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音乐仅可在ONE·一个 app内播放。和我们一起守护音乐版权,下载ONE·一个app畅听。
我知道了 下载ONE·一个
倒淌河
live 小酒馆 1997-2002
易小婉
在自己的世界里为王,孤独是难免的
文/易小婉

1、

如果要我从听过的民谣中挑一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歌,我会选择张浅潜的《倒淌河》。

她的歌里有丰富而复杂的灵魂,有一个独立的人对自由的极致向往和追寻,如果再联系歌者个人的故事和经历,你会从中听出那种拼命挣扎于现实,野蛮生长的能量,而这,分明就是一个游吟战士的精神图象。

对于我来说,写关于张浅潜的文章,是一次考验,也是经受一次思想感情上的震动。很早以前,我就开始想要写张浅潜了,文章断断续续写了很久,每次当我边听着张浅潜的歌,边写的时候,我就在张浅潜丰富的音乐,和强大的能量中,感受到自己文字的匮乏与空洞。

在华语民谣圈,乃至整个华语音乐圈,像张浅潜这样有着天赐才华,创作和思想独立,且忠于自己的歌手并不多,相对来讲,张浅潜的所有创作是矛盾中的坚持。为了追求艺术,她颠沛流离,可是她同时也渴望安定的生活,她向往爱情,但又不希望失去自我。

这样的矛盾,总会让我想起张浅潜的那首《另一种情感》。我曾经在QQ上问过张浅潜关于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她向我坦言,早年间她在工作中喜欢上一个人,结果人家有朋友了,但是感觉双方相互合适,张浅潜说这首歌是自然的表达,“表达一种情感是复杂的”。

在这样一份情感里,张浅潜矛盾地守着自己的位置,守着自己敏锐的知觉,在对情感黏稠的渴望里,挣扎着保持自我独立。

2、

《另一种情感》收录在张浅潜2002年发行的专辑《灵魂出窍》中,这也是张浅潜的第一张专辑,专辑中所有的词曲都由她独立创作。这张专辑,层次丰富,把乐器和人声完美地融合到一起,能量巨大,极致地解释了专辑名称“灵魂出窍”这四个字。

我觉得那种灵魂出窍的状态,就像是张浅潜的状态。

比如专辑中《不朽》这首歌,反映的,是一个创作者对于自身的才华如何能够在世间留痕的恐慌。白天是冷血,夜晚却多情智慧勇敢,这种夜晚灵感迸发的状态,她似乎无法完全留住,因此有了一种此起彼伏的失落感。这让她形成了一种割裂。她觉得夜晚的自己无比强大,对任何事情都敏感细腻,多情智慧,但白天,她只是一个瘦弱的女人,要应付很多她自觉根本无法完成的东西。每次听这首歌,我简直要被她内心那种狂乱的能量吞没。

第一张专辑就做到如此极致,一呼一吸都太恰如其分。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音乐,不如说是艺术。张浅潜有着一个艺术家的敏感、多情、固执,她不仅写歌,还会画画,年轻的时候还做过模特。

18岁那样她离开家南下,从青海出发的张浅潜,先是到了广州当广告模特,那时她有一张风华绝代的脸,可她不甘心只用皮囊来谋求生存,在这皮囊之下,蛰伏着一颗灵动的心。她开始写歌,创作。并在26岁时去到北京,开始了她的音乐创作生涯。

她说,从事艺术的人,如果不离开自己原来的天地,不创造新的天地,没有交流,没有展现,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年轻时的张浅潜

3、

好像从事艺术的人都常常处于贫穷和焦虑之中,张浅潜也不例外。

张浅潜一直在矛盾中坚持,年轻时的矛盾是爱情与自我,是创作野心与个人领地的矛盾,后来,张浅潜不得不要面对时代的巨变和现实的压力。

周云蓬曾写过现在她的一些窘迫时刻,在那篇《允许一条倒淌河》中,周云蓬写张浅潜被列入各大音乐节的黑名单,原因“不是唱得不好,而是不好驾驭,属于个性歌手”。周云蓬认为,这是九十年代唱片制作模式的后遗症。那时唱片公司会给歌手配备经纪人、制作人、企宣,甚至有人帮着背琴。但现在不行了,“歌手不但要能唱歌,而且也要会谈判,会调音,会算账,还得自己写文案”。

沉浸在创作中、沉浸在创作的矛盾中的张浅潜,显然不能两者兼顾。

她夹在创作梦境和现实世界中间,茫然四顾,无所适从。没有人打理她的档期、通告,灵感爆发或消失,都会让她忘记下一场要匆匆奔赴的演出。

如果算上2008年发行的那张EP《自己的主人》,张浅潜已经有8年没有新作问世了,在2016年12月,张浅潜发了一张仅有两首歌的专辑《风的咏颂》。去年九月份的东海音乐节上,她就唱了这两首歌,当时她对我说,其实她写了很多新歌,都没时间整理,也需要一些钱把它录制出来。

8月份的时候,她曾经在QQ上发过一首新歌给我,没有名字,音频是用时间命名的,上面写着“2016年8月9日,下午4点54”。这首歌很好听,我连续反复听了好几个晚上,当我在东海音乐节上问起这首歌,张浅潜居然完全忘记了,她还问我,有这么一首歌吗,你能不能重新发回给我。

和张浅潜约采访是一件非常需要耐心的事,在微信或者QQ上跟她说话,她可能要隔几天才会回复你,但是她又会在某天突然敲开你的QQ窗口,跟你说,浅潜老师很烦,我不开心。

问她为什么不开心,她说:“身边没有个可靠的人,全部好事都拖没了。”她抱怨一起排练的小姑娘“不成熟不清楚”,她烦恼没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和她一起做音乐。

4、

在音乐的表达中,张浅潜的思路是清晰的,情感是积极的,虽然还是有些矛盾和困惑的东西,但是能感觉出来她的内心很坚定,知道自己要什么。可是现实生活里的张浅潜,至少在我和她的聊天中,我感觉她是比较颓丧的,比较迷茫的。

在我和她短暂的交流里,张浅潜就像她曾经唱过的一首歌——《湿润》里写的那样,“活在自己的世界”。

不知道为什么,张浅潜让我想起萧红。同样是极具生命力的创作,不受禁锢与束缚的才华,同样是十几岁的时候离家,经历爱情,奔波与穷困。

萧红曾经写过这么一段话,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而张浅潜,用尽全部的青春所追逐的,也不过是这样的自由。

她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歌者,她把灵魂里最灵气,最个性,最自我,最敏锐,最有力量的部分流淌进作品里,却把那些游离的,低迷的,悲伤的东西,留给自己。

她脆弱,但她的音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她孤独,但她用开阔且坚定的意志创作;她被生活和现实所禁锢,可她的表达如此自由,如此赤诚。

年轻时的张浅潜

她是一条倒淌河,是灵魂出窍的游吟者,是用自己的肉身尝试了各种颠沛流离的旅者,她把她所有的才华和才情都给了音乐,用她一世的青春,和最好的爱情。

文/易小婉

责任编辑:山山 sunshen@wufazhuce.com

本文付费转载自“易小婉”(ID:yixiaowan1124)

作者


易小婉
易小婉  
公众号“民谣与诗”主编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