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凌晨,曾创作邓丽君名曲《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见炊烟》歌词的“词坛泰斗”庄奴先生,在重庆与世长辞,享年95岁。
庄奴原名王景羲,1921年出生在北京,1943年在重庆铜梁加入了抗日队伍,1949年移居台湾。他作词60载,作品超过3000首,写了邓丽君一生70%的歌词,与乔羽、黄霑并称为词坛三杰。
在庄奴的记忆里,当时他和左宏元经常忙到藏进宾馆躲债,只有太太知道联系方式。邓丽君的代表作《甜蜜蜜》便是庄奴5分钟内脱口而出的“急就章”。庄奴喜欢讲起这个故事,那时唱片公司拿着一首印尼民歌的曲谱来找庄奴,他只问了一句谁唱,知道是邓丽君,边唱谱,“脑子里想着她歌甜人又朴实,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歌就这样自然唱出来了”。
庄奴的与邓丽君有着不解之缘,邓丽君出道前参加比赛,就是由他担任评审,后来庄奴与邓丽君再也没见过面,但两人当起笔友通信,保持亦师亦友好交情。去年庄奴还在Facebook上分享这些经典歌词背后的故事——
曾经有媒体采访时问我:“老师,您作了《甜蜜蜜》、《小城故事》,人称没有您就没有邓丽君。您是否也这样认为?”我回答:“没有邓丽君,就没有庄奴!”纵然一个歌手往往需要一首自己的好歌才能在歌坛上竖立一定的高度,但是一首好歌若没有一个好歌手诠释,也没有办法成功。
庄奴与邓丽君小姐只有一面之缘,就是在其出道前参加歌唱比赛时,我担任评审。当时我也没有特别注意到邓丽君小姐,因此,我认为邓丽君小姐并不只是靠“天分”那么简单,更是靠“后天努力”才有如此成就。
邓丽君小姐第一次写信予我,我是多么惊讶。当时我一天至少要写八首歌词,总是与大师古月(本名:左宏元)一同在西门町的饭店租一个小房间,古月右手将曲谱递给我,我左手接下填词,我们都没有时间与歌星有太多来往。然而,透过书信与我维持长期关系的歌星笔友只有邓丽君小姐一人。记得邓丽君小姐第一封信是这样写的:“老师,我很喜欢您给我作的歌词,尤其是《小城故事》。歌词里谈到‘人生境界真善美’让我想跟您学习。我从小因唱歌无法在学校学习,但是一直喜欢看书,可以请老师您推荐我看几本好书吗?您以后可以直接称呼我‘小丽’。”
收到这封信是1979年左右的事情,邓丽君小姐已经从古月最早量身打造的《晶晶》一曲,唱到我和古月共同创作的《风从哪里来》、《海韵》、《又见炊烟》与《无情荒地有情天》等成名曲,已经是一位大歌星。一般人有如此成就时,因为工作繁重、没有时间,很少会继续进修。邓丽君小姐这封信代表她“无穷无尽学习”的精神,是能够给大家砥砺的典范之一。
我回信予邓丽君小姐:“小丽,感谢您看得起庄奴,印象中您是一位甜美又善良的女孩。我推荐您多看唐诗宋词。您工作繁忙,没有太多时间。唐诗宋词的文体字数不多,但是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自此以后,邓丽君小姐回信:“老师,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李白,李白的诗用字都不艰深但是很美。”这封信让我看见邓丽君小姐的行动力,求学不是嘴巴问出来即可,还“身体力行”去求学问,是能够给大家勉励的典范之二。
记得有一封信邓丽君小姐是这样写着:
“老师,最近好吗?小丽近日都在国外,一个人在国外工作是很孤单的,谢谢老师总以文字陪伴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多么希望能与您见面,却没有办法。父亲节快到了!信封里有我在机场挑的领带,希望您会喜欢。小丽。”
这封信是我最感动的一封,一位国际巨星从尚未到海外发展前与我通信求教,到了今日地位还不忘记感恩,真正是一位甜美又谦虚的大歌星,这样“懂得感恩又谦虚”的气质是能够给大家鼓励的典范之三。
直到今日新闻还是重复拨放着邓丽君3D影像与王菲跨时空合唱的《清平调》,都是立意良善要抚慰思念邓丽君小姐的粉丝们的心。但是在我心中,邓丽君逝世20周年的现在,除了邓丽君的甜美的气质与歌声以外,邓丽君小姐努力、行动力、感恩与谦虚的精神,更需要让世人流传下去。如果说邓丽君是拥有“十亿个掌声”的华人形象代表,那么邓丽君做人处事的精神更是我们要努力传承的中华精神。
庄奴2006年接受台湾光华杂志采访时表示,对旁人恭维他是“词坛泰斗”“作词大师”,他坦承很不习惯,认为那是虚荣,他认为做人做得好是本然,作品写得好是恰巧,这样活着才有味道。庄奴说,如果要盖棺论定的话,四句话就可以形容他:一事无成,两袖清风,写首好歌,快乐无穷。
(本文部分内容摘编自微信号“世界音乐”,ID:allworldmusic)
又见炊烟
ONE编辑部
愿你变作彩霞,飞到我梦里
(责任编辑:秦何人 qhr@wufazhuce.com)
作者
|
ONE编辑部 小红书@ONE一个编辑部
几个较为可爱,偶尔严肃的人。
|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