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光熠熠的台湾乐坛,她一直是一个低调的存在,七张专辑,五十四首歌,并不高产的她却依然是听众心中“最特别”的那一个。在当今民谣复兴运动的中心,她正是先锋者。
她是雷光夏,今天也是她49岁生日。
数不清楚有多少个失眠的夜晚是伴着雷光夏的歌声入睡的,她的歌曲带着强烈的画面感,当你听到她呢喃般的哼唱时,歌曲中的场景扑面而来,我们便会沉浸在她的世界里,缓缓睡去。她像是一个为你讲睡前故事的母亲,和蔼、质朴,这便是她的魔力所在。
对于我们听众而言,雷光夏的确是最特别的那一个,她既是一位歌手,又是一位诗人。她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勤勉的态度、独特的创作方式以及云淡风轻般的哼唱。她没有声嘶力竭的硬核风格,也没有痛苦无情的悲情表演。雷光夏用自然的一切来装饰她的词句,在她的笔下,大地、海浪、蝉鸣、鼓声、高山等交织在一起,而这一切的结合正是刚刚好。
早在高中毕业前她便开始了自己的音乐创作,1995年,雷光夏用三天时间将自己高中至大学的个人作品进行整理并录制成她的首张个人音乐专辑《我是雷光夏》,从而正式进入乐坛。四年后,她又凭借专辑《脸颊贴紧月球》获得第10届台湾金曲奖最佳作词人奖。新世纪后,她保持着四年制作一张专辑的速度,于2003年推出第三张个人音乐专辑《2003逝》,同年十二月推出第四张个人音乐专辑《时间的密语》。
按照这样的速度,我们会推断出雷老师肯定会在2007年推出第五张个人专辑,但是这张专辑却提前于2006年问世。在2005年八月中旬,也就是雷光夏生日的前几天,她遭遇了车祸,因此不得不躺在床上休养。除了必须拖着受伤的身体去录电台节目,其余的时间大多都是闲着无事的。
正是这段空档期,让雷光夏有了多的时间去思考、沉淀。在歌曲《黑暗之光》中,开场的海浪不停歇地拍打着孤独的沙滩,随着提琴的介入,这一切仿佛如同静止的时间一般,毫无征兆。看似神秘、难以言述的力量的背后,其实是科学的计算,潮汐,太阳,月亮,引力,这样的科学,带着一丝丝的温度。车祸带来了伤痛,但在伤痛的背后却悄悄点亮了雷光夏的灵感,就这样,第五章专辑就这样提早诞生。
2010年5月,雷光夏继续推出第六张个人音乐专辑《她的改变》,这张专辑收录了包括《第36个故事》、《她的改变》等在内的6首歌曲及8首纯音乐。同年11月20日,她凭借歌曲《第36个故事》获得“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原创歌曲。这是她第二次与侯孝贤合作,早在1996年,她的《老夏天》便出现在了侯孝贤的电影《南国再见,南国》中。
《第36个故事》大部分的歌曲都来自《她的改变》这张专辑,为了给这部电影配乐,她与台湾另外一位出色的独立音乐人侯志坚组成bit sound乐队,彼此相互配合,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专辑。
电影中,桂纶镁扮演的朵儿在雷光夏的歌曲中展开了与客人的奇妙故事,在电影外,bit bound乐队则开始在台湾展开巡演。曲终人不散,即使电影已经上映,乐队的任务已经完成,但雷光夏却希望用巡演的方式,将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讲给人们听。原来,音乐可以这样,惬意而又谨慎地在我们身边蔓延开来,悄无声息而又震撼人心。
雷光夏的大多数歌曲节奏缓慢,但也有很多乐器独奏的歌曲,这样的结合效果甚佳。古典乐器是她的音乐王牌。钢琴、提琴、手风琴,这些典雅的乐器为她的音乐增添了更加浪漫的色彩,每一个乐器都会有独立存在和相互交织的可能,在这样的音乐广度中,雷光夏做到了极致。
在雷光夏的创作理念中,听觉与视觉的界限不是清晰的。雷光夏一直想在音乐中营造出“声音电影(Sound Film)”与“文学音乐(Literal Music)”相结合的高质感气氛,让听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达到感官的相通,这也是为什么她的音乐带有强烈的画面感。她自己也无法辨别这样的界限,“对于我而言,创作时的声音与画面的产生几乎是同步的,因为这些场景如此真实地存在,我无法单独将它们弃置不顾。”
于是就这样,一切都开始变得模糊,声韵和念白交相辉映,湮没在温柔又静谧的背景音中,海浪时而激烈,时而平静,月光透过厚厚的云层散落在人间,映在人们的脸上,太平洋的风拂过水面,带着暖流的温度,吹进你我的心房。
她实在过于低调,以至人们忽略了她的存在。朴素的打扮让她难以在造星速度极快的当代乐坛留下惊艳众人的魅力,人们总是喜欢那些表面光鲜的事物,而对那些默默藏在大众视线背后的努力则选择刻意遗忘。雷光夏像一只开在尘埃里的花,平淡却不卑不亢。
冰心先生曾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是惊艳她现世的美丽,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雷光夏的音乐之路何尝不是这样的执着与坚守。
九十年代初的台湾刚刚结束戒严,岛上的人们开始大口呼吸逐渐轻松的“空气”,社会环境转变剧烈,雷光夏在回忆这段时光时说:“那个时候的东西每个人都不害怕,每个人都大声地说,都处在一个对未来的一切不可知的梦想的基础上。”凭借着电台主持和常去女巫店驻唱,雷光夏熬过了自己独立音乐之路的瓶颈期,面对未知的台湾独立音乐梦想,她已经迈出了坚强的一步。
随后的故事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她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并至今仍然在呵护这个让她收获了一切的梦想。我真的很敬佩她,她让我知道,音乐不只是唱的,音乐也是可以朗读的。你看她在歌中写的那些文字,旧时的早点摊,驶向城市边缘的电车,满是落叶的乡间道路,缠绵在海里的无名浪花等,种种意象构筑了她的“城”,在这座城中,你可以看到一切美好的事物,你可以用眼睛去证实这些事物的存在,你也可以用耳朵去倾听这些事物发出的清澈声响。流动的温暖,细碎缺抚慰。
在接受《文艺生活周刊》采访时,她坦言:“通过音乐,想探索那模糊犹移的真理,因此在此之前,与之后,隐匿(创作)就是最好的方式。”雷光夏对于创作的理解十分细致,她追求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用亲身体验为音乐编织更为华丽的外衣,将现实生活中痛楚转化到音乐上来,体会音乐包容一切的魔力,这样,现实的种种事情都有了价值,这便是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
你很难明确雷光夏的魅力来自何处,没有太多对爱情的歌颂,也没有太多对世事的评判,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世间万物的倾听。在低声轻吟之间,已经将听众带入她的清浅世界,浩渺,宁静。沧海彼岸,飘渺如烟。在这样的音乐陪伴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生日快乐,光夏老师。
文/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