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音乐仅可在ONE·一个 app内播放。和我们一起守护音乐版权,下载ONE·一个app畅听。
我知道了 下载ONE·一个
恋恋风尘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七天路过
高晓松:大龄文艺男青年生活指南
文/七天路过

每周五的《晓松奇谈》,每周五、周六的《奇葩说》,加上自拍界的充满生命力的传奇代表,以及时不时在财经新闻里爆出来的谈阿里音乐和想成为企业家的新闻~
 
跟汪峰老师比起来,高晓松的头条简直上源源不断~

奇葩说里,“矮大紧”就频频亮出金句,折服了一大派迷妹团。
 
有期话题是谈到“痛苦的绝症病人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我该不该鼓励他撑下去?”,是个涉及死亡的沉重话题。高晓松在结辩的时候模拟说出了自己会如何跟亲人告别:



顿时全场泪崩啊!
 
高晓松真真儿地贡献出一个大龄文艺男青年的情怀。
 
第三季的《奇葩说》,高晓松带的队叫“大紧队”,在奇葩说上自称“矮大紧”。那是他在写“重金属风格”小说《杀了她喂猪》时给自己起的名字,刚好是“高晓松”三个字的反义词。“这个名字也反射出我心里狰狞的一面。年轻时候,我是内心柔软,外表狰狞;现在的我,内心狰狞,外表柔软,正好反了过来。”


在第三季开始海选的时候,还有一位性情的波霸姑娘泪眼婆娑过来索抱,还这样大方地告白!

随后,现场一再起哄要求妹子和高晓松拥抱,妹子也表示很期待。可惜,最后高晓松只愿意握手。然后妹子走出演播室哭了,因为没有拥抱到高晓松!

高晓松的迷妹原来都是跨越了颜值的真爱~!!不仅如此,竟然还有自媒体人写了“怎样睡到高晓松”这样丧心病狂的文章!
 
还特别淡定的说:竟然能从他简单纯粹的丑脸下发现娇嫩之美,试问哪个迷妹不想“风月累赘,唯有一睡”的事后,躺在他怀里静静地听他讲故事。
 
虽然高晓松在自拍界是杀伤力等同于核武器的存在,po出的每张自拍照都让粉丝血流不止,受到一万点伤害!矮大紧的名号叫的越发响亮。但是完全不影响人家有才华呀~

回看高晓松写过的歌,简直就是文艺爆棚啊~高晓松本人谦虚地说:“当年的那些歌词都是上帝握着我的手写的”。

他在《恋恋风尘》中写:
相信爱的年纪
没能唱给你的歌曲
让我一生中常常追忆

他在《如果有来生》中描写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麦田,稻草人,大草原,小湖,候鸟,还有你和我……
 
等我们都长大了就生一个娃娃
他会自己长大远去我们也各自远去
我给你写信
你不会回信
就这样吧
 
他的词曲特别具有煽动性,一不小心自己那点青葱往事就被他引诱出来,没有愤怒没有呐喊没有灰暗,只有时至今日多余的眼泪和心底的柔软。

他多温柔,写出“你走后依旧的街总有青春依旧的歌,总是有人不断重演我们的事,你说青春无悔包括对我的爱恋”,都说自古多情空余恨,可他偏偏生得多情身。

他多骚柔,明明沟壑不平的大脸上却会泛起明媚少年的模样。

除了《奇葩说》这档的说话节目,《晓松奇谈》也成为互联网脱口秀栏目的翘楚。

一档30分钟的脱口秀节目,高在节目中娓娓道来不容观众多想,中英文混杂,这是思维敏捷的表现。一口京腔配一口自成一派的美语,从古到今说得快意恩仇,从国内到国外说得恣意汪洋,一不小心还猜中了奥斯卡的大范围中奖名单。
 
于是po照庆祝……

后来《晓松奇谈》也出了同名书《晓松奇谈》,供大家茶余饭后,再细细咀嚼他口吐莲花引经据典说过的正史野史。

《晓松奇谈》讲的是诗和远方的世界,有明朝那些事儿的高晓松版,为了和当年明月的区别开来,他选了风雨飘摇的南明,也有精彩的欧洲历史讲座,连一个世界杯的各国国旗都讲得有滋有味。第二卷讲了校园民谣的那段光辉岁月,世界史继续狂飙,高更是自曝自己家族的百年历史。

据说被节目和谐掉的,书中都保留了,除了纸质的阅读感,这点也很让人心动啊~

这不高老师还因为情怀上了央视新闻么?

图片中,高晓松作为雜書舘馆长,正在聊读书的意义。

随后,一向爱搞怪的高晓松转发调侃道:“好久没上央视新闻了,这回终于做了一件晴朗的事……”
 
虽然说得举重若轻,但是想想上次上新闻联播还是因为酒驾事件吧……
 
当下名人里开饭馆、搞投资的比比皆是,但冲出来开书馆的却没有几个。
 
高晓松似乎总在流行与高雅之间穿梭。但正如他在雜書舘的序言里说的那样——“仍有大隐于市,不坠青云之志“。

高晓松也亲自为雜書舘写序,其中不乏“余年少时,自诩文青翘楚,浪子班头。”以及“以史为鉴,无非再添几分偏见;以梦为马,最终去了别家后院。不如大雪之后,清茗一杯,杂志两卷,闻见时光掠过土地与生民,不绝如缕。”等等彰显着文艺情怀的金句。

雜書舘开在北京崔各庄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内(这地儿离市区真心有点远,但对于爱书之人也不过是咫尺之间),分新书馆、国学馆两区,馆藏面积三千多平方米,藏书及纸质文献资料百万册。

这100万册藏书由100辆卡车运来,光是将其全部分类上架就存了一千多个书架,花了一年多的时间。

高大的书架足有4米高。所以有时候能在书馆内听到这样的对话:
“书架最上面几排的书够不到,怎么办?”
“拿望远镜看。”

直到目前为止,雜書舘已迎书友近万,古籍善本无一受损。在这个戾气弥漫的反智时代,你们是一方优雅净土。高晓松曾在微博上如此致书友。

69年出生的高晓松已经四十有七,几年前,曾在网上公开说过对于四十不惑的理解。
 
“四十不惑,不是四十岁你就不困惑了,而是到了四十,不明白的东西你就不再打算去弄明白了。”
 
之后他又补充说:

“原来我以为,没到四十岁的时候老觉得,四十不惑的意思就是说,你就都明白了,什么都懂了。然后等到四十岁才发现,不惑的意思其实是说,你不明白的事你都不想明白了。

年轻的时候,每件事你都想明白,每个人你都想仔细把他看透,每个事情你都想明白它,甚至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你都特别想去明白。

但你其实明白不了,就连你爱的人坐在对面,你可能都不能全明白。可能年轻的时候太想明白,因为老觉得有一些事情不明白就是生活的慌张。等后来老了才发现,那慌张就是青春,你不慌张了,青春就没了。”

他说这个心态是他这些年最好的成熟迹象。
 
这些年,有酒有肉有自拍有节目,当然还有朋友。比如去年还专门到《我是歌手》上支持自己的兄弟老狼。

节目中提到,高晓松上节目从来不做造型,但是这次来给老狼助阵,却专门做了头发。
 
看着飘逸的头发,看他自嗨式的rap。从文艺男青年变成大龄文艺男青年,依然能在他身上,看到年少的气息,青春的回忆。
 
成为阿里音乐董事长后,他更是广纳贤才,想把那群音乐圈里的老炮儿兄弟都拉过来。高晓松不止一次说过自己对“门客”状态的向往。但现在他觉得自己变成公子了——不仅不是门客,还得招揽门客。

许晴来《奇葩说》那期,高也特别直白地夸赞许晴,也暗示对当时网络黑许晴的情况表示不满。“许晴其实是北京老炮时代标准的‘大飒蜜’。”

他称自己是“行装偏爱黑色,内心依然是此间少年”,但以那“身怀六甲”的大叔姿态不知还能写出几封“模范情书”。

郑钧曾说高晓松,“有些艺术家被抓进精神病院,成了精神病;有些精神病人从精神病院逃出来,成为艺术家,你就是那后者,你的生活就像行为艺术。”高晓松自己也一直标榜:“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个心有情怀,内心柔软的此间少年,终于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找到了出路,把自己的节目做得风生水起,一不小心还成了新一代男神,生生活成了21世纪的大龄文艺男青年指南。

相比连他都讨厌自己的轻狂年少,而今不惑沉下来的高晓松才算是高阶男文青的标杆。

喜欢高晓松是因为他心存美好,他愿你心怀梦想,被这世界温柔以待,更愿你满怀敬畏,看这世界明明白白。

岁月长,衣裳薄,那个边走边胖的高晓松啊,我们来日方长!

文/七天路过

责任编辑:山山 sunshen@wufazhuce.com

本文经作者授权付费转载

作者


七天路过
七天路过  @七天_路过
混迹在帝都的北漂姑娘,图书营销喵。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