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苏菲玛索拍了人生中第一部电影:《初吻 La Boum》。那股清新文艺的法兰西之风让人沉醉,没人能拒绝那样纯真而美丽的苏菲,而片中的音乐不仅烘托了电影气氛,带动情节,也成为了那个年代的经典。忘不了男孩给苏菲戴上耳机那一刻,《Reality》响起,少女的心仿佛得到了全世界。
01丨少女薇卡的心事可不少
青春成长类的电影并不少见,它们总是以其独特的视角关注着“置身于现代社会又游离在成人世界主流意识之外”的青春成长群体。
有别于其他的青春电影,导演 Claude Pinoteau 在电影《初吻》中还加入了家庭伦理,婚姻关系,道德规范等社会深层问题的表达。主线为两条:一条是围绕少女薇卡的青春期故事,另一条线则是薇卡父母的爱情和婚姻。
薇卡(由于翻译不同,也有译作“维”)是个13岁的女孩,跟随父母搬家到新的城市。在新的班集体,她很快就认识了一个同龄女孩,像许多同龄人一样,上课、下课,学着德语,顺便花痴下帅气的德语老师。
薇卡的父亲是牙医,母亲是漫画家,家庭也算和睦,生活在一个有点艺术气味的中产阶级家庭里,薇卡还学习了吉他和芭蕾舞。她的打扮偏中性,一头干净的短发,清澈迷人的眼睛,蓝色的衬衫和牛仔衣,还有一张带着东方美的面孔。而这个姑娘的小心事可不少:
1.想去派对,想穿漂亮
2.被父母忽视,不关心自己
3.想和异性接触
你瞧,电影的剧情可一点都不复杂,这里的青春烦恼就是这么简单。然而先抛开咱们已经成年的立场,回到自己13岁的时候,还不是烦恼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小时候我们总怕没有人爱自己,长大后才发现要自己好好爱自己。
02丨迷幻的青春派对,你来吗
这一部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电影,给我们带来了一股复古风。我们可以在片里看到很多很有意思的年代的痕迹:酒吧昏暗的灯光,溜冰场,人物的vintage着装发型妆容,偶尔出现的电影画面,对话里跳出来的阿兰德隆。
另外,电影里出现了大量的周末派对,爵士乐,摇滚乐,荷东disco,美式一刻钟,以及有意思的舞步。不得不说,派对在法国学生中简直是日常拌饭啊。
薇卡的主线故事也是从派对中开始。在收到小伙伴的邀请之后的剧情里,出现了大量的配乐。这些音乐,我只想说一句:真的很好听!不过时!
薇卡准备派对衣服,换装(该桥段被很多电影模仿致敬),歌曲:《Gotta Get Move On》

派对开始的歌曲:《It Was Love》

派对进行中,跳踢踏舞歌曲:《Swingin‘around》

派对的10‘s切歌曲《Go On For Ever》

男孩在燥热的舞曲中,给薇卡戴上耳机的时候那首歌:Reality更是成为经典。多少人看到这一幕,希望时间静止的呢?几十年后,韩国电影《奇怪的她》也重现了此类似的桥段,之后,薇卡的初恋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初吻》中的音乐可以说是为电影量身定制,主题曲《reality》是在当年成为成为15个国家的冠军歌曲,演唱者为Richard Sanderson,他的声音温柔有磁性,听起来很舒服,《初吻2》也是由他演唱主题曲。
电影给我带来最大的惊喜莫过于薇卡和她的同学们在派对的影像,青春活力十足,那些个小青年说着:摇滚才是好的。肆意地扭动身体跟着节奏摇摆,戴着耳机打碟,也是相当的有魅力,看他们的少年时光,总觉得自己或许错过了许多。
03丨我的祖母很文艺
我们都知道:在不同的时期,每个个体在青春期都有其困惑,不论是思想还是性意识都开始觉醒。而薇卡的祖母就是薇卡成长路上的这个导师。
法国人的文艺真的是骨子里的,他们对文化和艺术的追求充满着热情。薇卡的祖母同样如此,她着装精致得体,神采飞扬,会拉竖琴,爱看书,喜欢音乐,还是音乐节的常客呢!
这个内心青春的祖母教会了薇卡许多的道理,她包容理解少年少女在青春期遇到的烦恼,引导她们勇敢去尝试,去体验人生的这个阶段。
而同时,她也要求薇卡好好爱护自己,女人要自尊自爱,不能被爱情蒙蔽双眼,有些后果不是这个年纪能够承受得住。
04丨那件美好又忧伤的小事儿叫初吻
关于爱情,不如将电影里这两条线做对比:薇卡的初恋和薇卡父母的婚姻爱情。对于父母,我们看到电影在通过他们阐述如何平衡自我和爱情。
而对于薇卡,我想,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青春期的悸动,这不一定是爱情,但却让人感觉美好。
甚至是一次心碎和成长。
所以有人说:13岁的薇卡已经懂得,爱情是有时限的。初吻无比美丽,所以转瞬即逝。这就是薇卡的真实勇敢,这也是法国人的坦白直接。
那么,你们的初吻呢?
文/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