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一段亲密关系走向的关键拐点,就在于负面情绪与事件来临时的应对。别以为热恋的美好能抵消掉不愉快,人类对于痛苦的敏感程度远超出你的想象。
1、
吕维走出公司大楼的时候正是夕阳时分,这是他一年中少有的按时下班的日子。夏日耀眼的阳光在这一刻都收起了刺痛的热度,懒洋洋地照在来来往往的人身上。他看着身边来来往往的情侣们,笑容格外耀眼。
而他曾经也拥有过这样的笑容。
回家路上,他经过了一家漂亮的花店,里面有一个穿着白色棉布长裙的姑娘半蹲着在认真地挑选绿植。那个熟悉的场景,一下就击中了吕维。简琪最喜欢买绿植,她常说:“绿色是能包容一切的颜色,看着就生机勃勃让人心生欢喜。”
其实不只这一次,在很多不经意的瞬间,他都会想起她。就像一场视听盛宴过后留下的耳鸣,久久回荡。
人内心的那根时间轴,并不是由冰冷的数字来填充,而是由记忆深刻的事情写满。
明明他和简琪也才交往一年半,却在他生活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痕迹——全是那些看起来没什么意义的小事。
不知为何,他总觉得简琪会回头找他复合,毕竟他们之间又没有什么大的争吵。他们那么投缘,还两情相悦,甚至现在他只要闭上眼就能想起简琪的眉梢都住满了对他的崇拜。
2、
简琪第一次见到吕维,是隔着人群,她本以为会看到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穿着正装的“上班族”。哪知他穿着深蓝色圆领卫衣,白色衬衣领翻出来,一条九分直筒牛仔裤,带了一顶鸭舌帽,样子青涩得就像学生。但他讲起专业上的知识时,眼睛闪闪发亮。那天恰巧他回学校开个小讲座。简琪站在后面听,这个人一不小心就闯进她的心里。
再遇见时,是因为一个课题。一来二往,两人熟起来。他好看的唇形,嘴角微微上翘,低沉有力的声音。他思考问题时,总会眯起眼睛,骨节分明的手指还会有节奏地轻轻敲桌面。
简琪捂住自己发热的脸,她决不允许吕维师兄看到自己这个样子。他那么优秀,怎么会没有女朋友?尽管这么想,但每次见面后吕维把自己送到家的这个举动,还是让她揣摩了很久。
成年人的感情世界没有直接的爱意,那是片模糊不清的灰色地带,揣测和试探才能摸到边界线。
他们的聊天频率并不低,高于朋友,低于恋人。闲谈中聊到感情,确认彼此都是单身以后,吕维找他的频率又更高了些。
刚在一起那会儿是真开心,简琪本就欣赏上进、优秀人,吕维不偏不倚恰好就是,怎么看怎么顺眼。他给她如数家珍说职场的要点,她听得频频点头;他告诉她专业课千万要扎牢,有了好奇就要大胆尝试,不要怕失败;他还会做菜,告诉她西红柿怎么过热水更好去皮……
坠入爱河,就是他瞎掰你也觉得厉害。
她变着法儿地喜欢着他。他拿专业课的全优,她也要卯足劲儿学争取全优;她买了拍立得,每次见面都要拍下几张,回去做手帐写下来;她的购物软件里,多了很多家好看的男装店、电竞产品店;她的备忘录里写了很多爱吃的东西、很多她想和吕维一起去的美食店……
她喜欢看他看到她成绩单时的惊讶,她喜欢看他穿上红色条纹短袖时的臭美,她喜欢给他买喜欢的电子产品……
吕维嘴上不说,内心全是感动。
3、
但一开始恋爱情感浓度太高,并不是好征兆。世上本没有天造地设的两人,前面如果美好得不真实,后面的真实就会太残忍。
吕维对自己要求高,对旁人自然要求也高,更何况亲密的人。
简琪学业上用功,但“游戏人间”的快乐也不落下。K书可以到天亮,玩也必须攒足精神头到天明。但吕维就是那种目的性很强的人,没必要拖的功课绝不拖,没必要见的人绝不见,没必要去的局绝不去,没必要做的事都不做。用他的话说就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要花在刀刃上”。
一开始知道他这个原则的时候,简琪只当他是自我要求高。后来发现这真的是他生活中践行的准则。
热恋那会儿,两人分不开,无暇顾及这些习惯的不同。每到考试周前,简琪熬夜如家常便饭,吕维看不惯,觉得很多功课就该放在平时做。为这事儿两人没少争论,吕维占理“反正都要学,堆在一起学熬夜还伤身”,简琪觉得反正只要结果是好的,过程并不重要。
一开始他跟她讲道理,简琪觉得他一本正经的样子真的很可爱。吕维告诉她给自己列任务清单,每天完成一天,省得考试周熬夜,她也老老实实做了。
但她还是架不住旁边人组局玩,她尤其喜欢聚会唱歌。吕维第一次听时就惊住了,她的嗓音与她的外表完全不同,唱起情歌沙哑的嗓音扣人心弦。
她一出去玩,就被吕维抓了个正着,说不生气是不可能的。他觉得那些“玩乐局”本就是可以不去的。
吕维铁青着脸,简琪拉他衣袖,小声地说:“我再也不随便出去玩了。这次是唱歌嘛,下回我不去了。”
简琪老老实实收了心,但却和以前不同了。以前不熬夜是因为她想学习吕维的自律,而现在是有点怕。
她以为低头退让一步就可以了,但那次外出旅行,着实让简琪有些惊讶。
她在返程前买了不少的礼物,准备回去送给好友,吕维则买了三件礼物。简琪问他送给谁,她竟没有听到一个吕维好友的名字。
她疑惑地问他:“你买礼物不送好友,是爸妈吗?”
吕维摇摇头,开口说:“这次我出来,我公司有领导知道了,肯定少不了带份礼物回去表示表示。”
那瞬间,简琪觉得吕维做得很好,好到让她说不出话。但又觉得怪,当下她把那股情绪掩盖了,藏在心里。
也是,他从来都只做有目的的事。
而室友大喜的失恋,彻底让吕维和简琪冷战了。
简琪陪着大喜熬了好几次夜,通宵陪她哭陪她闹,陪她喝酒到天亮。第一次吕维没说什么,第二次他就觉得没必要。
“你陪着她也没什么用,让你室友该吃吃,该睡睡。”
简琪说:“我知道没什么用,不过她心情不好,我肯定要陪着熬过去。”
吕维愣了一下,说:“既然你知道没用,又何必一起折腾呢?”
简琪说:“话虽如此,我也不可能让大喜独自面对情绪啊。”
吕维直戳戳地说:“但最终却还是大喜独自面对才能解决这事儿。”
吵架最怕就是,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无关对错,只是视角不同却能让两人彻底对立。
就这么一件小事,简琪觉得吕维理智得可怕,而吕维何尝不觉得简琪太过情绪化。
4、
吕维自觉没有什么不妥,只希望简琪可以将自己的话记在心里,不要花太多精力在不必要的事情上。
简琪反反复复想这些事情,不知为什么她明明是爱慕他,走近一看却又完全不一样。他们几乎在生活中是对立的人。她觉得自己不该在细节上反复琢磨,这世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人,她又何必苛求。
感情中有太多失望的人,也许是因为之前有太多的希望。
她收了心思,安安心心念书,像吕维希望的那样,推掉了很多局,少见了很多朋友,朋友的事也不大跟吕维再说,总觉着怕再生出吵架的事端。那阵子,她沉寂下来,话也少了很多,和吕维再没有什么吵架的时候,当然快乐的时候也似乎没有。
她确实变成“吕维”眼中那个越来越自律,越来越好的自己。说起来,她应该开心,她当初那么崇拜喜欢他的优秀、自律,但她只是觉得闷,闷得她喘不过气来。
她跟吕维提过这种闷闷的感受,吕维说你只是不习惯,再等一段时间就好了。
后来闷到身体关着的野兽彻底冲破牢笼,简琪觉得也许是她生活方式出了问题。那些她喜欢的事情,写手帐、和朋友聚会、邀人看展览、吃烤肉、选礼物、拼乐高、看日出、买衣服给别人……这些都被“有用的学习”给慢慢占据。
她撒娇着要吕维陪玩,他都因着工作或者工作太累想休息给拒掉了。他真的认为全是没有意义的事情,但这一大串“无意义”的事情,却是让她喘息的机会。
当你的生活方式被完全无视,不被接纳,那种挫败感可以在人的内心掀起惊涛骇浪。
扇动翅膀的蝴蝶早就出现了,在她这里引起了山崩地裂,而牵手的他却毫无反应。
其实吕维真的没什么不好,只是不适合恋爱,只适合崇拜。他也不需要找自己谈恋爱,感觉换成任何一个听他安排的人就可以。
5、
分手后,吕维总觉得简琪会来复合。也许是因为她当初那么欣赏他的优秀,他觉得自己只要保持着优秀,前任就一定会回头。
他等得越久就越疑惑,因为他渐渐开始想念那些奇奇怪怪的瞬间——看起来无意义的小事。她让他闻晒完太阳的被子的气味,去看奇奇怪怪的展览,窝在书店喝咖啡,吃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螺狮粉……
他不断地徘徊在简琪生活的边缘,他从各路朋友的口中得知简琪并没有交新男朋友,他迫切地想让她知道自己变得更优秀了,但她好像故意避着自己。
他却觉得她只是在耍小脾气,等她想清楚,就会回头。
直到等到她的新恋情,以及那段让人意味深长的话,吕维才彻底明白,他自以为的优秀、两情相悦在她眼里有多不堪一击。
“我与许多人曾擦肩而过,聪明的人,自律的人,有人格魅力的人,有活力的人……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理想中的自己,我以为那是我渴望靠近的,但时间告诉我那些都是过客。直到遇见你,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我终于不仅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可以成为爱玩的、贪吃的、幼稚的甚至是彻底失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