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必如初见,但求相看两不厌


文/老杨的猫头鹰

1

和娟子一起吃饭,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兰西。娟子的脸色瞬间就变了,就像是刚刚提出离职,就听到老板提涨薪。

她说她们已经很久没联系了。大年三十的晚上,娟子曾敲了三四百字的新年祝福发给兰西。结果直到大年初六,兰西才给娟子回微信,点开一看,居然是一条砍价的链接。

听得出来,娟子很失望,但更多的是遗憾。因为她们在大学的时候几乎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如果有人在图书馆只看见了兰西,就一定会问一句:“娟子呢?”

如果兰西的父母联系不上她,就会自然而然地给娟子打电话。

娟子有了喜欢的人,兰西就帮娟子策划“偶遇”,并且“刺探军情”,甚至就连男生初中的女同桌长什么样子都一清二楚。

兰西失恋的时候,娟子比兰西还要生气,甚至跑去质问那个男生:“你凭什么说好聚好散啊,她动心一次容易吗?”

她们忙时一起自习、背书、备考,闲时一起散步、八卦、追剧。她们随时随地都能聊得很嗨,可以肆无忌惮地开玩笑或者流眼泪,她们是彼此的底气,就像家人一样,是不可动摇的存在。

娟子讲了一件好玩的事情,讲的时候眼睛在冒光。她说她们一起看宫斗剧,娟子问兰西:“你觉得,以我的智商,究竟能在皇宫里活几集?”

结果兰西回答道:“就你这身材和丑脸,还想进宫啊?”

讲完了娟子自己先“咯咯”地笑出声来,但笑完之后,她眼睛里的光和脸上的笑容就一起消退了。

我问她:“后来发生了什么?”

娟子怔了一下,然后很认真地说:“其实我也不是很确定。”

她说她们最后一次联系是去年七月的事情了。兰西在微信里问娟子:“老同学,你还在北京吗?”

娟子欣喜若狂,以为对方又想起自己了,于是她编辑了一大段话,说自己有多想她。

结果兰西发来的第二句话却是:“我需要找个人帮我往学校里送一份资料。”

娟子的心一下子就凉透了,她删了所有的文字,然后冷冷地回了一句:“我没在北京。”

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

越长大就越明白,保持联系是一件难度为五颗星的事情。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旧日挚友?曾经如胶似漆,后来却无从谈起。

或许是,因为某件事,你一丝不苟,他不够意思。

或许是,你看见对方的朋友圈里晒出了新面孔,而他们看起来比你们在一起时更快乐。

或许是,你解释一大堆他又看不见,你说了一大堆他又帮不上忙。与其拿几年前的美好时光来映衬当前的沮丧,不如和身边的某某推杯换盏,一醉方休。

又或许是,你在路上看见了熟悉的身影或者在某个瞬间想到他了,以前会直接打电话聊到手机自动关机,现在只能点开他的朋友圈了解他的近况,甚至有可能看到的只有一条横线。

有几次是,你想开口解释的时候,却发现对方并不是很想听;还有几次是,他满怀热情找到你了,却发现你心不在焉。

有几次是,你向他袒露心声,而他的回应显得有些敷衍了事;还有几次是,他向你倾诉衷肠,而你却表现得无暇顾及。

然后你觉得“老子受够了”,而他觉得“真是没意思”,于是你们各怀心事,各退一步,直至退出了对方的人生。

这段关系是你们合伙搞砸的,谁都难辞其咎!

其实,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雷达,我在不在你的世界里,大家都心知肚明。

 

2

看过一组特别好玩的漫画。

A蛋和B蛋是好朋友,他们一起沐浴阳光,一起畅想未来,他们无话不说,并且相信永远。

三个月后的一天,他们破壳而出,A蛋是只小鳄鱼,B蛋是只小花雀。他们依然相信永远。

只是在晚饭吃什么的问题上,小鳄鱼拒绝了小花雀送来的大肉虫子。

在玩耍该玩什么的问题上,小花雀拒绝了小鳄鱼提出的游泳邀请。

他们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了,所以他们不得不就此告别。

小花雀祝小鳄鱼“永远乘风破浪”,小鳄鱼祝小花雀“永远晴空万里”。

友情最让人唏嘘的是:每个人都是一条河流,每条河都有它自己的方向。

你们曾是对方的特别关注,曾是彼此置顶的生活中心,曾在各自的未来里为对方预留了重要的席位,但你们还是渐行渐远了,甚至都没有告别,没有翻脸,没有交恶,就是不知不觉地、毫无征兆地疏远了。

原来,一段关系的破裂其实不是因为谁做错了什么,可能只是因为彼此已经不需要对方了。

原来,断绝往来是不需要仪式感的,不会有长亭古道作背景,也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之类的旁白,可能就是在一个稀松平常的早上,你一睁开眼睛,某个人就永远地留在了昨天。

这时候,你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和某个人的“上次见面”,很有可能是这一生的最后一面。

友情是阶段性的,到了分岔口,再不舍得,也要挥手告别。

然后,你要在同路人中寻找新朋友,而不是硬拽着旧朋友一起上路。

犯不着千辛万苦地守“旧”,也不介意隔三差五就换新,衣服或者朋友,都是如此。

过年过节的时候互相发一句“恭喜发财”,总好过两个人口不对心地尬聊“友谊万岁”。

 

3

复旦大学的熊易寒教授讲过一个故事,大意是,他和他的同桌兄弟在同一年离开了农村,他进入了大学,而同桌兄弟去了南方的工厂里打工。

一开始,他们的联系很频繁。他向同桌讲述学校里发生的好玩事情,而同桌向他倾诉工厂里的辛酸日子。

但是,仅仅维系了一年时间,他们的联系就变得越来越少,直至完全失去联系。

十年后的一天,他们在老家的街头偶遇了。此时的他已经成了大学教授,而同桌兄弟则是拖家带口地在南方某市打工。

他们激动地寒暄着,但多数都是熊教授在提问,问对方的近况和过往,而同桌兄弟最关心的是教授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临分开的时候,同桌兄弟给熊教授留了一个手机号,但熊教授后来才发现那是个空号。至此,一段兄弟情谊结束了。

熊教授无比唏嘘地说:“命运让我们看起来如此不同,而我知道,我们曾经多么相似。”

残酷的现实就是这样,朋友不一定会止于距离,但一定会止于差距。

他有锦绣前程,你无一臂之力。

你的苦闷,他觉得是无病呻吟;他的彷徨,你觉得是变相炫耀。

你觉得做个贤妻良母才是人生的第一要义,而他觉得在职场上混出名堂才是人生的追求。

你考虑的只是要不要再考个证,然后每年可以多赚几千块钱,而他考虑的是回国在清华读个金融研究生,还是去剑桥学习如何做投资。

那你们还怎么交换见识?还怎么交流感情?还怎么再续情谊?

你们注定了会各赴各的前程,然后越来越难找到共同的话题,你们只能靠叙旧来维系情谊,直到过去的点点滴滴被反复咀嚼,像是嚼了半天的口香糖一样寡淡无味了,最终聊不下去了。

但你们会碍于情面,又或者是担心被指责“瞧不起人”,所以你们只能在朋友圈里互相点赞,以此避免被对方彻底遗忘。

所以,你真的不必揪心于怎么留住旧日朋友,倒不如认真地想一想:怎么缩小和他的差距。

怕就怕,你在某日拿到了他的新手机号,可你已经不是你了,他也不是他了。

拜伦曾写道:

事隔经年再见你,我将以何来贺你?以眼泪,还是以沉默?

那么朋友呢?步步高升的他事隔经年再见到原地踏步的你,他该如何向他的同伴介绍你?是尬笑,还是无视?

其实,渐行渐远的不是你们生活的距离,而是你们的见识和实力。

 

4

在一个访谈节目中,A问B:“你觉得和朋友距离最遥远是什么时候?”

B答:“当我看到她穿的是我没见过的衣服,陪她玩的是我不认识的人,在没有我的地方拍照,做着我不知道的事情。”

A摇摇头说:“最遥远的距离是,她周围的人我都认识,但是我却不知道她们在一起做了什么。”

友情最让人尴尬的是,每一次你都高估了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位置。

某一天,你梦见他了,早上起来就兴冲冲地告诉他,结果他不咸不淡地回了一句:“哦,是吗?”你肯定就再也不想聊下去了。

某一次,你找了无数的话题,问了无数的问题,但最终都败给了没完没了的“哦”和“嗯”,你肯定就不想再了解更多了。

一开始,你把对方当成值得深交的人,后来因为一些事,你对他有些微的失望,于是,你不断说服自己:“人与人之间本就如此。”

然后,你把他放回到普通朋友的位置,与他维持着表面的和平,你为此期待、失望又归于平静,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他却全然不知。

原来付出真的会有回报,比如一倍的奢望总能换来两倍的失望。

人们总盼着“一见如故,再见如初”,但更常见的却是“一见如故,再见如仇”。

你们笑着说下次再见,但谁都没说时间地点;你们推杯换盏,却没有推心置腹;你们通讯录上的朋友都很多,但其实谁都没有深交过。

室友也好,同事也罢,你们熟归熟,但不一定算是朋友。

朋友会关心你最近身体为什么这么差,而同事只会关心你最近为什么总请假。

朋友会在你说了一堆废话之后,接着问你没说出口的部分,而室友会在你说了一堆话之后,停顿一会儿再反问你:“啊,你刚刚说了什么?”

我只是替你担心,怕某年某月某日,你只想和他叙叙旧,而他却问你需不需要代购。

怕那些扫一下就进入你朋友圈的人,等到某天你点开他的对话框时,竟不知道是该说“你好”,还是该问“你是谁”。

 

5

继续交往需要两个人都觉得“我需要你”,但决裂只需要有一个人觉得“算了吧”。

结成亲密的关系需要无数次的“我觉得你这个人真好呀”,但散伙只需要某一次的“你这人到底怎么回事啊”。

关于友情,其实最好的心态是:无目的,不攀附,没比较,不审判。

那么你呢?

朋友发来的微信,你回复得越来越晚了;事前约好的聚会,你反悔得越来越频繁了;对待朋友的要求,你是越提越离谱了。而谁要是想见你一面,比摇号买车还难。

那结果自然是,你有时间约他的时候,却发现他没空了;你准备好份子钱的时候,却发现他唯独没有给你发请帖。

渐渐地,你越活越酷,朋友丢了一路。

你记不住他帮你带过几次饭,但你记住了他有一次不想带饭。

你记不住他迁就了你多少回,但你记住了他有一回不肯妥协。

你不清楚他为了陪你逛街拒绝了多少人、耽误了多少事,但你记住了他有一次拒绝陪你逛街。

人性就是这样,总是记不住别人为自己做了什么,但总能记得别人没有为自己做什么。就像人们很少去谴责尚未伤害到自己的恶魔,但常常指责偶尔让他们失望的天使。

你每次都强调自己为他花了多少心思,却忘了他对你常常是不遗余力。

你每次都说自己对谁都不示弱,唯独对他是一让再让,却忽略了他对谁都没有耐心,唯独对你是一忍再忍。

你每次都在可怜自己对他的慷慨,说自己每次迟到都会绞尽脑汁地想借口,怕对方误会自己,却从来没有意识到,他为了你从来都没有迟到过。

人性就是这样,总能牢记自己付出了什么,却常常忽略自己得到了什么。所以人们总喜欢扮演法官,判别人肯定有错,判自己心安理得。

你不习惯沟通,也不善于表达,而是更喜欢揣测。今天肯定,明天否定,此时想着“他可能有他的难处”,彼时则会很愤怒,“哼,忘恩负义的家伙”。

反反复复之后,你变得敏感而又不堪一击,变得偏执而又铁石心肠。任何旁人的指手画脚都像是一场灾难,任何临时的变化都像是一场浩劫。

而时间的残酷性就体现在:你想晚一点儿再说再见,结果第二天就天各一方了;你想找个机会说感谢,结果好几年就过去了;最后等你反应过来的时候,恐怕他们就不在了。

真正的朋友,就是在翻照片的时候找到一张你的丑照,然后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高采烈地发给你,还打死不删。

就是双方早已意识到了对方身上有自己讨厌的地方,也慢慢意识到彼此之间是存在矛盾的,但同时都很清楚,这些讨厌和矛盾并不要紧。

就是不去追求什么灵魂的高度契合,而是能够自在地相处,不必小心翼翼,不必四处提防,聊天时有讲不完的话,同时也能默契地享受片刻的沉默。你不会因为他没有回复而胡乱猜忌,他也不必因为没有及时回复而感到抱歉。

就是每次见面都有一种回到主场的感觉,不管旁人如何在你面前说他的坏话,都不会改变他在你心中的形象或者位置;同样,关于你的任何流言和诋毁,在他亲自证实之前,他都会一如既往地站在你这边。

真正的好朋友就是:如果你能欣赏我的奇怪,那么你就和我一样可爱。

 

6

最后,我再提四条你爱听不听的建议:

第一条,任何你不想让敌人知道的事情,都不要告诉你的朋友。不是因为担心朋友会背叛你,而是因为有些敌人会扮成朋友。

第二条,想法可以交换,但不去强加。己所不欲的,不要施给对方;己所欲的,对方同意了,才能施。

第三条,在互道晚安之后,如果看见朋友发了新动态或者还在和别人继续互动,要有不去质问的默契。

第四条,也是最重要的,如果有一天,你们真的闹掰了,绝不能添油加醋地在任何人面前说对方的坏话,就算做不了朋友,你还得做人。

责任编辑:讷讷 onewenzhang@wufazhuce.com

编辑部微信:oneapp2019。定期发布活动,赠送签名书和周边,欢迎添加。

作者


老杨的猫头鹰
老杨的猫头鹰  @老杨的猫头鹰
作家。

相关推荐


阅读
不按所想的方式去活,就会按所活的方式去想
文 / 老杨的猫头鹰
阅读
天生我材必有用,一直不知道要怎么用
文 / 老杨的猫头鹰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