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定需要“上岸”吗?
人生一定需要“上岸”吗?
最近高考结束,对学生们来说,高考成功便意味着“上岸”了。
“上岸”往往是符合世俗中社会成功学的某种标准:高考成功是上岸,考公考研考博成功是上岸,找到一份好工作,拿到了铁饭碗,过上了所谓“安稳”的人生,也是上岸。
人们对于上岸的理解就是,从此可以一劳永逸。可真的有这种好事吗?
我们永远在追寻的那个岸是什么?“上岸”,像不像是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想走出来的人却出不来呢?
我是一个经历两次考研,并且都成功“上岸”的人。
不得不说考研,给了我很大自信。第一次是跨专业由园林系考取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第二次是工作后,又去考了创意写作,去提升自己。在他人眼中,我成为了擅长考试和读书的人。
我也一度以为,自己敢想敢做,也得到了。可是,在达成这些目标之后,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乐。
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复习备考,写论文,期间去做各种工作。可这些恰恰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逃避,打断了写小说的脚步。我偏离真正热爱的那件事好久了。
为什么呢?因为我很怕写得不好,写不出来。我试图去做很多事去准备,以弥补我在写作上的不安。而近年来,当我的心越来越平静,又回归写小说的那一刻,才真正明白,我没有“上岸”,也不会“上岸”,我要面对的还是自己的内心。
我们身处在疫情后的时代,网络的时代,难免不想要从现实中获得飞速的、确定性保障和一个答案,以求安心。走入社会的年轻人很快会发现,很多事情是复杂的、不公平的,不是非黑即白的。或许,高学历好工作也给不了你永远的安稳,根本也实现不了心中所谓的理想。焦灼的状态,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正是这些“向外求”,使得我们的心更加不安宁了。即便成功“上岸”,很快会发现,一切才刚刚开始。
人生的岸,貌似毫无尽头。
记得看过一部令我印象深刻的电影,叫做《心灵奇旅》。男主角乔伊一生追寻音乐梦想,只是因为意外离开了人世。而偶然间,他的灵魂获得了一次机会,重返人间,达成了他的梦想,在纽约最好的俱乐部演奏。
当梦想达成的那一刻,他却有点失落的感慨道:“为了这一天,我等了一辈子,我以为我会有所不同。”
人生的高光时刻,他感觉不过如此啊,极致的体验仅仅是这样吗?
旁边的女子听到他这么说,笑着和他讲了一个故事。一条小鱼一直游啊游啊,想找到他们称之为海洋的东西。直到有一天,它碰到了老鱼。老鱼疑惑:“海洋?你现在就在海洋里啊。”小鱼却说:“这里是水。我想要的是海洋。”
你不断追寻的东西,早已在过程之中,产生了不同的意义。
电影中的另一个角色22也很特别。与目标明确的乔伊相比,她是散漫的,有点虚无的,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火花,甚至觉得活着没意思。
可在某一刻,她吃着披萨抬头看着天空,秋天的落叶悠然落下,在那一刹那她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那么简单和纯粹。
也许生命本身,就会带来喜悦吧。
别让某个目标左右你的快乐。人生的理想,不一定都会实现。放轻松一点。如果有一天,你真的站在了山的顶端,可曾记得那每一个人,每一个细节,和你开始时的初心?在看到山花烂漫之后,也许就该下山了吧。你能平衡好下山的心境吗?
与其争相恐后的“上岸”。不如泡在水里。
多泡一会,折腾折腾。这不正是人生的乐趣吗?
责任编辑:讷讷 onewenti@wufazhuce.com
征稿信息见@ONE一个工作室 置顶微博。编辑部官方微信:oneapp2020。定期发布问答收集,赠送书籍和周边礼物,欢迎读者添加。
回答者
|
袁小圆 @袁小圆me
热爱自由的水瓶女,沉迷写作与电影。
|
相关推荐
问答 |
在哪一刻,会觉得“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
|
问答 |
对失业的人,你有什么建议?
|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