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年只读一本书


ONE编辑部问

如果今年只读一本书,你会选择哪一本?

ONE友答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孙隆基

这是我的父亲在我第一次出国时送给我的书,书中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之深刻令人叹服。在这个可谓“混乱”的时代,我们不仅需要回头关照自己作为个体的内心,也需要看到自己作为文化群体中的一员,被这个文化所塑造的部分。再说大一些,这本书所讲述的甚至也超越了中国文化本身,而是一种观察文化,观察世界,观察人的方法。如果只有时间读一本书,就读它吧。读罢,看新闻,看世界,看人,都像是在看书。

时阳|36岁,ONE编辑部

 

《失物之书》|约翰·康诺利

推荐它的原因只有一个,这是一个可以陪伴每个人重新成长一次的精彩故事——战争、家庭、黑童话、民间传说……在一个神奇国度里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让人意想不到。你会跟随主角,一个孩子,进入一个充满残酷、血腥、征伐的险境,奇妙的是,这个故事会在不同的人的心中,各自成长出不同的果实。一个看似黑暗的童话故事,实际上,它让我们明白如何走出“黑暗”。

小宋30岁,ONE编辑部

 

《守望者》|阿兰·摩尔

对于喜欢书影画的人来说,大师的经典“图画小说”是最适合不过。本作故事背景是美苏冷战时期的虚构世界,但非常切合如今我们所处的国际形势。无论是只看故事,还是“以史为鉴”,抑或回归到为人本性上,这本书都是能从不同视角给读者打开思考之窗,也能更好地认清自身处境以及何去何从。

梅不谈|26岁,ONE编辑部

 

《2666》|罗贝托·波拉尼奥

首先是它的字数足够长,70万左右分12个月,平均下来1个月5万多字,一年下来舒张有致,蛮合适。其次拉美文学有种特殊的魔力,更多标榜的是魔幻现实主义,但这本书据说是冷漠的现实主义,全书分为5个相对独立又有呼应的故事,彼此拉扯,用五个角,搞一个阵势,把读者框住。最后,我同样推荐波拉尼奥所有的短篇,但是对于一年来说,我选《2666》。

西小麦|35岁,教师

 

《追忆水年华》马塞尔·普鲁斯特

一年只读一本书,那这一本得够长也够难读,需要时间攻克。《追忆似水年华》和《尤利西斯》可入选。长度上,《追忆似水年华》二倍胜出。

伊朝南|41岁,写作者

 

秩序|卡洛·罗韦利

“为什么我们记得过去,而非未来?”这本书承诺带读者从物理和宇宙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从微小到宏大,我给书的主题的排序是:关注心理—关注社会、人类、政治经济等—关注自然界—关注宇宙以及宇宙之外。在过于细微处反复思酌对我来说太累了,关注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主题对我来说太疲惫了。所以我选择这本讨论物理、时间主题的科普书。

还有一个原因:这本书小小的,可以随身携带,在地铁上,在排队或等人时,翻一翻也很方便。

拍拍|24岁,研究生

 

《关于女儿》| 金惠珍

作为女性,读这本书的时候是一种非常游离的视角,我时而是母亲,时而是女儿。尽管两人的矛盾那么明显,性别身份却令我能够同时理解双方的痛苦:我既怕成为“想法太多”以至于三十岁仍然啃老,让母亲无法安逸老去的边缘人女儿;又怕成为只会强加自己的标准给孩子,一张口就把所有急切无奈的关心都变成指责的母亲。而假如我一辈子不选择成为母亲,只以女儿的身份活下去,我会不会是晚年的珍?我的母亲又会如何?作为一个女性,好像注定要面对这种恐慌和缠绕。

同时,这本书也关涉性别以外的边缘群体问题。像作者在最后写的,“人与人是无法真正相互理解的”,母亲明明和女儿做着一模一样的事情,为家庭以外不相干的人奋斗着,自己也喊出了“是不是家人又有什么要紧”,却固执地在女儿身上要求家庭关系网的安全感。在她眼里,女儿没有被社会认同的关系兜住,就会失去所有的保障机制,随着年龄增长过上风雨飘摇的晦暗生活。然而其自身的经历又明明白白昭示着,在“正常的、安全的”路径里,人一样会毫无尊严地工作、生活、老去。

山乔乔 | 24岁,夹生社会人

 

《史记》|司马迁

太史公是史官里很罕见的会写故事和人物的天才。而且因为做编辑的缘故,对于虚构类的作品感到麻木,反而喜欢从非虚构的作品中寻找故事,在这种心态作用下,我喜欢研究《史记》里那些叱咤风云但又早已归于尘埃的人物。怎么说呢,阅读终归是一种高尚的消遣,最重要的是能从中得到乐趣。

王陌书25岁,编辑

 

《万引力之虹》|托马斯·品钦

只读一本书,那一定要选读起来够诡谲、够艰难、够劲爆、够晦涩、够古怪,又够欲罢不能的啦。

68.2万字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围绕德国V-2火箭袭击英国伦敦展开,谍报机关发现火箭的落点竟总是和美国某位情报军官性行为的地点相吻合?

全书涵盖政治学、火箭工程学、宇宙学、高等数学、变态心理学、物理学等等,内容庞杂且繁复,晕头转向并酣畅淋漓地读去吧!

Boli22岁,ONE编辑部

 

《我们土地》|卡洛斯·富恩特斯

首先足够长,可以用一段完整的时间慢慢看。其实内涵非常丰富,涉及西班牙早期殖民与拉美的早期开发史,还有就是充满贴切又残忍的美丽隐喻和互文结构,是一座可以花时间探索的精美的迷宫。

秋梨28岁,自媒体从业者

 

《爱情这门课你可挂科》|梁永安

爱情不是随便弄弄就可以及格的学科,因此更需要好好学习。

这本是梁老师出的新书,从经典名著解读爱情的多面性,重塑人的爱情观。前言里有一句话:“一个人的爱情在生活中被压垮,这是一个特别常见的现象,原因千种万种,最根本的一条,是人们精神的软弱。”软弱的人不配享有爱情,而强者无一不是从摸爬摔打一路试错过来的。倘若仅凭自己的经验过关未免把人生过得太过坎坷曲折,就让我们跟着梁老师,从经典里模拟训练,在现实爱情中取得刚刚好的分数吧!

申夏生31岁,既要六便士也要月亮的外科女医生

 

《耻》|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

人们经常说到“耻”,到底什么是“耻”?这部小说用这一个字,概括出了现代人难以走出的困境。

库切对人性、历史、社会的把握很精准,精准到一种冷冽的地步。小说中的故事很残酷,大学教授和女学生之间的不伦关系,女儿在乡下的悲惨遭遇,还有性别议题、种族问题、阶级差异等种种情节都寓示着历史的循环轮回,现代语境下人类的道德困境。初读时觉得这个故事离自己很远,读罢又感到震撼:或许“耻”是每个人自出生就要背负的枷锁,我们要在何种意义上与“耻”共存?反复咀嚼书中的隐喻与类比,兴许能找到答案。

王垂冰24岁,展馆策划

 

《时间停止天》|蕾秋·乔伊斯

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的精神内耗。

当面对不好的事情时,我总会想“如果当时不那样做就好了”“如果不是我怎么怎么样,就不会这样”。在过去二十多年隐形的自我鞭笞中,我逐渐变成一个神经质的兽人。

作者创造了一个看似可以追溯的世界,一边讲述这个由意外引发的故事,一边在抽丝剥茧中,激活了因过度暴露于目光而失去弹性的心。坏事已经发生了,即使是追溯到南方古猿的直立行走也没什么用了。

另外,这本书最令人惊喜的一点是没有走“治愈”路线,主人公依旧在扛着痛苦生活。因为人是不能被治愈的,也没有东西是能够被治愈的,每个已经发生的伤害都已经留下了不可撤销的痕迹。作者既假设了我们大部分人的假设,又将结局回归到了固有的现实生活中。

如果你需要直面所有和卸下伪装的勇气,这本书你可以看一看。

讷讷25岁,ONE编辑部

 

《烧纸》|李沧东

前阵子在读完他的《鹿川有许多粪》以后,又找来作者这本更具代表性的小说集来读,读完后很有触动,推荐它是因为作者对于现实,尤其是城市边缘人的关注,他的作品中饱含情感,同时又深剖了当下社会人的生存困境,然而又不失悲悯之心。正如李沧东所言:“我所有的希望,就是能有一点点的改变。这就像是用一根蜡烛在传递火种,手递手,点燃别人手里的蜡烛。”

朱苑清 | 39岁,写作者

 

《做壹年:谢德庆行为艺术》|萧元

既然提出关于一年的限定,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谢德庆。他把如果变成了实际行动。我做不到一年只读一本书。那我就想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用一年的时间去了解别人为什么可以用一年时间只做好一件事情。这是很难的,我曾经坚持了三年,每天画一张自画像。但是那种感受和一年只做一件事应该完全不同——那不是一件事,那是一千零一夜,同时我还做了很多其他事。我对一年只做一件事太好奇了。但我知道我永远做不到。我不要“如果”,我要行动。

阿明仔 | 41岁,写作者

 

《百年孤独》|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这本书以拉丁美洲虚构小镇马孔多为背景,写了一个家族七代人在一百年间的命运。这本书我起码读过五遍,每隔几年就要重温一遍。

最开始我被书里错综复杂的魔幻现实情节吸引,后来我读到书里人物的激情和爱情,再后来我读到性格、命运、宿命、轮回,再后来,这本书变成了一部历史读物和一部百科全书。这部书中的历史是所有人和所有时间的历史,这部百科全书是关于人的百科全书。不管是爱恨情仇,还是生老病死,不管是人性的弱点,还是人性的光辉,不管是智慧,还是愚蠢,不管是德行,还是罪恶,都可以在这本百科全书里找到词条。

这本书所有的人物和所有的事件都是千锤百炼的寓言,但绝不是说教,而是扣人心弦和惊心动魄。

现代的中国读者尤其应该读这本书。因为,你会在这本书里读到民国,内战、革命、改开、斗争、阶层、权力、欲望。你还会读到八零年代的理想主义和九零年代往后的现实主义。

所以这本书我们不妨一读再读,我们不妨一起等待那个必将重返起点的终点。

萧萧 | 52岁,爱看社会新闻的兼职编译

 

病隙碎笔|史铁生

这是史铁生坐在轮椅上完成的随笔。读这部作品的时候我十七岁,身强体壮,浑身热血,完全不能对“病”这个概念感同身受,但是史铁生笔下的文字却像是一粒粒细沙在间隙中漏进我的血管。去年二十七岁,疫情封闭在家,又打开这书,一口气读完,推荐给你们,我的朋友。关于你漂浮的人生,稀碎的爱情,不甘的宿命,远去的时代,史铁生未必可以给你答案,但是你可以跟这个轮椅上的人聊一聊。

无支祁28岁

 

我的天才女友》|埃莱娜·费兰特

篇幅对于一年的阅读时间是很合适的,女孩子之间又爱又恨的感觉也相当能够引起共鸣,更重要的是,我从里面看到了我和我闺蜜的影子。

周欢欢|22岁,研究生


《都是人民群众》|魏思孝
著名作家韩东曾评价魏思孝的小说:合作但不谄媚,尖刻但有敬畏。这句话深表赞同,同时让我想起了一位古代史学家,司马迁先生。当然,无论从体量还是内容来讲,《都是人民群众》与《史记》都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对比,并不是横纵的,而是在质感上,在方向上,在态度上。
在《都是人民群众》中,魏思孝刻画了三类人群(中老年男人、青年男人以及妇女)25位人物的故事。从叙事角度来看,文中的我不仅在讲述故事,同时也在切身地参与故事。这就得出了魏思孝小说的第一个特点,真实。类似史笔的写法,为平民立传。这种立传不是纯粹地颂扬或者鄙夷,而是一种参与,一种冷酷与温暖并存的态度。
当然,《都是人民群众》毕竟是小说,为了展现小说的魅力,魏思孝使用了第二个特点,荒诞。董必智面见网友,假装陌生人偷偷看了一眼,垂头丧气回来,不是因为太丑,而是觉得太漂亮,自己根本配不上。游手好闲的青年刘长江为了实现理想,前往本地企业家办公室谈合作,没承想企业家害怕对方失智,找了借口偷偷离开,刘长江坐在办公椅上,觉得屁股得到了高规格礼遇。这种荒诞感带来的幽默是短暂的,片刻之后,我便进入了一种失落的氛围。这就是荒诞的魅力,笑,然后叹气,这是多么奢侈。
魏思孝小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坦诚。坦诚地暴露自身的缺陷,人性的恶与狡诈。这种恶与狡诈往往并不会令我产生反感,反而会有一种被人摘掉遮羞布似的羞愧:生意失败的男主在听到发小破产的消息后,感到宽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因为共用宅院,导致亲兄弟成为世仇,老死不相往来;大度借给对方五块钱,内心却希望对方永不再还,这样就能使之与其彻底隔绝。魏思孝深知底层人民生活的方式,深知他们的狡黠,深知他们所在乎所不满的是什么。但是,他的姿态并不高高在上,因为他也把自己当成了其中一员:在书写了董必智坎坷、荒谬乃至腥臭的一生后,魏思孝在故事的结尾,回忆与董必智初次见面的场景:我注视着十六岁的董必智,认定我们的友谊是不朽的,将会贯穿我们的余生。
史笔、荒诞、坦诚,构成了这本《都是人民群众》的身与形,多的不说,这本书,值得一读。

王大烨|23岁,写作者

责任编辑:讷讷 onewenti@wufazhuce.com

「ONE一个」5.2.7版本现已上线,欢迎ONE友们在各大平台、应用宝更新下载。

回答者


ONE友
ONE友  
复杂世界里,最可爱的人们

相关推荐


问答
有哪些令人叫绝的比喻句?
问答
“N刷”的意义是什么?
问答
一个词典|谁才是那个「对的人」?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