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看了大音乐家+李宇春哇LIVE超级现场,本打算去热闹一下,没想到听完后彻底失眠了。
李宇春唱到「您所拨打的电话号码是空号」这首歌,开始在舞台上暴走。里面有一句歌词「两个人上演灵魂绝缘,在人声鼎沸魔幻现实空间」
听到这句想到了前男友,爱而不得仿佛是一种无法逃脱的宿命轮回,现实魔幻得对那些适应能力差的人一点都不友好,上一秒你和他还是磁和铁的关系,下一秒就成了绝缘体,然后大家就马不停蹄地投入下一场热闹里去了,人声依旧鼎沸,唯一变化的是,那些闯入过我生活的人,现在跟我不熟了。
但这件事好像没有人会在意,分享一下音乐现场。
01.
呐喊,狂欢,天花板起飞
有一说一,李宇春这次的LIVE超级现场,真的很不错。总共唱了六七首歌,没有广告,没有停歇。有无数个瞬间,我的鸡皮疙瘩冲向天灵盖,一遍又一遍,好似某种释放,直白又穿透灵魂,看LIVE的感觉和演唱会不一样,比演唱会要强,LIVE是小范围音乐,我站在最后一排,春春大概就离我五米远的样子,由于互动起来比较方便,粉丝也放得开,我前排的男生一直发出鸡叫,“啊!李宇春XX”试图引起春春的注意。
总的来说LIVE完全把握了春春新歌的意境,带领群众走向未来。舞台是结合天屏地屏的「+」号舞台,比横向延伸的设计更具穿越感。屏幕上下包裹,水波荡漾,春春从舞台中心走出来,像一位电音女博士,身穿银色流苏大垫肩,黑礼帽帽檐比大垫肩还宽,整个画面呈液态固体金属状,在太空容器里流动。在这种氛围下,能够清晰地听到李宇春在你耳边不间断的声音,高频轰炸,每个人都是存在着的。
「您所拨打的电话号码是空号」这首歌打开了春春歇斯底里的为爱痴狂模式,她时而双腿跪地,时而仰天呐喊,完全投入了情爱后动物伤感的情绪之中,因为现场舞台超级长,实际上春春不是在原地做这些动作的,而是闭着眼就开跑,西装暴徒,绕着舞台起码跑了两圈,特别酷,跑完还说:“我真没想到一首慢歌会这么累。我想说,是阿,你啥时候去参加我是歌手炸场子。听完回去以后我就花了20块钱买了《哇》这张专辑,单曲循环,作词作曲都是李宇春本人,她一定深知孤独的窒息感,否则不会理解这种喝醉酒在大街小巷狂奔落寞的人间真实。
说说这张专辑的主打歌——「哇」吧。
02.
难道我们不应该是平等的吗?
在这首歌里,我数了一下,哇字一共出现了155次,所以基本上就没给其他词剩多少空间了,除了重复哇,就是重复下面这段:
好了,大家都知道你是未来人类了。这说的是人类五百年后的共产理想生活,大家的生理进化速度还没有赶上,思想还停留在小部落抱团才能抵御野兽侵袭,竞争干掉对手才能获取食物,保持偏见才能彰显竞争价值的阶段,有一天XXX成功地戒掉了一切偏见,发现自己无法在黑暗丛林生存了,只能去西伯利亚流放地过哑巴日子。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真的是因为肤色问题受不了议论分手了。我看过朋友圈里她和男朋友的合照,黑人兄弟的大白牙很晃眼。大家会问她,是美国人吗。她说,不是,是非洲的,大家一阵沉默。我觉得这件事非常搞笑,就像同一个养殖场出来的动物,分成三六九等卖到不同场所,由贩卖场地来决定肉的品质,你不就生活在农场吗,但谁也没法控制自己不去想这个问题,大家对自己存在偏见的事实心知肚明。
这让我想起一句悖论「只有疯子才能免除飞行任务,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而能提出此申请的人必然没疯,所以他还是得飞。」呼吁大家扔掉偏见的说法本来就是一种偏见,每个人就那么稀里糊涂的活着,明白了也没法免除任务。但是有一天,那些艺术家们决定做点什么,用一场灯光秀,让你的压力小一点,让你充满希望地向前看,暂时忘却一切。大家狂热起来都是一个样,大衣一脱,不知怎么了就跟着振臂欢呼,感动涕零,把有关偏见的大转轮呼啦啦摇一圈,这就是音乐的魔力。尤其是一块看演唱会的时候,你会发现那种氛围特别舒服,确实没人在意你是从哪来到哪去的,大家都是歌迷,都听得懂旋律。在现场你只想说一句:
春春,我要以爱为名,加入你的浪潮。
最后说一下我对李宇春的印象。
03.
李宇春,流行本人
流行在我看来并不等同高级,但流行很酷,它身负重任,要跳出自嗨,把高级传播给大众,这点,李宇春就非常合适。你听李宇春的POP,戴上耳机闭着眼在那动次打次摇头晃脑,你妈看到刚要打你「嗯?怎么不去写作文」这时候你就可以把耳机一摔,理直气壮地跟妈妈说「妈妈你自己看歌词:雨沐浴小花,每一株天分冒出芽」妈妈欣慰的笑了。
(上台前 上台后)
除了最终都要落到以弘扬愛为主题的普罗大众外,春春的歌还很喜欢用轻松调和其中的深刻意味。这点从歌名就可以看出,比如这次新专的歌名:「哇」「你好吗我很好谢谢你呢」「您所拨打的电话号码是空号」,不知道下一张新专里会不会有:「呀」「早上好,我也是,再见」「我手机怎么找不到了」歌名像儿歌,进去一看MV,赛博朋克,群魔乱舞,该表达的全在歌里了,一声“哇”像是一个压抑已久的丧人突然爆发,他想鲜活的生存,他还有很多话想说,但是他除了大哭,也说不出别的,人暴露出最真实本能的一面,就是一个脆弱的孩童,那几声哇已足够。
04.
你好吗我很好谢谢你呢
回到题目,这个出处小学二年级英语课本的对话“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 and you?”的歌,成年后再看不禁感叹这段话背后的引申。人们日常用这种话替代没法说出口的意味,除了寒暄外赋予了另一层意义。总有一天,年轻人长大了,诗歌不写了,作文本也扔了,听着沙漠骆驼开车在马路上驰骋,这时聚光灯打到他脸上,你看见他的眼睛湿润了闪着光,那种沉默胜过一百次声嘶力竭。
看了「你好吗我很好谢谢你呢」的MV,表面上看到的就是一群人开趴体,MV导演给了更深的解释:「画面中,李宇春仿佛误入了一个乌托邦世界,穿着怪异造型夸张的青年们正进行着一场狂欢。他们随着音乐肆无忌惮地跳舞,打闹。在狂欢的高潮,音乐骤然静止,看似亲密无间的狂欢人群突然脱下面具,仰望天空,安静地看着一场盛大的烟花,似乎回到冰感的现实。」
现实是冰感的,好在手心还是热乎的。人一辈子都在寻找爱与意义,却无法承受失手的后果,应激产生错误认知,过了四十年那个烙印可能还在。那我们怎么办,就不爱了吗?新时代的定义是,除了情情爱爱,年轻人仍需要靠信仰燃烧自己,作为生命共同体的一份子,去拥抱永恒的喜乐。这次去听李宇春的现场,第一遍听到了孤独伤感,反复地听,释然多了,一句你好吗我也是谢谢你呢,看似疏离,实际上才是正常生活轨迹,都得上路,跌跌撞撞奔跑,都有使命,没人会一直为情所困束缚手脚,跳出小我,直立行走,人间一趟,看看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