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车窗外坠落的雨珠落在大扇玻璃上,汪荷的视野也跟着模糊一片,却还是能隐约看见远方有明明灭灭的灯光,不知是沿途哪座城市的人间烟火。
因为疫情的突如其来,原定的旅游计划被打乱,现在她抽了周末的时间,将原本的安排提上日程。
连往东南沿海的车厢都骤然空寂了许多,她取出手机拍了一条短视频,想要调侃自己专车专座。
信号不够好,旋转了几圈也发不出去,汪荷从一个社交平台切换到另一个社交平台,最后终于停留在许久不用的空间上。她毕业后就锁上了,现在打开,却还有那年今日提醒她,是一首转发的歌,戏迷。
温柔的女声将她重新拉回到刚工作时,那时候的汪荷,正因为一场单恋的结束,昏天黑地地宣泄情绪。
下车、检票、出站,站内也很空旷,汪荷期待了许多次有人接站,却还是孤身一人在今天到这座城市。
汪荷之前就做了杭州这座城市的攻略,走走逛逛,吃了蛋黄鸡翅和酸菜鱼。最后将要去钱塘江畔看灯光秀的计划用彩笔重重地做了记号。天难得放晴,观众却依然稀少,流光溢彩,只有零零散散几个人驻足欣赏。
物是人非,但也算是我来到你的城市了。
后来淅淅沥沥地落了雨,所以汪荷回到宾馆去刷新朋友圈,多了好几排的点赞,还看到顶上成予发了条消息,是一张照片,林立高楼上的霓虹折射出光影变幻,落在女孩干净好看的侧脸上,显得很有意境。
底下还配着文字,说“终于等到你。”照片下方也有定位,恰好和她在同一个地方。
终于等到你,她却终于失去了他。
2.
汪荷和成予的相遇,是在大学时。
有一技之长,总是很容易在众人中脱颖而出。成予的吉他弹得好,在军训晚会上,他自告奋勇地上台去表演节目。
镁光灯下,少年眉眼修长,仿佛被春风拂过般温柔,唱起歌来更是动听。醇厚的嗓音像是透明的露珠,滚落进汪荷的心田,萌出爱恋的新芽。
伴随着台下热烈的欢呼声,她也跟着心神摇曳。
汪荷将成予所有的资料都调查清楚,知道他是水瓶座,所以艺术细胞丰富,有这样绝佳的乐感,却也兼有水象星座的温柔,脾气好得不像话。
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予恰好是她的同班同学。喜欢让一个人变得勇敢。她主动到座位前去搭讪,说想听他唱歌。她从前也学过音乐,所以很容易就找到了共同话题。
他演出时也站在后台做工作人员,在众目睽睽下穿越人群,跑到他身边,交代音乐上的细节,说:“记得话筒要拿远一点,这样听起来声音会很好。”
误打误撞之间,他们好像就成为了朋友,音乐以外,互相谈论过理想与烦恼。
成予第一次对她回馈温柔,是在社团日活动时,他看见汪荷因为天冷打了喷嚏,便暂时将外套借给她。
3.
后来他因为表演,找汪荷要回外套,还顺便拿了巧克力棒给汪荷,眼神温柔,像是对待小孩子一样,周围有人嘻嘻哈哈地起哄,他却毫不在意。
就是那个时候,汪荷在心里想,或许他们是有可能在一起的吧?
他们之间勉强也有过一次旅行,因为家乡在同一个方向。她旁敲侧击地问,成予却说因为兼职现在不回去。汪荷心里就像泄了气的气球,却也找借口留在学校。
七月的校园里酷暑难耐,又百无聊赖,汪荷却甘愿留在这里熬。
最后她精心细算成予离开的时间,重新询问,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回了句:好巧,我们一起走吧。
第二天成予便在学校门口便利店等她,行李箱重,他帮着她拎,大步流星地走在前面。眼看着他坚实可靠的背影,让汪荷莫名其妙地心动。
绿皮车厢很拥挤,摩肩接踵,弥漫着难闻的气味,身边的成予却是干净的薄荷香。
水瓶座温柔细腻的性格,在成予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临近下车时,成予的举动依旧让她怦然,车厢摇晃,她站不稳,于是他便伸手圈出一小块地方,让汪荷不至于失去平衡。
便是这样细碎的温柔串起来,慢慢动摇了她的心神。让汪荷疑心眼前的这个人,大抵也是一样地喜欢自己。
像是命中注定,后来小城的车站线路调整,这班车也永远地停开了。像是埋藏在学生时代里一个永远美好的符号,却永久地停留在了回不去的远方。
或许他根本不喜欢自己。只是她现在回忆起来,刻意忽略了那些成予对她糟糕的部分。
细想起来,成予经常因为她自作主张的纠缠而生气。那时候汪荷在手机上寻不到他,就会狂轰滥炸地发信息,对面敷衍地回一两句,用开玩笑的语气说她怎么这么烦人。
这样的悲伤不会持续太久,成予一旦回复,她很快又会满血复活。汪荷分外勇敢,连矜持都忘了怎么写,一门心思便钻研着怎么往他身上靠。
可与此同时,她在关键的时刻又胆怯,不敢捅破那层窗户纸,因为这样还能借着朋友的名义,在他身旁徘徊不去。
4.
那句坦荡的喜欢,汪荷直到最后也没说出口。
感情和新鲜的食物一样,合适的时机一旦过去,就放凉变质。毕业后分道扬镳,汪荷再想回过头来追究他到底喜不喜欢自己,已经晚了。
非要计算清楚是什么时候摊牌的。那也是一个普通的深夜,他们聊天,她感慨起大学发生的事,也开玩笑地提了当初,故作轻松地问他当初有没有感受到自己的喜欢。
“当然知道,”对面毫不避讳:“傻子才感受不到。”
汪荷感觉没有必要问下一句了。黑夜里的屏幕闪着光,她大颗大颗的泪珠往下掉,见她许久没有回应,那边半晌传过来这么一句话:“无论你相不相信,我真的把你当作我最好的朋友。”
汪荷觉得自己太没有出息了,一句轻飘飘的“最好的朋友”,又将她积攒的难过去了个干干净净,自我安慰,好像一切都有了可以解释的理由。
也就是在那一个瞬间,汪荷的脑海里涌现出许多画面。和他合唱时候相视而笑的画面,分她一半耳机听歌的画面,拽着他的衣袖求他排练的画面。好像整个人都淹没在回忆中。
最印象深刻的是毕业典礼之后,成予和舍友聚餐,她发消息交代他不要喝太多的酒,对面答应了,她却还是不放心,便亲自到餐厅门口去等他。
见面时,成予的脸颊通红,意识也变得不含糊。汪荷拧开瓶盖将水递给他,轻声问他怎么不听自己的话。
成予抬头,还不是因为你呀。这句话像是无声的气泡,在她心里慢慢发酵,汪荷自己脸红得倒像是喝了酒。
或许是因为水瓶座的特质吧,成予偶尔的举动,总是让人琢磨不透内心的世界。起始点不过是朋友而已,她期待得太多,像是疯长的藤蔓,到最后终于停不下来,时间久了也自然出了岔子。
最好的朋友,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这个称呼来解释吗?
5.
自从那次明说之后,他们俩默契地没有再找过对方,聊天框也卡在当初尴尬的位置。转眼间又到了成予的生日,汪荷纠结了一个上午,最终决定送一句简单的“生日快乐。”
她想起从前自己给他准备生日礼物,买了玻璃瓶,小心翼翼地将写满的信纸塞进去,却因为软木塞卡不上,让他笑得停不下来。
时间和距离真是好东西,如今她也不用费尽心机去藏文字里的端倪。怕别人瞧见蛛丝马迹看出心事。
对面很快有了回复,却没有了往日亲昵的语气。
后来逢年过节,她照例送出节日祝福。两人便保持着这样不咸不淡的朋友关系。
汪荷依然心存侥幸,她工作出差要去到他的城市,犹豫再三,还是试探性地与她分享这个好消息,对方说自己感冒了,害怕传染给她,所以还是不要再见面了。
这样明显的暗示,让被拒绝的汪荷终于清醒。
过往自以为是的甜蜜里,其实也有参杂着数不清的推辞和拒绝。是汪荷矛盾得很,一边恐惧表白,不给别人直言的机会,另一边又非要一个答案才肯罢休妥协。
后来汪荷隐去名姓,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自己的整个故事,得到许多相似的回应。傻兮兮沉湎在似是而非温柔中的女孩,原本就不只她一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希望本身也是绝望。
细雨微微,她安静地站在这里,听风过的声音,终于到了该启程去下一站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