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骗你,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曾经)是位摇滚音乐人。而他在音乐上的偶像之一,则是上一届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以及(笔者心目中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遗珠之憾莱昂纳德.科恩。
石黑一雄曾经搞过音乐,我也是昨晚刷朋友圈才知道的。搜了更多资料之后,深深感到这位追求音乐梦想未遂只好改行写作,最后竟然不小心被诺奖砸中的摇滚音乐人,也是Real励志了。所以,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他的艺术人生。
石黑一雄的青少年时代,是以嬉皮士的姿态度过的。那时他留着长发,带着吉他,背着背包在美国到处旅行,也曾在伦敦的酒吧驻唱,梦想着能够成为一名摇滚歌手。然而作为音乐人的石黑一雄是落魄的——他给很多唱片公司寄了自己的作品小样,不过都石沉大海。
好在他除了作曲填词还不断写作。在他28岁那一年,石黑一雄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并且获得了成功,这位被摇滚耽误的作家终于确定自己在写作方面更有才华,而不是搞音乐。
从此,写作荣升为石黑一雄的主业,而音乐成了副业。不过他依然喜欢听歌,15岁就开始弹的吉他也在继续弹着。直到现在,石黑一雄家里还收藏着不少吉他。曾经在接受《卫报》采访时,石黑一雄还说到,“我一直把自己看作一位音乐人”。
石黑一雄的音乐生涯很早就开始了。他从5岁就一直弹钢琴,11岁开始听流行唱片。他有一个小型的索尼台盘式录音机,那是他的父亲从日本买给他的礼物,他会直接从广播上录歌,然后竭尽全力从嘈杂的嗡嗡声中辨别每一个单词。
他第一张真心喜欢的唱片来自Tom Jones,歌里唱着“故乡绿色的,绿色的青草地(The 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

13岁那一年,他买了一张刚发行的《约翰·韦斯利·哈丁》(John Wesley Harding),那是他的第一张鲍勃.迪伦的唱片。
尽管最初更想成为音乐人而不是作家,但可以确定无疑的是,石黑一雄天生就带着对文字的极度敏感。
他曾经说过:“有两件事我至今都引以为豪,一是辨别一段好歌词,一是辨别一部好的牛仔片。”最初迷上鲍勃.迪伦,正是因为歌中的文字。从迪伦的歌词里,他第一次接触意识流或是超现实主义文本。
后来,他又发现了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石黑在科恩身上嗅到的是法国绅士的气息,他认为科恩的歌词很讲究文学技巧,作为一个犹太人,其意象是天主教徒式的,到处是圣人和玛利亚。
“迪伦和科恩音乐中的吸引力之一,就是你不会知道它是唱什么的。你拼命着去表达自己,但你总是遇到你无法完全理解但必须假装明白的事情。在一个人年轻的大部分时间里,你羞于承认,但生活就是这个样。他们的歌词中都莫名地包含了这一点。”越是不懂,越感到好奇。越想探究,越觉得牛逼。石黑一雄对迪伦和科恩的这段评语,可以说非常切中年轻人的心思了。
音乐家自己写歌、自己谱曲、自己编排,这一切都诱惑着石黑一雄,促使他开始写歌。据说,20岁之前的石黑一雄写歌词喜欢运用很多华丽的辞藻。20岁后画风突变,转而倾向于使用最简单的旋律和语言创作歌曲。
石黑说自己的第一首歌有点像莱昂纳德·科恩的歌,开头是“你是否永不再睁开双眼,在我们生活和嬉闹的海岸”(“Will your eyes never reopen, on the shorewhere we once lived and played”)。 很可惜,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歌曲处女作我们应该都无缘听到了。
但我们可以欣赏到作为作家成名之后的石黑一雄公开发表的歌词作品——爵士女歌手史黛西·肯特于2007年发布的专辑《早安幸福(Breakfast On The MorningTram)》里,有石黑写下的4首歌词。
大概是小说家的惯性使然,石黑的歌词作品相对而言显得有些冗长,但其中呈现出来的叙事性深得史黛西喜爱,史黛西称赞他跳脱了爵士乐歌词的创作框架,以长篇幅的文字歌词,完整叙述了一个人生情节或故事。而两人合作的这张专辑,也提名了第51届格莱美最佳爵士演唱专辑。
然而看到台湾引进版对这张专辑的曲目介绍,笔者我也是醉了。“石黑一雄零下五度C热情歌词”、“石黑一雄为史黛西.肯特量身打造新世代疗伤情歌”、“石黑一雄新式都会抒情歌词创作歌曲”……什么鬼?也太没有文学的质感了吧!
下面这首歌也是由石黑一雄写的词,感受一下:

很多人都知道,石黑一雄的日本老乡(同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多年热门但多年落选的)村上春树是个超级爵士乐迷。同为作家,又都喜欢音乐,村上春树和石黑一雄可以说很有话聊了。在一次访谈中,村上春树回忆起跟石黑一雄的第一次见面,当时石黑一雄告诉村上,他正在写一部长篇,将要完成。小说还没出版,村上基于礼貌也没问石黑一雄小说内容和书名,两人只干杯祝福小说成功大卖。接着话题聊到了日本爵士音乐家,村上向石黑推荐大西顺子,石黑一雄很有兴趣,于是隔天村上就送了大西顺子的CD给石黑一雄。
几个月后,石黑一雄的最新小说出版,村上看见书名《别让我走(Never Let MeGo)之后大吃一惊,因为《Never Let Me Go》正是村上送给石黑一雄的大西顺子专辑里收录的曲目啊!
顺便说一句,在前面说到的史黛西.肯特的专辑里,也有一首名为《Never Let Me Go》的歌曲。台湾引进版里,将这首歌介绍为“石黑一雄从史黛西.肯特歌声得到灵感之小说同名歌曲”——我只想说,这会不会有点太扯了?《Never Let Me Go》作为石黑一雄的第六部小说,出版于2005年。而史黛西.肯特的《早安幸福》,是2007年才发表的哦亲!谁从谁那儿得到灵感可不一定。
在文学作品中泄露自己的音乐情怀,这种事石黑一雄干过不止一次。他的短篇小说集《小夜曲》,就是由五个与音乐及音乐人有关的故事组成。因为对题材感兴趣,也因为要紧急补课,我今天在亚马逊上购买了这本书的Kindle版,已经看了一大半。
阅读感受是十分轻松好读,每篇故事都不长,情节也简单。最重要的是,喜欢音乐的人或从事音乐行业的人,都会从中得到共鸣——故事的主人公有不得志的餐厅乐手,过了气的美国歌星,孤芳自赏的大提琴手,为求成功被迫整容的萨克斯手等等,他们对音乐一往情深,有满腹的才华却得不到施展和认可,因而备受折磨。
如本书译者所言,石黑把这五个故事比作一首奏鸣曲的五个乐章、一张专辑的五支单曲,既各自独立,又密不可分。书里提及的大多数歌手、歌名都是真实的,均是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的当红歌手和经典曲目。可以说,他们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把书中提到的歌手和歌曲全听过一遍,你对那个时代的欧美流行乐坛也了解了个七七八八了。
石黑一雄对于写歌这件事向来是认真的,他把自己的每一部作品都看做是一首“长版本的歌曲”,“当我写作的时候,我要做的就是传达一种特殊的情感,或者一种特殊的情绪。我常常会想起我喜欢的某首歌的气氛,这首歌很接近我想要捕捉的情绪。”
直到今天,石黑一雄和朋友们依然会永不疲倦地讨论文字和音乐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演唱时体现它们的精气神。他认为,小说家要像音乐家、作曲家或画家那样,以非逻辑的方式运用想象力,这很重要。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石黑一雄追逐音乐之心不死,不日打算推出其个人创作专辑,你会买吗?
文/大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