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两年,民谣火了,年轻一辈的民谣歌手陆续有人从独立小众的圈子进入了主流视野。比如今年参加了《歌手》的赵雷,比如开了几万人演唱会的好妹妹乐队,还有宋冬野、马頔、李志,等等。
业内把这个现象叫做民谣的复兴。既然是复兴,那就说明民谣也曾经兴盛过。确实如此。时光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也曾有过民谣的好时光,无论城市民谣还是校园民谣,都有传唱大街小巷的优秀作品。
按照一般惯例,乘着如今民谣复兴的春风,那些曾经的民谣前辈也该抓住机会再度回到大众视野才是。然而并没有。那一拨唱民谣的人,大多已经隐没于茫茫人海了。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位主人公,她曾是华语城市民谣的代表人物,如今却已轻易不再谈起民谣岁月,而转身成了职业艺术家。
她是艾敬。她的《我的1997》可以说开辟了“城市民谣”这种新的音乐形态,在如今这个民谣盛行的年代,她却刻意藏起了自己的民谣歌手身份。
前几天,艾敬以艺术家的身份,发行了新书《Aijing Love Art 2007-2017》,记录了她职业艺术家的十年生涯。
九十年代初正是歌手市场化包装起步的时候,广州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当时流行音乐发展的重镇,大批歌手前来朝圣。艾敬也是当中的一员,那时她翻唱了许多歌,还以艾静的名字发行十来张卡带。
也是在这时,她与香港著名词作者刘卓辉陷入了爱河。但由于香港尚未回归,陆客不能自由来往于内地和香港之间,时常要两地分居,《我的1997》就是在这种心情下创作的。她在歌词中写道:“因为我的那个他在香港,他可以来沈阳,我不能去香港。1997快些到吧,我就可以去香港;1997快些到吧,和他去看午夜场……”
在刘卓辉的精心策划下,以这首歌为主打制作了艾敬个人专辑《我的1997》。这张专辑集合了几乎当时整个中国原创乐坛,黄小茂、臧天朔、刘效松、王勇、何勇、三宝等人都有参与。
由顾长卫执导的《流浪的燕子》以及张元执导的《我的1997》两支MV也是掀起了大陆音乐电视的浪潮。
艾敬之后,风靡的校园民谣时代来临了。黄小茂通过沈庆找到了高晓松,出版《校园民谣》合辑,由于当年领着高晓松正式的踏入了这一行,时至今日,高晓松在提到黄小茂时依然会用“师傅”来称呼。老狼唱的《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流浪歌手的情人》等歌曲成为70、80后的青春记忆。
后来又在刘卓辉的帮助下,艾敬推出第二张专辑《艳粉街的故事》,96年签约日本索尼唱片,把重心放到日本市场。1998年4月,刘卓辉陪艾敬一起去美国洛杉矶,录制她的第四张个人专辑《中国制造》。然而最终这张专辑没有通过审查,理由是词意晦涩难懂,名字有损中华民族尊严。
这次事情给了她重新梳理人生轨迹的机会,1999年艾敬开始跟随艺术家张晓刚学习画画,然而音乐的创作灵感还在,2003年她还发行了一张《是不是梦》,但是因为不太适应过度娱乐化的音乐市场,艾敬渐渐向歌手身份告别,与刘卓辉的十年爱情长跑也画上句号,2007年正式以艺术家身份出道参加艺术展。
视觉艺术成了艾敬音乐创作的延续,她将“爱”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如她的名字Love and respect爱与敬。艾敬在自序中写道:“我相信,正因为这个社会纷乱不断,我们更加需要尝试学会用爱来看待这个世界,用爱来化解矛盾和争端,把我们经历的苦难提炼成美好纯粹的视觉作品,分享给大家。”
她喜欢使用颜料、云母、以及其他从旅行中带回来的各种矿物和物质粉末作画。
读了福柯的书,看到他说在烈日下行走,激发艾敬创作了“Walking in the Sun:烈日下的行走”,没有明显的叙述或是具象,单纯炫目的视觉感受。
除了画作,也会用各种材料尝试装置艺术。
甚至把音乐和装置结合起来,她的《对话达芬奇》就是根据达芬奇油画上的乐谱,用转动的齿轮演奏出来。
从民谣歌手到视觉艺术家,艾敬用十年完成了这层身份的转变。从沈阳到北京,从北京到广州,从广州到香港,从香港到东京,从东京到纽约,艾敬就像她《流浪的燕子》歌中唱的那样,像一个浪迹天涯的旅人。
如今看艾敬,更多是对90年代风起云涌华语乐坛的追忆,当时广州的杨钰莹、林依伦,北京的陈红、陈琳、孙悦等,一票歌手的出现,使内地流行音乐开始在港台模式中杀出重围。随后校园民谣捧红的高晓松、老狼、郁冬、沈庆,更是掀起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一二十年过去,只剩下高晓松、那英等少数人还在音乐圈玩的风生水起,大部分都销声匿迹或退居幕后了。
被称为“民谣诗人”的天才少年郁冬2002年因为交通肇事被判有期徒刑,之后便不再创作,他的《露天电影院》《虎口脱险》等隽永的歌还被李健、好声音新生代翻唱过。沈庆则经历了淡出又短暂复出、而后再度淡出的过程,前不久还因为《寂寞是因为思念谁》的侵权问题,跟灿星公司闹得沸沸扬扬。
凭借《小芳》和《一封家书》家喻户晓的李春波,放弃了如日中天的音乐事业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修深造后来拍摄了《女孩别哭》、《小芳》等影视剧反响平平;2009年,凭借《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红极一时的陈琳,从高楼纵身一跃,告别了这个世界。
也有些歌手凭借电视节目短暂的回温,像之前韩磊、陈明、罗琦、老狼等登上《我是歌手》的舞台,带观众重温了九十年代的温度。
时光的洪流扑面而来,命运的转变谁也在所难免。无论是成功转型的艾敬,还是仍在乐坛沉浮的前辈,都曾经为华语乐坛留下过璀璨的一页。
也许名字会被淡忘,但是时间不会抹灭他们的歌声。
文/野蛮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