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音乐仅可在ONE·一个 app内播放。和我们一起守护音乐版权,下载ONE·一个app畅听。
我知道了 下载ONE·一个
月亮粑粑
月亮粑粑
王秋璎
尽管一首《月亮粑粑》让赵雷淘汰,方言民谣仍是我的心头爱
文/王秋璎

在最新播出的一期湖南卫视《歌手》现场,赵雷翻唱了一曲钟志刚的《月亮粑粑》。由于此前雷子已经“任性”地花掉了演绎原创作品的机会,这次只好首次挑战翻唱。

彩排期间,赵雷由于过度紧张而导致状况连连,甚至向原唱钟志刚发出了求救讯号,两人一起讨论关于如何展示这首作品。雷子焦头烂额地表示:“因为现在是唱别人的歌,是人家呕心沥血的作品,在这么大的一个节目里边,万一一紧张给人家唱错了、唱劈了,我一想到这些,压力就大”。还无可奈何的表示:“你给我一个星期时间让我去学一首歌,我宁愿去写一首歌。”

擅长创作的赵雷,在这轮的比赛中,以第八名的成绩不幸被淘汰。据说下周返场演出他将带来《歌手》舞台上的最后一次演出,也是他的原创作品——《30岁的女人》。

尽管名次不佳,但赵雷这首方言童谣却触动了许多人封尘在心底的回忆。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整理了许多方言民谣送给大家,不知道有没有能打动你的那一首。


钟志刚《月亮粑粑》:正宗长沙方言,勾起儿时回忆

《月亮粑粑》是湖南长沙人耳熟能详的童谣,从古流传至今,一般是老人家哄小孩睡觉用的。

“月亮粑粑, 肚里坐个爹爹, 爹爹出来买菜, 肚里坐个奶奶, 奶奶出来绣花, 绣扎糍粑, 糍粑跌得井里, 变扎蛤蟆, 蛤蟆伸脚, 变扎喜鹊, 喜鹊上树, 变扎斑鸠, 斑鸠咕咕咕, 和尚呷豆腐, 豆腐一匍渣, 和尚呷粑粑, 粑粑一匍壳, 和尚呷菱角, 菱角溜溜尖, 和尚望哒天, 天上四个字,和尚犯哒事,事还事又犯得ó,抓哒和尚砍脑壳。”

作为一名地道的长沙姑娘,前奏童声部分一响起,就将我的思绪拉回小时候住在爷爷家里的时光:

夏天的晚上,大人们在地坪里聊天打麻将,房门虚掩着,因为刚喷过灭蚊剂。我和一群小孩子在旁边的空地上玩耍,或是在平房的楼顶上玩沙子。那时的月亮很亮,星星很多。当我们感到疲倦了,用小嘴装模作样吹吹地上的灰,然后躺下来,抬头看看天上的一轮明月。

再次打开这首童谣的时候,我才惊觉,我已经很久没有抬头看过头顶上空的月亮。恍惚间抬头一看,它真正像歌里唱道的那样——依然很年轻很平静。


五条人《十年水流东,十年水流西》:广东海丰方言,唱尽小人物的悲欢

他们的歌里有发廊妹、城管、小镇青年,还有城中村、打口碟、盗版书,听他们的歌我时常想起贾樟柯导演的电影,或是《路边野餐》里那个爱写诗念诗的男主人公。

他们是五条人,一个来自广东汕尾市的民谣组合。 2009年发表了第一张专辑《县城记》,用方言记录乡野中国。获华语传媒音乐大奖 "最佳民谣艺人"、南方周末"2009年度原创文化榜"唯一"年度音乐"等7个奖项。 成为近年来中国内地最受瞩目也是最神奇的民谣组合之一。

“五条人”这个名字似乎是一个恶作剧,其实“五条人”这个民谣组合,往往只有两个人,有些时候,他们会是三个人或者四个人。

在两个人的时候,他们一个叫“阿茂”,一个叫“仁科”,均来自广东汕尾市海丰。从2003年开始,他们就用自己的汕尾话母语唱民谣,唱的内容往往来自他们熟悉的县城生活的记忆碎片,或者讲故事,或者发感叹。从整体上看,五条人的民谣,就如一部音乐化的“侯孝贤电影”。如《南国,再见南国》,也如《风柜来的人》。

他们的民谣是很“南方”的,一把吉他和一把手风琴(有时是口琴或口弦),宛如一阵沿海小县城吹来的风,令人感到有趣和快乐。

今天推荐的这首《十年水流东,十年水流西》出自他们的第一张专辑《县城记》。小小县城,世相很大。歌曲讲述了贫苦百姓的无可奈何。

“世道随时移,行情随风转,升斗小民,望天吃饭,未必总能赶上好时候。不论世道如何改变,百姓都是一样的辛劳。兴,百姓苦。亡,百姓更苦。”

据说歌词海丰方言“旧年的番薯不比今年的芋头”暗指世事无常、今时不同往日。

专辑《县城记》里,几乎都是海丰话的歌,海丰方言属于闽南语系,有8个声调,有时候讲话带点情绪就像在唱歌了。真的唱起来,音调当然比普通话丰富得多,趣味盎然。

“五条人”的生活和他们的民谣,一直都是充满乐趣的,他们就像两只随时回家乡偷啄几颗米又回到电线杆上唱歌的麻雀。如果你喜欢,我再推荐几首:《梦幻丽莎发廊》、《广东姑娘》、《晚上好,春天小姐》。


冯翔《汉阳门花园》、《六渡桥》 :地道武汉方言,寄托乡土情结

他是一位精神科医生,也是一位民谣歌手。

偌大的武汉,一直没有找到一首歌点亮这座城市,直到冯翔写出他的《汉阳门花园》。

51岁的冯翔,是武汉最早的驻唱歌手。1989年,武汉还没有97、神曲和muse等。冯翔抱着吉他在朋友开在民众乐园的冷饮棚里弹唱歌曲。冷饮棚还顺带卖啤酒。

舞台下喝酒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听他唱60年代的民谣,半小时时间,有人能依稀认出他,让他唱《汉阳门花园》,但他不会接受客人们点歌,从不迎合,除非他刚好也喜欢。


汉阳门花园的童年

小学时,冯翔和外公外婆住在民主路9号。中学时,冯翔和父母住到了王家巷。 

小时候的武汉夏天还能到处见到竹床。跟街坊们一起把竹床搬到马路上睡觉,是冯翔最开心的时刻。大人们会讲“肖飞买药”评书和各种野史故事,孩子们在一惊一吓一高兴中沉沉睡去。

现在的主路变成了所谓的美食街、风情街,开满了纪念品店和卡拉OK。唯一不变的只有汉阳门码头,和江面上久久回荡的轮渡船鸣声。

六渡桥附近

王家巷的老房子在清芬一路,木质结构,已经被拆除了,离新华电影院很近。中学时冯翔和哥哥睡在楼上,父母住楼下,经常在巷口吃的牛肉粉,现在去竟然还在经营。

那时候的六渡桥给冯翔的印象永远是热闹与拥挤。“如果说解放路是人多的让车走不了,那么六渡桥到江汉路,就是人多的让人走不了”。

最近,选自GQ中国《不用大数据,我们来告诉你民谣歌手的套路》一文很火爆。

详细的地名,生动的生活细节,姑娘,还有借景抒情、反复等手法,网友们总结的民谣“套路”在这位武汉独立音乐人冯翔的《汉阳门花园》《六渡桥》《黄鹤楼》等歌曲中都能找到。

但他自己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看完这些“套路”后有种“膝盖中箭”的感觉。但是,民谣中高频出现的关键词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抓取,创作者在那些词语背后寄托的个人情感是很难分析也无法替代的。“

就像武汉之于冯翔,长沙之于钟志刚,广东之于五条人。


尧十三《寡妇王二孃》:用贵州方言,演绎最悲伤的民谣

“本来我和这个世界说好了去成为一个医生,没想到最后我来唱歌了”。大家都说这个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的民谣歌手是一位鬼才。具有高超的编曲能力、戏谑的人生态度,把血淋淋的悲伤现实用讲笑话的方式剖析在听众的眼前。

他的《寡妇王二孃》,大概是我听过最悲伤的地方民谣了。

“这种悲伤,是不加修饰的、赤裸裸的。歌里的主角就像一个衣衫褴褛的邋遢鬼,在垃圾堆旁径自流下在外人眼里看来荒诞的泪水。无人知晓,更无人在意。”

原来爱情这东西,连傻子都不放过。

这首歌用对话的形式讲述了追求寡妇王二嬢的人与她的故事。歌曲由喜悦欢快开始而逐渐转入低沉悲伤,最后又归于平淡,非常感人。他热烈的追求,像是一条饿极了的疯狗,跑向一根带肉的骨头。等他终于靠近骨头,骨头被丢给了另外一条狗。于是他走了,一步三回头地走。

十三写二孃,让我想起一句老话: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苏阳《贤良》 :西北民歌,赤子对故土风沙和往事的眷恋

2006年,苏阳乐队签约十三月音乐厂牌,同年12月发行专辑《贤良》。截至到2007年3月,苏阳《贤良》获得《新浪音乐》、《搜狐音乐》、《网易音乐》等评选的2006年十大华语唱片。

成立于2003年夏的苏阳乐队,是一支极具地方特色的摇滚乐队,也是中国摇滚届的新生代力量。这张潜伏10年精心孕育的专辑叫《贤良》。从文化切入,它秉承了西北千年民歌的精髓,字里行间都包含着远离家乡的赤子对故乡风沙与乡土的眷顾。而在表现形式上,除了最为简化的木箱琴,因为西式乐器的加入,不同耳朵前,它呈现出不同的品位与美学标准。

“这种中国西北版的另类土根摇滚,以煤油炉式的、以红辣椒式的分散与跳跃性手法,结合西北民歌宏大与苍茫的音律杂交的母语摇滚。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期,以任何的动作、心态去倾听这样深厚的,包含着激动的音乐。”

同名歌曲《贤良》,是歌颂,也是讽刺。

“李三娘开的红磨坊是指老鸨,王二姐晚上是站街女,张二哥牵牛花上了二梁指的是张二哥外面包了二奶,牵牛花本身也有这方面意思,李大爷不用解释,这四个“贤良”都是讽刺,拉拉樱是咱西北一种强韧的劲草。“刺骨的香味”中的刺骨也是只苏阳所呐喊的这俗世“贤良”让他不屑让他阵痛。”(网易云音乐@该账户已注销)

听《贤良》,能想起小时候操场上刨过的辣根子,想起城中村的站街女,快过年了,他们是不是也回到了他们的南方老家?

文/昔央

责任编辑:十三妹 shisanmei@wufazhuce.com

本文经作者授权付费转载

作者


王秋璎
王秋璎  @王秋璎
编剧,青年作家。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