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难清楚地认定,究竟是哪个决定让自己走上一条从未想过的路。有人说“遇事不决,量子力学”——不论你做出怎样的决定,结果都充满可能,人生的意义就在这无穷的可能之中,逐渐叠加起来。
曾经有一位粉丝给SARRA梁馨予写了一封挺长的信。起因是她有一次发微博,写了自己想要放弃些什么,这位粉丝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她在低谷时听了SARRA的歌,然后自己尝试走出来,又通过她的音乐碰到了合拍的人。在一段未知的人生里,能遇到相知的人殊为不易。谁能想到,一段旋律,能将茫茫人海中的你和我,联系在一起呢?
1.是的,我们“搞”音乐吧!
9岁那年,SARRA拉着妈妈去了琴行,挑了自己的第一架钢琴,开始学习弹奏它。9岁的她不会想到,她会在19岁那年,站上中国当时最成功的选秀节目之一——超级女生的舞台上,试图用一首刚“搞好”的歌来打动评委。因为她使用了“搞”字,一位柯姓评委向她发起了诘难。
那时候她还是一个不善与人言语,并且对舞台有些恐惧的普通女孩。她站上顶部有一台巨大的摄像机的舞台时,摄像机的红色光点让她不舒服。听到柯老师的诘难,她也觉得自己的态度有问题,频频道歉。她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搞”字,本身就是她的一部分。
SARRA出生在广西南宁,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从事会计的相关工作。母亲曾经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让SARRA在很小时,就开始讲英语,培养语感。家庭影响了她以后的音乐创作,直到2020年她才推出了她的第一首中文单曲,此前她一直用英语创作歌曲。父母有很多老磁带和老唱片,她便从小听起了各色的音乐。后来她也买了许多唱片,它们合在一起,铺满了家里的一堵墙。
南宁燥热的风,催生了极多的地下音乐人。在这汗流浃背的天气里,他们在用音乐加热世界。金属、硬摇、朋克,谁都想追求乐音中那种纯粹的张力。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弹唱的小姑娘走进了南宁的音乐王国。其实,说“搞”真没多大问题,因为这里就是“燥”。
SARRA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全新世界。那时她16岁,刚进入南宁的一所高中。学校社团招募新人,音乐社最火爆,没有之一。于是她也去报了名,没想到,这里喜欢音乐的人多到自己难以想象。遍地是乐队,到处是乐手。SARRA与一些趣味相投的乐手们组建了乐队,就像淘金者组织了一支冒险队,向着人生的未知进发。她熟悉了南宁学生音乐的许多人和事。
可即便是从小学习音乐,在初二就开始听各种经典摇滚乐队的她,站上舞台的时候,仍会控制不住紧张。每个人都能理解那种感受,因为我们都经历过,一些极其珍贵以至于要字斟句酌的时刻。为了让自己能快速熟悉大小舞台,刚上大学的她就决定,要去兼职做一名驻唱歌手。她觉得音乐对她来说太重要,重要到自己必须快点长大。
大概是那种从南宁带来的,对音乐“纯粹”的热爱,让她每次害怕站上舞台的时候,都能鼓足勇气走上去。许多个独自回宿舍的夜里,她都觉得自己离想要的音乐又进了一步,起码她能大大方方地站到舞台上,给所有来听她唱歌的人,一些美好的旋律。在大学结束的那年,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事业。
上天回馈了她的付出和努力,2017年她在国外交流学习期间,报名参加了虾米音乐的“寻光计划”第二季。这是国内较早的原创音乐人扶持计划。SARRA凭借一首《My Story》,拿到了民意组TOP4,总榜的第七名。这对她来说,是一次不小的鼓励。
2.你是我的星光
在SARRA的朋友看来,她总是带着一种与年龄不太符合的懂事和成熟。和她相处时,她会非常在意朋友的感受。即便是不太熟悉的人,她也愿意向他们送上最大的善意。
一次闺蜜过生日,她们在路上遇到卖唱的人,朋友想让她上去开开嗓,她就真的在现场写了一首歌送给朋友,庆祝闺蜜的十八岁生日;她也为帮她削苹果的同学写过打油歌;为学长学姐写了一首毕业歌,让许多人泪洒现场。在她那里,音乐确实变成了温暖身边人的火炉。
“老灵魂”是制作人Nia给她的评价,当一个人能在别人最需要温暖的时刻,她会送上自己的拥抱。她大概是一颗能发光的星星,陪伴着爱她的人们。或许她也不是星星,而那些可爱的人们才是她的星星。她的眼里藏进了所有的美好星光。
《It's Always You》(总是你在我身旁),大概是她写给自己和朋友的歌。你总在我身旁,又何尝不是我与你一起经历风雨。一首《Gravity》(地心引力),很好地预示了她与周遭的关系,“You're the gravity.You try to pull me back”(你仿佛地心引力,将我拉向你的身旁)。那些在你最需要陪伴的时候,依旧陪着你的人,永远是你的“地心引力”。
在男友的生日,她创作了一首《John Mora》。这是她创作时间最长的一首歌,从作词到编曲,每个细节需要她付出大量的精力。这首歌的名字,大概是将男友名字mAjorhon里的各个字母打乱,重排的结果。
两人的结识,同样是从制作一首《Nice to meet U》(很高兴认识你)开始的,歌曲内容虚构了两个相爱但却不敢向对方倾诉的人。而冥冥之中,这首歌又暗示着唱歌二人情感和关系的发展,“Gotta get to know you a little more,But all I ever said was”(但这一切我只能在内心诉说,说不出口)。在情感的拉扯中,现实的两个人才好不容易向对方表达了彼此的心意。
而当真的确定了关系的时候,SARRA将自己全部的热量献给了所爱的人和音乐。《John Mora》里,她这么唱:" All I want to be,is yours."(我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和你在一起)。如果你有一些在你生命里无比重要的人,重要到你永远不想再换一个人,那就把这首《John Mora》发给他吧。不要只顾赶路,而让眼底落满灰尘。
3.有一些事情,比难更难
凝视星星的时间长了,又会被深夜的寒气侵扰。在《Something's Harder Than This》这首歌中,SARRA将这首歌献给抑郁症患者。因为同样有过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她很能理解那种不太健康的状态。
最开始有这首歌的一些旋律和歌词,是在她高考前一夜。每一个要踏上考场的人都带着焦虑和紧张,她也不例外。她想用音乐排遣这份重压。坐在钢琴前,一些音符从指端流出来,那些音符后来构成了这首歌的雏形。后来她又遇到了一些难解的状况,推动她创作出了这首歌。
她在歌曲的评论区写道:“我们的目的是揭开写歌的人,也就是我自己的伤疤,让大家看看,一能为抑郁症患者争取多一些理解,二也让抑郁症患者或有此倾向的人们能知道。这不是件丢脸的事,是可以说出来的,该看医生要看,该吃药要吃。并且不要怕,we are with you! for real :)。而不是躲着藏着,让伤口发炎...... ”
其实在音乐的路上,SARRA有过迷茫。她很清楚,自己应该坚持音乐这条路,走下去。但她偶尔迷茫,不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音乐。她发出了那条要“放弃”的微博,便有粉丝来信的事。现在,她找到了适合属于自己个性的音乐。面对着周遭激变的一切,音乐道路的茫茫不可知,她也会有危机感。但她不会再质疑自己,因为人生的路,只有自己走,才能看到未来。
虽然不知道远方的目标如何才能到达,但她会坚持的,希望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