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在街头卖唱,也曾经做过搬运工、三轮车夫,他的第一张demo,是用作推销员的钱挣来的。也正是这张小样,他得以签约麦田门下,与叶蓓、朴树一起被成为“麦田三原色”。他是尹吾。这个原本应该可以像朴树一样大火的民谣歌手,却在出了一张专辑之后,回广西结婚生子了。后来我听说尹吾在炒股,而且赚了一些钱,也许现在的他再也不用为生活而奔忙,但是啊,我很想知道,会否有那么一刻,他怀念当初在北京做音乐时的迷惘与梦想。
——易小婉
1.
最开始知道尹吾,是源于我的一个朋友,当时她是榕树下诗友会的管理员。她热爱写诗,也像所有的文艺女青年一样,松鼠藏栗般囤积了许多冷门诗人、小众歌手的作品。什么时候想看书或者想听歌,只要找她,必定不会让你失望。
彼时我还没有形成民谣的基本概念,只知道朴树、许巍的歌挺对味,希望她推荐一些类似的歌手。她便推荐了李志、尹吾和莫西子诗。
李志和莫西子诗慢慢地都已被大众熟知,尹吾却早早从寻梦的北京回到了家乡,并结婚生子转行,悄悄淡出了民谣界。而他的豆瓣小站和贴吧仍在,他离开后的这十多年,依然不断地有新的听众加入,也始终有老听众在等着他回来。
尹吾在自述里这样描述自己:“身矮、面黄、言辞笨拙、行动迟缓,有患轻度妄想症之嫌疑(做梦都想当歌星),幸对他人及社会尚未构成大的危害。”他将自己的音乐称为“荒腔野调”,并坦承自己的歌里充满了欲求不得满足的苦痛,个性不得张扬的压抑和扭曲。这样的心境下,他对黑暗、恐怖、邪恶和死亡有某种病态的热衷。
他的歌词多取自情感强烈的诗歌或小说,一如他自己本身无处安放的巨大能量。《出门》改编自卡夫卡,《或许》改编自舒婷,《请相信》改编自北岛,《各人》出自诗人梁晓明,《抚摸抚摸》改编自韩东……这些原本只有“文字”一个维度的作品,加上了尹吾的曲子,再由他不羁的嗓音唱出来,孤独与苍凉、不屈与倔强,便一下子鲜活、具体起来。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远行》
他曾是麦田三原色(红白蓝)之一,蓝是叶蓓,唱的是青春;白是朴树,唱的是远方;而红就是尹吾,唱的是生存。从1996年进入麦田到现在,尹吾只出了这一张当时被称为“红色”的专辑——《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远行》。
当时我反复地听这唯一的一张专辑,最喜欢的,莫过于《请相信》。这首歌改编自诗人北岛,带有北岛一贯的冷硬与犀利,以及从犀利中伸出的一只怜悯的手。
也许你已经意冷心灰
也许你已经怀疑一切
可我还是要这样对你说
请相信
不是一切呼唤都没有回响
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上
不是一切星星仅指示黑夜 而不报告曙光
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折断翅膀
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土壤
不是一切歌声都掠过耳旁 而不留在心上
——《请相信》
这首歌是专辑所有曲子里唯一一首不那么阴暗的,他好像在鼓励世人,也像在鼓励自己——要相信啊,相信梦想终会实现,相信黎明终会到来。
然而他终究是没有办法再等下去了,他在北京这座承载着无数人梦想的城市,辗转待了6年,最终还是离开了。我在这首歌里,听到了他的不甘,他的绝望,裹挟着对世事的愤怒,对周遭一切的怀疑。
北京不是所有人的北京,它太恢弘,太冰冷了。离开的人离开了,相逢的人不会再相逢。
2.
尹吾是广西人,生性自卑、沉默、为人淡漠疏离,大学时就读广西中医学院药学系,听李宗盛和崔健,读卡夫卡的小说,也读北岛、舒婷、海子的诗。在那个相对自由的年代,他靠着阅读和音乐,积淀了良好的文艺素养。
大学时,尹吾参加了学校的学生乐队,担任贝司手。他慢慢学会了扒谱子,翻唱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
有一次在表演的时候,他翻唱了崔健的歌,同学纷纷惊叹“唱得他妈的比崔健还要崔健”,尹吾听见,自鸣得意许久。在翻唱的过程中,尹吾开始尝试写歌,借由写歌,过剩的精力和情绪得到了最好的释放。
▲尹吾年轻时的文艺模样
1990年,尹吾大学毕业。做过酒吧驻唱歌手、搬运工、三轮车夫、仓库保管员、药店销售员……却依然看不到出路。熬到1994年,借公司派他去北京推销药品之际,他沉积许久的音乐热情终于爆发了。尹吾在北京迅速组了一支乐队,这支乐队也迅速胎死腹中。
尹吾走投无路,挨家挨户给唱片公司寄小样毛遂自荐,并已经做好了“如果没有公司赏识就回广西推销药品”的心理准备。万幸的是,他遇到了当时还在麦田的高晓松,高晓松是一个多么慧眼识珠的人啊,立即代表麦田与他签约,为期三年。这让尹吾感到了一线生机。
可以说若没有高晓松,便不会有麦田三原色;可惜,就算有高晓松的赏识,也没能让尹吾最终实现音乐梦想。1996年,专辑的歌已经一首首制作完毕,尹吾信心满满。就在尹吾以为专辑马上能出版时,却突然被告知,因为制作理念不同,专辑可能无法出版。
这对刚刚看到一线生机的尹吾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而与此同时,麦田三原色的另外两个歌手——叶蓓和朴树,已经开始广为人知。
再后来,高晓松出走麦田,赏识尹吾的红枫也离开了。
尹吾在《或许》里唱,“一个人要把肉身放在岁月的砧板上,煅打多少次,他的心才能坚冷如钢。”他已经被现实煅打得体无完肤,却始终没有看见希望的光亮。
3.
离开这儿
离开这儿
这就是我的目标
什么口粮也不能搭救我
幸运的是
这可是一次
真正没有尽头的旅程啊
——《出门》
《出门》是他的第一首单曲,也仿佛一个早已写好的预言。
1999年,尹吾与麦田合约期满,专辑依然未能出版。心灰意冷的尹吾凑钱制作完成首张专辑,交由老友红枫开办的“新蜂音乐”负责代理。并于2000年世纪之交的时候,黯然回到广西老家,与家乡等候他多年的女友结婚。
他就这样离开了北京,离开了他所曾深爱过的民谣,决绝地转身,走向了世俗的、没有尽头的旅程。
▲尹吾离开北京后(左)
你看,他一直在唱着要离开,要各人走各人的路,唱着“走他妈再长的路,还不是通向坟墓”。他是彷徨的国王、矛盾的诗人、犹疑的外乡人,他是自己的旁观者和世界的局外人。在尹吾的歌和文字里,你看不到基本的确定性,他怀疑一切,又反抗一切。他似乎确信过黑暗之后会有光明,可是这光明他等了他妈太久太久,久到他要开始怀疑是否真的能等到了。
他身上带着“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式的忧郁,北岛般的愤怒犀利,和太宰治的绝望阴冷,但似乎始终有一丝亮光去支撑他坚持下去。于是他便略带犹疑地前行着,憧憬着,莽撞着。
即使明天早上
枪口和血淋淋的太阳
让我交出自由
青春和我的笔
我也绝不交出这个夜晚
绝不交出你
——《我不相信》
这是尹吾归去前最后的坚持和呐喊。
正如他的专辑名一样,“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远行”。或许北京不是他的远方吧,民谣也不是。
他离开北京以后,很多人说,他终归还是交出了他的自由,交出了他的声音,交出了他的笔。听到这样的言论,无法反驳却又暗暗难受。我和众多守候在尹吾豆瓣小站的听众一样,隐隐期待着他的回归。
▲尹吾的儿子尹德
尹吾离开十年后,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偶然在虾米听到《做更好的男人》,是他与7岁的儿子尹德共同翻唱的英文原曲《better man》,耳机里,尹德稚嫩的声音唱:
某些夜晚被无边苦痛困顿
不知命运的风
将吹我向何方
这时唯有坚定地相信
太阳每天
都会升起
——《做更好的男人》
原来那个一直说着要远行的人,从来没有离去,他一直都在啊。
文/阿庚
我不相信
每个人的一生 都是一次远行
阿庚
他一生只出了一张专辑,这张专辑的每首歌都让你反思与哭泣
责任编辑:十三妹 shisanmei@wufazhuce.com
本文付费转载自民谣与诗(ID:glimmers-)
作者
|
阿庚
民谣与诗作者
|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