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如何停止讨好?
讨好型人格如何停止讨好?
一位朋友跟我们说:“以前我接触一群新的人的时候,我都会忍不住去想,他们会不会喜欢我?我怎么才能让他们接纳我?”
在我们眼里,这个朋友人超级好,总是努力让身边的人都开心,让大家都喜欢他。无论你有什么事情请他帮忙,他从来都不会拒绝,甚至他经常因为帮别人而耽误自己的事情。
后来他坦诚地说,他并不是乐于助人,而是习惯性地讨好别人。曾经的他是一个讨好者。
1. 讨好者长什么样?
心理学家Susan Newman指出,讨好者活在别人对他们的期待中,不停地追逐着别人对他们的认可,为此他们愿意去做任何事。他们总是将他人的需要摆在自己之前,即使对方的要求不合理,也会硬着头皮去满足。
讨好者通常会有以下特点:
「可以敏感地察觉到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无法拒绝别人的请求」
「不愿或不敢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
「害怕自己会给别人添麻烦」
「随波逐流、从众、不表达自己的想法」
每个人都希望被需要,被爱,被接受,也都会时不时地做出一些讨人喜欢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是一个讨好者。
讨好者之所以会像上瘾一样不断讨好别人,其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最大的动机是:期望他所讨好的对象,能够给予他相应的回报。就是所谓的互惠原则:我对你这么好,你应该也会对我好。
讨好者一般不会、或是不敢直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需求,他们用行动、付出、讨好来暗示别人,期望别人对自己好,给予自己回报。这也是他们内心敏感的表现,他们能敏锐地察觉出别人的需求,因此他们也认为别人也都像他一样,能够察觉到他的需求。而抱有这样期待的讨好者们,注定是要失望的。
讨好者也常常不愿表现出自己的负面情绪。因为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所以总是试图保持愉快、乐观、善良的正面形象,来维持自己的「好人缘」。
这些讨好者看上去是最可靠的朋友,最贴心的爱人,最尽责的员工,似乎全世界都对他们很满意,但唯独,这些讨好者冷落了自己。
2. 为什么会变成一个讨好者?
a. 需要别人来肯定自己
讨好者往往是空虚的,他们渴求别人的关注和赞赏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他们的情绪、安全感和自尊都基于别人的认可。讨好者无法认可和欣赏自己,他们只能通过别人的正性评价来形成自认为良好的自我概念。
只有当他们被别人接受、被需要、被赞赏的时候,讨好者才会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
b. 没能充分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很多讨好者的童年都只感受到了“有条件的爱”。只有当他们听话时,父母才会表扬他们。如果他们所做的不合父母的心意,父母会不满、生气。当他们明显违背父母的要求时,甚至会受到责备和惩罚。
长此以往,为了得到父母的爱,避免被拒绝或抛弃,很多孩子试图变“乖”,而“乖”意味着按照父母的要求行事。他们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转而去努力实现父母对他们明确提出的、或隐含的期望。
渐渐地,他们就学会了通过迎合别人来获得爱,同时也形成了错误信念:我是不可爱的(unloved),我不值得被人无条件地关爱。
3. 如何停止讨好?
a. 承认并了解自己正在讨好
意识到自己正处于讨好模式中,是停止讨好的第一步。尝试列出自己曾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讨好别人?讨好时自己的感受和结果又是怎样的?这可以帮助讨好者在以后碰到相似情境时,给自己一个警示。
b. 关注自身,设置边界
试着察觉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他人希望你怎样。但如果一开始你就问自己“我想要什么”,可能太难回答。从简单的小事开始,尝试去做一件自己一直想做,但又害怕别人不喜欢的事情:比如换个发色,但前提是这件事是你自己真正想做的。
当别人提出不合理请求时,讨好者通常感觉自己不得不答应。但要知道,拒绝是每个人的权利。甚至当你说不的时候,也不用费心思找借口,试着陈述自己“不想或不喜欢”这样做。
你自己的感受比别人的需求和感受更重要,这并不是自私。讨好别人而放弃自己的边界,别人也不会因此而喜欢和尊重你,所以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摆在首位,是很重要的。
c. 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自我确认
解决讨好问题的核心是自我确认。自我确认是一个逐渐认识到,并接受自己的内心体验、想法和情感的过程。讨好者所缺乏的,正是看见真实自我的能力。探索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摆脱对于外界赞赏和认可的依赖,认识到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也是值得被爱的。
本文开始提到的那位「好好先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挣扎和转变。他现在再遇到新人时,他首先想的是:“我会不会喜欢他们?”
责任编辑:舟自横 onewenti@wufazhuce.com
征稿信息见@ONE一个工作室 置顶微博。更多编辑部的有趣日常请关注小红书:ONE一个编辑部。
回答者
简单心理
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心理服务及内容。
|
相关推荐
问答 |
为什么总是看别人的问题很清楚,到自己一塌糊涂?
|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