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经验”,已经过时却还在流行?


野狼问

有什么“经验”,已经过时却还在流行?

陈允皓答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一个爽点,当我意识到,打破了一个固有经验得出新的认知时,就会有一种快感,这种快感是一种认知的晋升,还是一种与传统抗衡获得胜利的喜悦。可能这与我从小思想叛逆有关系,在与父辈的抗衡中总是得出新的经验。

那些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社会的生活经验,却依旧大肆地流行,这是思想于时代发展的滞后性,在谈谈我生活里遇到的经验之前,我觉得面临固有思想被打破时人们的反应也很有意思:

一种是痛苦反抗型,面临几十年的固有经验被反对,肯定得暴跳如雷了,为了应对这种认知失调,他们固执且坚定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一种是惊吓纠结型,这类人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当接触到新事物时他们会感到惊吓,会产生矛盾心理,并且尝试了解认识新的经验,慢慢融合到自己生活。

一种是欣喜包容型,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有前提条件,能够认识到人的局限性和世界的多元性,所以他们的认知一直处于开放状态,一旦自己的认知被打破就会感到喜悦,高兴于对世界的认知又深刻了些。

经验是岁月留给我们的财富,但不给自己设限,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拓新的认知。我分享几个我生活里遇到的已经不符合当下社会的经验,它们却还在相当一部分人群里流行:

· 越讨好越卑微,忍让反而换不来尊重。人们似乎都很会察言观色,哪怕你表现得过于礼貌,也会被看成好欺负的类型,如果你相信老一辈吃亏是福的言论,那真的就是十足的软柿子了,在工作单位里捡个好捏的那八成就是你了,当欺负一个人不用付出代价的时候,人们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了,如果你变得锋芒,甚至有点得理不饶人,反而会被迁就。当自己受到侵犯时,你守护自己的权益所迸发出的力量和光芒会让你赢得尊重。

· 为了孩子而活。传统的中国人总是觉得为孩子活着是对孩子的爱,为孩子付出一切,生活的中心也是围绕孩子,我们暂且不谈人要不要为自己而活,单就是这种沉重的爱本身对孩子而言也是一座压在头顶的大山,孩子也需要个人空间和喘息的机会,如果为了孩子而不顾自己,那子女同样跟着担心受怕,多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何尝不是对子女的莫大关爱,再者,如果都为下一代而活,那到哪一代人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 传宗接代。旧中国是农耕社会,每家每户必须得有男子才能继承田地,生男孩意味着延续经济来源,而且旧社会死亡率高,多生男孩才能保证家族的延续,也就是延续香火,以免死后没人给烧纸钱,但对于当下的人来说,人在浩瀚的宇宙中是多么的渺小,人死后和未曾来到过世界没有任何区别,如果把视野放开,生男孩生女孩都能给自己短短一生带来快乐,生与不生也不耽误一个人自在的生活,人生本就没有目的,更没有任务,基因在历史长河中注定湮灭,开心地度过短暂的一生才是真理。

· 婚姻制度。单身浪潮的兴起,离婚率的不断攀升,不仅仅是现在中国所面临的婚姻制度危机,从统计上看,在西欧、北美,单身人群从上世纪的30%到现在都超过了50%,中国社会也开始向着这个方向迈进。离婚率高了,是因为人们更加注重婚姻质量,对婚姻中的不幸不再委曲求全,这是恰恰人们注重个人自由和幸福的体现,婚姻确实让很多人走向幸福的殿堂,但它依旧不适合所有人,现在许多不婚主义、单身带娃、同居不婚等形式在年轻人中流行,当代社会,现存的婚姻制度正在逐步走向瓦解,或者说它需要向更多元的方向发展。

 

以上列举的经验中的核心,在于对个人主义生活的追求,这些可以说是在儒家文化圈里人们苦恼的来源之一,也许有些前卫,也许有些难以接受,但社会的发展趋势总是浩浩汤汤,随着一代人的老去,一代人的新生,思想也在不断更迭。人类文明因变革才精彩。

责任编辑:梅不谈 onewenti@wufazhuce.com

征稿信息见微博@ONE一个工作室 小红书@ONE一个编辑部 置顶内容。

回答者


陈允皓
陈允皓  @陈允皓Mars
生活明朗,万物可爱。公众号:陈允皓

相关推荐


问答
把自己照顾好,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问答
你曾心甘情愿走入过什么骗局?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