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成本有多高?


阿拉伯的小赵问

做自己的成本有多高?

Boli答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选择「做自己」也一样。

小学时我经常一言不合就和同桌打架,那时候年少气盛、性子急,「打架」对我来说就是做自己,「忍气吞声」就是压抑自我。那种情境下,「做自己」的代价是被老师批评、被叫家长、和同桌乃至周边同学关系闹僵。

初高中时我春心萌动,遇到喜欢的男生(本人女)就主动展开猛烈追求、直至有情人终成眷属。那时候「做自己」的代价就是被父母发现后劈头盖脸一顿骂,原本还不错的成绩变得忽高忽低,以及——被其他同学觉得不够“矜持”“主动追男孩太掉价”。

大学时我读师范专业,但半年后发现自己实在对当老师不感兴趣,还是想干点有意思的,比如搞搞文学,搞搞艺术。于是频繁逃课,省下来的时间去图书馆写小说、去剧场做兼职、在宿舍拍视频、给学姐学妹拍写真。那时候「做自己」的代价就是被辅导员多次私聊警告、被家长认为不务正业。

毕业后我没遵循山东传统考公考编,而是孤身一人去北漂,从事感兴趣的文化传媒行业。这时候「做自己」的代价是“快节奏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相对动荡的生活状态、身在异乡偶尔的寂寞感,以及放假回家时亲戚朋友的指手画脚。”

……

但以上所有我选择「做自己」的时刻,我都不觉得代价有多大、成本有多高。

因为人心里都有一把秤砣,当你认为「做自己」带来的利益比成本大时,你才会选择「做自己」,反之亦然。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怪、同学的偏见给我造成的心理伤害,远不及我发泄怒火、释放青春情欲带来的快感和满足感高。同样,北漂的孤独、工作的压力和动荡的生活状态我也可以忍受,因为做热爱之事的巨大快乐和自由感完全可以将其盖过。

我有过不「做自己」的时刻吗?当然也很多。

比如在工作初期遇到被甩锅的情况,没反抗,而是选择了忍气吞声;比如为了维持人际关系去参加一些并不情愿的应酬;再比如做自媒体初期为博取流量总是选择一些“热点话题”,哪怕这些话题其实我一点儿也不感兴趣。

为什么在这些事情上我选择了「不做自己」呢,很简单,因为衡量过在这些事情上「做自己」的成本超过了利益。

但再深入想一下,其实很多时候我选择「不做自己」的时刻,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做自己」——工作初期的忍气吞声、参加应酬是为了迅速融入现在的工作圈子,从而方便后期在本行业做出成绩。做自媒体蹭热点也一样,如果不蹭热点就很难起步,连起步都没起步,谈何后续发展?

随着年龄增长,我愈发认为,所谓「做自己」的「成本」,大部分来自社会和他人的评价,而当你学会看淡这些外界评价,那么大多数情况下,「做自己」的成本就会降到很低,你也就更能够从容地遵循内心所愿行事。

当然,我在愈发“厚脸皮”的同时,也会反思:一味做自己就一定是好的吗?

因为「做自己」有时候不仅会给自己产生成本,也会给他人造成代价——伤害他人的感情、损害他人的利益。

「做自己」的同时见机行事,学着给自己和他人都留个后路、留个台阶、留点情面,是我最近学到的道理。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你得先找到真实的自己,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到底想要什么。

责任编辑:舟自横 onewenti@wufazhuce.com

征稿信息见@ONE一个工作室 置顶微博。更多编辑部的有趣日常请关注小红书:ONE一个编辑部。

回答者


Boli
Boli  @boli丁眉月
无所住,而生其心

相关推荐


问答
被“掰弯”是什么感觉?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