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没人懂但戒不掉”的小癖好?
你有什么“没人懂但戒不掉”的小癖好?
旧物囤积。
起初我并未意识到这是一个“癖好”,只是惯常留下所有旧物,包括但不限于外公在世时常用的一支钢笔、生日时店员代朋友写的一张祝福语卡片、和云南小镇一位笔友的来往信件、童年时期斥巨资采买的百变小樱镭射卡片,它们被整齐摆放在精美的收纳盒里,束之高阁,每年不定期被拿下来逐一翻阅。
直到今年去沈阳一位老友儿时的家中做客,询问对方,是否可以拿走他小学六年级的一只斑点狗闹钟做纪念时,在对方讶然的表情中了悟,原来这是个“癖好”。
事实上他的用词更为严苛,他说,你是在给自己筹备衣冠冢吗?
我可没有计划要将它们“带走”,事实上,我只是喜欢它们的“气味”。
我曾在一篇研究里读过:嗅觉记忆的准确率高达70%。气味分子钻入鼻腔,脑中的“杏仁核”为其贴上情绪标签,“海马体”负责压缩打包,存入长期记忆库内。一如普鲁斯特效应所说,茶浸泡糕点的气味唤醒了他的童年记忆。
由此我深居简出的日常生活,便多了一份“时空穿越”的乐趣。
6岁石阶下将树叶在百雀羚空盒子里捣碎的气味,21岁好友为我画了一幅肖像画丙烯残留至今的气味,33岁时忍痛含泪拔下智齿的硫化氢味……更有甚时,还可侵入他人的时空:母亲读大学那年,外公为她将全套《战争与和平》包上牛皮纸,在书脊上端正用楷书写下书名,几十年过去,油墨和纸张老化,挥发出苯甲醛和香草醛的气味。
这些气味,造就了无数个微型的时空虫洞。我不过闭眼睁眼,便可在毫秒间逡巡于时光河流。如今将这好方法分享于大家,全可当作一种自娱自乐的好消遣。
某年读到史铁生先生的《务虚笔记》:“我站在今天设想过去又幻想未来,过去和未来在今天随意交叉,因而过去和未来都刮着现在的风。”恍然大悟,还得是搞文学的说话有水平,史先生的风呼啸而过,差点没把我掀翻在地。
朋友:“你到底在说什么了?”
我:“就是2025年刮过了你2000年的风嘛。”
朋友:“说人话。”
我:“哎呀,有些事三言两语它解释不清嘛。”
朋友:“那你用七言八语。”
这么说吧,人过中年,精力大不如从前,出门少了,热闹也总不走进家门,这样一来,新事,新朋友,与日俱减。脑袋里的储存空间有限,若疏于整理,保不齐有遗忘的风险。加之与你不过偶尔一条信息,一次聚会。若要细算起来,一年一面,或许还能再与你见上四十几面。
朋友:“等等。这听着怎么不太吉利。”
我:“吃饭去吃饭去,饿死了。我要吃溜肉段。”
我们走出单元门时,一楼住户在空地上摆了数十棵白菜与大葱,这是到了腌秋菜的时节。我用力嗅了嗅气味,一股香辛窜入鼻腔,我将大衣纽扣逐颗系上,一头扎进风中。
责任编辑:讷讷 onewenti@wufazhuce.com
征稿信息见@ONE一个工作室 置顶微博。编辑部官方微信:oneapp2020。定期发布问答收集,赠送书籍和周边礼物,欢迎读者添加。
回答者
|
|
夕替 @夕替子
希望银河哗啦一声,向你的心坎上倾泻下来。
|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