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谈话 | 邓安庆:觉得这事好玩儿就成了


文/小饭、邓安庆

 

「后台谈话」是由ONE一个发起的作家访谈类专栏,每周日独家更新。我们相信,不管文学场如何人声鼎沸,「后台」始终是那些在写作这条道路上艰难求索的作家,和他们的心灵内史。


谈话者:

邓安庆,1984 年生,湖北武穴人。已出版《我认识了一个索马里海盗》《望花》《天边一星子》《永隔一江水》等书,有作品曾被翻译成多国语言。

小饭,自由职业者。


1  箪食瓢饮

小饭:邓老师你好,作为双栖作家,又写小说,又写散文,你在这两方面都挺有收成,具体写起来哪个过瘾?对你而言有哪些区别,比如写作之前的准备上?

邓安庆:写小说更过瘾,因为是要创造一个世界,从无到有,一点点搭建出来。而散文是要基于现实的材料来组织,创作的愉悦感就会少很多。写小说是要有准备的,在写的过程还不断确认各种细节,保证是准确的。写散文就不用,因为写的是真实生活。

小饭:你对“写真实生活”有什么样的选择吗?选择的标准又是怎么样的?挨了女朋友骂,出门摔一跤,这些会成为你写作的题材吗?

邓安庆:真实生活对我而言,就是从我自身出发可感知的生活,“我”是圆点,生活从“我”散发出去,然后又返回到“我”,其标准是要“真切可感”。“挨了女朋友骂,出门摔一跤”这些日常细节,要看你怎么用,它当然只是一些琐事。可是创作奇妙的地方在于一些琐碎的细节能激发出创作欲望来,比如说“出门摔一跤”,有了疼痛感,进而想到了关于“疼痛”的一些记忆、心绪,勾起了更多的细节来,慢慢地结构出来了,小说的感觉也有了。所以是不是写作题材,要看这个细节能激发出多大的能量来,还是要回归到“我”这个圆点。

再引申出来,一个梦的片段,一截丢在马路边的树枝,一缕飘过的香水味,都可以成为创作的诱因。从这个微不足道的“因”开始,就像是一粒石子扔进了湖里,激发出层层涟漪。而写到最后,这个“因”可能你压根儿就没有写它,读者也不会知道,但对你自己,那是点化的一刹那,十分神奇,十分好玩。

小饭:有趣的是,我举了两个例子,你却选了其中一个回应我。或许你没有挨过女朋友骂,或许这不是你愿意提到的元素。在生活里你倾向于自己是一个批评者还是一个表扬者,众所周知,现在的批评者往往以一个表扬家的面目出现。我想了解的是,你对“批评”这个事怎么理解?

邓安庆:哈哈,很简单,因为我没有女朋友,所以还是“出门摔跤”更有体会。批评者与表扬者我想了很久,在创作上我会是一个“批评者”,虽然读者未必能读得出来,比如说我对女性处境的关注,导致我会写了很多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但这个态度我是不会直接说的。我用细节去呈现,而不是去论述。而在生活中,我看书也好,看电影也好,愉悦感是最重要的,在观看时我不会怀着批判的心态,而是投入进去,完全认同作品的设定,充分地享受作品带给我的愉悦,一点一滴都不浪费。作品看完后,我再会回头去琢磨这个作品哪些是好的,哪些不好的,从“沉浸”的状态转换成“理智”的态度。

我觉得好的批评,是需要水平的。无意义的谩骂没有意义,而好的批评,需要批评者有水平、有眼光,还有勇气。我每一本书出来,都会有一些打差评的,我也会一一去看。有些批评非常好,我十分认同。因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你的弱点,这个是让人服气的。


小饭:你喜欢摄影吗?那你拍摄的冲动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是想知道你对相片,对时间的理解。

邓安庆:我就是用手机拍摄,现实中很多细节会突然地击中我,我就拿手机拍下来。这个跟我创作的冲动很像,就是容易被触动。相片就是凝聚一个刹那间,它对我来说如同胖大海,当我看到相片时,就是胖大海泡在了在记忆中的水中,伸出了触须,那些拍照时刻的种种细节就会复苏开来。

小饭:这是个特别生动形象的比喻,那你的“胖大海”是从哪里来的?

邓安庆:“胖大海”从现实生活中来,这取决于你是否足够敏感、足够迅疾地捕捉到现实中触动你的那个细节。上面的回答中我提到了“诱因”,这个捕捉到的细节就是诱因,就是一个个“胖大海”。


小饭:你能把一些小事讲得有趣,或者令人陷入沉思,你的看家本事。在你眼里,有趣代表什么?

邓安庆:有趣对我来说,就是“兴致勃勃地生活”,对外界有好奇心,也敏感,会很容易被一些细节打动,然后用文字表达出来,进而打动读者。

小饭:你能否意识到在自己的写作中,哪些部分是可以“打动读者”的?

邓安庆:是会意识到的,因为写完的文章发到网上,下面的留言会透露出那些部分是会触动到读者的。随着文章越写越多,留言也越来越丰富,大概就能感知到读者的“兴奋点”在哪里。具体到我的作品中,我发现“情感”是最能触动读者的,我写家人的文章,看的人最多,因为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家人,他们看文章时会代入进去。我虽然只是写自己的家事,他们却会因此想起他们的家事。这种情感的互通,就是“打动”的前提。

小饭:如果这种“打动”是因果错位的,比如,你不认为你的某句话很精彩,某个人物充满弧光——只是你的一般发挥,但是读者给你的反馈却惊人的强烈——你会因此改变自己的观念,甚至会献媚于读者,产生路径依赖吗?

邓安庆:不会哎。我有我自己的生长节奏,这个是别人带不跑的。如果你想要取悦读者,读者到最后其实是能感觉到的,最终你反而失去了读者。读者看你,是因为“这个人写得挺有意思的”,进而是“这个人写得有自己的特色”,再进而是“这一看就是这个人写的”。这都需要作者有自己的生长节奏,按照自己的路子来写。你越坚持写自己的,反而越会吸引到读者。



2  我有嘉宾

小饭:会跟读者交朋友吗?到哪种程度?你认为在读这种存在可以深入交流的知己吗?如果有的话是怎么找到的,又是怎么辨别出来的?

邓安庆:我有一些读者的微信,也时不时会有交流,但没有到生活中的至交好友那种程度。读者往往是基于你的书来认知你,但其实书中展现的“我”只是一个侧面,并不完全等同于真实的我。所以这个基于作品的交流,是达不到现实好友的程度。

小饭:这是不是意味着,你对“至交好友”的标准很高?

邓安庆:应该算是很高的,毕竟这里有“时间”的要素,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成为深交的朋友。有一次跟朋友聊天,朋友问我:“你觉得你所能想象最好的朋友是什么样子?”我想了一下说:"可能在内心里已经跟这个人绝交了很多次腹诽了很多次,但是呢,还是没断交。因为反反复复地折腾,就像是揉了很多次的面,到后面变得劲道了。你知道对方所有不好的,但你都接受,对方对你也一样。你也不介意在人家袒露你的虚荣、算计、欲望,不怕招来负面的评价。我想有这样韧性的关系,才是长久的吧。"

小饭:“有韧性的关系”这个提法真好。那你和朋友们聊文学,聊创作的机会多吗?你愿意在生活中聊这些吗?

邓安庆:更年轻的时候,大聊特聊,对文学有一腔热情,遇到同样有热情的人,就激动得不得了,说一天都不觉得累。而现在已经不太愿意在生活中聊了,有时候朋友提起,更乐意看他们说话,而我自己在一旁听着。倒不是因为热情丧失,而是走上了写作这一条路后,它成了职业,在创作时去投入,在阅读时去沉浸,而在生活中更想放松一点,不太想无时不刻地趴在文学上面,需要透透气。


小饭:我有一个作家朋友,他告诉我早期他也觉得大部分读者都是比他年轻的,思想也比较单纯的人,后来发现有些读者其实在各自的领域都是牛人。于是我那位朋友就主动联系,采访他们,获得那些领域的一些知识点。你会这么做吗?能说一两个这方面的故事吗?

邓安庆:我也会这样做。写小说时,会写到植物,为了避免常识性的错误,我就会去问了解植物学方面的读者。有时候,我也要用到方言,常常我只知道读音,却不知用什么字,此时就会去了解方言的读者。


小饭:你对另外一个“邓安庆”了解吗?我在网上搜索你的信息,会出来“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导邓安庆”——我的意思是,你会经常搜索自己的新闻,以及读者对你作品的评论吗?

邓安庆:2021年我的小说集《永隔一江水》出版,在上海有一场新书分享会,邀请的就是邓安庆教授,他跟我是本家,家乡也是隔江而望。不过邓教授在哲学领域的著作,我是读不懂的。太专业了。我会时不时搜搜自己的信息,新闻也好,各种读者评价也好,都会看到。

小饭:会不会羡慕“邓教授”?或者希望世界上只有一个“邓安庆”?有人说所有第一人称的写作都是表达同一个东西——“我跟别人不一样”,其实我的问题就是,你的自我意识强吗?

邓安庆:我不羡慕邓教授,也不希望世界只有一个“邓安庆”。同名同姓,也只是同名同姓而已,名字之下还是迥然不同的两个独立的人。我发现自己很难对别人产生“羡慕”的情绪,随着年纪的增长和生活的变化,我越来越倾向于过好自己的生活,写好自己的作品,如此就够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一路上体会到的酸甜苦辣,也只能自知。从这个层面上说,我的自我意识算是强的。我觉得幸福感这个事情是公平的,因为它只关乎你的内心感受,这个是他人难以左右的。

进一步追究的话,可能也跟我现在的生活境遇也有关。因为现在的生活,是我过去一直想要,而现在终于达成了。这种自我价值的实现,让我对自己有信心。



3  黄昏为期

小饭:一个作家成熟的年龄——如果发育一切正常的话——你觉得差不多是什么年龄段?会看自己以前的作品吗?啥感受?

邓安庆:就是我现在三十八岁的年纪吧,在一个青年时代的末端,中年时代的开端。我会看过去的作品,有一些明显是摸索时期的,显得很幼稚,但那个阶段有那个阶段的气息,是我现在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的;有一些是我慢慢找到适合自己性情的写法,看起来就觉得还可以。

小饭:对自己未来十年——如果那是一个作家最好的十年——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吗?包括阅读,也包括写作,也可以讲讲其他的。

邓安庆:有个笼统的想法,就是创作的两条支线,一条线是继续写我的“邓垸”系列,邓垸是我的故乡,也是我的文学基地,它是我最为熟悉的地方,过去十年我陆陆续续写了几本书,都是围绕着它而来;另外一条线,是“邓垸”之外的作品,他们与我的故乡无关,更多的涉及到的是社会。两条线会同时进行,我不想把自己局限在“乡土写作”。


小饭:上海一位老作家陈村曾经告诉我,一个人一直待在家里,是会“中毒”的,大意是这样。你自己“专业作家”了这么久,有中毒迹象吗?毒性如何?到底是什么样的毒?

邓安庆:我有两次辞职,专门写作,但我发现效果并不好。自由职业到了后期,每天爬起来都有一种空无感,无边无际,无着无落。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越是怕,越希望能多写一些稿子,为未来做一个保障;越希望多写,就越焦虑,反而更写不出来;越写不出来,就越怕……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如此紧紧挖掘自己的“存货”,是会伤害写作的。文学是娇贵的,它需要养。以前上班时,我曾经这样想:“让爱好始终是爱好,用工作养着它、滋润着它,不靠它谋生活,其他的事情可以忙可以乱,这件事情要从从容容的、舒舒坦坦的,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生长,也不求长出个什么来,就图个乐意,长成这样也行,长成那样也可以。有抱负就多折腾一下,累了歇歇也挺好。一定是无拘束的,觉得这事儿好玩儿就成了。” 

现在我把自己带入了一个毫不从容的阶段了,我不喜欢这个状态。我决定还是要回归职场。自从上班后,我切切实实地松了一口气。我不用再每一天都在想我写的小说,只要好好做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那些琐事占据了我大部分的时间。我认识了很多新同事,融入在一个团队中,让我安心。

小饭:“我不用再每一天都在想我写的小说”,听起来不像是一个“进步作家”说的话,怎么理解这种状态?每天都在想自己的小说会让你感觉“疲惫”?

邓安庆:看怎么定位小说与生活的关系。在我看来,生活是远远大于小说的。小说只是我要做的很多事情中其中的一件,而非全部。我写小说,需要的是饱满的状态,所以要休息好,该看书看书,该散步散步,让脑袋冷静下来,松弛下来,等再次投入创作中,才会有好的状态去进行。我发现如果你一天到黑都在琢磨如何写,反而不容易写好。经常是你忙其他的事情,忽然思路就打开了。创作的状态就是如此奇妙。


小饭:很多人认为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有人认为这个时代是作家的中世纪——很多作家都失去了社会性,更别说他们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诱惑。你认为这个时代,小说家的主要困境是什么?

邓安庆:我一直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应该颁发给现在的中国,而不是给具体某个作家。你每天都能看到很多你让觉得不可思议的新闻,每天要碰到很多无法理解的事情。而这些你还来不及消化,下一波又来了。此时,常会感觉到写作在这方面的无力感。现实常有荒诞之事,小说都不敢那么写。

小饭:你觉得评判一个作家好坏,“勇气”是标准之一吗?

邓安庆:“勇气”非常重要。我觉得作家也是知识分子,他对这个世界有话说。当然有很多只埋头于写作的书斋式作家,他们创作出很多好的作品。不过我更加钦佩敢于发声的作家,他的作品我未必完全喜欢,但那份担当是值得尊敬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勇气”跟作品好坏关联不大,跟作家自身有关。

小饭:那这里就出现了对一个作家的双重评价体系,是否勇敢,以及表达的能力。你更希望自己偏向于哪个坐标?

邓安庆:表达的能力跟天分有关系,这个强求不来。但勇气是可以选择的,我更偏向于勇气。


小饭:在写作中会产生令你恐惧害怕的东西吗?你会避免写哪一些情感和题材?

邓安庆:比较复杂的,牵扯到很多专业层面的、社会层面的,我基本上不会去碰,也写不了。因为我自己的生活非常简单,很多事情都是不了解的,强行写,只会出现很多错误。

小饭:害怕错误可能是因为之前的错误让你受到了一些“折磨”和“苦难”。想听听你在人生中,或者写作上,犯过什么样的错误?

邓安庆:我非常容易相信一个人。一旦相信,就不会去质疑。这样的性格,导致我在生活中几次受骗,损失了一些钱财,在情感上也会受挫。我对人的“善”很容易感知到,但“恶”却不是那么确定,遇到很糟糕的事情,容易自我怀疑和自我攻击。


小饭:韩东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受用,“修正行动,但不要自我谴责。”经历过了糟糕的事情,遭受了背叛和欺骗,还爱这个世界,相信人,这是一种人间清醒,还是只是来自圣母的PUA?

邓安庆:虽然经历这些挫折,我也还是没怎么变,警惕性会提高,但本性依旧如此。爱这个世界,感受到很多美好和温暖,人活得会比较幸福一些。这是人间清醒,还是圣母PUA,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是自己的,要好好活下去。

小饭:最后一个问题:对你来说,活下去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邓安庆:还有很多可能性等着我。过去的人生,是我自己一点点蹚出来的。现在的生活,也是我自己想要过的。所以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性等着我。这种等待,让我始终感觉有一份快乐在内心。这就是最大的意义。

责任编辑:崔智皓

编辑部微信:oneapp2010。定期发布活动,赠送签名书和周边,欢迎添加。

作者


小饭
小饭  @中年小饭
前 作家、媒体人
邓安庆
邓安庆  @浮尘录
作家

相关推荐


阅读
后台谈话 | 罗伟章:作家行使着对时间的权利
文 / 罗伟章和小饭
阅读
后台谈话 | 王若虚:放屁亦有学问
文 / 王若虚、小饭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