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音乐仅可在ONE·一个 app内播放。和我们一起守护音乐版权,下载ONE·一个app畅听。
我知道了 下载ONE·一个
Hey Jude
The Beatles Ballads
翼耳
爱情太短,遗忘太长
文/翼耳

其实,一直都觉得自己不擅长写故事,尤其是与爱情有关的故事,但是我喜欢去品味别人的爱情故事。

“爱情太短,遗忘太长”出自聂鲁达的诗歌。总觉得放在文章里也是比较合适的,因为今天要给大家推荐六个与爱情和回忆有关的故事,它们存在于文学家的作品里,也拍成了电影,甚至音乐作品因此而生。

这些爱情带了些岁月的灰尘,又有些许悲剧感,不管怎样,请一起来品味下吧~

广岛之恋(广岛之恋)

Le Tourbillon, Par Jeanne Moreau(祖与占)

Hey Jude(布拉格之恋)

Camille(罗丹的情人)

看到杜拉斯在天体岛(情人)

Hay Amores(霍乱时期的爱情)

1、广岛之恋 

   
广岛之恋
莫文蔚、张洪量 | 含情莫莫 全精选辑

1957年,法国女演员来到日本广岛拍摄一部宣传和平的电影时,邂逅了当地的建筑工程师,在旅馆里,他们疯狂地投入彼此的身体中,他们也谈论广岛、战争和那些灾难。广岛之恋讲的是爱情,但这爱情的开始是男女主角的一夜情。

“再过几年,等我忘记了你, 

等习惯的力量使我又有了其他的相同经历, 

我会想起你,就像想起遗忘的爱情一样。 

我会回忆这段经历,如同回忆可怕的遗忘一样。 

我现在就知道我会那样做的。”

电影压抑的很,除了你听到的“一夜情”,杜拉斯还注入了许多关于人性和救赎的内容层次,关于战争和创伤。第一次看《广岛之恋》的时候,不能明白所发生的一切。尤其是导演阿伦·雷乃在电影中通过大量的闪回和倒叙,把过去与现在,现实和想象,纪实和虚构自如地连接在一起,使之充满了意识流特点。

还有那首同名歌曲《广岛之恋》,“二十四小时的爱情,是我一生难忘的美丽回忆,越过道德的边境,我们走过爱的禁区......”听说一起唱过广岛之恋的情侣都分手了,真有那么巧吗?

2、祖与占 

   
Le Tourbillon De La Vie
Sarah Le Carpentier | Love In Acoustic - 25 Great French Love Songs

1907年,巴黎,从中欧来的祖与法国人占开始了他们一见如故的情谊。他们意趣相投,对诗歌和小说都有强烈而共同的兴趣,甚至二人为着同一个雕塑也着迷。顺利成章地,祖与占都爱上了同一个女子:聪明貌美的凯瑟琳。

他们经历种种幸福和怀疑、嫉妒和背叛、天堂和地狱。

但是,在爱情里,没有什么约定和承诺是美丽的,除了日复一日美好的爱情本身以外,什么也不得依赖。

《祖与占》的原著作者是亨利—皮埃尔·罗什。罗什当年以七十四岁的高龄发表了第一本小说《祖与占》,法国导演特吕弗十分欣赏罗什精湛、简洁的文笔,两人约定共同完成《祖与占》的电影剧本。1961年,在特吕弗完成电影的拍摄时,罗什却已经过世。

电影与原著在人物性格塑造上稍微不同,不过一切都围绕在这三个人。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两个片段,一个片段是凯瑟琳女扮男装,贴上了小胡子,在大桥上和祖以及占比赛谁先冲到桥对面。

还有一个片段是凯瑟琳弹唱歌曲《Le Tourbillon, Par Jeanne Moreau》,纵情肆意,只有音乐。

可是回到这三人和爱情本身,罗什说:爱情是一种自己给自己的处罚。在爱情里,没有什么约定和承诺是美丽的,除了日复一日美好的爱情本身以外,什么也不得依赖。但是只要疑念顿生,一切沉入虚无。

3、布拉格之恋 

1968年,布拉格外科手术医生托马斯生活在对女人追逐的快乐中,他还有个红颜知己:画家萨比娜,在一次外出出诊的过程中,托马斯结识了女招待特蕾莎........电影改编自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柏拉图《对话录》中有这么个著名假说:原来的人都是两性人,自从上帝把人一劈为二,所有的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游着寻找那一半。爱情,就是我们渴求着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

而米兰·昆德拉在书中告诉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人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在电影中,少了作者一些哲学思考,多了男女之间的关系的呈现,也探索性与爱。与《广岛之恋》相似的是,这也是在战争背景下的故事。特蕾莎来到布拉格和托马斯结婚后,争吵出走,恰逢苏军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时。特蕾莎拿着照相机上街拍照,此时响起了捷克语版的《Hey Jude》。

   
HEY JUDE 01:01
ONE

这首由捷克著名歌手玛尔塔·库碧索娃(Marta Kubišová)唱的捷克语版《Hey Jude》,是捷克流行乐史上空前的畅销曲,单曲版创下了当时捷克流行音乐的畅销记录。

当时玛尔塔在收音机听到了披头士这首歌,于是决定翻唱收录在自己即将要出的专辑里,她本人也选择了留在捷克斯洛伐克继续进行反抗。

4、罗丹的情人 

1883年,19岁的卡蜜儿遇见了四十多岁的罗丹,从此开始了她近乎疯狂而毁灭般的爱情纠葛。罗丹认为卡蜜儿不但是理想的爱人,也是亲密的工作伙伴。

他俩在一起的这十多年间,罗丹创造出非常出色的作品,在艺术上注入了许多热情,但罗丹当时背后还有一个女人,最终他与之成婚。

卡蜜儿却永远无法从伤痛中复原, 42岁就疯了,之后的三十年里都住在了精神病院。

电影《罗丹的情人》,英文名“Camille Claudel”,法国剧情片,1988年出品。 电影或许被译作《卡蜜儿》会更加合适。世人都认识罗丹,总是不经意忽视了卡蜜儿的才华,称之为罗丹的情人。

卡蜜儿在雕塑艺术上是个天才,是否所有天才的命运都相似?正如有人这样说:

他们不谙世事,不懂妥协,在别人弯腰进入权贵人家进行社交时,在艺术市场交易繁忙时,他们躲在自己的洞穴里,打磨着自己的那块石头,那幅画像,向野兽一样拒绝帮助,像野兽一样孤独与凶险。

5、情人 

   
看到杜拉斯在天体岛
左小祖咒 | 花神

1929年,当时的越南是法国殖民地,15岁的法国少女简家庭并不宽裕,某天简一如往常一样乘上渡船回学校,在船上遇到东尼,华侨富商的独生子。由于许多原因,这也成了深沉而无望的爱情,最终分隔两地,并没有在一起。

《情人》大概是杜拉斯最为熟知的作品,在她的笔下,我们读到了那些熟悉的句子:

“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意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杜拉斯笔下的女子原型正是她自己,据说作品中的富商情人真名叫李云泰,当年的少女杜拉斯坐船离开越南那天,李云泰也赶赴码头,送别杜拉斯。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读读杜拉斯的生平以及她的作品,这样才能更加体会出《情人》所带来的感受。

电影原声不是我在文中所放的这首,有意思的是,左小诅咒这首歌是无意中搜索到试听了几次,觉得挺不错的,为杜拉斯所创作。

6、霍乱时期的爱情 

19世纪末期哥伦比亚的喀他赫纳,电报员爱上了富商的女儿,他用热情洋溢的情书打动她的心,二人迅速相恋。但由于身份地位悬殊,爱情无果,这个故事长达半个世纪。

关于电影,据说制片人花了3年的时间不断向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献殷勤,就为得到这本小说的电影改编版权。

总觉得马尔克斯的书难读,晦涩难懂,要仔细琢磨。作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马尔克斯擅长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

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马尔克斯穷尽世间爱情,洞穿爱情真相,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

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展示了所有的爱情方式: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

就以原著里印象深刻的几句话作为本文结尾语吧:

“诚实的生活方式其实是按照自己身体的意愿行事,饿的时候才吃饭,爱的时候不必撒谎。”

“世界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情了。”

文/翼耳

责任编辑:山山 sunshen@wufazhuce.com

本文付费转载自“落网”(ID:luoofm)

作者


翼耳
翼耳  
“落网”作者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