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陈粒的每首歌里都有独立的灵魂,这个我是认同的,重听《自渡》,听出了孤勇的灵魂。
作为专辑《小梦大半》接近尾声的曲目之一,《自渡》徐缓不疾,常唤不醒。开始的吉他声引入旧时光与旧灵魂的诉说,尔后以"欲望过敏"来引入由痒变痛感情。之后的情感与意象相互交织,没有高亢迭起的副歌,只有缓缓夜色掩映下流水般的涌动。
这首歌的作词耐人寻味,对仗工整的歌词,没有堆砌与刻意押韵,只有清丽自然的诉说。陈粒作品的特点之一是歌词大都来自陈粒歌迷的笔下,而作词人也被陈粒称为"野词人",陈粒的曲与歌迷的词常有不可言喻的默契,歌词不仅完美嵌入曲调之中,也为专辑的独特概念增添血肉。
单就这首《自渡》的歌词来看,实在是妙。什欢的手笔,有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的味道,又不乏林夕歌词中的佛理哲思。
层层叠叠的冷色调铺张,断桥,迷雾,风吹船动,乌云流浪,明亮之窗,星火隐约,青苔斑驳,有方文山词的白描之美,却未向中国风靠拢。
而意象之后,以"人生不能太过圆满,求而不得未必是遗憾"的佛理作结,这与"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相契合,和林夕词作中"悲哀是真的,泪是假的,本来没因果"的旷达如出一辙。
电影《摆渡人》的监制冠以王家卫的名字,而电影播出后却被王家卫的粉丝诟病。大概是电影并没有王家卫以往的特质,王家卫的电影,妙在一个"藏"字。感情大多收敛却不晦涩,人与人的相遇与疏离,恰到好处的点染,叶底藏花一度。
《自渡》接近四分钟,歌词却只唱到两分半,之后是悠扬低徊的提琴声。陈粒唱完两分半,剩下的纯音乐里,便是恰到好处的"藏"。
藏起虚无与妄念,留下关于《自渡》的怀想。这首歌没有一处提到自渡,却一言不发教人何以自渡:人生无法太过圆满,不必把求而不得归为遗憾,自己看开,让阳光涌进来,是谓自渡。
“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三毛如是说。所谓自渡,就是选择看自己想看的风景。自渡,本身就是一种放下。芸芸众生终其一生勉强自我解救,或是日后某段岁月里的忽然明了,不必刻意。
陈粒的生活是如常的自渡,她在微博上说,"不赶什么浪潮,也不搭什么船,我自己有海 "。这是自诉心志,也是生活态度的桀骜。
近日她受邀参加今年快乐男生的评委,与李健、罗志祥同列,采访时她说:判断比较快,比较果断。我喜欢身上有新鲜元素和特质的选手,还要看脸。
对此,我只有期待。无论陈粒兀自关闭微博评论,还是偶尔在评论区与粉丝互动,或是写一些天马行空的字,这都是她选择生活的方式。
有想法的音乐人都是选择成为河水,不断流经风景,而非在粉丝铺好的水管里流来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