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音乐仅可在ONE·一个 app内播放。和我们一起守护音乐版权,下载ONE·一个app畅听。
我知道了 下载ONE·一个
生如夏花
王秋璎
那个为我们的青春写背景音乐的大男孩朴树,今天43岁了
文/王秋璎

高晓松曾经说,我这辈子没见过宋柯哭过,但是20年前,当一个少年抱着吉他,唱起自己写的新歌《那些花儿》时,宋柯第一次哭了。

当少年又抱着吉他唱起《白桦林》,宋柯再度哭得跟鬼似的。那无疑是“最好的时代”,那个唱哭宋柯的少年就是朴树。

少年今天43岁了。

他的作品不算多,但俨然都成为了某一代人成长的背景音乐。多少男孩儿是唱着《那些花儿》挥泪和心爱的女孩子告别的?关于因年少无知给对方带来伤害的懊恼和遗憾,全都藏在了这首歌里。无论身处何方,《那些花儿》的前奏一响起,必定是大合唱。

就在不久前,我去音乐节,采访现场去听朴树的歌迷。

我问他们:你们为什么喜欢朴树?

答案惊人地一致:因为他是我们的整个青春啊。用一句“生如夏花”和一句“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就概括完了我们的小半生。

“他不在江湖,江湖却一直在等他”除了朴树,我们大概再不会对第二个人有这般深刻的感情。曾经看过一篇文章,笔者在开头写道:

“朴树不在的这十年,我高中毕业,找了工作,结了婚。我对自己无可救药地庸俗下去毫不惋惜,但却老是忍不住偷偷怀念那个听朴树的年纪”。

第一张专辑《我去2000年》之后,看似风光无限的朴树内心早已千疮百孔。时间转眼来到2003年,《生如夏花》发行后,朴树选择了匆匆逃离。这一走,就是整整12年。

12年后,他发表了一篇长微博,博文里他的心理挣扎表露无遗。他深知自己的渺小,却又从不停止抗争。这也使得他和其他的Idol变得有些不一样。喜欢他,好像成为了一生的课题。他不在的时候,歌迷回忆往昔,他回来了,歌迷如获至宝。总之,他们始终就在那里。

“从一开始,就厌恶这个行业,并以之为耻。电视上的明星们令人作呕,我毫不怀疑我会与他们不同。后来,与这行业若即若离的那些年,被裹挟着,半推半就着往前走,边抗拒边享受着它给予我的恩惠。钱,名声。一度沾沾自喜,而且颇有些年迷失其中,沉湎于享乐,无力自拔。直到老天爷收走了赋予我的所有的才华和热情。

2009年合约了断的时候,我真的松了口气。够了。我不要再过那种生活。我需要一整段时间来搞清楚,我到底想要什么,要干嘛。

我不否认我心存偏见。在我眼中,明星这个词昂贵而无趣。而这个行业,保守,短视,贪婪,僵死,像涂脂抹粉的尸体。甚至比起二十年前更加无耻。

我赞同人们该各行其是,互不相扰,没有你死我活。但就我而言,我只希望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心安理得的,让它们尽可能有趣。这一点愈发清楚。它对我很重要。 

7月,我看到了《木星》的单曲封面,看到了这个行业标准模式的宣传通稿。我被告知,这是这个行业的规律,不如此就没有人看没有人听。我怒不可遏。我想说,你们就是用这方法让你们的行业每况愈下奄奄一息的。

这是我写这些文章的原因。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听我的歌,甚至了解我这个人。但与其做那些断章取义驴唇马嘴的采访,还不如自己把它们说出来。”

——朴树博文部分内容

15年7月16日,朴树经纪人发微博宣布朴树将携新专辑《好好地》和演唱会回归,同时Po出朴树在英国伦敦的录制照。沉寂10年,12年没有再发新专辑,这一切对于朴树的歌迷们来说,已经等得太久。

朴少年留着浅浅的八字胡,青春痘也不见,眼神里,还残留着没有褪完的羞涩。

可我们还是爱惨了这个已到不惑之年的少年,爱惨了这个忧郁,孤僻,桀骜不驯,却透着一股执着,率真的老男孩。

演出渐渐多起来,朴树似乎变得更活泼了一些。虽然如今的他可能还是唱歌记不住词,但是开始变得愿意和粉丝交流。

还记得东海音乐节那天,朴树一条红色围巾,一件灰色T,一双粉红色的袜子,在现场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又一首大合唱经典曲目:《平凡之路》、《生如夏花》、《旅途》等。

那天朴树的笑容格外甜,话也意外地多了起来。在演出间隙,他说:

“以前上台总是匆匆忙忙,而且有点紧张。现在我好像没那么紧张了,而且我发现,其实我们都不赶时间,对吗?”

底下的歌迷热泪盈眶地大声回应:“是的!朴树,你终于想明白了!”

从一言不发自我搏斗到内心抑郁抗拒表达,再到如今的逐渐敞开心扉。除了朴树自己,没人知道这个过程有多难熬。人要选择坚定不移地做自己,的确是一生中最困难的课题。而朴树所代表的价值观,不过是:理想主义者终有一天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宣告和这个世界和解。

他是多少年少轻狂的少年少女想成为却没有成为的样子?在二十多岁唱《活着》,唱《妈妈,我恶心》,唱《别,千万别》,唱《那些花儿》,唱《好好地》。传递着天蝎座的敏感和通透,传递着北京孩子的洒脱和轻狂,以及苍白少年的无助和冲动。

对我而言,没有过去,没有将来。现在的他就是最好的他,比最年轻的时候,还要年轻。

我亲爱的朴少年,生日快乐,愿你始终“生如夏花”。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民谣在路上”(id:minyao-zailushang),是由十三月唱片发起主办的关于民谣音乐的全国巡演品牌。

(责任编辑:山山 sunshen@wufazhuce.com)

作者


王秋璎
王秋璎  @王秋璎
编剧,青年作家。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