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就像一幅巨大的拼图,由无数的地标和路线组成。”这在粤语歌中得以感性呈现:词人洞悉不同城市地标的特点,加上无穷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借此来抒发自己的独特情感。本期带你走进“粤语歌音乐地图”,看看属于香港这座城的地标记忆。
罗大佑 《皇后大道东》
“皇后大道东上为何无皇宫,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涌。”
这首歌创作于1991年,表达了当时的港人对97回归的彷徨和期待之感,借由英女王命名的街道生动地唱出了这种矛盾紧张的心理。如今20多年过去了,再听这首歌不禁有恍惚的时空交错之感,庆幸的是,从皇后大道东到皇后大道西,你依旧能感受到,这就是香港。
罗大佑的这首歌,是一首能代表港人的,经典到不能再经典的粤语歌。
其实一开始,这首曲子很多词人都填过。潘源良填过,林振强也填过。但,为什么是林夕的《皇后大道东》最为成功呢?
很多人都知道,皇后大道,是香港开埠之后建设第一条沿海市中心的主要道路,商业繁华,喧嚣热闹,是市中心的标志性街道。二十五年前,回归的消息在当时社会发酵后,引发了许多香港人的担忧和恐慌,很多人翘首盼望着回归祖国怀抱,自然也有人不确定这种回归是否能帮助香港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纷纷移民英国北美,去逃离这阵不明内里的阴霾。
歌曲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环境:东西来回说的正是香港将要回归时的担忧和期盼,有极其强烈的象征意义,一边离开的是带领大家找钱的“贵族知己”,一边是没有皇宫、也并不太了解的“爱人同志”;社会要发生变化了吗?“皇后大道中”上翘首迷茫的“人民如潮涌”。
对于当时的民众来说,他们也许并不了解回归背后的更多含义,他们关心的更多是这种变化之中,自家的命运会如何。“我的工作会受影响吗?”“生意会不会更好做?”
谢安琪 《喜帖街》
“阶砖不会拒绝磨蚀,窗花不可幽禁落霞。”
喜帖街,即是位于湾仔的利东街,曾经以售卖新婚喜帖和印刷制品闻名。随着城市的改造,昔日的喜帖街不得不面临拆迁重建的命运,引发无数街坊市民的回忆。
谢安琪是从什么时候被称为“香港平民天后”的?相信有90%以上的乐迷会回答:“从《喜帖街》开始。”
这首由黄伟文填词的经典港乐,在2008年发布时全城大热,是当之无愧的“年度之歌”。起初有人说《喜帖街》是以“变迁”喻“爱情”,讲的是经历变化,物非人非的感情;后来大家的观点却转而认为《喜帖街》是以“爱情”喻“变迁”,拆下尘封的喜帖和裱起的婚纱照,表面上感叹情怀不再,实际在抒发时代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番争论也非常符合专辑《Binary》的概念:两面性,双重性。
谢安琪的《喜帖街》,除了唱出“喜帖街”的拆迁与改变,更借歌曲意义抒发了都市人在急速生活之中的迷惘和自省,唤醒了香港市民对历史建筑和地址的集体回忆。“不管城市有多发达,只有这,才是我们的根。”
这首歌的大受欢迎,从侧面反映了近年的粤语歌着重“文化觉醒”。特别是以黄伟文和林若宁为代表的词人,以“城市保育”为主题,走进平民生活,创作了不少的粤语佳作。林若宁为李克勤写的《花落谁家》,黄伟文为谢安琪写的《喜帖街》,都成为了当年香港乐坛成绩最好的作品之一。而谢安琪的“平民天后”形象,也从那时开始深入人心。
洪卓立 《弥顿道》
“一经信和暴雨泻,沿着长龙又不想贴近些。”
弥顿道位于香港九龙半岛,全长约三千六百米,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一条路走下去,车水马龙,霓虹闪耀。该遇见的人总会遇见,该离开的人也会离开。
弥顿道是香港闹市区最著名的道路之一,平日里一片繁华。但是洪卓立的这首成名作《弥顿道》唱得恬静动人,以缠绵的声线描绘出一幅雨后夜景,旧情人相遇的画面。在偌大的城市里,人们习惯了喧嚣的环境,习惯了营营役役的节奏,却少有机会放慢脚步,好好地审视自己的感情与生活。
繁华和落寞的对比,是《弥顿道》这首歌独有的魅力。在香港最繁华的街道里,一个忙完工作后下班的上班族,在冒着雨排队上巴士的时候,偶遇了好久不见的前女友。复杂的心情可想而知。这样的故事或许会发生在每一个繁华的城市里,但是背负着生存压力的人们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去“怀旧”,只能默默地隐藏自己的心情,然后继续遵循既定的生活轨迹。
有趣的是,2008年的《弥顿道》MV里的洪卓立和女主角汤怡,后来真的变成了情侣,把“弥顿道爱情故事”延续到现实。
李克勤 《时代广场》
“来年一家几口,假日同游美食广场。”
时代广场置身在繁华的铜锣湾,前身是香港电车厂,如今已被评为香港十大景点之一。人们在这里会疯狂血拼,享受物质的快感,然而最动人的不过是和他“渡过几多烟花的晚上”。精致的橱窗会随着潮流更改,只愿时光依旧保留我们最初的面容。
如果说到“李克勤作品中的沧海遗珠”,那一定要有这首《时代广场》:一个关于“时代与变化”的故事。
从开头的“旧日树木静听风向,一转眼,大厦直立到天上”起,一段回忆就此揭开。当年的“零用钱即使紧张,照样流连美食广场,对望已是多么甜香”简简单单的幸福,到现在“同时道别偶像,忘记几多个梦想,一万人歌唱,在追忆深处仍在唱”的深深叹息,这是由千千万万个人与梦想一起构成的时代。
如同时代广场这个香港地标,它也曾见证多少缘分的开始和结束。但是经历时光变化,到最后依然屹立不倒的,又有多少呢?《时代广场》对时光的轻描淡写,让人很容易联系到另一首较之更激烈的粤语歌,陈奕迅的《时代巨轮》。“天天迫我上路,天天迫我进步,难避免卷入时代太恐怖。”
▲ lofter:FanTingLEE
Boy'z 《眼红馆》
“我信你也红着眼,寂寞便在红馆中一起呼喊。”
没有到过香港的人,也会听说过红馆这个地方。这座坐落在红磡的体育馆,与其说是香港演唱会的圣地,不如说它代表了港乐的一种情怀,无论是开唱的歌手还是观众,在这里奋力地流泪、挥手和呼喊都是属于他们的独家记忆。
红馆是不少人心中流行港乐的殿堂地标。在资讯谈不上发达的年代,要是谁能登上红馆开唱,这一定代表“他/她很红了”。毕竟港台音乐曾一度主宰过很多年轻人一部分的青春岁月,红馆就是最神秘,最向往的地方了。
其实红馆现在看来并不大,就是一个能容纳一万三千人的演唱会场馆。现在五月天、王力宏都在鸟巢开十万人演唱会。但这个“殿堂”就是有着独特的魅力——直至今天,仍有不少艺人以在登上红馆舞台为荣。红馆从八三年正式建成,已有上百名歌星在此开过演唱会。
可是《眼红馆》里的红说的不是唱歌的明星有多红,它是一首私人的带有香港青年情爱记忆的歌曲。
谁没跟喜欢的人一起看过演唱会呢?没错,这首歌说的就是曾经跟恋人一起看演唱会时的美好记忆,等到分手后再回到红馆看着旧座位找虐的故事。手拉着手跟万人大合唱、举着荧光棒一起挥舞,这些有记忆时限的事情,今天变成双眼通红的泪花,令人们今日眼红的红馆,一定记录过不少美好的回忆吧。
林一峰 《浪漫九龙城》
“通过寨城讲经验,每段路感觉刺激新鲜。”
九龙城寨曾经坐落在香港闹市里,这里混乱不堪却隐藏了很多生活的乐趣,启德机场发出的飞机在楼群上空划出巨大的轰鸣,一本正经的牙医卖弄着它们高明的医术,形形色色的人群来回穿梭,不亦乐乎。然而这一切,随着城寨的消失,永远变成了人们心里美好的记忆。
《浪漫九龙城》是林一峰和my little airport在2008年的“首次交合之作”《为你含情》中收录的歌曲。林一峰本是香港青年音乐节的招牌,他善于收集民生故事,继而把故事创造成歌词与画面;my little airport更是香港本土音乐的发声者。两者的“香港民歌”crossover,其实更能代表一代香港人对昔日城市的思念和追忆。
港产片中的九龙城寨混乱,堕落,充满危险的市井气息。但是在《浪漫九龙城》中,“巴士多到有些乱”“富豪酒店有好光景”“嗌飞机也很高兴”,每一个简单的片段都充满着生活的乐趣;另外,“昨日启德已变冷清”“寨城消失,记忆给铲平”“各路牙医不再显本领”,从回到九龙城的那一刻开始,这个因混乱而浪漫的地标就很自然地被回忆起,只留下声声叹息。
城市在变迁的过程中总会经历阵痛。这样的痛苦不仅伴随着大小回忆地的消失,更多的是人们“忆起旧事,却再无故地可重游”。
▲ 加拿大摄影师:Greg Girard
《浪漫九龙城》不正经而伤感。同一张专辑里的《浪漫九龙塘》不正经而内涵:一对去九龙塘开房的小情侣,在看到床的一刻突然很实诚地想到一个问题:“这样做会不会影响我们的交往?”
My Little Airport 《给金钟地铁站车厢内的人》
“不再前行为他人牺牲,这事每日也发生。”
金钟地铁站就好似它的名字那样,时间显得如此宝贵。月台上的人总是焦虑等待,而走进车厢的人贪图安逸却不愿往里走进一些,就如同我们的理想在实现的那一刻死在了现实的利益中。如果车厢里的我们走进去一些,不仅是为了他人,更是为了曾经作为月台人的信念。
在没有在金钟地铁站搭乘地铁之前,一般人都听不懂My Little Airport的这首歌。
晚上七点的金钟站,全都是下了班回家的人。可怕到什么程度呢?整个地铁站见到的都是人。三十秒钟一班的地铁,等了五班仍然会排在中间。而后面的人,就一点一点地往前挤。月台上的香港人们面无表情,大概早已习惯了这一切,默默地看着这蚂蚁般的人群。
这就跟广州的三号线、北京的十号线和上海的一号线一样,让人抓狂。急切的人伺机而动地挤,觉得大家都有义务挤一点,月台人这么多,挤上去就能少等几班车。
“理想是什么?人们说理想在彼岸。但是你知道理想就是逼前面的人往里面走点儿,挤上这班地铁。”
但等你真的挤进地铁以后,你还会往中间走让后面多上几个人吗。不了,我下个站就要下车呢。待会挤不出来就倒霉了。
这绝对不只是在唱坐地铁。
Twins 《下一站天后》
“站在大丸前,细心看看我的路。”
搭乘港铁从铜锣湾到天后,总会听到那声熟悉的播报“下一站,天后”,大概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会马上浮现这首歌吧。如今百德新街依旧人潮汹涌,只可惜大丸百货已不在。早已长大的女孩们经历人生起伏,是不是终于懂得了“心里最大的理想,就是跟他归家为他唱。”
《下一站天后》,一方面说明港铁铜锣湾站的下一站是“天后”,使用了“大丸”,“百德新街”等地名来营造出属于都市的现代感;另一方面又表达了词人黄伟文对Twins这两个年轻女生的期望:在灿烂华丽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星途上,或许再坚持一下,排除杂念,下一站,就能变身乐坛天后了。“人气不过肥皂泡。”如果说Wyman给杨千嬅的箴言是《勇》,给薛凯琪的是《给十年后的我》,那么他给Twins的就是《下一站天后》。
现在看来,这首歌的意义远远在简单的“词人对歌手的期望”之上。唱得街知巷闻的“在百德新街的爱侣,脸上有种顾盼自豪”让铜锣湾的百德新街成为无数港乐迷来香港必到的朝圣地;一班普通的港铁上,会看见有人因为广播一句“下一站,天后”而激动不已。
“天后”,原本只是一个平凡的地方,因为粤语歌,赋予了她全新的意义。多么神奇。
在一座拥有灵魂的城市里,每个地标,每栋建筑,甚至每样物件,都带着无数人的思绪和记忆。而音乐之所以神奇,是因为他可以用旋律和歌词,在经久不衰的热播和传唱之中,永远储存起这些人的共同情感。以上,我们称之为“城市音乐文化”。
活在这座城,还有太多的回忆值得用音乐留下印记。粤语歌音乐地图,未完待续。
文/城市画报微信平台
眼红馆
All For 1(新曲+精选)
CITYZINE
唱着粤语歌,总不会在香港迷路
责任编辑:山山 sunshen@wufazhuce.com
本文付费转载自“CITYZINE”(ID:cityzine)
作者
|
CITYZINE
CITYZINE ID:citizen
|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