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我是非常坚持独身主义的,只是前几天生了一场小病,捂在被子里拼命挤汗的当口,明白了,大多数年轻人所信奉的独身主义都是狗屁——主要是我,我是个狗屁。
我为什么坚持独身——不只是爱情上的自我孤立,还有一定量的,对于家庭关系的疏离——因为黏糊糊的关系对我来讲,从来都不是一种享受。
去年下半年,对于长期的恋爱关系,似乎有一次浅尝辄止的体验:五官清爽的男生,明明可以做爽朗的大男孩,非要把自己打扮成庞克乐队的主唱;作逼精小公主,电影开场前因为想提早入场对工作人员大翻白眼背后竖中指,电影播到一般时,却梨花带雨,哭湿了两包纸巾;海峡欲女花,舌头热情得不像话。
我说的不是好多个人,我说的是同一个人。
就是这样一个人对我说:“你过来,我有段恋爱想跟你谈谈。”
我非常开心地打算开启一段恋爱,可是对于稳定关系的维持,却没有那么强烈的热情——对于那些已成固定格式的早安晚安亲亲抱抱之类的内容,我真的烦透了。那些情人之间酸溜溜的私房话,他试图与我分享的日常,听起来都好无聊。
“有这样的时间,为什么不去看看书,不去多听几张唱片,不写点东西。”
我秉承着这样的想法处理着一切本来可以让关系更亲密的邀请。
最后收到他的讯息:“为什么我觉得,你根本就不爱我。”
我还特意写了一篇千字长文,论证自己有多喜欢他——其实我知道,我根本没有像文字里表现出的那样去爱,我只是想以浪漫主义者的方式写点东西而已。
我就这样活在自己虚构的深情里,把他给打动了——虽然他一晚上连发好多信息说些“我不想伤害你”、“也许我真的没办法遇见像你一样爱我的人了”、“我们还可以做朋友”之类的话,最后仍是要分手。
我也让自己内心产生了误会,心上脸上都上演着一出近乎分崩离析的难过——可是我后来懂了,我根本就不爱任何人,我所珍视的,只是一种“喜欢”和“失恋”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心感受。
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一场戏剧体验的我,其实最爱谁——最爱我自己。
所以,像是懂事以来无数次虚张声势的“离家出走”一样,成年后的我,也虚张声势地呐喊着独身主义。
不要相信我,不要相信我真的像自己嘴上说的那样“对于恋爱真的不感兴趣”、“觉得有情侣这件事情很无聊”,其实我特别特别希望有一个对象,但是这个对象要挥之即来招之即去,我极度需要的时候得陪着我,我想一个人待着的时候立马滚犊子;平时我们俩人相安无事各干各的,一见面就天雷勾地火把床板啪出个洞;我生病的时候,他能够陪我去看病,帮我拿药,再不济的,直接烧壶开水端给我喝也行啊;如果我先死了,一定要帮我收尸,火化,不用办葬礼,遗产全留给你。
但是千万不要在任何闲暇时间给我发微信。
千万不要在任何闲暇时间给我发微信。
千万不要在任何闲暇时间给我发微信。
谢谢。
我这种享乐主义之上,完全不想负额外责任的,自私的人,能碰到一个合适的对象吗——听起来更像独身同性恋互助收尸同好会成员——当然,很难的。
所以,我一定会抱着这种“但愿你们小夫妻俩为彼此带来的快乐有我给自己带来的多”的状态继续苟延残喘,期待找到一个脑筋不那么好的情侣。
至于我妈,那个“汤川,我的心肝儿好痛啊,你赶紧找个媳妇去”的妈;还有我一个远房亲戚,一位在父亲节我回去给我爸上坟的时候拦住我说“为了你的前途着想,我帮你相了个对象”的远方亲戚,我真的希望你们在找对象这件事儿上,保持跟我一样的热情度——反正我找到了对象也不会当着你们的面打炮的,妈,你给我省省。
当然我不会因为我妈一天到晚催我结婚就跳楼自杀或者离家出走啥的,毕竟我真的很爱她,而且除了待在家里和她面对面的那几个小时以外,我根本不在乎她对我的婚姻生活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