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好玩的事儿,虾米的《差不多先生》下面,汇聚了各个音乐APP的用户,因为独家在虾米,不在他们常用的音乐平台,大家一边diss一边点收藏,评论区的火药味倒是和嘻哈的调性挺搭。
一夜之间多了几千条单曲评论,MC HotDog在《中国有嘻哈》上的公演,确实点燃了嘻哈音乐,让它的热度再次升温。热狗自信满满地说:“大家看了今天的公演之后,心里都会有个数。”
我抽着差不多的的烟 又过了差不多的一天
时间差不多的闲 我花着差不多的的钱
口味要差不多的咸 做人要差不多的贱
活在差不多的边缘 又是差不多的一年
热狗一开嗓,所有rapper都站了起来。这首2008年的歌是80后的回忆杀,也是rapper公认的经典。热狗的现场表现力极佳,一人控全场,听到后面很多rapper眼睛里闪着泪光。我完全可以理解这种情绪。这就像是一个长期不被家长看好的问题少年,终于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十几年的委屈与功成的兴奋糅杂在一起,小众翻身做了主人。
嘻哈音乐之前有多不被看好呢?听说要做这档节目,投资方撤了几个亿。本来节目组要做的是一档选花美男的选秀,但主创反复讨论后认为难有突破,力排众议来了个360度转型,做起了嘻哈。于是早先谈好的投资纷纷撤掉,唯恐避之不及。
但主创们确实有眼光:嘻哈音乐早有暗流涌动。无论是微博上嘻哈艺人的高粘性粉丝,还是大小演出中嘻哈类渐渐成势,包括以涂鸦、街舞、滑板等为代表的潮流文化的普及,都在酝酿着流行风向的转变。正如节目主创接受采访时所说:他们想捅破地下嘻哈那片天,提出一个打通感:原来你喜欢的一直是嘻哈。
差不多的中国风 差不多要把耳朵蒙
歹戏拖棚 差不多要把你送了终
差不多的歌手 摆着差不多的乌龙
差不多的麦克风 唱差不多的胡隆 都在哭穷
差不多都像个猪头
偏偏我和他们是差不多的猪朋狗友
撒差不多的谎 唬烂差不多的强
骂人差不多的呛 不然你要怎么样!
回到狗哥的现场。有不少人质疑张震岳的存在价值,现场表现好像是个跑龙套的,点评选手时存在感也不高。但稍微做点功课就会知道,《差不多先生》阿岳本就是编曲。在往前看,可以说是阿岳影响了热狗的音乐进化之路。
2001年热狗的《九局下半》还是相对单薄并且青涩的作品,而在热狗兵役归来后发行的《wake up》这张复出答卷里,他的歌曲里开始有了旋律性。这是一张制作精良的说唱专辑,从此之后rap+melody的玩法就成了热狗的标配,挑动无数青年荷尔蒙。热狗也凭借这张专辑,获得第18届金曲奖最佳国语专辑奖,长期以来处于地下状态的华语嘻哈音乐,开始进入主流视线。
而这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张震岳。
张震岳第一次见到热狗,是在台北“猫空”。彼时的张震岳已经是百万销量的红人,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系的学生,在 MTV 音乐频道实习。听了热狗的作品,张震岳2004年做公司签的第一个艺人,就是热狗。在热狗兵役归来后,张震岳并不急于给他出新作品,而是带着热狗四处巡演,足迹遍布台湾、大陆以及美国最大的 Pub 连锁“House of Blues”。这些对热狗来说,无疑是宝贵经验。
热狗早期的音乐风格偏向90年代 Hip-hop,正契合 Nu Metal 的节奏和速度,所以表演时常常不带 DJ,而是跟着乐队唱。“热狗的身体里流着摇滚的血,我们团队成员也都是这样。”张震岳说。
英雄相惜。两人一路走来,彼此互为依存,到如今,张震岳也甘愿把舞台的主角给热狗,却意外被路人看做多余。不过想必,这种事他们早已司空见惯。
差不多的你 差不多的我
差不多的他 差不多的TA妈
都差不多想发达 差不多打着哈哈
他骂着叉叉嘎嘎呼啦啦 都差不多的咔咔
差不多先生他像个笑话 有闻又在叫骂
差不多要跳不起来 还是要跳要吧
差不多要像乌龟 但乌龟乌龟翘吧
这差不多的人生 他妙吗
差不多要力争上游 想游到上流
差不多在心里默念阿门和佛陀布的放流
差不多的生活很街头 再 差一点你就变成街友
说到路人,有人笑谈,这些如今的嘻哈粉大多是前两年的民谣粉。他们极容易受影响,随着流行趋势走,没有自己明确的喜好,换起爱豆来比换内衣都勤。
这种观点其实还是二元对立论——谁规定民谣和嘻哈或者任意两种艺术风格就一定要对立呢?嘻哈在今天火速升温,归根结底,是因为无论音乐节目还是泛流行文化中,有太多温文尔雅的套路和两面三刀的虚伪。人们需要一些直抒胸臆的东西,需要一种酷炫吊炸天的姿态来对抗一潭死水。
与其混沌地消耗,不如痛快淋漓大战一场无物之阵。不一定立竿见影,但年轻人的文化里总需要点热闹又热血的元素,嘻哈可能正赶上了时代的浪潮。
文/秦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