙踩点儿,才被炸伤。既然人受了伤,带着又是个累赘,许是怕暴露身份,盗贼可能就一不做,二不休了。警察是这么说的。”

我内心稍稍得到圆满,至少看寺人的儿子可能不是屈死的了。

从新郑机场出来,蔡杰夫让我自己搭车回学校,自己则搭了另一辆先行离去,像是要着急去处理什么事儿。我比较奇怪,因为他很少有这种情况出现。他的涵养没能包裹住他的匆忙和急躁,上车时连公文包都差点儿让车门夹到。

第二天见到他时,严重的睡眠不足导致他脸色暗沉,他平时梳理得很整齐的发型也有些凌乱。他也没督促我去做会胜寺的修复方案,只是当我问他时,他才说:“你抽空做一做,回头发给C县文物局。修复工作能不能进行还不一定。”

我无从推测到底是何种状况影响了他的精神状况。总之,在此之后的三四天,蔡杰夫的脸上总带着若有若无的忧虑。就连师娘都察觉到了,她打来电话问我:“你们蔡师这几天在家话少得很,他是不是在学校有什么事儿?”蔡杰夫至今还是副高五级,学校里不能让他洒脱的问题也就是这种了。

我说:“没有。”

蔡杰夫是性情内敛的人,他不愿说的事儿绝难开口,问了,反而会发脾气。我和师娘都小心翼翼,没敢去追问。

这日,在学生食堂用餐,蔡杰夫端餐盘时,手里的牛皮公文包不小心从腕上滑落,文件散落了一地。我帮他捡文件时,发现其中有张炭笔素描,是个穿和尚服的光头男子。素描是复印过的。

坐定时,我问:“这人是谁?”

蔡杰夫我一眼,眼里难掩慌乱,说:“这几天,你可能也看出我有心事。”

我说:“何止是看出,是您很明显。师娘还打电话问了我,她很担心。”

“是吗?我没留意。”

我不好点破他的虚伪。

“原本不想和你说,还是说说吧。”他伸出手指,弹了弹公文包,意指那张炭笔素描,“那是会胜寺盗案的嫌疑人。”

我一惊。原来,那是张警方的模拟画像。

蔡杰夫说:“我看了以后,觉得很像多年前我认识的一个人。”

我又是一惊。

蔡杰夫说,上次去解州,其中有个刑警曾参与侦办过会胜寺盗案,刑警听说他近来去了会胜寺考察,就随口提起了这案子。当时,叫孟老海的看寺人供述过一个可疑的人,那人是个和尚,去寺里看过碑文和罗汉彩塑。刑警常年都带着嫌疑人的画像,他便让蔡杰夫看了这一张。

当蔡杰夫看到模拟画像的一刹那,脑海里一下就跳出了那位旧识的样子。那是在2006年,蔡杰夫在帮一个古建修复工程寻找石雕构件,在去南阳镇平县的火车上,正好遇到一个在郑州古玩城做石雕生意的男子。两人在火车上相谈甚欢,便留了电话,之后导师便常去古玩城,帮工程部采购了不少石雕构件。之后的很多年,导师和男子还常打交道。微信流行起来的,两人也互加了微信,不过联系已没那么频繁,因为男子转去开了家字画店。两人渐渐沦为点赞之交。男子就是个光头,头上有戒疤。蔡杰夫记得他说过,他是还俗的和尚。

蔡杰夫学生时期也曾练习过素描,那种对人的骨相和面目的辨识能力始终还在。他问了那位警察,是谁画的这张像。警察说,是西安美院的一位女学生。当年为了破案,警察找了多名画师对嫌疑人进行模拟画像,但都没能得到孟老海的认可,最后找到这名正在度暑假的女学生,画完一看,孟老海说,就是他了。

像是老天写好了剧本,非要蔡杰夫对应到那个人一样。但他没勇气和警察说出来,“万一搞错,不是毁人家吗?”那天匆匆离开机场,他正是去郑州古玩城找那人。但那人的铺子已搬迁,去向不明。他心存顾虑,也没敢向谁打听。

蔡杰夫自我开解说:“也许只是巧合而已,我不太信一个念过经的人会盗佛杀人。”

“那您为什么又那么着急去找他?”我非得戳他的软肋。师娘说,蔡杰夫身上有文人特有的软弱性,我以前没察觉,但现在总算感受到了。他的焦灼恰能够说明他的旧相识很可能有问题,只是他不愿太快承认。

蔡杰夫像是自己也犯了什么错,脆弱地看我一眼,说:“我在想,如果他有过作奸犯科的经历,我的手上免不了也过过不少赃物。以前,我拿他当半个朋友相处,我们还聊佛学,论茶道,难道这些全部都要推翻?”

“但这是两回事。”

“也是。你容我想想,再考虑举不举报。”

蔡杰夫再三叮嘱,暂时不要把事儿说出去。作为学生,我只能卑微地承诺,“不会。”

四月份,蔡杰夫应一位姓段的商人之邀,去荥阳规划一座老屋的整体搬迁。城市建设规划扩展到了商人的出生地,老屋原本要拆除,但饱含了商人的个人情感因素,因此便想到了曾做过类似工程的蔡杰夫。工程完毕,老段在荥阳一处文化创意园区举办酒会活动,邀请了导师和我参加。座上不少文化名流,许多与导师都有交谊,导师虽不喜这种场合,但有熟人在侧,也还算自在。飘荡的丝竹声中,是典型的中国式酒桌交际。席间,一个光头男人忽然出现在回廊上,抱着拳,冲着吃饭的老男人拱了一圈手。

“王老师,李老师,张老师……”目光转移中,他发现了蔡杰夫,“啊,蔡教授,好久不见。”他像只灵活的兽一样窜过来,用两只手满满逮住导师的右手,用力一晃。那是一双不太好看的手,手背上像是有烫伤的疤痕,或是鱼鳞病之类的皮肤病。

导师惊悚地看我一眼,忙又看向男子,“老常,你好,你好。”

老常说:“要不是老段说你今天在这儿,我还不知道你来了荥阳。我不在郑州干了,来荥阳太多年了。石雕生意断了之后,你也不来找我了。”

“你退出古建,步入书画界了嘛。”

“哈,是。”

老段说:“和你说蔡教授在这儿,你还不信。”

“信了,信了。”男子毫不客气挨着蔡杰夫坐下了。

我和老段的年轻秘书坐在一处,椭圆的桌边,和他们隔着大概五六个座,几乎算是正对面。蔡杰夫那惊悚的一眼,含义复杂。我盯紧了那颗光头,上面有明显的戒疤。模拟画像上的脸瞬间叠在了那张脸上。老常身材干瘦,但脸盘很圆,很大,皮肤也很白,衬托得一对儿乌黑的眉毛像是悬挂在额头。

老常捡了几口菜,老段给他倒了茶。老常说:“我以茶代酒,敬各位。”老男人们举了杯。

老常起身交际一圈,最后又回到蔡杰夫身边,说:“不急着离开荥阳吗?可以来我店里坐坐,咱叙叙旧。”他把店址告诉了蔡杰夫。蔡杰夫客气地连说“好”,虚情假意里或许已晃动着斧钺钩叉,拆解着老常作奸犯科的过往。

老常再次握了握导师的手,他忽然看我一眼,说:“那小伙子就是您学生吧?”听口气,老段已知会过他了。

我的神经紧了一下。桌上就我一张学生脸,他轻易就将我逮到了。

蔡杰夫说:“是。”

“回头和你老师一起来玩啊。”

我点点头,心里七上八下。

老常走后,剩余的饭局时间像口热锅,焦灼了我和蔡杰夫两个。蔡杰夫没喝多少酒,但脸却红得像烙铁烙过一样。

 

6

我和蔡杰夫并没有去老常的店,那只是客气的虚套。翌日回郑州的路上,我小心翼翼问:“老常就是那个和尚吧?”蔡杰夫点点头,给了我肯定的回答。那人名叫常宝林。

我们继续聊了聊。我说,还是该把怀疑说给警察。我并没有劝解的意思,仅仅只是建议。我以为蔡杰夫仍会固执下去,但下车时,他突然说:“那好吧,那就当回坏人。”他的回应是如此迟滞,以至于让我以为他在自言自语。我很不认同他这种说法,他可以假定老常是个好人,但他首先假定自己是个坏人,这就将自己放在了道德天平分量较重的位置上,简直虚伪。如果老常确实盗佛杀人,蔡杰夫也无法摒弃掉更重的道德负担。我不会去斥责蔡杰夫的懦弱和平庸,但他的所作所为却严重弱化了长久以来我对他积累的尊重。

蔡杰夫终于拨通警察的电话,他先解释了一直没举报的原因。负责会胜寺盗案的是解州刑警马永康。马永康说:“谢谢蔡教授提供线索,理解你的心理负担,毕竟是朋友嘛。这个叫常宝林的,我们通过别的渠道也找到他了,盯了也有一段时间了。我们委托荥阳警方去做了暗访,但没有直接证据,也不好说当年的盗案就和他有关。”

我看到蔡杰夫明显松了一口气。

不过马永康透露,当年曾从被盗窃的罗汉头上提取过两枚指纹,但荥阳警方收录的常宝林的二代身份证信息里并没有指纹信息,原因是手指烧伤,没有采集到。

“教授清楚他的手是怎么受的伤吗?”

“听他提过一次,说是触电。”

“是什么时候的事?”

“说是小时候。”

但马永康得到的信息却是,常宝林的手受伤时间是在2002年左右,那时,他三十二岁。如果具体时间能够吻合盗案发案的时间,这双手受伤的状况就不能简单去看待。作为文物缉私刑警,马永康曾接触不少文物盗窃案例,太多盗贼为逃避追查打击,故意用自残的方式毁掉指纹。如果常宝林曾做过盗贼,他很可能也会采用这种方式。

挂断电话,蔡杰夫很无力地说:“如果年初没去泽山镇,也许根本不会出现麻烦。”他的软弱已经达到让我怒不可遏的地步。

会胜寺的往事梦魇一样落在我和蔡杰夫的日常里,我们不时总会提起。五一劳动节过后,C县文物局给了回复,说是光明村的村长李福田拉到一笔投资,即将展开古建的修复工程。按照约定,我们自然要去做技术顾问。之后,我们数次前往光明村,前后加起来,在那里待了足有一个月之久。那个村子,那座破寺,还有寺里破损的彩塑,以及目光呆滞的看寺人,我们最终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修复工作完成之后,我竟患上了会胜寺“后遗症”,具体表现是,总是控制不住地在梦里梦到捉老鼠的看寺人,他被大火烧死的儿子,还有被锯断了脖子的罗汉头。蔡杰夫也患上了“后遗症”,但他和我的有区别,他在担忧着常宝林的被抓,他每天总要翻一翻常宝林的朋友圈,看看他是否还在更新。

我坚信,会胜寺的盗案终究要在二十多年后真相大白,没有什么力量会将恶的暗流永久包裹在地面以下。会胜寺罗汉脖颈上的伤疤还在,看寺人李炳银的疯病还在,警方的模拟画像还在,常宝林作祟的罪责还在。只要会胜寺还矗立在地面上,人们总会把往事拉到光明的地面上晒一晒。污恶是始终无法蒸发掉的,只会随着时间的积累,沉淀得更加浓黑与顽固。

暑日,据说河南将迎来史上最高温天气。这天,我去嵩山避暑写生时,微信上忽然弹出一个“胜利”的表情图案,随后是一条语音信息:“常宝林,已带走。”我的心里“咕嘟”一声,像一口久没疏通的下水道忽然洞开,松懈,污恶一下就缩到广阔世界里去了。

发微信者是刑警马永康。其实我们早就认识了。

马永康说:“谢谢小老弟。”

我说:“也谢谢你,没把我搁里边。”

他笑说:“彼此彼此。”

我的脸上也堆叠出最无奈的笑容。

我必须实话实说,我没有遵守承诺,还是就背叛了蔡杰夫。我从没有当过小偷,但针对蔡杰夫,我当了一次。我私自翻了蔡杰夫的公文包,翻出那张模拟画像,拿手机拍摄了下来。在蔡杰夫饱受精神困扰的那些日子里,我跑遍了郑州以及周边的大小古玩城,去寻找一位头顶有戒疤的男子。我去了荥阳,去了一家字画店,当我大概认出我要找的人时,手机很不友好地咬了我的手一下。我查找到解州警方的电话,毫不犹豫拨打了过去。我说:“我要举报。”心里同时在想的是,也许会胜寺早就不需要一位疯癫的看寺人了,用无辜者的生命一次次去祭它的腐朽、血腥与诡异,那地方,还是早点儿塌掉算了。

责任编辑:讷讷

征稿信息见@ONE一个工作室 置顶微博。更多编辑部的有趣日常请关注小红书:ONE一个编辑部。

作者


阿虎
阿虎  
编剧,小说作者,现居北京。

相关推荐


阅读
杏棉街往事
文 / 阿虎
阅读
文 / 甲或乙
阅读
2009年的丢书事件
文 / 何人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