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用“性价比”来衡量阅读?
如今阅读的性价比真的很低吗?
用性价比来评估阅读的人,陷入了一种消费主义语境的惯性——把阅读当成了一种消费行为,所以才需要精心计算投入与回报,追求效率。可问题在于,阅读可以是明理启智,可以是增长见识,可以是学习技能,也可以是纯粹的消遣,但它唯独不是消费。
你购买的是书籍,而不是阅读,你可以用很多书籍来装点书架,可认知能力的塑造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思考,这是个人智力在语言逻辑和知识积累中的锻炼提升,而非简单的消费行为。
多年前,我认识过一个文学系的学生,因为论文答辩没有通过,请我帮TA修改论文。在那篇文章里,通篇看不到清晰有力的观点,对文本的理解也有错误,TA把《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的细节都搞混了。我觉得很惊讶,因为雨果的书在名著里算是入门级别的,我在初中时期就看完了这些书,按理说TA不该犯这些低级错误。结果TA告诉我,看名著是中小学生的行为,TA和同学的做法是按着老师列出的书单找到提纲,平常只看提纲,比较重要的书籍,再多看几篇关于原著的论文。我当时的心情是震惊的,这种功利偷懒的做法和吃别人的呕吐物有什么区别?TA正是因为追求性价比,才把名著简化为提纲,用最短的时间熟悉最多的书籍,TA虽然能像报菜名一般将作家和书名挂在嘴边,但只是生搬硬套,一落笔就露馅了,毕业之后,TA并没有从事文字工作,而是靠家里的关系,去做了一份和文学完全无关的工作。
阅读就像种树,树苗能够通过阳光雨露的滋养不断成长,却无法通过几包肥料催化为参天大树。我们在阅读时,通过对书中的观点和故事共情,在心灵投下一粒种子,然后在某一天,当自身阅历与阅读经历重叠时,种子发芽了,于是获得一种顿悟的感受,洞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你相信一本书能让你脱胎换骨,能让你看完就顿悟,那大概率会失望。
我认为,之所以出现阅读性价比的讨论,和当下大家普遍缺乏专注力的状态有关。移动网络的诞生,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碎片化的阅读却不断抢夺我们的注意力,让专注力的缺失成为一种时代病。《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的数据显示,当代人的平均连续专注时长,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8秒。不是阅读的性价比变低了,而是大家的专注力下降了,变得更加浮躁了,看不进去书了。
二十多岁的时候,我一直坚持用老式手机,这个习惯不怎么方便,家人和朋友在微信群里发了消息之后,还需要专门给我打个电话说明,最后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我终于换了智能机。新手机很好用,可我很快就迷失在网络世界:看微信、逛淘宝、发豆瓣、上知乎、追美剧……长期熬夜玩手机之后,我患上了拖延症,从前写一篇文章只要一天,现在却要一周。不仅如此,我还变笨了,从前我能清晰记得看过的书里哪段话在哪一章节,现在却只能记得个模糊的大概。为了补救钝化的大脑,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硬性指标——每周至少阅读一本纸书。阅读的时候,手机开飞行模式,不接电话,不上网,让自己处于一个“失联”的状态,沉浸到书中的世界。读完一本书,所获得的心理满足远胜过刷一天手机,而在阅读和思考之中,总能激发我更多的灵感和想法,让我有动力开始工作。就这样,我借着阅读对抗戒断手机的无聊和烦躁,渐渐恢复了专注力。
对我而言,阅读的最大意义,是它重塑了我的认知和自我。阅读让我在精神上得到自由,与世界上最伟大的灵魂共鸣,靠着阅读带来的能量,让我从那个小村镇一步步走了出来,获得了不一样的生命体验,它是我做过的性价比最高的事情。那些觉得阅读性价比低的朋友,如果你能试着把手机锁进抽屉,拿起手边的书籍,也许,你会收获不一样的感受。
责任编辑:舟自横 onewenti@wufazhuce.com
征稿信息见@ONE一个工作室 置顶微博。更多编辑部的有趣日常请关注小红书:ONE一个编辑部。
回答者
|
枨不戒
自由撰稿人。
|
相关推荐
问答 |
你曾心甘情愿走入过什么骗局?
|
问答 |
你讨厌什么样的苦难教育?
|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