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关于周星驰的视频片段广为流传。
主持人柴静问周星驰何时结婚,周星驰反问“我还有机会吗”,还说“我都害怕说出自己的年龄”。
年龄之于偶像,实在是最残酷不过的染料和利刃,能够将偶像的头发染白,在偶像的脸上留下皱纹。
在1982版《天龙八部》中站在梁家仁扮演的萧峰背后时,他才刚刚二十岁。
在1983版《射雕英雄传》中和谢贤扮演的杨铁心对戏时,也刚过二十多岁。
到1993年《唐伯虎点秋香》中,曾经的主角梁家仁成了配角,是唐伯虎身后的“武状元”,这一年周星驰31岁。
到2001年《少林足球》中,谢贤也来给周星驰助阵,饰演一个超级大boss,这一年周星驰39岁。
但只要出现“周星驰”这三个字,依然会有成千上万的影迷为之撼动。
从1981年参演电视剧《女娲行动》,到1988年参演电影《捕风汉子》《霹雳先锋》,周星驰在香港影坛制造的传奇是无人可比的。他的电影走进院线就是票房保证,商业号召力排山倒海;他的电影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走进了精英院校,连李欧梵这样的国际知名学者都是周星驰的影迷,给学生讲课时以《少林足球》作为范本。
没有人能够一步登天,周星驰更不是生来就是喜剧之王,是这些作品促成了周星驰从星仔到星爷的功成名就。
昨天是周星驰55岁(1962年6月22日生)的生日,且让时光倒流,让我们一同回顾那些对周星驰意义重大的电影作品。
《霹雳先锋》(1988)
初涉影坛擒获金马
1988年,周星驰在香港电视圈里还是个从龙套到配角的小演员,在香港影坛已经地位极高的李修贤很赏识周星驰的才华,让他在电影《霹雳先锋》中饰演男二号。
在拍摄过程中,李修贤一方面给了周星驰极大的发挥空间,让周星驰得以施展才华,而无厘头风格也显出端倪;另一方面李修贤像个严师,对周星驰要求相当严格。
大家都知道《大话西游》里那句著名的台词——他好像一条狗啊,其实这句话来自李修贤在片场骂周星驰的一句话。因为周星驰演得很认真,李修贤认为太过了,直接指着周星驰的鼻子骂:“演戏又不是力气活,你干嘛像条狗一样卖力?”
不过功夫没有白费,在电视圈里没捣鼓出什么名堂的周星驰一鸣惊人,获得了第25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并提名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最佳新人奖。
在金马奖颁奖典礼上,当颁奖人午马说出“得奖者,《霹雳先锋》,周星驰先生”,周星驰作为新人出道的兴奋是急切的,在致辞中,他第一个感谢了李修贤,说“感谢李修贤先生给我的机会”,其后又感谢了黄柏文、黎继明、万梓良、曾志伟。
周星驰曾说,“我非常感谢李先生,因为这个机会他没给别人,就是给了我。如果没有李先生,我可能什么都不是。”
包括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周星驰凭《少林足球》拿到最佳导演奖,他在获奖感言里依旧特别向李修贤致谢。
我始终觉得这尊金马奖给了周星驰继续在影坛走下去的勇气和动力,他的星途由此开始顺遂起来,拍电影的机会越来越多,连TVB也开始重用他,次年的电视剧《盖世豪侠》就是周星驰担纲主角,演员阵容包含了之后保持合作的吴孟达、蓝洁瑛等。
这部剧算是为周星驰量身定做,搞笑加武侠,从龙套到主角,周星驰经过了“八年抗战”。
《赌圣》(1990)
双周一成,星爷驾到势不可挡
从1988年到1990年,周星驰在影坛开始有些红了,而且很快就摆脱了李修贤电影的套路约束,逐步通过《最佳女婿》、《流氓差婆》、《一本漫画闯天涯》、《小偷阿星》等片树立起个人的标志性风格,但无论从表演技法还是市场运作上,都不算十分成熟,直到1990年《赌圣》出现,才奠定了周氏风格的影坛地位。
这是一部跟风之作,赶的是赌片的时髦,但有了刘镇伟的奇思妙想、元奎的谐趣动作,加上周星驰的表演天赋,使《赌圣》不仅获得香港年度票房排行榜冠军,还打破了香港地区票房纪录,周星驰也凭借该片获得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可以说周星驰的表演风格、市场号召力已被完全接受,从到处求人到被人求的好日子到来了。
1991年的数星星电影《豪门夜宴》中,昔日的“冷面笑匠”许冠文和周星驰同框,进行了一番“鸡头和鸡屁股”的争论,隐含了“喜剧之王”的接力棒完成了传递。
这是周星驰从红到紫、从最佳男配角到最佳男主角的地位转变,王晶、陈嘉上、李力持等导演纷纷成为了周星驰的拍档,靠作品说话的周星驰很快成了摇钱树,曾经的星仔变成了星爷。
到1991年,《整蛊专家》、《逃学威龙》、《赌侠2上海滩赌圣》三部电影的票房成绩超过一亿港元,与成龙、周润发并称“双周一成”。
《审死官》(1992)
周星驰年,亚太影帝诞生
香港影坛的1992年被称之为“周星驰年”,在这一年中港产电影票房前15名中周星驰占据了7个名额(鹿鼎记1、鹿鼎记2、武状元苏乞儿、审死官、家有喜事、逃学威龙2、漫画威龙),并且前五名全都被周星驰包揽,周星驰也连续第三年彻底占领了整个香港市场,更凭又一次打破票房记录的《审死官》获得亚太影展影帝大奖,这个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市场上的巨大受益,给周星驰带来的却是在多个银幕上趋于同质化的表演,即使是在不同的影片之中,周星驰的创造力却也被市场操作成无太大差异化的角色表演,此时的周星驰颇像许氏兄弟的早期喜剧,被市场驱逐,无法操控属于自己的镜头。
但是杜琪峰的《审死官》却给了周星驰巨大的突破,那一次,周星驰似乎收敛了自己过火的表演方式,在几近思考化的表演里渗透了自己的思考,用喜剧探讨了功与名的问题。
杜琪峰以旧瓶新酒的方式,翻拍了经典粤剧《审死官》,通过民间状师形象为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找到最佳的注解点,女主角梅艳芳以刁蛮、善良、直爽而武艺超群的设计令她游刃有余地与星爷平分秋色,成为第一个没有沦为花瓶形象的“星女郎”。
周星驰离开了正在影院疯狂卖座的赌片和喜剧武打片,而出演了的一部喜剧“法庭片”。该片文戏武戏皆重,有笑有泪,演员表演纯熟自然,各个环节稳健厚实,整体效果严密紧凑之下细节也不失亮点,但笑料绝非刻意而水到渠成。
该片使得周星驰获得了第37届亚太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奖项,这也是周星驰电影生涯中的第一个影帝。
《国产凌凌漆》(1994)
我是演员,我也是导演!
1994年,周星驰推出首部参与到编、导、演的电影《国产凌凌漆》,该片在香港上映以后取得3752万港元的票房成绩,位列香港年度票房排行榜第三位,周星驰凭借该片获得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成为星爷之后,在发挥着市场号召力的同时,周星驰并不甘心只当摇钱树,而是不断求新求变,自己当起了导演。这是周星驰对港片工业流水线的反抗,不想只当商业导演手下的表演工具,他有自己的才华和表达。
从《国产凌凌漆》之后,周星驰开启了导演之旅,他的作品也增添了更多的情调和味道,笑中带泪的表达渐趋成熟,周星驰的电影不再只是负责笑点,也开始攻陷泪点。
参与导演作品《破坏之王》、《大内密探零零发》、《食神》先后上映,票房成绩均是不俗。
这一期间,周星驰是在求稳中创新,自导作品和参演作品风格类似,而且班底都差不多,除了《大话西游》在当年的票房和口碑上稍不如意,周星驰的总体势头之猛丝毫不减。
《喜剧之王》(1999)
我不是个“死”跑龙套的!
1999年的《喜剧之王》是自传式作品,这点很容易看出来,周星驰将自己当龙套的经历改编成了电影,这里没有科幻和无厘头,除了柳飘飘这个角色有点浪漫主义的故事化,整部电影带有浓厚的纪实风格,少了轻松,多了沉重。周星驰再也不掩饰自己的表达欲望,渐渐成了电影作品的完全主导者。
这一年,他还参演了《千王之王2000》,同时,为了推动当时的香港电影产业发展,周星驰与成龙各自在双方的电影里完成了一次客串,成龙在《喜剧之王》中以“死”得非常漂亮成功抢镜,而周星驰则是在《玻璃樽》中以被一只大狗溜的警司场景令人捧腹。
在这之后,周星驰彻底告别了曾经的流水线运作模式,作品开始减产,班底解散重组,他既属于香港影坛,又似乎是个游离者,他开始了独行侠之旅。
因此,这是一部告别之作,一个龙套的理想除了想当主角,还想导演《雷雨》,这暗示着周星驰的个人抱负是老派而带有经典指向的,他开始将从小到大的情结和幻想变成电影语言,他要拍属于自己的电影,为自己造梦。
《少林足球》(2001)
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2001年,周星驰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导演作品《少林足球》,该片在香港地区的最终票房达到6073万港币,不仅获得香港年度票房冠军,还打破了香港地区票房纪录。
《少林足球》是周星驰第一部三年磨一剑的作品,这是他成名以来电影上映间隔最长的一次。这部电影不论是从对香港电影还是对周星驰本人而言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香港电影票房自九十年代起每况愈下以后,这部电影的票房显然达到了一个顶峰,创造了香港历史上最高的票房纪录,而且周星驰这个贫民艺术家终于得到了各界的一致认可。
在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上,周星驰包揽了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杰出青年导演三个奖项,被颁奖人梁家辉戏称为“普通朋友”的周星驰一时风头无两,他感谢了李小龙,这是他爱上电影的缘起,也感谢了刘镇伟,因为鼓励他自己当导演。
影片中的最好一场戏是“少林足球队”与“魔鬼队”的决战,这段二十分钟左右的戏,整整拍了一个月之久。拍摄地点是在珠海大球场,该球场可容纳四万多名观众。如果要请群众演员来填满这四万多个座位,一个月下来,光群众演员费用估计就会让电影公司破产,如果采用电脑特技,费用也将不菲。
电影公司决定要好好利用周星驰的品牌效应来做文章,他们登出广告,欢迎珠海居民免费入场参观拍戏,同时每天举行抽奖游戏,得奖者可以与周星驰合影留念。结果是每天都有两三千位欲与周星驰合影的影迷前来助威。还有些太太们天天带着孩子来,边看拍戏边打毛衣。虽然两三千人坐在可容纳四万人的球场内还有有些空,但再略施电脑特技就可以让场内座无虚席了。仅此一项就为剧组省去大笔开支,周星驰的品牌效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而在2006年的世界杯,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足球队与科特迪瓦国家足球队的比赛前约半个小时场地的大屏幕中,播放了一段少林足球的电影片段。
《功夫》(2004)
最周星驰的周星驰电影!
2004年,周星驰在喜剧动作片《功夫》中担任导演、编剧兼主演,处于电影制作的核心地位,掌控着绝对的话语权,在金像奖、金马奖等颁奖礼上收获满满,囊括了多个最佳导演奖。
美国《纽约时报》的影评人司考特评价说:“中国的动作片通常充满严肃而虔诚的色彩。然而周星驰却和这种严肃流派背道而驰。他用自己的方式提醒观众,电影艺术不仅仅表现高贵和牺牲,搞笑也是它的传统之一。”《纽约邮报》的影评人卢梅·尼科则盛赞《功夫》:“不折不扣是一部杰作!”
国外EOnline网站给《功夫》打出了A-的等级。与《功夫》同时上映的《撒哈拉》只得到了B级。该网站评论说:“《功夫》把失败者的故事讲得犹如童话,它精美的武打镜头使得昆丁·塔伦蒂诺也要自愧弗如!《功夫》让人想起李小龙,但又比李小龙的电影更加成熟。《功夫》绝对是今年最怪异又最出色的电影之一!”
在《功夫》中,我们不再见到以往那个总是在表情上夸张的周星驰,周星驰从情节设计、动作安排乃至配乐、着色上都破费心思,《功夫》成为了周星驰“功夫梦”、“大侠梦”最好的依托作品,这部作品更多的是周星驰以影迷的角度去致敬电影,天马行空、卓越特效,超乎传统架构的想象力,与周星驰对禅意的解读,使得《功夫》当之无愧成为星爷创作作品中周星驰味儿最浓的一部。
2008年,《长江7号》上映,经历了足球和功夫的巅峰之后,绚烂开始归于平淡,可以看出周星驰作为演员的不上心,而开始埋头于技术革新运用。这也是周星驰目前为止出演的最后一部电影,此后,他除了当导演,似乎对当演员失去了兴趣。
《美人鱼》(2016)
33亿!华语最高票房缔造者!
《西游·降魔篇》是第一部周星驰不当主演只当导演的作品,其实自从动画片《长江7号爱地球》开始,周星驰已经开始了退居幕后的状态。
2016年的贺岁大片《美人鱼》,周星驰与内地多家资方开始了豪赌的商业运作,《美人鱼》上映122天,累计票房超过了33.92亿,稳坐内地影史票房榜冠军之位,刷新了华语电影最新的市场纪录。
但正是这样望尘莫及的票房数字,换来的却是影迷们对周星驰的不断口诛笔伐,认为“亏欠电影票的情怀”早已用尽,而对周星驰本人“江郎才尽”的声音更是甚嚣尘上。
今年年初,周星驰与徐克的《西游伏妖篇》再次开启魔幻西游的续集,大量的先进视觉特效与爆发式的暗黑想象力,当周星驰心中那个瑰丽的奇幻天堂展现在大众面前时,却是一副尴尬至极的景象。
但,谁都无可否认,周星驰依然在不断地突破和创造,于他本人而言,源源不断的想象力和创作空间,才是他从影30多年来最宝贵的,至于外界的评价,向来我行我素的星爷并不太会受到干扰。
其实梳理周星驰的从影经历,可以看出周星驰对于观众热捧的“无厘头”似乎并不热情,相反他更像是个技术迷、幻想家、情感哲学老师,掌控了创作话语权后,他的电影越来越偏离曾经的喜剧套路,而走向依靠技术来呈现幻想最终传播情感哲学的路子。
星爷成了不容易被定义的人,或许也是因为他根本不喜欢被定义。他到底想要什么?别人看不懂,可能连他自己都未必完全懂。
从曾经的一年3、4部电影到后来的三四年1部电影,已经55岁的周星驰早已不是记忆中无厘头的模样。作为影迷,企图用记忆和情怀封锁一个偶像的变化时,其实也一种自私吧。
感激星爷带来给我们的快乐和旧时光,愿他不要成为时代的李尔王,而是可以一直“俊采星驰”,纵然不想结婚,做一世电影的新郎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