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4天,拿下1.4亿的票房,看起来《京城81号II》会延续首部4亿票房的好成绩。
虽然口碑颇具争议,但在内地,观众对于恐怖片的渴望绝对是供不应求。
去年算得上是恐怖片的大年,温子仁的《招魂2》、《关灯后》、国产恐怖片《中邪》、新人佳作《无名女尸》、韩国争议之作《哭声》都纷纷问世,令恐怖片影迷欢欣鼓舞。
今年已经过去一半,这个类型片的产量和质量依旧可观,如果不算《救命解药》、《分裂》、《逃出绝命镇》此类非鬼怪的恐怖片,也还有《送葬人》、《黑夜造访》、《墙里的声音》、《失眠》在造福东西方。
恐怖接近于未知,对于观众有致命的吸引力。看过那么多恐怖电影,今天为大家盘点一下恐怖片的三大法宝,一个对策。
▎真实事件改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词似乎和韩国电影紧密地绑定在了一起。其实早在南韩电影崛起之前,真实事件就为恐怖片注入了活力。
1974年4月某日凌晨3点左右,纽约长岛阿米蒂维勒区海洋林荫大道112号三层别墅中发生一起灭门惨案。雷安家的小儿子罗纳德趁家人熟睡之时,用来福枪将他们一一射杀。事后罗纳德声称,当时自己的身体被人进入并操控。
一年后,卢斯夫妇以低价买下这栋豪宅,但仅住了28天就匆匆逃离,因为别墅内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恐惧的恶灵事件。
1979年,导演斯图尔特·罗森博格以此为蓝本拍摄了《鬼哭神嚎》,大获成功,成本不足500万,却在美国拿下了超过8600万的票房,赚翻。
2005年,“死侍”瑞恩·雷诺兹主演了本片的翻拍版,同样取得非凡成绩。
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恐怖片系列“招魂”也取材于真实事件,电影中的沃伦夫妇为真实人物,他们以超自然现象调查员为职业,经手过很多著名的闹鬼事件。
《招魂2》中展现的“英国恩菲尔德吵闹鬼”事件是他们职业生涯中最著名的案例之一。
“京城81号”系列也有原型可考,位于北京朝阳内大街81号的别墅因为电影的火爆而声名大噪,已在去年完成了翻修,网上一度传出租金千万的消息。
今年3月份,巴塞电影的编辑曾亲访此地,当时大门紧闭,不许外人进入探访,但门口仍然有网络主播在直播节目。
关于此宅的“鬼故事”存在几个版本,有人说每逢雨夜或月圆之夜就会听到院内传出哭声和玻璃摔碎的声音,也有传言曾有三名工人因进入过院内地道而离奇失踪。
其中提及的地道,据说位于此楼地下室,全长五公里,可以通往团结湖地宫,后来在修环线地铁时被填埋。《京城81号II》中似乎也有隐晦的体现,但事件真真假假早已演变成都市传说。
无论何种题材何种类型,“真实事件改编”总能为电影增添一份魅力,对于恐怖片来说,效果尤为显著。
《闪灵》、《鬼驱人》、《康涅狄格鬼缠身》、《阿提克斯研究所》,包括台湾制作的《红衣小女孩》都可算作“真实事件改编”。
扑朔迷离的传闻与可见可感的电影融合在一起,让模模糊糊的灵异事件变得更为真实、恐怖,也更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倘若有原址建筑则为最佳,电影中与银幕外会形成微妙的互动。不过,对于居住其中的人来说可能会有点困扰。
所以,想要拍一部精彩的恐怖片,不妨考虑从现实中取材。
▎悬疑、反转
几乎所有的恐怖片都和“悬疑”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主角们经常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马克思式的疑问——确定灵异事件制造者的身份,搞清楚他们为什么作妖儿,找到怎样才能化解危机的方法。
仍旧以《招魂2》为例,沃伦夫妇在开始就搞错了“灵异事件制造者的身份”,因而让受害者一家和自身都陷入巨大危机。
而在所有的悬疑片子类型中,反转电影最让人着迷。
这类故事往往明线、暗线双线并进。明线负责迷惑观众,让其落入导演的圈套,暗线则不动声色地安排各种铺垫和线索,直到最后一刻真相大白,明线颠覆,暗线浮出,观众在惊讶中恍然大悟,细细回味前情,不由一拍大腿喊道“原来如此!”
反转和恐怖片的结合能创造出更多惊喜,今年凭借《分裂》大翻身的沙马兰就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反转小能手,他最知名的代表作《灵异第六感》将反转手法运用的出神入化,口碑票房双丰收,至今位列豆瓣TOP250第78位。
女神妮可·基德曼主演的《小岛惊魂》也是此中的佼佼者,包括后来的《孤儿怨》、《万能钥匙》、《蔷花红莲》都以不同的形式将恐怖和反转融合在一起,令人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精彩配乐与声效
声音被称为“恐怖片之魂”,在此类型片中,作用极其重要。当你关掉一部恐怖片的声音,循环播放《义勇军进行曲》等正义之歌时,就会发现电影一点也不恐怖。
很多恐怖电影会出现婴儿、小孩的角色,童谣也就成为了电影配乐的一个选择。曾和温子仁三度联手的混音师查理·克劳泽就打造过一支充满恐怖效果的童谣。
小心来自玛丽·肖的凝视;她没有孩子,只有玩偶;如果你看到她,不要尖叫;否则她会扯开你的嘴巴撕掉你的舌头。
这段台词出自《死寂》,本片的故事并没有那么恐怖,结尾的反转也略显乏力,但电影所营造的恐怖氛围却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混音师查理·克劳泽功不可没,他把清脆的八音盒乐声放置在童谣首尾,电子鼓作为主体,逐渐将情绪蔓延,黑暗、宏大、紧张的氛围随之而来,童声的清脆更突显阴森、诡异的效果。
除了配乐,环境音也极为重要。“最怕空气突然安静”这句平常用来调侃尴尬气氛的名言,用在恐怖片中最为恰当。
当配乐和环境音消失时,画面仍在运动,但寂静无声。此刻,观众屏住呼吸,心跳慢慢加速,经验丰富的胆小者可能已经伸出手遮住了眼睛。接下来会发生的往往是突然出现的妖魔鬼怪和刺穿心脏式的音效,当然,也可能伴随着一些观众的惊声尖叫。
这只是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却屡试不爽。
恐怖片的音效因独具匠心、效果出众,也多次受到奥斯卡的青睐。1943年的《歌剧魅影》拿到了最佳录音奖的提名;1973年的《驱魔人》当年10提2中,最佳音响奖实至名归;1976年的《天魔》则斩获了最佳原创配乐奖和最佳原创歌曲提名。
不过,如果一部恐怖电影没有做到以上任何一点,那它还有救吗?
有救有救,三大受损,一个对策,那就是——
▎造型取胜
电影是视听的艺术,没有真实事件作为噱头和依托,也没有精彩的悬疑和反转,甚至连“听”也没有做好,那只要把“视觉效果”达成就有希望扳回一局,而“视角效果”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人物/角色的造型。
当我们提到《午夜凶铃》,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身穿白裙长发覆面的女鬼,提到《咒怨》仿佛就能看到一个白到渗人的小男孩,提到麦浚龙的《僵尸》,铜钱覆面的死尸就近在眼前。
常年盘踞各大恐怖片榜单的《林中小屋》就给观众带来了大量的造型奇观,其中满脸尖牙的芭蕾舞小女孩一直被影迷念念不忘。
本片主角脑残指数爆表,槽点也不少,但胜在世界观设定,这些惊鸿一瞥的形象也成为它长期保有魅力的原因之一,并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华语恐怖片里传世佳作并不多,但流传下来的精彩造型却不少。
比如很多朋友的童年阴影《再世追魂》(1993),一位警察击毙了两名劫匪,妻子同时生下了一对双胞胎,但两个孩子头上都有一个深红色的圆形胎记,竟和那两名劫匪被子弹击中的位置一模一样。
后来,“两个小孩头上有弹孔的香港恐怖片”成了很多影迷追忆童年阴影时写在搜索框里的句子。
在《京城81号II》中也出现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鬼怪”造型,结尾大战,一只挥舞藤条的强大邪祟现身,把剧情推向了高潮。
人物的造型可以看做影片的标志甚至是烙印。
看过一部电影,多年之后,剧情可能已经模糊,声效营造的恐怖氛围渐渐远去,各种细节也无法回忆,但其中精彩的角色造型一定仍旧历历在目。
但对于肩负着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共筑中国梦的国产恐怖片来说,以上的法宝和对策是否有效呢?
只能说艺术是带着镣铐在跳舞,国产片恐怖片则完美诠释了这一点。对于这一类型片,内地观众可能是看一部少一部了。
无论它们是优是劣,是受限于不可言说的限制,还是纠结于内地并不成熟的类型片体系,作为大陆观众所渴望的一类作品,一味叫好和一片叫骂都没有意义,更多元的声音,更广阔的方向才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