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季节,迎面而来的夏日微风,听一曲《米店》,想必是会因那醉人的手风琴声,拂去一切繁杂与尘俗。
2007年的张玮玮,正处于爱情夹缝中,异地恋带来的苦涩促使他写下了这首歌,取的名字源自于女友想开的杂货铺名字——《米店》。
“我那时正处在人生低谷,宅在北京一个老式居民楼里混日子。有时看着窗外的行人那么忙碌,觉得自己像是在时间里卡住了,很想离开北京过另一种生活。米店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的,渴望爱情,渴望新的生活。”
喜欢民谣的应该都知道这首歌,就旋律和歌词来说,它并不复杂,初次听到时不需要磨合,仿佛一杯温白开顺其自然就灌到了肚里,沁人心脾。
就是这样一首“不乍眼”的歌却成了万千民谣粉心中的经典,更是受到李志、老狼、宋冬野、赵雷、五条人乐队、衣湿乐队等众多音乐人的赞赏和翻唱。

很多人初次听到这首歌,是李志翻唱的版本。他曾表示《米店》是他听过十年来最好的中文歌曲。自己改编这首歌的时候本想搞得牛逼一点,但现在觉得有些画蛇添足。
不管怎么说,李志的翻唱也有他的韵味在其中,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还以为这是他自己的歌。

老狼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也演绎过这首《米店》,他穿着一件整洁的白衬衫,声音十分有质感,像一瓶封存已久的佳酿,越品越有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坐在他身旁拉着手风琴伴奏的,正是原作者张玮玮。
张玮玮对老狼的喜爱感到荣幸,而在这番演绎的影响下,很多网友也表示过《米店》怕是要“烂大街”的节奏了。
对此张玮玮很坦然,传唱度高并不意味着会对歌曲本身的质量打折扣,谁说大街上流行的一定是“烂”的呢?
还在小酒吧干活的时候,宋冬野就很喜欢《米店》,当时在一起的几个人都翻唱过米店,他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写出这么美的歌,那样这辈子就知足了。
那时一首简单的歌,就能成为坚持下去的理由,人在最初的时候,都会有一颗简单赤诚的心。
赵雷早在2010年参加《快乐男声》时,也演唱过《米店》,看着视频中青涩的他轻声浅唱着,眼神真诚、质朴。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变了,但也没变。

宜宾方言翻唱《米店》,乍听有一丝幽默搞笑的意味,但是丝毫不脱离音乐的本质。
衣湿乐队的游淼说: 在乐队成立之前就早已听过《米店》,被歌词里散发的熟悉的气息深深吸引。我心里想,这不就是我的故乡宜宾的样子吗?于是用宜宾方言对这首民谣经典之作进行了二次创作。
与原作的文艺隽永不同,方言版的《米店》真真是更接地气了,泥土味扑面而来,仿佛置身茶馆,听闲来无事喝茶聊天的宜宾人讲述的故事一样。
周云蓬说过:情歌最怕流于空泛,而“米店”是实实在在的爱情,葡萄嫩叶织成的家,清贫的工作,小天小地的,大海也温顺得像城外的牛马。阶梯般的节奏,缓步而下,跟随卖杏花的、卖米酒的,下到巷子的深处,小儿女的小城之恋,不足为外人道。
生活有时候就像旋转木马,转来转去又回到了终点。
我相信每一个听《米店》的人,都有自己的一段故事,愿你能得到新生活、得到爱情、得到希望。
文/小环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