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信任越来越奢侈?
为什么信任越来越奢侈?
我们也常常听到这样的论调:谈恋爱的时候,彼此信任是基础,如果都不信任对方了,那还谈什么恋爱。
然而谁不是一边说着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信任,一边又在苦口婆心劝别人不要做轻易信任别人的傻白甜呢。
互相伤害、互相欺骗的故事听多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信任危机。
信任他人,哪怕是最亲近的家人、朋友或恋人,好像也变成了越来越困难的事。
明明很想信任别人,但就是做不到,这是我们的问题吗?
1.来找我问路的人,长得都像碰瓷儿的
以前经常碰到有人以问路为名诈骗,有一天坐车,一个阿姨指着自己手机的Home键问我:“小姑娘,你能帮我按一下这个键吗?我怎么按都不亮。”
我立刻就拒绝了,觉得这也太蹊跷了,该不是新的什么诈骗套路吧,我按一下然后她说我把她手机按坏了让我赔之类的。
那个阿姨再三让我帮忙,我拗不过她,就按了一下。
手机亮了,阿姨就赶紧输入密码,跟我说了声谢谢就跑到一边打电话去了。当时我心里的第一个反应是:“咦?还真就只是让我帮着按一下手机啊……”
可能很多人也像我一样,在别人向我们寻求帮助时,越来越难相信对方是真的需要帮忙。哪怕想要伸出援手,都要先观察试探一番。
生活中一次次地被欺骗、新闻里碰瓷儿的报道和利用人性善良的骗局,变成了我们所有人的一种集体创伤。
见识过人性丑恶的一面,对那些伤害也感同身受,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我们难免会对陌生人心怀戒备,不再轻易付出信任。
2.我不相信你会留下,所以要先推开你
其实不信任陌生人也没什么关系,我们本来从小就被教育说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在此想谢谢冯远征老师让我们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如此深刻)。
无条件地信任陌生人本来就很罕见,也不值得推崇。但如果一个人经受过熟人的背叛或被抛弃,可能会对信任感造成更深的破坏。
我的一个朋友对于分离非常敏感,总是怀疑周围人会抛弃她。
后来我才知道,她曾经有个非常信赖的朋友,最后因为种种矛盾而绝交,并且在绝交后以一种轻视的态度对待她。自那之后,她在关系中总是十分不安。
有一次,我在和她聊天的时候睡着了,没有回消息,第二天再解释的时候,她就不理我了。
在我试探着问她是不是有什么误会之后,她小心翼翼地问我,是不是生她的气了,如果不想理她,可以直接告诉她。
“我害怕对方先走。如果真的不再是朋友了,我宁愿先离开的人是我。”
3.你打字用个新表情,我都觉得你和别人好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选择性注意。对于有信任危机的人来说,他们会更多地注意到那些可能指向背叛和不爱的信号,忽略那些指向爱的信号。
所以说真正有信任危机的人,未必会每天问对方八百次爱不爱我,而是会从心底就认定了对方总有一天会背叛,会离开。
有些时候,我们也会意识到信任危机引发了自己过多的担心和焦虑。在实际上没有发生任何危险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不由自主地怀疑。
可自我保护好像已经成为一种本能,要一个有信任危机的人去卸下心防试着完全信任对方,真的很难。
4.重建信任三部曲
信任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条件的信任,也就是俗话说的“很傻很天真”。这样的信任是盲目的,也非常容易被破坏。
而另一种信任,是有条件的;在仔细的探索、判断、求证之后,慢慢形成的信任,会更加可靠,也更加坚固。
如果你想了解如何有条件地去信任别人,可以来试试这些方法:
a. 增进对自己的了解
比难以信任别人更加为难的处境,是“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相信Ta”。
这种时候,我们可以先试着充分地了解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先发展出对自己的信任。
当我们能够相信自己的价值、感受、信念、判断和决策,我们就能够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选择相信他人,什么时候需要提高警惕。
b. 在沟通中保持开放心态
就像前文所说的,在沟通中,我们可能会选择注意到那些符合我们内心怀疑的迹象。
比如朋友对你说自己最近特别忙,没法和你约出去吃饭。我们可能因为内心的不安,而理解为对方想要疏远自己。
如果想要避免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在沟通中留意多方面的讯息,既能够察觉到那些不利于自己的、引起猜疑的信号,也能够察觉到那些代表信任与接纳的含义。
c. 重新理解内心的怀疑与不安
建立信任,也意味着直面内心的怀疑。
有一些怀疑是健康,可能是以自我保护为目的,或是真的有实锤证据指向背叛与欺瞒。
而另一些怀疑是盲目的。在盲目的怀疑里,我们被内心批判的声音所控制,以非理性的态度怀疑周遭的一切关系。
试着区分内心的怀疑是有依据的,还是盲目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在怎样的条件下去信任他人。
我以前看过一个TED演讲,叫《脆弱的力量》。里面传达了这样一个宗旨:敢于去受伤、敢于在关系中展现自己脆弱的一面,会让你更接近人性本真,也会过得更幸福。
5.最后想说的是,无法真正信任别人是很正常的,无可厚非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同的,不应该去要求所有人都要互相信任。难以信任他人,有时也是为了给自己多上一层保护,这样未必就要比容易信任、敢于受伤的人生更糟糕。
知道坦诚和信任可以是一种选择,就足够了。
责任编辑:舟自横 onewenti@wufazhuce.com
征稿信息见@ONE一个工作室 置顶微博。更多编辑部的有趣日常请关注小红书:ONE一个编辑部。
回答者
简单心理
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心理服务及内容。
|
相关推荐
问答 |
我们是如何与朋友疏远的?
|
问答 |
如何面对自己的自卑?
|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