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活离不开什么东西?


突然不想吃问

你的生活离不开什么东西?

西小麦答


一进七月,雨就多了,大多是雷阵雨,下不了太久,乌云从济南西边往东边奔走,急急匆匆的,但也能带来点凉爽。七月七日傍晚,雨又来了,我换了件衣服出门跑步,从小雨跑到大雨,很久没有淋雨,整个人裹在密密麻麻的雨线里,竟觉得愈加兴奋。长期以来,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变得像吹空调,强行给自己降温以镇定,不太乐意接受恶劣的大汗淋漓,太阳直刺,尽力避免生活中的各种“苦”。一直是避的状态,仿佛在玩丢沙包,生怕什么东西砸到自己身上,因此带上什么生活的余赘,给自己的情绪和肌体造成莫名其妙的影响。

反过来看,我定型的生活正处于一种平缓的滑道,也许是找到了某种规律,除却上班以外,靠着几样所谓的元素补满更为重要的自己。

首先是书。这个好像有点老生常谈,但也的确是更容易扩宽自我界限的最为有效的途径,我颇爱看小说,虚构比现实更有旷量,但情绪是真的,触动神经的那一刹那会让灵魂都跟着起舞,愤恨或者鼓励,悬而未决和意犹未尽,都像是会跳出书本的小夹子,夹在貌似一成不变的生活绳索上,做个笔记或者感悟,一同附于其上,是书海探索的浮标,是变形的生活经验,与主人公和作者一次深切的谈话,最终直面自己内心忐忑的欲望。书有时候像左轮手枪,抵着额头的感觉是恐惧,是自我悔恨和漫长如宇宙般的反思。

拿起一本书时,也像上膛,期待它大方地轰向自己,震动,摇摆,掏心挖肺,与自己共鸣。三岛由纪夫对爱的几乎变态的书写,金阁寺的大火,三郎被埋葬的葡萄园;纳博科夫遭受骂名的洛丽塔,打捞人性幽暗荫蔽的情感,占有与控制;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宰场,穿越时空的对话,炮弹在眼前轰鸣;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航行在世纪之海的老人独享永不靠岸的爱的波浪;袁哲生的寂寞游戏,掩在树梢里的捉迷藏,似堕入深林般的孤独等等。每看完一本,就急切地寻找另一本,有时候会沉浸在一个作者里一两个月,等这一阵过去了,再换其他作者,有点像和作者单方面的神交,坐在沙发上听他或冗长或苛刻的故事,不对故事的逻辑存疑,只用去感受就够了。

不知何时,这已经成为一种长久以来的习惯了,但我不怎么看非虚构,每天的新闻事实足够恼人,一切看似确凿无疑的论证都有可能随时被推翻,相比纠结真相何为,倒不如在虚构里找答案,兜兜转转,装得下天地,可世界也就自己脑门那么大,跟自己作对,和书籍做做朋友,蛮有意思。

再者就是开头讲的跑步,不知道算不算生活的元素,原来还有点野心,想着突破再突破,受伤后觉得只要动起来,就挺有意义的。雨中跑完,还有个打伞的人给我竖大拇指,也许是认可,或者觉得这人有毛病,我礼貌性地回句谢谢,不做看客眼中的看客,不对自己作出非自己的评价。

这两样算是在慢慢成长的日子里慢慢趋近的,我始终觉得摸索比寻找更容易达成目标。我以前也玩电子游戏,也喜欢到处跑,生活需要这些,可以是一件布娃娃,可以是人,可以是情感,可以是日复一日的习惯。也许吸烟、饮酒、收藏、看书、运动、旅行、下棋、唱歌等等,究其来说,也无高低贵贱一说,无非是填充赚钱过日子之外的闲杂时光,是生活的补缝剂,生命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多去尝试,喜欢的就放在身边,想做的就去做,时间是最好的篦子,能筛下来的,往往可以一直嵌在生活里,慢慢从边角料茁壮到生命的动力,然后,平和且安静地如此下去。

责任编辑:梅不谈 onewenti@wufazhuce.com

征稿信息见微博@ONE一个工作室 小红书@ONE一个编辑部 置顶内容。

回答者


西小麦
西小麦  @西小麦打字中
一个写字的。

相关推荐


问答
人生一定需要“上岸”吗?
问答
工作中,你遇见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