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情人乐队,成立于2004年。
如果你想找到三个词来概括描述这支乐队,你会发现,每想到一个形容词,就需要另一个词来补充说明。于是这些词就像是无限的多米诺骨牌,一个接着一个,一个压到一个,一个连着一个。
如果硬要唐突扯上一句,或许是,两分的浪漫至死,四分的不羁放纵,三分的迷幻丧气,一分的是清澈妖娆。
他们把音乐做成了一首首抽象缥缈的哲学诗。
下文由乐队主唱石小飞用第一人称视角讲述。
1.乐队的4个人是怎么凑在一起的?
组队大家应该都知道,几乎和找灵魂伴侣无异,差别是需要同时找到三四个人。所以成员的离散已经被大家无奈地看作是乐队的日常了。现在乐队的阵容是我们认为的“对的人终于到来”的状况,希望我们能一直心无旁骛地勇往直前。
简约情人乐队组建于2004年左右,发起者是主唱石小飞。
当时的我们过于懒散任性,再加上有点叛逆,不太喜欢台前演出。太随性或者说惯着自己,再加上一些个人际遇,这些使我们都转去做了各自的其他事,但还好我们都在音乐里,从未离开。
出于对乐队这种形式的情节,2018年石小飞决定重组简约情人,遇到了吉他手高小放。
高小放是《11》这张唱片的编曲和制作人,并负责一部分作曲;我(石小飞)负责部分作曲、作词还有演唱,偶尔也兼做第二吉他手出现;去年两位新的乐手加入,嘉岳是贝斯手以及乐队经纪,鼓手钱晓伟主要负责鼓的演奏和编曲。
关于组建乐队的目的,我的理解是,乐队这种形式的存在意味着,几个不同的人碰到一起,用他们不同的特质和技术,共同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乐队区别于歌手或其他非现场演奏的表演,我想是因为现场情绪更真实直接,更有打动人的力量;另外乐队和其他的伴奏乐队的区别是要自己生产作品。
2.为什么乐队的名字要取为“简约情人”?
“简约情人”的名字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个意象,有女性色彩,有浪漫,当做诗歌一样虚幻的符号好了。大家各自按内心解读就好。
2018年重组时,我想做一个完全不同的新乐队,想到了马小野这个名字,是想传达一种近乎无表达的、无畏的,或者不想被定义的混不吝的态度吧,后来觉得我们音乐里的细腻和女性的气质有很多,简约情人这个名字更适合它,就改回了简约情人。
有一个朋友说我们乐队的风格“颓酷颓酷的”,我认同这个词。我们有细腻敏感,也有冷酷成熟,偶尔也会狂躁不安。最近也常听到“性感”这样的评价。
也许我们就只是一个悲伤的乐队吧。
说到这,还要说说《11》这张唱片名字的由来:
《11》是一张Indie Rock风格的唱片,是“简约情人(Simplicity Lover) ”乐队在马小野时期的作品。
像一个随性而为的音乐游戏,这个时期的简约情人由乐队主唱、独立音乐人石小飞和音乐制作人高小放在2018年重新组建,贝斯手白涛,鼓手刘乾随后加入。石小飞把这个时期的乐队改名为“马小野-Pony Mischief”,意为“小马捣蛋鬼”,可以看作是他们叛逆音乐理念和顽皮性情的折射。
这是一支仅存在了11个月的乐队,“马小野”们在这段时间里创作、排练,演出数十场,完成了近10首作品。主创石小飞和高小放以时间为题,把唱片命名为《11》,记录下四个乐队成员这段音乐历程里的模样,是一颗近乎疯狂偏执的心与一个单纯敏感灵魂的碰撞,长成了一朵坚硬伤感的花。
3.组建乐队后,音乐创作这一过程有发生什么变化吗?
所谓遇到对的人,我想指的就是大家在一起沟通、排练、创作会更顺畅吧。
大家分别把自己的特性融进音乐里,比如我的细腻敏感,高小放的狂放和自由,他对音乐的掌控力,嘉岳的沉稳机智,晓伟的技术、经验和灵动的节奏感。
人是社会性动物,在人群中迁就一些人或事总会有的,但对于想法接近的人,这造成的麻烦和不适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作曲的时候,除了需要考虑音乐本身,考虑乐队的音乐气质更多一点。作词时,除了需要考虑和曲的契合度,主要就是自己要表达什么。
4.《蜜湖》这首歌是想表达什么呢?
跳进蜜的湖里 快活地和你死去
这句歌词就是蜜湖这首歌要表达的。
有乐迷在评论区留言:我的感动也许来自一个老少女渴望爱情的姿态吧!
我从不觉得爱情浅薄,它是人类独有的,特别美好的感情和体验,所以才会引一些飞蛾来扑火 。爱欲里那些缠绵悱恻就像蜜,靠近它也许会沉沦,会溺亡,但这也是它致命的美的力量。你会被一个人主宰,甚至变得卑微,不管怎样,总聊胜于什么都不发生。
5.在所有的演出中,让你最难忘是一个场景是什么?
特别难忘的时刻确实记不起来了。我本质上应该是害羞的人,虽然这些年演出很多次,但每次演出其实还是会有这种情绪混杂在兴奋里。演出后基本也不太和陌生人交流,不是不想和不期待,是不好意思。
前几天一个女孩加了我微信,说了她上一次演出后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小计划,并把备忘录给我看:“苦练ING! 5月见飞姐,所有歌一定倒背如流!”,这让我特别感动和高兴,说明这些歌真的找到了它的去处,那些灵魂相似的人。
6.如何形容自己的音乐?
艺术作品对我来说是一个灵魂向这个世界发出的密码或暗号,用来吸引相近的灵魂。
我们的音乐有点像一只表面乖巧安静,但实则叛逆自我的猫。我们用音符编织一张情绪的网,网住那些细腻敏感的迷路者,共同取暖抵御孤独。
现在的简约情人是一支Indie Rock风格的乐队,也被部分乐迷称为迷幻风格的女声乐队。我们几个都是听西方摇滚乐成长的,在如今这个电子元素越来越俯首即拾的时代,我们反而想用音乐最本真的语言,回归纯粹的以乐器演奏为主的乐队形式里,有人说这有点复古,也有人说这有点叛逆。
一直不是很认同灵感之说,这把音乐说得像玄学,是糊弄人的。
艺术创作确实是需要很多天赋的能力,比如你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是后天的学习。然后通过音乐这工具,把个体对世界的态度表达出来的过程和结果。音乐其实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其实是有一定门槛的。
7.除了做音乐人,还想从事什么职业?
曾经很想做一个电台DJ,就是那种可以躲在幕后,让人们通过声音猜测这个人长得什么样子?性情是温柔的还是鲁莽的?喜欢那种神秘感。但现在做播客太简单了,所以这种想法已经因为太容易实现而变得不好玩儿了。
也想过做一个演员,我是个特容易被代入的人,很容易投入到一个情境里,就会幻想一些类似过家家的故事和画面,也总会被一些特别好的表演打动,所以觉得非常投入地表演和诠释一个角色一定是一件十分过瘾的事。
8.如何评价自己?
敏感、细腻,感性多于理性,不会规划人生,总被情绪牵着走,“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之当代活标本。
人生有那么多可控吗?好好做音乐,做自己满意的音乐,好像也没什么重大并可行的奢望了。希望能成为自己更爱的自己。
9.音乐是你生活的投影还是二次创作?
作品是表达自我的工具。音乐负责色彩、情绪和制造幻觉,歌词传达情感和态度。歌词也是一个人心灵的映照。有的词直白粗暴,更接近生活,人们更好理解和共鸣,有的则像诗,有的现实,有的抽象,词也有不同的节奏和韵律。除了诗歌,我也欣赏一些直白的表达方式,但我自己的表达方式好像介于抽象和现实之间,模糊不清又好像可以触摸。文字有性情,我只想袒露给自己人。
10.喜欢的音乐有哪些?
和朋友聊天时总提起音乐的伟大和美妙,甚至感激它的存在。它和其他艺术形式,比如电影和美术不同,可以说是最能制造幻觉的东西,音乐干扰你情绪的力量好像更强势一些,也许感性的人更容易中它的招。
我喜欢西方一些独立音乐,“独立”在这指那些有独特性的音乐语言,创造力,不管是美的还是个性鲜明情绪强烈的作品。
另外近几年对古典乐也越来越喜欢。
11.你认为“生活的理想状态”是什么样的?
自由而从容地生活,体验更多的人生和故事,遇到一些好玩儿和有趣的人。
我目前还没有做到,心还不够平静,还有很多庸俗的欲望。
弄明白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并为之努力吧,如果真的到达了也许也没什么意思,因为没的追了。
12.做过的最勇敢的一件事是什么?
我相信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当非艺术领域的朋友说我选择做音乐这么一个不靠谱的事是足够勇敢的表现的时候,我没觉得勇敢,我认为这是必然。
因为你就是那种人,你就会做这样的选择,别人的欲望和标准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好像也没有其他勇敢的事了,少年时为了自以为的正义和人打架不算吧。
13.最想推荐大家去做的事情?
没什么可以推荐。这是个信息极度发达甚至泛滥的时代,能管住自己少接收一些无关信息也许更好。
沉静在此时此地简直是一种能力,或者,就放下一些欲望,多去感受美好吧。
14.想对这个世界说些什么?
近期觉得自己可能属于那种比较轴的人类,比如我为什么仍在做音乐这件事。每一种性情都会有所成就和有所失败,管它呢,轴也挺好的,敏感也挺好的,哪怕被刺的次数多一点,但比起麻木鲁钝的人生总还丰富了很多,有更多色彩,就这样吧。
Tell me 如何从容地离去
乌鸦都已失语 无药可医
Tell me 谁写的故事了无生趣
束手就擒的自己 无人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