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听腰乐队的时候,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将他们推向神坛,甚至初听这首歌时,我依旧不觉得有何过人之处,但听了两遍下来,已如上瘾般,不由得循环了一上午。整首歌旋律素而不寡淡,歌词而人寻味,除此之外,我所有的感受只有四个字,和收录了这首歌的专辑名一样“相见恨晚”。
即便这首歌在腰乐队的网易云主页上占据了热门第一的地位,但评论也不过刚刚破万,相比于动辄数万的其他民谣、摇滚歌手,腰在小众音乐里依旧小众着,评论里陌生的人们各自诉说着关于这首歌的往事抑或感慨。
在他们心里腰就像一块仍旧藏在时光里的珍宝,只留在心里,只愿意分享给最懂的那些人,红与不红,火与不火,都已证明不了这支乐队,因为在旁观人的眼里心里,腰已然是王者。
我很喜欢这样歌迷与歌手的状态,各自独立,只通过作品来连接彼此,不束缚不绑架,清清淡淡,遥遥相隔,却又彼此相通着。
“我们为民工,底层的人民写歌,但现在看来,只有先锋才听我们。很多人觉得我们很神秘,甚至还说我们是云南最好的什么的,我们却不这么认为,云南没有摇滚,我们是云南的怪胎,一切都靠直觉。”
这是腰主唱刘弢在接受采访时谈到的一段话,话语之质朴,和歌词的指向不明、怪诞破碎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能从这段话中解构出一个更加立体的腰。
1998年12月6号这支来自云南昭通的乐队成立,迄今共出了五张专辑,但唱片销量惨淡,事与愿违。乐队成员皆在云南的一座小城里,守着一份普通的职业,主唱刘弢在烟厂工作,吉他曹丹平和鼓手杨阳在医院,贝斯饶飞是个体户。
2014年发布完《相见恨晚》这张专辑,乐队就解散了,时隔三年终于又在2017年6月6日重组,同时也将以新名字“寸铁”示人,新专辑《近人可读》也即将面世。
有人说腰从未放弃普通人甚至底层人民,他们一直在放低高度,《相见恨晚》是迄今腰乐队最温和的一张专辑,很多人也是因为《相见恨晚》才知道腰,慕名而来的人是否正如腰一直所希望的那样听到了他们对生活对现实的告解了呢。
这些我都不得而知,据传李志先后数次邀请腰来参加他在南京的跨年演唱会,都未能被答应。不得不说李志和腰的主唱刘弢唱歌时的咬字方式是有些相像的,都带点含糊的特别,声音平静中带点沙哑。除此之外,在两者的作品中,都从不避谈政治,这大概也是他们能够在民谣摇滚圈里最独树一帜的因素了。
相比于李志在微博上的张扬,腰的歌词就显得隐晦得多。知乎上有人分析《一个短篇》照应地就是新中国成立来种种历史事件的发展历程,从解放到大跃进中不切实际的疯狂赶英超美等等,这首歌只是腰的一个缩影,他们从未放弃过立场,也从未刻意宣扬立场,只是站在属于腰的一席之地静默而坚持着。
他们想要把音乐献给最普通的民众,从未预设过高高在上,却阴差阳错成为了先锋音乐的代表。这不是腰的误判,而是在这个时代下,特立独行的腰、横空出世的腰注定是属于小众的。
腰无法决定听众,而人们,正是嗅着这一点独立、叛逆的劲来的。
腰,相见恨晚;寸铁,久别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