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乐坛也许不景气,但至少是热闹的。
我们既能看到五月天、戴佩妮、林宥嘉、周杰伦、田馥甄等大牌久违的新砖,也能听到草东没有派对、窦靖童等有趣的新声,回望全年,几乎七七八八都听过,而且还很难得的不难听。
也正是在这众多作品里面,有一张专辑是最特别、也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那就是顶着个奇怪名字的《飞行器的执行周期》,它来自已经出道很多年、名气却很小的郭顶。
不过,在音乐面前名气并不重要——尽管在豆瓣上仅有275人评价,却有一水的四星五星,很多人甚至将其列为自己的年度最佳。
在我看来,《飞行器的执行周期》就算排不上“最佳”,也绝对称得上“最惊喜”。
如果你热爱概念好玩的小众音乐,那你肯定要听郭顶;如果你喜欢制作精良的流行音乐,那你更要听郭顶——说不定,下一个火的人就是他了。
该如何评价郭顶的音乐?
这个人身上带有很多80后音乐创作者的特点,由于他们这一代人成长在物质开始丰富起来的时代,比老一辈的音乐人接触到了更多类型的国内外音乐,所以反映在个人创作中就像是一个大熔炉,像胡彦斌、方大同、李荣浩、卢广仲等人——
他们的作品不仅是个人品味的集中体现,也是对其所学成果的展示。
这也是为什么从第一张开始,郭顶的音乐就被说像某某某,这不是坏事情,同时代的音乐人都一样是在模仿中成长和突破的。
作为内地为数不多的优秀年轻创作者之一,郭顶不仅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让我们透过他屈指可数的专辑可以清楚地了解华语(内地)音乐的发展脉络。
到我写这段文字时的11年间,郭顶一共发行了3张原创专辑,就像三级跳,一步一个台阶。
1.
▲郭顶同名专辑 2005
我们回到05年,那时大概是这样的环境:
港台歌手在内地呼声极高,已经是大牛的周董处于尚未发行肖邦、还在七里香的时期,但在之前数张专辑的积淀下,港台流行音乐的新面貌不夸张的说就是由周董代言的,一股青春风席卷内地及当时最大的音乐市场——校园。同时期的潘玮柏、SHE、TANK(还未出道)等,也一同引领了内地音乐风潮。
我自己当时正值初二,记得大家在复读机里听的,去KTV唱的,几乎一律是这类型的歌,总之,就是略带小伤感和张扬自我青春的POP。
郭顶在这样的氛围中发了首专,显而易见得带有那个时代华语音乐的烙印。看图,这么“酷”又浮夸的封面和造型,就像他当时的歌一样,代表了年轻人的戏谑和跳脱。
▲2005年的郭顶
专辑里的歌名也很有时代感:
《不是说好的吗》、《下个入口》、《今天还是明天》、《简约主义》、《冷战》、《NO!OH!》、《无邪》、《口袋里的对不起》、《亚萨神殿》、《1985》——是不是有种台湾流行音乐的既视感?
有就对了,因为专辑制作人林哲民就是台湾人,编曲又有大师钟兴民的参与,而后期又由日本录音师完成。毕竟这样一位富于创作力的年轻人,肯定要以当时最主流的方法打造,宣传噱头也十足。
在这张首专中,郭顶参与了大部分词曲的创作,也参与到制作环节,加入更多个人特色。
总的来说,词略显中二(今天的眼光看),曲符合大众听觉的好听,郭氏R&B唱腔够抓耳,尤其《不是说好的吗》中转音和假声都很有能量和技巧;在整体的制作方面,跟周杰伦比当然是有点欺负人了,但放在内地,这张同名传记即使是现在看还是很有分量。
2.
▲《微微》2009
什么?看成方大同(或汪苏泷)了?我一开始也是,哈哈。
当时间来到09年,本人正面临高考的压力,国内音乐环境也有了很大变化,而郭顶在时隔4年后产下“第二胎”。
由于网络的极大普及,音乐发展受到来自互联网的影响,听周董长大的孩子们即将成年。那时,我们不再追究自我的极度表达,而是需要音乐来诉说情感需求,加之网络文化带动的整体文艺氛围以贴合青年男女情感生活的“小清新”为主(而民谣、摇滚的大爆发还是两年后的事儿了),所以我们看到了许嵩、后弦等人的崛起。
也出于同样的原因,方大同的《橙月》获得自己音乐生涯的第一次大众关注,而港台的主流也成了四小天王(方萧卢林)代表的优雅简约文艺风。
▲台湾四小天王:卢广仲、方大同、林宥嘉、萧敬腾
回来看这张《微微》,从封面到造型也是参考了当年的流行,专辑包装也简化了很多,不再营造噱头。
这一次,郭顶包办了全部旋律的创作,依然朗朗上口但不落俗——鲜活生动的曲子配上略显成熟的唱腔成了郭氏音乐的特色。
▲2009年的郭顶
《幸运大门》、《我们俩》、《小希望》、《不要想太多》、《情歌两三首》、《谜城》、《懂得寂寞》、《朵朵》、《微微》、《阳光里的时光梯》——单看这些曲目的名字就可以感受到清新和温暖。编曲上也不再那么玩味十足,变得简约清晰了,专辑整体性更好了,估计郭顶的心态当时正在转变。
据说,为了这张专辑,他在事先准备了更多数量的曲子(2016年的新专也是如此)最后选定了这10首,可以看出其在制作层面力求进步的态度。
3.
▲ 《飞行器的执行周期》2016
士别七年,当洗耳恭听。
一下子跨越了这么多年,我们才意外迎来郭顶的回归,而在这段时间里,华语音乐发展也经历了很大变化。在如今这个百家争鸣的音乐环境中,听众更注重作品品质和内核,也更多地去了解到编曲演奏等制作层面的东西,可选择的目标包罗国内外各种大众小众音乐。
与此同时,国内音乐人开始朝着精神领袖、唱将、独立音乐人转型,李荣浩就是华语音乐“唱作人”时期的的代表人物。
同样的,郭顶这张《飞行器的执行周期》也很好地体现了他对时代变化的准确把握,在造型、专辑整体包装和制作上都充满了独立音乐的气息。尤其是在制作上,郭顶一手包办了词曲编、部分乐器及整张专辑的制作,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全能音乐人前进。当然,这也得益于他最近七年充当幕后角色、锻炼自己的过程。
▲《飞行器的执行周期》专辑包装及设计
我也不知道循环了多少遍,总之整张专辑没有一首舍得切过,每首曲子都很流畅舒服,虽然没有什么和声,但每次都能听出新味道。这也跟郭顶尝试的新唱法有关,好像含着东西在唱,情绪又表达得淋漓尽致。
▲2016年的郭顶
在歌词方面则很意识流,反正,上下两句逻辑性不强,不过字的发音和旋律很协调,唱起来一点不累。编曲在上张的基础上也变得更加清晰,几种乐器选得简练,搭配起来错落有致。
更重要的是,这张专辑在概念上非常统一,总体略带科幻感。在采访中,郭顶说曲目是按顺序来的,从来到第一首歌《凄美地》开始,进入一段旅程。我猜测他是由着灵感自由流淌,然后抓住瞬间的感觉进行创作。
总之,这张飞行器低调耐听,刷新了郭氏音乐的逼格。
4.
最后再整体评价下郭顶吧,我个人很喜欢他在音乐之下的个人气质:低调、稳重、有想法。
看他的微博你会发现,他一直在很简单地记录着生活。敏锐又深沉的性格,可能不仅是他自身带有的,也是多年幕后工作的塑造。
而在音乐创作方面,郭顶也可以算是内地同时代的佼佼者了,很强的旋律创作能力,好听不俗又带有个人特色;也许不能说作词很好,但似乎有一套自己的写词技巧,最起码能不拖曲子的后腿(力宏大同看过来)。
目前看来,郭顶具有与时俱进的音乐嗅觉,也明显对自己有着更高的要求。
从出道到现在,郭顶跨越了华语音乐发展变化的各个时期,每张专辑也都记录着那个阶段的华语音乐面貌,并且仍能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
郭顶身上还有多大潜力我不知道,起码我目前没法看到他的上限,这让我有种当年发现方大同时的惊喜,因此,我愿意追随他的步伐,无论下张又要等多少年。
文/吕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