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音乐仅可在ONE·一个 app内播放。和我们一起守护音乐版权,下载ONE·一个app畅听。
我知道了 下载ONE·一个
流杯池
衣湿
流杯池
文/衣湿

九十年代的宜宾,是夹在岷江和金沙江中间的一个巴掌大的小城——从最南边的金沙江南门桥,穿过一条条拥挤狭窄的街道,走到最北边的岷江桥,虽然只有区区两公里的路程,但在当时已经是很远的距离了。每逢清明节,城内中学生、小学生们都会穿着绿色的校服、戴着红领巾、排着整齐的队列,如一股股涓涓细流从城市的各个旮旯涌出,在岷江桥边汇成浩浩荡荡的洪流,涌向桥对面的目的地——江北公园。

江北公园就在岷江的对岸,内有烈士陵园和流杯池两个景点。学生们清明节来此,主旨无非是听着国歌假装缅怀革命先烈,再把亲手制作的小白花放到某个跟自己同姓、或者名字比较有特色的烈士墓前。然而大家其实更感兴趣的,是放完小白花以后的自由活动,可以到旁边的流杯池去玩。

这流杯池,大约是宜宾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人造娱乐设施了——故事要说到一千年前。北宋大诗人黄庭坚被贬到宜宾(当时称戎州),来到宜宾城北的催科山下,见这里有一个天然的峡谷,内有清泉涌出,顿时脑洞大开!他找来工人凿石引水,以王羲之的“流觞曲水”为主题,兴建了这个大型娱乐设施——流杯池。建成之后,山泉水沿着人工修建的弯曲水道缓缓流动,黄庭坚则召集一班文人雅士坐在水道旁的石凳上,看着酒杯顺流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要干了这杯酒再即兴赋诗一首,并刻在峡谷两边的山壁上,到现在已经密密麻麻看不清了。

当然对于孩子们来说,黄庭坚的故事并没有什么吸引力,顶多是背过他的名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山壁上的“流觞曲水”四个大字和那些早已过气的诗文更是无人问津。我们更感兴趣的是,流杯池里的小鱼、蝌蚪、河虾——虽然数量不多,可水道狭窄弯曲流速不快,抓起来却也不费劲。折纸船,比谁的纸船开的快、开得远,也是一种不错的游戏。我喜欢折纸,帽形纸帆船、平底纸船、乌篷纸船、双排纸船都是手到擒来,因此时常往池子里放船。看着船随水流慢慢地走,有时快,有时慢,有时还原地打转,但最后终究会流进池底,在泉水的浸泡下逐渐沉底,也是儿时的一种乐趣。

随着年龄渐长,对流杯池的兴趣就越来越小了,因为有太多太多新鲜的东西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漫画、游戏机、流行歌曲、偶像剧、电脑游戏,我一度都忘记了曾经有这么一个地方的存在。到了高中,也不再有扫墓的任务,我们忙于学业,寄希望通过高考离开宜宾这座小城,去到更广阔的世界闯一闯;不仅如此,还要从繁忙的学业中挤出时间来体验不靠谱的恋爱,尝试容易沉迷的网络游戏,还有四川麻将血战到底……流杯池,可以说已经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

高中毕业以后,我的生活空间一下子从方圆两公里的小城宜宾,换到了潮湿闷热的大都市广州,同时开启了一段打鸡血般的生活——学粤语,学吉他,学录音,学写歌,混学生会,办网站,开公司,开数码产品店,参加电视选秀……途中固然都曾经一度风光,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那时的我,找不到方向,四处碰壁,兜兜转转,发现还在原地。

这样的兜兜转转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那时,也曾有过那么一丝丝“混不出来就回去”吧的沮丧,但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留在了广东,找了份稳定的工作,组建了乐队,开始创作自己的歌,生活波澜不惊地继续着。

2013年,我结婚的时候回去宜宾,鬼使神差地去了一趟流杯池。十年过去了,除了外面的公园设施修的更漂亮、更完备之外,听说还在筹建4A级景区。所幸流杯池内部几乎还和我记忆中的一模一样,只是水流得似乎更慢了,人也更少了——大概在这个时代,不仅文人雅士们都在微博微信上编段子写文章,连小孩子也不再需要流杯池这样的娱乐设施了吧。我还特意去池底看了看,除了少量包装纸之类的垃圾,鱼虾尚有,可是却见不到沉底的纸船了……
 
水涨水落,你都要流出去;
想走想留,你都要走出去。
 
就在那时,我脑子里突然冒出这两句词,也就有了这首《流杯池》——正如黄庭坚当年所写: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责任编辑:秦何人)

作者


衣湿
衣湿  
民谣乐队

相关推荐


音乐
宜宾的幺哥
 
音乐
故乡 (Live)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