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阅读
        
        
  • 图文
  • 阅读
  • 音乐
  • 书影
  • App下载
  • 关 于
    

Nov 11, 2025

你觉得,爱是最消磨人的吗?





大学毕业后,我和初恋女友分手,现在去回想,已经想不起确切的原因。当时我们是异地恋,不合适的理由有很多。觉得很痛苦,放不下,但又逼迫自己不要去挽留。意志消沉,朋友们安慰我,说时间是最好的解药,熬过最痛苦的这个阶段就会好起来。想着要找一件事情来熬掉这段时间,开始对着镜子画自画像,每天画一张,坚持了下来,画了一千零一张。在那个又名《天方夜谭》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里,残暴的国王被善良的女孩感动,从而两人白头偕老。而我用一千零一页自画像来告别这段爱情。刚开始画的时候,面相是扭曲丑陋的。我不知道在这段关系里到底谁对谁错,不知道自己是那个残暴的国王,还是那个善良的少女,或者每个人都是两面一体的存在。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消磨人的事了,一千零一天就这么从我的人生里消失了。
前年,我有一个好友因意外事故去世,我去太平间看他最后一眼,也是在那个时候,加上了他女友的微信,那时候她已经痛不欲生,想要从我们这里了解他所有的过去,想要去他去过的所有地方,想要我们这些多年老友把和他相关的照片、视频全都发给她,她想要把他完完全全地留在自己的生命里。当时我和另外的朋友私下说,受到这样的打击,她肯定很痛苦,合适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地劝解和安慰。只是之后,我们这几个朋友没有人能对她说出安慰的话。有一年多的时间,她一直在朋友圈里呈现失去爱的痛苦,我们都知道他们有多么相爱,也能理解这种真切的悲痛。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说不出劝解的话,甚至产生一些逃避的心态,她的痛苦也叠加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被提醒,都同样在被这种失去的痛苦消磨着。
浅显地说这两件事情,因为爱太复杂了,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完全呈现的。那么对我来说,爱是最消磨人的吗?
显然不是。
分手是痛苦的,但一开始消磨我的就不是“爱”,而是为什么就不爱了。我能坚持每天画一张自画像,是因为我始终无法消解掉这种失恋的痛苦吗?开始的时候确实是,维持了多久我不知道,但是时过境迁回头去看,我很清楚,在中后期的时候,我就已经不是在被爱消磨,不是为失去爱的痛苦在苦苦坚持,纯粹就是,我要完成这么一件事情而已,甚至,更像是一场为了感动自己而进行的表演。就像一个故事开始说了,就要把它说完,一千零一夜,可能是最合适的长度而已。
最近半年,朋友圈里那个好友的女友的自拍照慢慢多了起来,工作有了不错的收获,交了一些新朋友,去一些从来没去过的地方玩。她不再那么灰暗,能感觉到有种“爱”的光芒慢慢聚拢,回到她的身上。
这是自然而正当的。
爱本身不会消磨人,消磨人的总是那些借爱之名的它者。比如失去,死亡,别离,求不得……
最多的,应该就是“贪嗔痴”,它们太容易假装成“爱”来对我们进行欺骗,把我们感觉到的痛苦都推卸到“爱”的身上。
只是因为,那样说出来会好听一些。我们被消磨的样子也更容易让人同情一些。
“爱”的本身只是“爱”,简简单单,一种美妙。

阅读全文

Nov 10, 2025

“在一起”,需要必备什么条件?





在一起,只需要激情就够了。但如果你问的是:“如何才能一直在一起”,那么答案就复杂得多。
激情是完美的开场白,却不是故事的全部。真正维系一段长期关系,需要的是下面这五种修炼。
 
1.需求互补
激情让我们看见彼此的相似,但长久的关系更需要的是互补。
这不是一种功利性的算计,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契合。一个喜欢规划的人,可能会被一个随性的人吸引,因为对方带来了生命力;一个内向的沉思者,可能会爱上一个外向的社交家,因为通过对方,他触摸到了世界的热闹。
需求互补的本质,不是谁填补谁的空缺,而是彼此都能从对方那里,获得自己生命中所稀缺的养分。你们像是两块不同形状的拼图,结合在一起后,能看到一个更完整的世界图景。如果两个人完全一样,起初会觉得是灵魂伴侣,但久而久之,关系会变得像照镜子般单调,而那些重叠的缺点,则会加倍放大。
所以,不要只寻找那个和你一模一样的人。去寻找那个能与你互补,能让你的生命因ta而变得更丰盛、更平衡的人。
 
2.修复关系的能力
世上没有不吵架的情侣,区别不在于有没有冲突,而在于如何应对冲突。
许多人有一个致命的误解:认为真爱就是永远和谐,没有矛盾。一旦争吵发生,便觉得“感情变了”、“不爱了”。于是,他们要么选择逃避,用冷战掩盖问题;要么选择攻击,用言语伤害对方。这两种方式,都在一点点蛀空关系的根基。
真正健康的长期关系,必须具备“修复力”。这是一种在争吵后能够冷静下来,主动沟通,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并最终达成和解的能力。它包含道歉的勇气、原谅的胸怀,以及最重要的——共同从冲突中学习,让每一次矛盾都成为更了解彼此的契机。
爱情最动人的瞬间,不全是那些花前月下,更包括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有一个人能先放下姿态,轻轻说一句:“记得回家吃饭哦”。
 
3.独立与依赖的平衡
激情使人想要合二为一,但长久的关系需要保持两个“一”的独立。
一段成熟的关系,是两个人格独立的人,选择并肩而行。它需要你拥有独立的自我:有自己的事业、爱好、社交圈和精神世界。这种独立不是疏远,而是你魅力的源泉。一个在关系中没有自我的人,最终会失去对方的尊重与爱。
同时,它也允许你拥有健康的依赖:在你脆弱时,可以安心地向ta求助;在决策时,愿意将他/她的意见纳入考量。这种依赖不是寄生,而是信任的体现。
最好的关系,是在依赖中感受温暖,在独立中体验成长。我们因结合而强大,但从不因结合而消亡。
 
4.相互信任
信任是亲密关系的安全网。没有它,每一次小小的摇晃都可能让人坠入深渊。
你相信对方的行为和承诺是稳定的、可靠的。你知道他爱你,便会自然地与其他异性保持分寸;你知道她重视这段关系,便不会用谎言去试探底线。即使在缺乏确凿证据时,你也愿意选择相信对方的善意。当一些模糊的迹象引发你的不安时,你的第一反应是沟通与求证,而非猜忌与审判。
信任的建立需要经年累月的真诚,而摧毁它,往往只需要一个瞬间的背叛。它像一件精美的瓷器,需要两人共同小心翼翼地呵护。一旦打碎,即使勉强粘合,裂痕也永远存在。
 
5.爱与被爱的能力
这是所有条件的基石,也是最难的一课。哲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深刻地指出,爱并非一种只需找到正确对象便会自然降临的感觉,而是一门需要理论和实践的艺术。
这要求我们具备两种核心能力:
“爱”的能力:这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行动。是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的融合。它意味着我们将爱视为一个动词,愿意主动付出时间、精力和耐心,去了解对方,去滋养关系。它不是被动的等待,而是主动的给予。
“被爱”的能力:这是一种接纳爱、相信自己也值得被爱的底气。许多人内心渴望爱,但当爱真正降临时,却又惶恐不安,下意识地推开。拥有被爱的能力,意味着你能坦然地接受对方的好,内心拥有稳定的自我价值感,不卑不亢。
一段单向付出的关系注定疲惫,只有“爱”与“被爱”两种能力在两个人之间顺畅流动,关系才能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机体。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在一起,很简单,但真正的“走下去”,是一场漫长的共同修炼,需要用漫长的时光去修炼爱这门艺术。

阅读全文

Nov 9, 2025

如何不伤人地表达拒绝?





如何拒绝别人一直以来都是一道难题,很多人都会抹不开面子,只能把别人的要求通通答应下来,最后弄得自己身心俱疲。
我们收到了这道难题的升级版:“拒绝同事啊陌生人什么的,都还好,但是关系亲近一些,就特别不容易拒绝了。”
好像越是亲密的关系,拒绝对方就越是困难。因我们会担心对方误会,对方希望让我们融入他的生活,认识他的朋友,而我们如果拒绝,就好像显得不给面子一样。
今天我们就想跟大家聊一聊,面对亲密的人提出一些让我们非常不情愿的要求,或是不小心侵犯到我们的私人空间时,我们该如何不伤人地表示拒绝、捍卫自己的个人边界?
  
1.我们在一起,但我还是我,你也还是你
 
个人边界,指的是我们在物质、身体、精神、感受等各个方面建立的规则和界限,表明什么是我们愿意做的、愿意接受的,而什么又是我们不情愿的(Lancer, 2016)。
在情侣相处的过程中,是很容易因为边界问题而产生争吵的,就比如你随手把手机放在桌上去洗手间,回来发现对方在看你的手机。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待手机这个事的,我是那种只要手机在别人手里就浑身难受的人。如果对方在没经过我同意的情况下翻我手机,我会觉得非常被冒犯。
可当我们因为边界被侵犯而跟对方生气的时候,对方却可能会说:“如果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有什么可不敢给我看的啊”。
简直又糟心又无从解释。
这就像有人不打招呼就用了我们的东西时,我们会抱怨一句:“你用可以,但是得先跟我说一声啊”。
这个“先跟我说一声”是非常重要的,这和小不小气没有关系,而是我们在向他人陈述自己的边界。
就算结果都是我们把东西借给了别人,但是“先跟我说一声”意味着对方尊重、在意我们的感受,意味着我们之间有边界。
换到恋爱情境中也是一样的,恋爱会拉近两个人的距离,从你和我变成亲密的“我们”。
而个人边界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恋爱中的我们保持有一丝清醒,这一丝清醒叫作:我还是我,你也还是你。
在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之前,你可能先要成为一个更“坏”的人,因为那更真实。同样,在保持长久的亲密之前,你可能先要学会独立和分离。
 
2.在亲密关系中,说“不”是难上加难
 
 健康的个人边界,应该是清晰的、坚固而灵活的,为自己而设置,并且能够用来保护自己的。
但在亲密关系中,想要建立和坚守健康的个人边界真的超难的。
其实当我们在做一件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时,那种心不甘情不愿的情绪是压抑不住的,不管我们认为自己藏得多好,它都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有时因为边界不清晰勉强自己,很可能造成双方之间更严重的矛盾。当然也有那种边界坚硬得像城墙一样的人,面对不喜欢的要求直接硬怼回去,伴侣一头撞在边界上头破血流。而我们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找个借口暂时推托掉。
上面所说的这几种情况可能可以涵盖多数人的选择,但其中所反映的边界要么过于坚固而不灵活,要么很不清晰,对方根本不知道自己那样做已经侵犯到你的边界了。
那么,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在恋爱关系中建立健康的个人边界?
  
3.建立个人边界的三个准则
 
a.了解自己希望被如何对待
临床心理学家Ryan Howes认为在建立健康的个人边界之前,我们需要知道:
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什么让我们感觉舒服,什么会让我们感到害怕;
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希望被怎样对待。
在这几点上越是清晰,我们会越是知道该如何建立个人边界。
相反,如果对于自己的偏好都是模糊的,我们很容易就会被带着走,而这时我们会感到自己只能一直迁就对方。随着关系发展,还有可能会“莫名其妙就受了伤”。
 
b. 坚守边界、适当拒绝
有时我们会觉得拒绝对方的要求让我们显得自私,只顾自己的感受,也害怕会因此伤害对方的情感以及这段关系。
但如果我们因为希望讨好别人,而放弃自己的边界,不断地顺从、贴近对方,就有可能像渡边纯一所说的那样:距离太近,爱也会变成一种消极的东西。
当我们坚守边界时,只是在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偏好,而拒绝对方的要求并不意味着要引起冲突,更不意味着不爱了。
这是坚守边界所给予我们的勇气和信心。
 
c. VAR技巧之“恋爱篇”
我们介绍过一套提升有效坚定感的3步技巧,也叫做VAR技巧。
这3步分别是:
Validate(证实):证实/确认/承认对方的处境。
Assert(坚持自己的主张) :无论是提出请求还是表达拒绝,做到清晰、直接、具体。
Reinforce(强化):告诉对方你为对方着想的部分。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想用临床心理学家Harriet Lerner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作为结语:
一段(好的)亲密关系,就是双方都不会让自我禁声、牺牲或背叛自我。
 同时都在以一种平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力量与脆弱、弱点与能力。

阅读全文

Nov 7, 2025

一周的心情|本周小记精选

 

听,树洞里有了新的回响。










































阅读全文

Nov 6, 2025

人怎么样才能活得“自我”一些?



阅读全文

Nov 5, 2025

感官记忆|那些让你回想起往事的味道





我之前很喜欢闻汽车的尾气味。那种未经过滤的纯正汽油味,有点刺鼻,却能带我闪回到小时候。秋高气爽的天气,7、8岁的我在外婆家门口用来晾谷子的大大水泥坪上追逐玩耍时带入鼻子的那一股细小尘土味,春节爸爸用摩托车载着我和妈妈去往奶奶家时冷风吹过脸上混合着空气的干冷味及一丝丝汽油味。这些互不相同的细微感受,互不交错的时间和空间,全然不同的画面,都在那一个瞬间融合,折叠成整个童年的回忆,席卷我,令我为之一震。我童年的景象、声音、气味和情感,那个我从小长大的村庄、晒谷坪、老式的高大摩托车、人和车并行的公路、艳阳高照下平整的黄土路,杂草,整个童年滋味,都随着这一口尾气的气味,完整地、鲜活地重现了。
但那重现极其短促,并随着味道的一点点消散,那仿佛重置于童年之中的幻想空间也一点点变淡,逝去。好像灵魂穿梭回去了几秒或者是零点零几秒,然后又穿回到现在,此时此刻。
现在满大街的电车,马路和人行道泾渭分明,那股曾经让我上头甚至会偷偷加快步伐以便多闻几秒的汽车尾气味,我已很久没有闻到。
好在总还有一些其他味道,能带我偶尔回到过去。
公司午休的时候,我拉开躺椅套上脖枕躺下,闭上眼睛。会有那么神奇的几秒,突然周遭变得安静,我只能听到偶尔远方时不时飘来一些若有若无的说话声,那种空间上的缥缈感,突然就把我拉回了读小学时在教室里午睡的时候,一定是干燥而有着大太阳的中午,整个校园都沉睡了,操场上空无一人,只有操场不远的大门处,不时传过来几句女人的交谈声。而我就着那个声音,沉沉进入梦乡。
也有一次,我站在空旷的地方看夕阳,突然一阵风吹过,不知道是风里细小灰尘的味道太熟悉,还是那微风轻柔的刚刚好,拂过脸庞,拂过我的碎发,那瞬间,时光机的穿越魔法又出现了,我被带回了有着火烧云的一个傍晚。那时偶尔还需要走几百米的路去一个井里打干净的水回来,我还是站在那个晒谷坪里,故意用扁担挑着大人挑水回来后的空桶子,仰头看着远方的云彩,感受微风穿过我,而我随着风挑着桶子左晃右晃的,惬意无比。那时我还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岁,却在那一刻不知怎么学会了为赋新词强说愁。小小的我居然感受到了一丝丝惆怅,并且是那种颇让人流连忘返的惆怅,周围的一切都抒情地流动起来,我在那既快乐又忧愁的氛围里沉醉。
是否那时,命运的灵光就在偷偷提醒我,似水年华,美景难再,且行且珍惜。后来,我也确实没有再遇到过那样好的晚霞和那样好的微风。
过去啊,真是一个流光溢彩的存在,它塑造了你的现在,还永远在你的记忆里熠熠生辉——始终鲜活。

阅读全文

Nov 4, 2025

是不是人们普遍比二十年前心思深了?





八九十年代的武汉,每逢夏夜,大街小巷上总是摆满了竹床阵。武汉久有火炉之称,夏季炎热难耐,在空调尚未普及的时候,人们为了夜里有个好觉,只能搬着竹床去大街上睡觉。
这在当下这个年代,恐怕是无法想象的。母亲告诉我,在她小时候,几乎都是几家几户连在一起的住房模式,邻居间不分彼此,比亲人还像亲人,她小的时候经常窜到别人家里吃饭、玩耍,跟别人家的小孩共枕而眠。这几年,每每看到社会恶性事件的新闻,她都要长吁短叹说:“还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单纯啊。”
仔细想想,这个单纯到底体现在何处呢?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过去的人没有现在的人心思深呢?难道就真的对他人没那么多防备之心吗?
我想最直接的答案是过去是一个熟人社会,大家的社交圈很窄,邻居往往都是认识数十年的老熟人,若是厂区子弟,那可能和邻居大半辈子都生活、工作在一起,所以出了事,是很容易找到人的,人们彼此之间并不敢做出太出格的事情。
而当下是一个网络社会,陌生人社会,今天跟你聊得好好的人,明天转头就可以给你拉黑,人和人的关系由脆弱的网络联系在一起,所以人际关系里也充满了“背刺”等听起来颇为暗黑的词汇。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就此得出一个结论——人们普遍比二十年前心思深了?
一个人的心智水平,是由接触到的信息量和生活经历还有思考能力综合决定的。这几年我最大的一个感触是,如今的小孩特别早熟。他们在还没有完全体验过真实世界之前就提前沉迷于虚拟世界,而网络上的信息一直是过载的。
这种超过人处理能力的信息量会让人陷入左右脑互搏之中,最典型的就是引发你对自己的不信任和对其他人的生活方式的盲目追逐。所以与其说是“心思深了”,不如说是“欲望重了”。
层层叠叠的欲望使人的脑袋如同罩着一层迷雾一般,所有人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就成了“我会不会吃亏了?”“如果我表现得不够强硬,别人是不是就会欺负我?”社交网络的泛滥培养了大量的被害妄想症患者,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只能强迫自己心思更深一些。
所以,始作俑者是过载的互联网信息还有不停疯长的物质欲望,而人类的心被包裹在这些幻觉糖衣之下,越来越失去了彼此之间的信任,越来越孤立,最终形成了一个原子化的社会。
信任变成了十分脆弱的东西,友情也大多变成了阶段性的友谊,“搭子文化”弥漫,人与人之间始终隔着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八九十年代那种单纯的邻居关系如今也因为单元楼可以做到独门独户,而让人失去了邻里街坊的温馨感受。
在一个“陌生人社会”,人们要作恶的成本其实也比过去要低,因为斩断彼此之间的联系变得十分容易,比如现在社会里到处弥漫的那种骗了钱、借了钱然后把人拉黑,从此消失的事。这使得人们“被迫”心思深沉起来,生怕自己一个不留神,掉入陷阱。更别论如今还有很多健身或者美容类商家,在给客户办了长期的卡之后,忽然一夜蒸发,店面消失的例子。
当下这个时代已不再是完全以熟人关系为核心的社会,人的独立性和自由度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这是一个好事,可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体两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也欠缺了给他人敞开心扉的先决条件。比起暴露情感,我们更习惯于隐藏情感。
“单纯”似乎从一个美好的词汇变成了“蠢”的代名词。但心思深重就真的能得来快乐吗?
有时候觉得,在保障自身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条件下,其实我们不妨尝试一种更轻盈,更单纯的生活状态,对他人少一些防备与猜测,或许这样,我们会在某些别样的时刻,收获更多的信任与快乐。不要再污名化“心思单纯”了,这其实是一个很美好的词汇呀。

阅读全文

Nov 3, 2025

拥有稳定婚姻的人,具有什么特质?





看看身边那些结婚十年以上的夫妻,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最稳定的婚姻,往往不是最浪漫的,而是最经得起琐碎日常消磨的。他们像是两个技艺娴熟的匠人,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修补着这段关系,让它越来越结实耐用。
 
1. 懂得把“我们”挂在嘴边,但又不至于忘记了自己
稳固的婚姻里常能听见这样的对话:“我们周末想去郊外走走”、“这事得和我们家那位商量”。
假如有这么一种婚姻模式,夫妻二人在生活中没有交集、在经济上没有融合、在感情上没有交互,他们一起生活了十年、二十年,没有吵过架,这能叫做稳定的婚姻吗?
我想,这应该是叫做合居才对。
所以,婚姻的前提是有“我们”。
但“我们”的背后,是两个始终独立的灵魂。他们像两棵相邻的树,地底根系相互滋养,地上枝叶各自朝向天空。
一位结婚十五年的编辑保持每周三独自看话剧的习惯;她的工程师丈夫则雷打不动参加周末围棋社。他们坦然告诉对方“我需要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这种坦率反而让共同时光更显珍贵。真正的亲密不是相互缠绕到窒息,而是在彼此的目光中照见更广阔的世界。
 
2. 他们擅长把锋芒磨成温润的珍珠
长久的相处必然经历磨合,在有的婚姻里,磨合带来的是磨损,但智慧的人懂得将摩擦转化为光泽。他们明白,婚姻不是辩论场,家也不是讲理堂。当分歧产生,重要的不是争出对错,而是听懂对方话语里隐藏的期待。
咨询里常见这样的夫妻:妻子抱怨“你总是把袜子乱扔”,其实是想说“我希望我们的家保持整洁”;丈夫抗拒参加聚会,实则表达“我需要更多安静的休息”。他们修炼出一种“翻译能力”——听得到弦外之音,看得见未言之需。
这种默契,让再有个性的个体也不至于发展为“亲密的仇人”。
 
3. 他们拥有共同前行的节奏感
婚姻最怕什么?怕的不是一个人进步太快,而是另一个人原地踏步。
有一对夫妻,丈夫是程序员,每天都在接触最新的技术;妻子是语文老师,整天和古诗词打交道。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却总有说不完的话。丈夫会跟妻子讲人工智能怎么写诗,妻子会告诉丈夫这些诗比李杜差在哪里。晚上散步时,一个说算法,一个谈平仄,居然也能聊得热火朝天。
这就是婚姻最好的状态——你在你的领域深耕,我在我的天地努力,但我们始终保持着精神上的同频。就像两个人爬山,一个爬东山,一个爬西山,但始终能隔空喊话,互相加油。
反观那些渐行渐远的夫妻,往往是从无话可说到无话可说。一个人还在努力向上,一个人已经安于现状;一个人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一个人只觉得瞎折腾。时间久了,连共同语言都找不到了,婚姻自然就变成了死水一潭。
 
4. 浪漫不在纪念日,而在每天的点滴。
很多人对婚姻失望,是因为对浪漫的理解还停留在恋爱时期——鲜花、礼物、烛光晚餐。其实,婚姻里的浪漫,早就换了一副模样。
它可能是丈夫每天早起半小时,为要上早班的妻子做一碗热乎的葱花面;可能是妻子总是在丈夫的公文包里塞一包纸巾、几块巧克力;可能是你半夜咳嗽时,对方迷迷糊糊起来给你倒的水;也可能是你加班晚归时,客厅里那盏永远亮着的灯。
这些瞬间太普通了,普通到我们常常忽略它们的存在。可就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像一块块砖石,垒起了婚姻这座坚固的城堡。
 
5. 他们明白风暴来临时,要握紧彼此的手
任何婚姻都会经历风雨——事业的挫折、健康的危机、家庭的变故。考验关系的不是能否避免风浪,而是在风浪中能否成为彼此的锚。
我咨询过一对度过经济危机的夫妻,最难的时候每天都要计算着菜钱。丈夫愧疚地说“让你受苦了”,妻子却笑着指窗台上的绿萝:“你看它,只要一点点水就能活得多好。”他们在那段日子养成每晚散步的习惯,不谈烦恼,只是并肩走着,看星星一颗颗亮起来。后来境遇好转,他们依然保持这个习惯,因为那是他们共同穿越风雨的证明。
所以,如果你问我稳定的婚姻需要什么特质,我会说:需要两个不完美的人,带着足够的耐心和一点点智慧,在柴米油盐中修修补补,在磕磕绊绊中互相搀扶。如此,便是人间最好的光景。

阅读全文

Oct 31, 2025

一周的心情|本周小记精选

 

听,树洞里有了新的回响。






































阅读全文

Oct 30, 2025

松弛感会给生命体验带来什么好处?





半个多月前看到这个问题时,我陷入了沉思,我坐在窗前发呆很久,关于松弛感可以给生命体验带来的种种好处,但我觉得这是空想出来的,一时间无从下笔,哪怕写出来也是欺瞒读者,我的生活充满了自找的紧张感,我也想知道,到底松弛感可以给我带来什么?哈,我忽然惊喜,正是这个选题,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
要说起来,我本可以过上松弛的生活的,现在的工作不算忙碌,没有太大的精神压力,除了上班时长多一些,路上通勤远一点,但比之前在北京打拼时,轻松了不止一点半星。劳苦时焦虑,轻松时也焦虑,我觉得是我个人性格的毛病,总是担忧从未发生的事。这半个月来我开始让自己放松下来,过一过松弛感的生活。
我想:先解决现下最令我心烦的事吧。每天上班通勤单趟开车一个小时,车窗外没有风景。每每想到这一个小时的路程心里就打怵,我爱坐车但不爱开车,坐上驾驶位就会感到困倦、疲累。这次我打算更新车机歌单,并找一些好的播客,清晨一首Bleachers乐队的《Goodmorning》,车里双声道带来的分割感刺激耳道,唱到Rolling Thunder戛然而止的1s,瞬间让人清醒。没找到好的播客,我把鲁豫访谈窦文涛的视频听了一遍,一共3个小时,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耐心或者闲暇去听长长的谈话栏目了。还有我一直喜欢的《圆桌派》,以前舍不得看,因为时间被碎片化以后总有琐事纷扰,听也入不了心去,现在只有我和爱车披着朝霞晚霞,一路狂奔。
为了打发困意,我特意买了杯冰美式,以往美式我是喝不惯的,总觉得像苦中药,但这次恍惚间我似乎品出来了不同,一杯入口先是苦味,但一种烘焙后的豆香和烟熏味疯狂往鼻子里钻,回味无穷,我惊奇不已,这是之前从来没有体验到的,我发觉这样一种独处的松弛时刻,会放大人的感官,让人心静如水。
最近我在打理已经硬装完成的房子,设计的框架是当下流行的中古风,我在其中又掺杂了包豪斯风格的元素,最后成了很难说清风格的四不像。我喜欢独居,喜欢不被打扰的自由,因此也把房间设计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目前来看,似乎还缺点什么,这些天的平静生活让我的思绪多了很多,我想一定是还缺点生命力。
我的童年时期过得像一个惬意的退休老人,在家里养了很多乌龟,中华花龟、草龟、巴西龟,有个鱼缸,里面养了几只锦鲤,每天早晨把渔网扔入家后的河里,晚上放学就收获了小鲫鱼、龙虾、泥鳅,有时还能遇见螃蟹。我用它们喂乌龟,观赏龟虾大战……后来,由于升学、工作,哪怕有时间也找不到当年的乐趣了,我想在我的新家里,一定要找回童年的那种轻盈。
我准备了一个大鱼缸,比小时候的大得多,也买了小时候向往的黄缘闭壳龟,养了像伞一样厚厚叶片的龟背竹,终于找到了儿时般的感觉。找回生命中最舒适的时光,就像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平淡、回甘、安心。我想找一些国画装饰房间,倪瓒《容膝斋图》里的萧疏寒林,留白处涌动着江天暮色,这让我想到松弛的生活就如给生活留白,工作之余,淡淡地享受独处、逛街、小聚、宅家、散步,贪恋菜市场的烟火,收集古旧的器物……
半个月来,我的刻意练习,让我的心渐渐宁静,终于可以慵懒地收拾房间、听听音乐、写写稿子,看着水里的鱼吞吐泡泡,日子也该像水一样透明清澈,关上自己的门,以喜欢的方式凌乱地生活,松弛有度的生活才会感觉快乐。

阅读全文

<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