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我们学外语的“小特务”


文/李倩


说外语总是带着特定的口音。这种口音便是潜伏在外语里的母语特务。中国人学英语有这个困扰,美国人、日本人、法国人学汉语同样有这个问题。

每个人的母语都会对学习新的语言造成干扰。开始的时候最困难的是母语里没有的发音。遇到个韩国人或者日本人,他们说英语蹦出个pader你怎么也听不明白,这多半就是坑爹的father。因为韩语和日语里既没有牙齿放在下唇上的f,也没有舌头放在两齿之间的th,他们只能找个觉得近似的音顶替。先别忙着沾沾自喜笑话别人,其实谁都有这种坎儿。比如咱中国人刚开始学英语时,一样难读准this、that和month里的th。因为从小舌头牙齿没有做过这方面的配合训练,自然发音就特别困难,于是许多人就偷懒拿汉语里的s/z或者t/d代替。在n和l不分的四川人那里分清英语里的night和light同样不易。至于母语里不用声调区别意义的欧美人,学起汉语里的“汤糖躺烫”也觉得扑朔迷离,比起母语里原本就有声调的越南人泰国人笨拙多了。

母语里完全没有的发音,很容易暴露身份,只要多加练习,还是好对付的。学外语最难克服的,是那种母语和外语中发音近似却有细微差别的。汉语拼音里和英语里的b、d、g其实完全是两码事,前者是不送气的清辅音,声带不振动,后者是浊辅音,声带需要振动。听上去中国人说的英语不够浑厚,就是声带没振动起来造成的。英语老师从来没告诉过你?很可能他自己都没意识到,因为中国人几乎听不出这种差别。同样,你听美国人说“一个人”的“一”,总是又短又快,嘴巴几乎不怎么张,就是因为他们用那英语里bit中的i来发汉语的i,而我们中国人说“衣”、“比”这些字的时候,嘴角是横着慢慢咧开的。

每个人学外语时都需要克服母语的桎梏,抓出那个偷偷潜伏的“小特务”。


责任编辑:梅不谈

选自李倩文集《回锅肉和香菇菜心的语言等级》。

作者


李倩
李倩  
北大中文系毕业语言学者。

相关推荐


阅读
我们之间说过的谎话
文 / 拉斐尔·鲍勃-瓦克斯伯格
阅读
番茄决定不了自己的身世
文 / 李倩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