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1, 2023
世界,请回答
今天是第74个国际儿童节。
ONE收集了21位中外小朋友对这个世界的提问。欢迎各位ONE友在评论区回答。
来自加拿大温哥华竹屋蒙特梭利幼儿园及其课后班的小朋友的提问:
Do people make babies in their belly?
人是在肚子里制造宝宝的吗?
—— Ellie,4岁
How does gravity keep us on the ground?
引力怎样把我们留在地上?
Who made God?
谁制造了上帝?
—— Piper,7岁
Is there a dragon in China?
中国有龙吗?
—— Kingston,3岁
Will T-Rex blow baby's house?
恐龙会吹倒宝宝的房子吗?
—— Ahriah,3岁
Will the space never end?
太空没有尽头吗?
—— Abigail,6岁
How deep is the ocean?
海洋有多深?
What are the creatures in the deepest part of the ocean?
海底最深的地方有些什么生物?
How to solve a paradox?
如何解决悖论?
How big is the universe? Are there infinite planets in the universe?
宇宙有多大?宇宙中有无限多的行星吗?
Does the multiverse exist?
多元宇宙存在吗?
Why do some people drink while driving if they already know it's a bad idea?
为什么有些人知道喝酒开车是个坏主意,还要在开车时喝酒?
——Dan,8岁
来自北京某幼儿园和某小学的小朋友的提问:
为什么小孩都得听大人的?
——咚咚,7岁
为什么妈妈总会生我和爸爸的气?
——梓涵,6岁
为什么妈妈总会问“想学英语吗?”“想学钢琴吗?”她为什么不问爸爸?
——萱萱,8岁
为什么妈妈和爸爸不像电视剧那样互相说“我爱你”?
——小宝,7岁
老天爷她什么时候可以把贝壳手链给我戴戴?
——瀚瑜,5岁
女生不长小鸡鸡怎么尿尿?
——轩轩,5岁
鲸鱼如果进化了,是不是就是巨人了?
——猪猪,6岁
为什么YL(班上一个女同学)不喜欢和我玩?
——小酒窝,7岁
我们可以把可可(家里的小狗)的毛做成毛衣吗?
——柯柯,5岁
我总是忘记老师留了什么作业,为什么不能给老师留作业?
——鑫然,7岁
妈妈骂完我后会不开心(后悔)吗?
——小花,6岁
为什么卖烟的人会在烟盒印上“吸烟有害健康”?
——莱莱,7岁
为什么没有圆形的房间?
——安安,5岁
为什么月亮总是跟着我走,但又不会追上我?
——亭亭,4岁
为什么眼睛那么小,但可以看见那么大的东西?
——若轩,7岁
世界,请回答。
May 31, 2023
坏的恋爱如何有好的分手?
我有智齿,每隔几个月就会发炎疼几回,疼得不想吃饭,所以我常备消炎药,家里人说经常吃药对身体不好,让我抓紧时间把智齿给拔了,我到医院拍了片子,四颗智齿,得分两次拔。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拔智齿的视频,越看越发怵,暗骂人类为何长出这没用的玩意。
至今没拔,狠不下心来,怕疼。
所以每到智齿发炎,我就吃两粒甲硝唑片,有时疼得下定决心一定去拔,可不疼了以后又不想麻烦,不了了之,周而复始。
好吧,注定了,从对待智齿的态度已经可以看出我对爱情也是如此,坏的爱情就像智齿,而我却往往选择忍耐和妥协,周而复始,狠不下心。
我羡慕那些干净利落的人,不会顾及情面,不会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纠结心理,坏的爱情就像智齿,有的人利索拔起,有的人却还在嘴里含着时不时受点折磨。
我就是这样磨磨唧唧,拖延又讲情面,礼貌又善良,用在别的方面还好,可是在感情方面扭捏就是最大的恶人了。
好在我会自我反省,而多数人就没这样好了。
好的分手方式或许是多样的,不能一概而论,但我确定自己知道什么是最坏的分手,那就是扭扭捏捏的“冷暴力”,看似披着“善良”外衣实则是极寒且暗黑。一方想要想要解决问题,或者把话说清楚,另一方却回避,不理,任你怎么从理性变得焦躁,从暴怒变得狂躁、嘶吼,对方还是不为所动,不说分手也不给回应,看着你越痛苦ta就越感到快感,活生生将一个正常人逼疯,变得极端固执,最终好像是主动方做错了什么,太咄咄逼人,最终主动想要解决问题的人变成了咎由自取。
在心理学上这是一种精神虐待,甚至比一般的家庭暴力还要恶毒,因为这种施暴者并不被人关注,他们可以“逍遥法外”,表面上可以伪装成无辜者。“我只是不知道说什么”就可以解释一切。
显而易见,好的分手应当是明确的,把话说清楚。最好是面对面,开诚布公。说清楚分手的原因,而不是找个借口,这个原因可能是:我变心了。我找到更好的了。我看不上你。我闺蜜不同意。我家里不同意。我嫌弃你的毛病……
我想这些都是真实的缘由,凡是委婉的,拖拉的,找借口的,不说实话的,都是自私的自我保护,不愿暴露自己已经不爱的现实,不愿打脸自己曾经的誓言,所以道貌岸然的想出一个合理的借口,或者拖着对方等对方开口,把不忠不义的帽子扣在别人头上,我想这个社会自私一点会活的快活一些,但我还是认为不要对自己曾经爱过的,一起历经风雨的人那么残忍。
永远不要说:
“也许我们还可以做朋友。”
“你很好,可是我没感觉了。”
“以后我们还有可能再相遇。”
好的分手是不要给对方一丁点火星的希望,彼此相忘于人海。
曾经,我喜欢一步三回头地走路,走得很慢,害怕后面的人没有追赶上,后来发现回头亦无人等候,于是学会三步一回头地走路,百步一回头,千步一回头,大步向前走,心中早没了奢望。
好的分手是挺不容易熬过来了,就不要再回头。
智齿要尽快拔掉,喝上一星期米粥后,又是花晨月夕,旭日暖阳。
May 30, 2023
一个词典|同一个姿势,不同的「卷」法
跃跃欲试?点击参与「一个词典」流动征集>>>
人们对于比自己更勤奋的称呼。
什么时候,刻苦也成为被大众所厌恶的品质。
ONE友「路人」(16岁,看客)
社会本身善意出发为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福祉,却无奈导向至为不必要结果过度付出。我不卷,但请别因为多数人的卷提高标准和及格线。请给我平庸、普通、到及格线的资格。
ONE友「一棵树」(17岁,你指望一棵树能做什么呢)
其他人在做我想做又懒得做的事。
ONE友「周南」(18岁,高考生)
只有无时不刻处在与他人竞争焦虑中、被动努力的,才能称之为“卷”。那些本身就是为了理想目标而主动奋斗、实现自我满足的,实在算不上“卷”。
ONE友「爱乐之猫」(19岁,一听到好听的歌就热血沸腾、间歇性努力的大学生)
依我拙见,就是做出远远超出原本需求的事,就是卷了,就比如一个800字作文,硬是被拉到2000,可能只是为了安心一点,可能只是为了超别人一点,做远远超出但没必要的努力。不过我现在感觉这个定义都被某些人带偏了,就是那些日常摆烂之人,一看到你稍微努力的正常学习,你就会被定以为卷字的标签,但那只是你作为有能力之人最基本的任务,不应该这样被这样随意定义为卷,我认为这只是那些摆烂之人妄图从只言片语中涣散你对学习的热情,让你心安理得地舒服摆烂,不妙。意志坚定之人万万不可被此所影响。
ONE友「小王吧」(20岁,大学牲)
原本平和坦荡的人生薄饼为了自己能够讨喜售卖,铺上青涩爽口的生菜,夹杂丰富鲜美的肉饼,点缀灼热明艳的酱汁,用力,紧紧地将它捆绑,压折,直至和大家如此一般地琳琅满目。
ONE友「汤汤」(22岁,在白日梦里死亡游荡的生灵)
是在佛系,摆烂这类词出现之后,被绑架的进取心。
ONE友「呆小羊」(23岁,信号工)
是更高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欲望,是洗衣机里的卫生纸,没有明确的规划只能随大流不停歇地旋转,后来把自己卷得稀烂。
ONE友「卑微小党」(25岁,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着的打工人)
不知道加班要做什么,只知道我不能下班。
ONE友「姐姐」(25岁,半个女程序猿)
焦虑的具象行为。
ONE友「千晗」(27岁,一生追求爱与自由)
我乃农村人,偶做城中客,小学读过半卷书,坐井说天阔,曾大志梦功名,现如今梦已破,待到囊中羞涩时,都是我的错。
ONE友「丽江_杜先生」(30岁,摆地摊的杜)
时间裹挟着你的面容,你的责任。
工作裹挟着你的时间,你的面容。
同事裹挟着你的工作,你的面容。
总之最清晰的感受还是变老了。
ONE友「不知疲倦的鱼」(30岁,生命不止,卷卷不息)
24岁理解的“卷”:相互之间的攀比,更多是收入和物质上的;
30岁理解的“卷”:是知识学习上的,自我提升,能力储备上的对比过往自己。
ONE友「sunshine」(30岁,佛系阿姨)
拖死对方,就算你赢。
ONE友「hellopony」(33岁,无业游民)
在该卷的时候不卷,想躺平的时候就躺不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勤奋自律变成了卷,不甘心平庸变成了卷,想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变成了卷。我不是卷,我只是在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ONE友「续燕」(33岁,独立爱自由的卷王小姐姐)
卷,顾名思义,会变得扭曲,会变得拥挤。其实大家都平平整整地舒展开来多好,像正在晾晒的被子,都是阳光的味道。
ONE友「总是不安的小企鹅」(34岁,喜欢做手工的,也会画图的工程师)
《小石潭记》还记得嘛?卷石底以出。卷起来才形成了小石潭。你们都卷吧,让我做里面清澈的水,和自由的鱼。
ONE友「胡思乱想」(35岁,胡思乱想一通)
卷,或者说是内卷,是从互联网IT行业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波诡云谲的职场里卷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进一步完成闯关游戏,只有拼命卷自己才能不被别人卷。感觉像是历史车轮碾过尘埃,又像是奴隶经过训练变成斯巴达勇士,让自己在职场这个困兽场里生存下来。
ONE友「阿星爱美酒」(35岁,IT从业者)
如同卷腹运动,以为卷的是腹,往往痛的是脖子。
ONE友「蓝蜗牛」(40岁,平凡无奇的中年妇女,朝九晚五的体制内劳动者)
被动地陪跑。
ONE友「中年女孩」(43岁,温室里的猫)
点击参与「一个词典」流动征集>>>
May 29, 2023
小说里那些悠长的结束
好的小说,总有一个美妙的结尾,让人读完不忍释卷。经典的故事太多了,而美妙没有恒定的标准,或是留白,或是升华,或是解密……但这些结尾必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打动人心。ONE编辑部征集了一些经典结尾,不知道哪一个能触动你的心弦呢?
于是我们奋力前进,却如同逆水行舟,注定要不停地退回过去。
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译者|李继宏
啊,名利场,名利场!万事无非空虚一场!在这个世界上,谁是幸福的呢?谁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呢?而得到了以后,谁又感到心满意足呢?来吧,孩子们,咱们把木偶收拾起来,把箱子关上,因为戏已经演完。
威廉·萨克雷|《名利场》
译者|荣如德
父亲:当我们两个人单独在一起时,你一定要允许我叫你“儿子“。
儿子:是的,叔叔!
小仲马|《私生子》
编辑语:小仲马本人就是私生子,在歧视私生子的时代背景下,剧本结尾的这两句话凸显了他的心境。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张爱玲|《金锁记》
这天下午,我在日记簿上写了这么一句:“从今天起戒酒。”但是,傍晚时分,我在一家餐厅喝了几杯拔兰地。
刘以鬯|《酒徒》
“啊!我可怜的玛蒂尔德!但我那串是假的,顶多值五百法郎!……”
居伊·德·莫泊桑|《项链》
译者|木炜
编辑语:小说《项链》的女主爱慕虚荣,借了友人的项链不幸失窃,她和丈夫借钱买了一条新的顶替,之后多年都在辛苦还钱,最后却得知那条项链是假的。
如果你深深爱著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甚麽法子?白马带著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终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 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金庸|《白马啸西风》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罗贯中|《三国演义》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沈从文|《边城》
我太疲倦,也太衰老,已经学不会爱了。永远地放了我吧。
格雷厄姆·格林|《恋情的终结》
译者|柯平
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老人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
译者|吴劳
柳德米拉合上自己的书,关上自己的灯,头往枕头上一靠说道:“关灯吧!你还没读够?”
你则说:“再等一会。我这就读完伊塔洛·卡尔维诺的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了。”
伊塔洛·卡尔维诺|《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译者|萧天佑
萤火虫忽然升起,围绕着左小龙转了几圈,落到了摩托车的尾灯上。左小龙把萤火虫捧了起来,用气声对它说:你跟我走,去找到泥巴,我帮你把龙猫找回来。
萤火虫的光芒熄灭又亮起。左小龙伏在它的光芒边上,轻轻说:
你能发光,应该飞在我的前面。
韩寒|《他的国》
爸爸的花儿落了,而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林海音|《城南旧事》
长安城里的一切已经结束。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王小波|《万寿寺》
May 28, 2023
小说里那些曼妙的开始
生活忙碌,很难相信一见钟情的邂逅。见字如面,茫茫书海里却能寻觅影响一生的缘分。小说开头就是一张面孔,决定了读者的第一印象,ONE编辑部摘录了一些曼妙的开头,希望能帮助你找到新欢,或重温旧爱。
这一段完全可以跳过去不读。不过读读也无妨。
刘心武|《钟鼓楼》
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象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张爱玲|《半生缘》
英王乔治五世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那天,比利威廉姆斯在南威尔士的阿伯罗温下了矿井。
肯·福莱特|《巨人的陨落》
译者|于大卫
我出生过两次:第一次是一九六〇年一月,出生在底特律的一个丝毫没有烟雾的日子,那时我是一个女婴儿;第二次是一九七四年八月,出生在密执安州皮托斯基附近的一个急诊室里,那时我是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
杰弗里·尤金尼德斯|《中性》
译者|主万 / 叶尊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于岂少梦中之人耶!
汤显祖|《牡丹亭》
我之所以写下这些是因为我爱的人已经死了。我之所以写下这些是因为我在年轻时浑身充满着爱的力量,而今那爱的力量正在死去。我不想死。
阿摩司·奥兹|《我的米海尔》
译者|钟志清
没有哪位艺术家能全天二十四小时创作艺术。那些显赫不朽的艺术杰作往往诞生于艺术家们灵感乍现的难得瞬间。历史亦是如此。历史,这位令人赞叹的一切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和演员,并不是位持续不断的创造者。
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
译者|姜乙
今天每一个活着的人身后,都立着三十个鬼魂——三十比一,正是死去的人与活人的比例。开天辟地以来,在地球上活过的人大约总共一千亿。
阿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游》
译者|郝明义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将穹苍作烘炉,熔万物为白银。
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辗碎了地上的冰雪,却辗不碎天地间的寂寞。
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
顾客:上帝用六天创造了世界,可是您呢,您六个月都没有帮我做好裤子。
裁缝:可是先生,看看这个世界,再看看您的裤子。
塞缪尔·贝克特|《世界与裤子》
译者|郭昌京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弗兰茨・卡夫卡|《变形记》
译者|李文俊
和所有的巴比伦人一样,我当过总督,和所有的人一样,我当过奴隶。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巴比伦彩票》
译者|王永年
一个声音狂笑着,他大笑着殴打神仙,大笑着毁灭一切,他知道神永远杀不完,他知道天宫无边无际。这战斗将无法终止,直到他倒下,他仍然狂笑,笑出了眼泪。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今何在|《悟空传》
你要是真想听我讲,你想要知道的第一件事可能是我在什么地方出生,我倒楣的童年是怎样度过,我父母在生我之前干些什么,以及诸如此类的大卫科波菲尔式废话,可我老实告诉你,我无意告诉你这一切。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译者|施咸荣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母死。明日葬。专此通知。”这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
阿尔贝·加缪|《局外人》
译者|郭宏安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里雷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译者|范晔
祗园精舍钟声响,诉说世事本无常。
沙罗双树花失色,盛者必衰若沧桑。
骄奢主人不长久,好似春夜梦一场。
强梁霸道终殄灭,恰如风前尘土扬。
无名氏|《平家物语》
译者|申非
我二十一岁时,正在云南插队。陈清扬当时二十六岁,就在我插队的地方当医生。我在山下十四队,她在山上十五队。有一天她从山上下来,和我讨论她不是破鞋的问题。
王小波|《黄金时代》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绝望的冬天;我们拥有面前的一切,我们面前一无所有。
查尔斯・狄更斯 |《双城记》
译者|孙法理
May 27, 2023
友情是如何消逝的?
除了叙旧以外,还有什么可以聊的呢?
大概有五六年没见过面了,再次见到他时还能感受到曾经的影子,像失而复得小时候珍爱的玩偶,除了可以放在柜子里收藏再也没有了想要把玩的冲动。
再次见到时,我以为自己会很激动,把这几年的经历畅快地分享出来,一番叙旧后,我们聊得很投机,高中时期他作为学习委员带着我们逃课上网吧,偷偷抽第一支烟也是他从他爷爷抽屉里翻出来带到学校,一起疯狂的青春时光仿佛电影画面般浮现在脑海,那时候老师给我们放了部电影叫《伴我同行》,是关于成长友谊和失去的一部影片,到那时候我以为有生之年我们会一直走下去。
那个时期的我天真无邪,做了一个友谊金字塔,告诉他你在金字塔的顶端,是最好的朋友,现在想起来会觉得有些尴尬,但那时的确觉得是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
后来他谈了女朋友,我们之间的联系开始少了,有时候发现所有的感情都有共同之处,友谊也会有争风吃醋。毕业后各奔东西,一开始还会打个电话视频,说说近况。渐渐也就没有了联系。
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是用时间来衡量的。有时候我会觉得人们高估了友谊本身的意义,它更适合在某个时间段,某个空间里陪伴自己走一段路,然后分别。
分别后我们各自走了自己的路,见识不同的景色,人生的轨道奔向不同的方向,见识、三观、认知也变得遥远。再次遇到,我们把酒言欢,诉说曾经往事时觉得历历在目,但回归现实时,我发现我们变成了两个世界的人,毫无共同点,好像除了叙旧以外没有多少共同话题了。不同于学生时期的单纯,生活在我们身上捶打,他开始接受自己曾经所厌恶的生活方式,也渐渐学会了所谓的人情世故,在结婚生子中忙忙碌碌,孩子终于成为了生活的全部,接触的圈子不同再也找不回曾经夜谈会的畅聊一夜的感觉了,我越发觉得他渐渐因生活妥协,世俗且普通,换句话说,是我变得越来越格格不入,不羁又平庸。
所以每当我像个小孩子一样表达一些理想主义的观点时,能够感觉到他的不快,他似乎也很想帮我一把,让我尽快成熟,那时我觉得我们的世界远了,他依旧是他,但我那段最好的友谊却已经丢了。
活得天真的人可以一直天真下去,就像能吃苦的人会一直拥有吃不完的苦一样。
成年人失去一个朋友不会像孩子般吵闹,一个不问,一个不闻,没有什么矛盾,只需默默地便走远了。
尽管成年后再难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但聊得来,三观吻合一直都是友谊长存的必需品。
我有这样一个疑问,现在的你和曾经的你真的是一个人吗?我给自己的答案是不完全是,我们不断变化,已经不再是曾经的自己了。这一路,我失去过很多朋友,有的是距离和时间让感情淡化,多年后依旧没有勇气去拾起曾经的过往,因为早已不知道对方已经变成了谁,像个陌生人一样。
还有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互相有了矛盾,又不好意思挑明,经历了一些事看透了对方的为人。最后不欢而散,这种朋友的失去也是常见的。
失去一个朋友也是失去一段过往,也许是历经一次成长,每当我这么想时友谊缺失的遗憾也就会淡上许多。人生是很漫长的旅程,我也感觉到冥冥中的缘分可遇不可求,就像时隔多年我又遇见了我的朋友,也许经历世事无常后的某一天,我以为失去的友谊会重新回到我身边。
蔡康永在《奇葩说》中说:
永远不要把友情放在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上,有些朋友就是一个阶段带给自己美好东西的人,互相享受而不要互相捆绑。
渐行渐远也是命中注定,我依然相信人是由一段段记忆拼接而成的,而我们曾经那些难忘的回忆是构成你我生命的痕迹。
我尽量不感到遗憾,只愿你可以安好。
“少年时期的好朋友不会陪伴你一生,但他们会是你这辈子交过最好的朋友。”
May 26, 2023
为什么信任越来越奢侈?
我们也常常听到这样的论调:谈恋爱的时候,彼此信任是基础,如果都不信任对方了,那还谈什么恋爱。
然而谁不是一边说着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信任,一边又在苦口婆心劝别人不要做轻易信任别人的傻白甜呢。
互相伤害、互相欺骗的故事听多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信任危机。
信任他人,哪怕是最亲近的家人、朋友或恋人,好像也变成了越来越困难的事。
明明很想信任别人,但就是做不到,这是我们的问题吗?
1.来找我问路的人,长得都像碰瓷儿的
以前经常碰到有人以问路为名诈骗,有一天坐车,一个阿姨指着自己手机的Home键问我:“小姑娘,你能帮我按一下这个键吗?我怎么按都不亮。”
我立刻就拒绝了,觉得这也太蹊跷了,该不是新的什么诈骗套路吧,我按一下然后她说我把她手机按坏了让我赔之类的。
那个阿姨再三让我帮忙,我拗不过她,就按了一下。
手机亮了,阿姨就赶紧输入密码,跟我说了声谢谢就跑到一边打电话去了。当时我心里的第一个反应是:“咦?还真就只是让我帮着按一下手机啊……”
可能很多人也像我一样,在别人向我们寻求帮助时,越来越难相信对方是真的需要帮忙。哪怕想要伸出援手,都要先观察试探一番。
生活中一次次地被欺骗、新闻里碰瓷儿的报道和利用人性善良的骗局,变成了我们所有人的一种集体创伤。
见识过人性丑恶的一面,对那些伤害也感同身受,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我们难免会对陌生人心怀戒备,不再轻易付出信任。
2.我不相信你会留下,所以要先推开你
其实不信任陌生人也没什么关系,我们本来从小就被教育说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在此想谢谢冯远征老师让我们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如此深刻)。
无条件地信任陌生人本来就很罕见,也不值得推崇。但如果一个人经受过熟人的背叛或被抛弃,可能会对信任感造成更深的破坏。
我的一个朋友对于分离非常敏感,总是怀疑周围人会抛弃她。
后来我才知道,她曾经有个非常信赖的朋友,最后因为种种矛盾而绝交,并且在绝交后以一种轻视的态度对待她。自那之后,她在关系中总是十分不安。
有一次,我在和她聊天的时候睡着了,没有回消息,第二天再解释的时候,她就不理我了。
在我试探着问她是不是有什么误会之后,她小心翼翼地问我,是不是生她的气了,如果不想理她,可以直接告诉她。
“我害怕对方先走。如果真的不再是朋友了,我宁愿先离开的人是我。”
3.你打字用个新表情,我都觉得你和别人好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选择性注意。对于有信任危机的人来说,他们会更多地注意到那些可能指向背叛和不爱的信号,忽略那些指向爱的信号。
所以说真正有信任危机的人,未必会每天问对方八百次爱不爱我,而是会从心底就认定了对方总有一天会背叛,会离开。
有些时候,我们也会意识到信任危机引发了自己过多的担心和焦虑。在实际上没有发生任何危险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不由自主地怀疑。
可自我保护好像已经成为一种本能,要一个有信任危机的人去卸下心防试着完全信任对方,真的很难。
4.重建信任三部曲
信任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条件的信任,也就是俗话说的“很傻很天真”。这样的信任是盲目的,也非常容易被破坏。
而另一种信任,是有条件的;在仔细的探索、判断、求证之后,慢慢形成的信任,会更加可靠,也更加坚固。
如果你想了解如何有条件地去信任别人,可以来试试这些方法:
a. 增进对自己的了解
比难以信任别人更加为难的处境,是“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相信Ta”。
这种时候,我们可以先试着充分地了解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先发展出对自己的信任。
当我们能够相信自己的价值、感受、信念、判断和决策,我们就能够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选择相信他人,什么时候需要提高警惕。
b. 在沟通中保持开放心态
就像前文所说的,在沟通中,我们可能会选择注意到那些符合我们内心怀疑的迹象。
比如朋友对你说自己最近特别忙,没法和你约出去吃饭。我们可能因为内心的不安,而理解为对方想要疏远自己。
如果想要避免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在沟通中留意多方面的讯息,既能够察觉到那些不利于自己的、引起猜疑的信号,也能够察觉到那些代表信任与接纳的含义。
c. 重新理解内心的怀疑与不安
建立信任,也意味着直面内心的怀疑。
有一些怀疑是健康,可能是以自我保护为目的,或是真的有实锤证据指向背叛与欺瞒。
而另一些怀疑是盲目的。在盲目的怀疑里,我们被内心批判的声音所控制,以非理性的态度怀疑周遭的一切关系。
试着区分内心的怀疑是有依据的,还是盲目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在怎样的条件下去信任他人。
我以前看过一个TED演讲,叫《脆弱的力量》。里面传达了这样一个宗旨:敢于去受伤、敢于在关系中展现自己脆弱的一面,会让你更接近人性本真,也会过得更幸福。
5.最后想说的是,无法真正信任别人是很正常的,无可厚非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同的,不应该去要求所有人都要互相信任。难以信任他人,有时也是为了给自己多上一层保护,这样未必就要比容易信任、敢于受伤的人生更糟糕。
知道坦诚和信任可以是一种选择,就足够了。
May 24, 2023
如何面对自己的自卑?
常常有人问我,如何变得更自信?但是很少有人来问我,应该如何与自卑相处。
大家似乎天然地觉得,“自信”是一个褒义词,而“自卑”则是贬义词。词语本身就形成了偏见。人们赞美自信,渴望自信,然后拼命掩藏自卑,仿佛那是病菌,谁都不想触碰,看到也假装没看到。
可是,自卑和自信真的有那么大差别吗?大家所看到的自信,真的等于强大有力吗?而看上去发霉的自卑,真的就会让你显得软弱无能吗?
「自信和自卑时常混在一起」
我有一位来访者,每次来咨询的时候都好像走奥斯卡红地毯的女明星,打扮得精致美丽,一丝不苟,就差保镖开路了。可是,她来咨询的原因,竟然是对自己容貌的极端不自信。虽然她也知道很多人都会因为她的美貌而赞美她、关注她,甚至会爱上她。
她把生活的全部重心几乎都放在了“扮美”这件事情上了。她已经十几年没有素颜出过门了,连去楼下的超市买瓶水,都要化一个小时的“淡妆”才能出门。在和历任男朋友交往的时候,她一直是等他们睡着之后才偷偷跑去厕所,小心翼翼地卸妆,然后赶在男友醒来之前去化妆。她在极度难过的时候连哭都不敢,因为想到妆会花,就拼命忍住了。她告诉我,大家都夸她美,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在过于精致的外表之下,她最渴望的却是有一个人能够爱上她的灵魂。可问题是,她连自己都无法自信地爱上自己本来的样子,又怎么能够渴望别人做到呢?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自信和自卑之间的界限其实没有那么泾渭分明,有时候是很模糊的。这位来访者的外貌为她赢得了关注和赞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她的自信,但同时她的外貌也变成了她自卑的来源之一。这份自卑,被她用妆容好好地藏了起来,然后慢慢发霉,最后占领了她的整个世界,连最初的自信也无法生存了。
自信和自卑共同存在,相互影响,是因为它们都是自尊的不同表达方式。心理学上定义的自尊,也就是自我价值,是自己对自己的接受和喜欢程度。重点是,这是自己给自己定义的!
一个人如何定义自己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原生家庭、学校生活、社会标准、媒体影响、大众审美。上面那位来访者之所以自卑,是因为她曾经在学校里遭到霸凌,于是变得十分在乎别人对她外貌的评价,进而形成了过低的自我评价。
成长的道路上有很多坑,这些坑不需要多大多深就足以绊我们一跤,让我们的自尊心摔出一个缺口,让我们怀疑自己、不认同自己,让自卑慢慢滋生、蔓延,最终变成一块自我的短板。成年之后,我们总想拼命掩饰那块短板,假装强大,努力装作自信满满,但结果往往不如人意。对旁人来说,因为自卑而假装自信其实异常明显,不需要费多大力气就能看出来,但对自己来说,不去努力假装,又该怎么办呢?
「挑剔和炫耀可能是自卑者的面具」
你可以尝试去注意身边那些容易暴怒和异常挑剔的人,他们都可能有着自尊心过低的问题。暴怒,很多时候是因为对自己的被重视度异常偏执,觉得不发怒就没有人听从自己的指令。空荡荡的内在支撑着张牙舞爪的面具,其实色厉内荏。
我遇见过一个典型案例。他是英国某家上市公司的CEO,第一次来访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对预约流程、前台的服务乃至诊所环境都特别不满,一直嚷嚷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要写信投诉你!”他一进入诊疗室就用质问的口气问我:“你在哪儿念的博士?工作几年了?有什么资历?”我微笑了一下,说:“不如我们先来听听为什么你要来寻求帮助吧。”他有点不可置信,就好像从来没有人反驳过他一样。
进一步了解后,我发现,来访者的父亲也有着相似的表现。他母亲是出身贵族家庭的大家闺秀,他父亲却是一文不名的穷小子,入赘了妻子的家庭,因为害怕妻子家族看不起自己,所以总想表现得高人一等,每天端着架子,一点点不满意就容易暴怒,让大家害怕。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来访者,也觉得只有发怒才能得到尊重。然而,暴怒最终会让亲密关系遭到重创。他母亲离开了他父亲,他自己的妻子也离开了他。这也是他来寻求帮助的原因。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他惊奇地发现,原来不需要大吼大叫,自己的声音也是可以被他人听见的。真正的自信是不怒自威,是哪怕别人有不同意见也能聆听,然后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在治疗后期,他诚恳地向我道歉:“对不起,我之前对你很粗鲁,我小看了你。”我说:“你并没有,你只是小看了你自己。”
你还可以留心一下身边那些经常贬低他人、热衷于表现优越感的人,他们的内心也有可能充满自卑。网络的兴起让个人隐私无处遁形,生活中处处都是展现自我的舞台。然而,无处不在的自我展示也可能是一种巨大的内耗。可能是晒跑车,可能是展示出众的相貌或身材,又可能是有意无意透露自己在听交响乐,或者追随某个落魄的国学大师。那种通过表现自己与众不同释放出的优越感,背后藏着的,可能是自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优越感是人们为了摆脱自卑而产生的一种不健康的防御机制。就好比内心在说:“你们快点来看我有多厉害,那样我就不用去关注自己有多么不堪。”关于优越感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皇帝的新衣,自以为穿了华服,其实却一丝不挂。维持表面的华丽要比看清真实的自己容易得多。
「几个小技巧,提高自尊心」
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就好比撒谎一样,最终骗的都是自己。心理学上有一种病症叫“病态撒谎症”,症状是一个人不受控制地在任何事上自然而然地说谎,以骗取他人相信为乐。当然这种病态的行为不多见,但是那些满嘴跑火车的人也不是没有。这些人有可能是出于自卑,下意识想要给自己披上一道光,结果困在了自己的谎言里。
许多熟悉的行为背后都藏着自卑。比如,不自觉地讨好他人,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讨厌自己,对别人的评价异常敏感,经常会怀疑自己的决定,总是道歉,永远学不会对别人说“不”……
当世界对你冷眼相对时,你是否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你是否能够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你是否还能为自己感到自豪?还是说,你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内心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才是自卑和自信的分水岭。
自卑真的会让你显得软弱无能吗?也许不,它甚至有时候还能让你“狐假虎威”地做一个看似“嚣张”“自信”的自己。害怕面对真实的自己,会给自卑提供温床。越假装,就越没有看见自己内心的勇气。如果你想拥有真正的自信,首先必须面对真实的自己。我一般会采取以下小技巧帮助来访者提高自尊心,从而一点点地打败自卑感。
第一,注意体态。
身体反应的背后通常都有心理暗示。当我们感觉世界不安全时,会下意识地蜷缩,自卑的一种身体反应就是缩手缩脚。从身体上舒展开来,是最有效、最迅速的帮助自己走出自卑的方式。
第二,注意聆听。
可以尝试数三十秒再回复,而不是马上回复。世界也许并没有对你冷眼相待,而是我们“觉得”自己正在被攻击。所以,聆听别人的表达,也给自己听清楚内心想法的时间和思考的余地。
第三,对自己更友好。
这是关键,在这本书里我还会反复强调。我们和自己的关系,是敌是友,都在你一念之间。而这一念可以带来天大的改变。改变的按钮,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
这其实都是一些让你察觉并关注自己的自卑感的简单技巧,久而久之,你就会对自己的自卑感有觉知,从而通过练习,不断地看到它,认识它,了解它。之后,你只需要稍稍改变一下自己,将自卑变成一种恰如其分的自尊,就能够找到一种让你觉得舒适的状态了。
May 23, 2023
一个词典|你是如何理解「体面」的?
跃跃欲试?点击参与「一个词典」流动征集>>>
体面关乎尊严,一个人是否体面体现着他的生活态度高低与否。还记得在中学时班主任曾说过这么一段话:“体面的人不仅是文明追寻者,也是践行者”,在我认为,体面可以是教养的另一个名字。
ONE友「昔泯」(12岁,物理大师)
什么叫体面?钱才是体面,体面是父母买东西时候不再囊中羞涩,体面是父母生病时不再舍不得钱,体面是父母想吃某样东西时不再退让再三。
ONE友「大概会永远 18 岁」(18岁,试图努力去改变)
因为体考出了意外,再加之文化落后太多,冲击本科没了希望,对于未来感到迷茫。父母就一直想让我去按他们的要求去搞一个专升本。一定要好的学历,好的工作,才会让所有人更加体面吗?
ONE友「诸」(19岁,迷茫的高三生)
“体面”并不仅是一种体现,更是一种心灵的一种力量迸发后的一种柔和姿态的表达。
ONE友「柳薄晴不是情」(19岁,一个爱说风凉话的男人)
我做了这么多事,拿了证书、奖状,向他们诉说得到的只有“这有什么用,这有啥的”,但我就是想被人看得起,这是我想要的体面。
ONE友「一腔诗意喂了狗」(20岁,大学生)
在人世间活着,一边与无常共存,一边在实际发生的每一个对境每一件事里面,尽最大努力扩展心量。理解与接纳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过关斩将,处理好情绪与心念。反复平衡贪嗔痴慢疑。去反省,去净化。
ONE友「白粥」(21岁,斜杠青年)
淡忘了少时那份天真与纯粹,
选择戴上世俗所公认的面具。
隔绝了内心真实的声音与呼唤,
只愿为那生活中复杂的人际关系,
裹上一层光鲜亮丽的糖衣。
ONE友「喜欢大七的天真小子」(21岁,慢慢来、再慢一点)
留给自己退场理由和机会,不把路封死。
ONE友「风月曳」(21岁,一抹自由主义游魂)
去做那些别人看来是正确的事。
ONE友「热狗店里的狗」(21岁,一心做正确的事的人)
即使你想撕了你对面的那个人,也请像吃西餐那样慢条斯理地来。
ONE友「超超」(28岁,这个小孩,到了不敢舍弃编制的年纪)
“体面”作为名词,一指身份;二指生活;三指职业;四指穿着,穿得很体面。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好像这四项都过得不体面。身份上无房无车无存款无婚姻;生活上虽自在,但偶尔会因为人际关系陷入困境(成年人朋友的定义很复杂,其实又很表面,时常会很不体面地分开);职业上不稳定,作为一名“三支一扶”志愿者漂泊在大西北,即将结束出发人生下一站;穿着上偏中性,不打扮(宁可黑成碳,嫌麻烦也不涂防晒)。之所以认为不体面,实则是对下一站的期待和不确定。
ONE友「十三」「28岁,自由自在的云(时而会有阴天、晴天、多云、雨天等会儿)」
体面是我父母给我的人生KPI之一。
ONE友「可爱的王教授」(30岁,舞会逃跑的公主)
体面是不符合年纪的懂事,强颜欢笑背后的心酸,一去不回的稚气。
ONE友「车中人」(30岁,无聊上班族)
有些人究其一生的东西:生来体面,红绸绿布含金锁;穿得体面,西装革履显阔绰;活得体面,权贵谈资手中握;去得体面,玉石棺椁堂中落。但终其一生,都是看给别人的面子,自己修补里子的东西。
ONE友「与尔有关」(30岁,自由)
成年人最大的体面就是在外表成熟的消化掉所有好与坏的关系,云淡风轻地带过所有情绪,把那些附带的情绪和遗憾留给时间,不言不语,静观其变。
ONE友「英子」(30岁,模糊的影子)
成年人的体面,大概就是在外受了委屈,在家里没有人可以给予安慰,甚至还要落井下石的时候,还要微笑地询问孩子们今天快不快乐吧!
ONE友「橙光梧桐l」(32岁,迷失在光影里的大小孩)
健康的人才有资格谈体面。
医院里没有体面可言。
ONE友「小哥骚年」(36岁,生活的新手)
虚空的核,包了一层脆弱的壳。
ONE友「蝉诗」(38岁,一位爱着君君的人)
不是能力之外的香水、口红、包包、汽车,是你兜里的存款,心里的安定。
ONE友「青楚」(40岁,正在坚持)
体面不是光鲜的外表,是内心的坚定和自信。
ONE友「邓大宇」(55岁)
点击参与「一个词典」流动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