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音乐仅可在ONE·一个 app内播放。和我们一起守护音乐版权,下载ONE·一个app畅听。
我知道了 下载ONE·一个
假如
若你要离开我
一一
如果杜丽莎老师这次真的要走,我会认真听她唱完最后一首歌
文/一一

初识杜丽莎,她静坐于人群中,安静祥和,泰然自若,和普通的老奶奶没什么区别,是那种长相普通的大家长风范,但如果你细细观察,会发现,这位老奶奶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魔力,让人长时间移不开眼,竟不知为什么。

后来在《歌手》的舞台上,我找到了答案。
 
一曲《卡门》之后,着实被这位60岁的奶奶撩到了。台上的她,衣着华丽,曼妙身姿肆意舞动,时而洒脱大笑时而严肃轻蔑,任意挥洒着自己的身体和情绪,不是她跟着节奏,而是节奏跟着她,此时此刻她就是那个敢作敢为的卡门,是女王,hold住全场。所有人被带入她的音乐王国,沉浸其中无比享受。

这就是杜丽莎,大气又温柔,爽朗中透着和蔼,整个人举手投足之间尽显洒脱,魅力十足。
 
用歌声讲故事,音乐远不止技巧。网上流传最广的,是黄霑对她的赞美,“天生有绝对音感,不必任何乐器,随口就能唱出标准音高来,和她录音是一种享受,只要你提出要求,她可以马上做到,技巧之高,难以想象。”
 
《歌手》仅播出三期,杜丽莎的功力早已显现,不同曲风显信手拈来,上一期,在歌手们齐齐飙高音的氛围下,杜丽莎出人意料地选了一首慢歌《Vincent》,娓娓道来,似一位过来人在述说她的过往,一曲终了,强忍的情绪再也控制不住,眼泪从眼角划落。

熟于技巧而不限于技巧,音乐是情绪的表达。
 
她曾说:“我从小就在台上表演,唱歌就是我的语言,下台了反而不知道怎么与人沟通。” 也许对杜丽莎来说,音乐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热爱唱歌。
 
杜丽莎生于音乐世家,爷爷是爵士乐吉他手兼古典小提琴手,父亲Fernando Carpio是六十年代的香港鼓王,叔叔们都是乐师,弟弟弗烈玩摇滚,妹妹查宁也是歌手。

六岁时,杜丽莎就随父亲学习唱歌,十一岁做公开演出,十四岁在日本推出个人EP唱片,靠唱歌赚到人生第一个一百万,成为第一个在日本发行唱片的香港歌手。
 
六十年代,离开日本的杜丽莎开始在香港乐坛成名,作品有《眉头不再猛皱》、《仍然记得嗰一次》、《假如》、《真爱》、《I Believe I Can Fly》等。无论是多么经典的歌曲,只要是她唱,都会变成充满其个人特色的杜式歌曲,让人耳目一新。


70年代,那时的香港,粤语歌还没兴起,歌手都以唱英文歌为主。得益于一半菲律宾血统,“Teresa Carpio”(杜丽莎英文名)咬字发音乃至唱腔都非常洋化,不看封面完全不觉得是一个东方面孔在演绎70年代流行英文金曲。

整个70年代,她一连推出了近十张全英文翻唱大碟,歌迷都知道有一个唱功了得的歌手叫“Teresa Carpio”。70年代尾杜丽莎还当红的时候毅然放弃一切,远嫁美国并在美国诞下女儿T.V。


进入80年代,粤语歌开始大行其道,此时杜丽莎举家回流香港,华纳唱片窥准机会力邀杜丽莎过档,1981年为其制作了全创作大碟《杜丽莎》,打正旗号以中文名为标题,开始歌迷未能把杜丽莎与“Teresa Carpio”划上等号。

90年代初杜丽莎再次离开香港,到加拿大并与现任丈夫结婚。
 
纵横乐坛30年,至今仍是“常青树”。杜丽莎是一个真正能称得上“艺术家”的歌者。
 
2007年,杜丽莎拿下香港乐坛终身成就奖十大中文金曲“金针奖”,香港乐坛最高荣誉奖项。历届获奖人有如黄霑、邓丽君、梅艳芳等等。
 
一生的一大半都献给了歌唱歌唱事业,杜丽莎实至名归。

《歌手》第三期洪涛宣布比赛结果,当杜丽莎听到自己第七,以为不能继续唱下去时的那种失落,还有在知道自己还能唱下去的时候那股喜悦溢于言表,我想每个人应该都能感受到,眼前的这个人是如此热爱音乐。

最近不断地有消息流出,杜丽莎将退出《歌手》舞台,第四期要唱的歌也被爆出,改编融入《鲁冰花》的《真的爱你》致敬母爱,以柔克刚告白去世的母亲,虽未听,已充满期待,又将是一首舞台经典。

如果杜丽莎就这样匆匆离开这个舞台,实属惋惜,观众虽然都是门外汉,但对一首歌唱的好与不好的基本辨识度还是有的,上一期杜丽莎诠释的《Vincent》令人动容,无论怎么排,名次也不会出前三,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第七名!许多人对此都表示无法接受,纷纷跑到这首歌下面去评论。其中点赞最高的一条这样写道:
 
杜丽莎老师第七,感觉我的审美体系要被颠覆了……

也许是因为失望,也许是因为别的,如果杜丽莎老师这次真的要走,我会认真听她唱完最后一唱歌。

文/一一

责任编辑:山山 sunshen@wufazhuce.com

本文付费转载自微音乐(ID: way-music)

作者


一一
一一  
“微音乐”作者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