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行辞别你 欣赏未够
分一碟相思豆 冬至送轻舟
红霞熔掉你 身边白雪
姑苏盛产的丝绣 盖着我消瘦
——《慕容雪》
一、认识林若宁
“林若宁,如果不出意外,有生之年他必能达到林夕现在的成就!”
这是知乎问题:如何评价林若宁?一位乐迷的回答。
林若宁也被视为继林夕和黄伟文之后能扛起香港填词人大旗最有希望的年轻词人之一。但他却说:只想过和未来妻子晚饭后散散步的生活。
谁是林若宁?这个稍显女性化的名字后面是一个怎样的从容淡定的填词人?
1986年,新词人林夕为对抗质疑声,“怒”写《传说》,展现文字功力。“小玉典珠钗,铅华求长埋”,“交杯饮砒霜,泉台谐盟约”。
当时林若宁才小学六年级,他第一次从电台听到这首歌,立即被其中的古典况味吸引,迅速拿出纸笔试图记下歌词。后来当他知道这是受唐涤生影响后,便溯流而上,学习唐涤生粤剧词。
少年的他以为把林夕听的读的都亲身经历一遍,就可能写出林夕那样的词。他说,一首歌词的好坏,标准全来自林夕。作为林夕大弟子,创作初期,他曾把林夕当作模仿对象。
但林夕说起林若宁,则很谦虚地说:“我不敢说他是徒弟。”林夕不喜欢以“师傅”自居,连“请教”这类词也会尽量规避。
林夕亦觉得自己有很多东西,要跟林若宁学习,比如对《道德经》的理解与践行,这种精神让林若宁在浮躁环境里保持难得的清醒与克制,他探索出自己的风格,以婉约著称,不断拓宽创作边界,超越情歌歌词,成为香港词坛里的一阵清风。
二、林若宁的创作阶段
林若宁为张敬轩创作了传唱度极高的《樱花树下》《笑忘书》等歌曲,视林夕为偶像的林若宁,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林夕任职的商业电台,他也以广播剧开始填词。
很多人把2001年杨千嬅的《悲歌之王》视为他写流行歌词的起点,他本人则把2006年张敬轩《笑忘书》视为分水岭,此后他的非情歌创作更多,情歌亦不止于情歌。
▲ 杨千嬅演唱《悲歌之王》
从来我只配独处地牢
在暗灰天空找最好
黄伟文说:“林若宁的词风我觉得倾向婉约,却不失想象力,而且难得在没有老气横秋,不信你可以去看看他写给杨千嬅的《悲歌之王》。”
《悲歌之王》借用《K歌之王》将歌手从前作品串联创作新作品的手法,不同的是,《K歌之王》很直接现代,《悲歌之王》则婉转隐约。
游戏就算愉快 不会幸福
人大了 开心都想哭
他说《笑忘书》之后,觉得写歌词并不是为纯为市场去写,而是真的有一些想写的才写,好歌词一要创新,二要对人有启发。
对比2006年填半碟词的许志安《In The Name Of…》和2004年包碟邓健泓的《新居入伙》,即可看出他在表达和立意上的全面进步。
《笑忘书》这首歌词,能反映他对创作初心的思考与最终抉择,坚定内心。
旧时年月投入垃圾里
你我一起同居
零七零八年,《床前无月光》《捞月亮的人》《追风筝的孩子》……他确定了从小就吸引他的古典婉约风格,拥有了拓宽题材的信心,走出前辈写词的章法,成为不可替代的“林若宁”。
2007年李克勤《花落谁家》为他首次摘下大奖,09年给陈奕迅的《七百年后》盖过林夕、黄伟文作品夺得CASH最佳歌词奖,因此备受瞩目。
三、林若宁的创作立意
他以超脱的智慧关注小人物,为劳苦大众开释;以佛家道家世界观追忆从前,接受现在,融理入情,不讲大道理;也涉及一些边缘题材、禁忌主题,揭开人类虚伪面具。
他不站在上帝视角,高傲批判。他只是用歌词展现人间万象,作品所触及的社会层面比前辈更广。
1、小人物
不必当世俗偶像
这世界谁亦有被爱的福相
——《丑得漂亮》
《小矮人》《热血废物》《吉祥物》《蚂蚁》《猪小姐》《丑得漂亮》……他写小人物,从来不是同情的眼光,大多数人都是小人物,都有自卑的时候,他写小人物,写的是自爱。
就如他在《甘愿为您》所写“能代你洗刷,能代你包扎,难代你走出病榻”,“靠你爱你身体发肤”。
2、道德经
无知妇孺
不想知黄金急升
不想知明星添丁
但愿在伴侣细世界生活便平静
——《无知妇孺》
林夕说,和林若宁一起读《道德经》,自己的修为却不及他。曾对他寄予厚望,而林若宁无意于功成名就,只想过和未来妻子晚饭后散散步的生活。这才是深谙无为之道。
林夕是世间之人,参透佛理,能医而不自医,把这不自医的“执”与你共鸣;林若宁是世外之人,自带佛心道骨,把这样的生活展示你看。
3.、观世音
听得见耳边风 难逃避你那面孔
越要退出越向你生命移动
——《吴哥窟》
他写过一首《饭岛爱世界》,用大家不敢触碰的AV女优题材来写人的虚伪,也写过《大开色戒》《一代艳星》等与性有关题材,大多数人写性题材歌曲都难逃情色,而林若宁则惯常从情欲延伸到其他更深刻的话题,再如他的成名作《花落谁家》《七百年后》也是从情歌延伸到环保,他的作品总是不那么“单纯”。
四、林若宁的创作风格
委婉含蓄且柔美典雅,是为婉约。
他所创作的歌词中负荷一定人生道理、社会现象的歌词,平铺直叙往往难被人接受,惟幸天生喜欢中国风、古典韵味歌词的林若宁一向注重意境美,即使他已不刻意追求,但融入血液的创作功力随时都在,因此即便不理解词中深意,也能被它的美丽熏染。
1、风物志
时装的兴替走不过青山
时间过下去都冲淡
难过不过 过那一晚
似潮流过去 回头看一眼
不必轻叹
——《南青山上》
林若宁擅用各种修辞方法,尤其是各种明喻暗喻借代虚指等借景抒情、借物言情,借左右而言其他的方法。他喜用地名如《苏州河》《南青山上》《吴哥窟》,喜欢事物如《樱花树下》《黑眼圈》《雨伞》,又喜用人名如《慕容雪》《李莫愁》《宫若梅》。
将想说的想写的灌进美丽风物里,是为婉约的一种。
2、叙事曲
北方风雪下 绿林白 树摇动
写诗的少年 期望红 无奈穷
——《悔过诗》
在研习林夕歌词时,林若宁有两点是经常提起的,一是出外景,二是叙事歌曲的写法他曾在给《飞女正传》的注解里写道:“要知道如何一首歌写一个故事,大可参考此歌词。”
歌词篇幅较短,叙事歌词既要做到叙事的完整跌宕,又要保持情感的矛盾层次,林若宁以中国风写叙事词,精简用词的同时美不胜收。
3、出外景
泪光装饰夜晚
路灯点缀感叹
列车之上看彼此失散
你面孔早已刻进代官山
——《捞月亮的人》
“满街脚步,突然静了,满天柏树,突然没有动摇”,《再见二丁目》的这两句歌词最常被引用作为出外景的典范。
所谓出外景,大概就是融情入景、情景结合的意思。
对意境美颇有追求的林若宁,对这一写法很有感悟,掌握娴熟,他的词作里常有这种出外景的神奇写法,叫听众一时心旷神怡。
五、低调林若宁
▲ 左一即为林若宁
林若宁一向保持低调的作风,网络上鲜有他的照片。直到2009年,他与林夕一起包办李克勤的专辑《Threesome》的歌词,两位填词人被邀拍摄专辑封面,我们才得以见到林若宁的“庐山真面目”。
正如他自己解读自己是“内敛的人”,他说:“我没有刻意追求婉约,我是个内敛的人,我很少会写一些很直接的东西。日常生活中我很少说话,别人不问便不会讲。所以我写的东西很难直接。”
文/虾米音乐网
吴哥窟
我本人
虾米音乐网
解读林夕大弟子:词人林若宁
责任编辑:山山 sunshen@wufazhuce.com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虾米音乐网“(ID:xiami_music)
作者
虾米音乐网
“虾米音乐网”作者。
|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