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电影界的人来说,“至亲离世”这样的痛苦,可能在某种层面上,又充满了不怀好意的讽刺感。因为身为导演或是身为演员的他们,总是在不停地扮演着、执导着各种各样的人生,而电影本身,为了要达到戏剧效果,就是要营造矛盾、冲突和悲剧的。
回到现实里来,在这些时刻,人生却夺过了控制权,好像是在告诉这些“现实的扮演者”:我才是现实的控制者。曾经出演过的悲剧,现在变成了现实;曾经上演过的喜剧,现在也变成了笑话。
就好像前段时间,扎克·施耐德的女儿自杀去世了。虽然扎克·施耐德的年纪还未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地步,但亲人离世,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扎克·施耐德也因此卸任了《正义联盟》的导演工作,《正义联盟》于是只能由乔斯·韦登接任后期制作方面的工作。一同退出的,还有扎克·施耐德的妻子,《正义联盟》的制片人黛博拉·施奈德。
其实像扎克·施耐德这样至亲突然离世的电影人,从好莱坞黄金时代,到新好莱坞,再到现在被我们熟知的一些电影人,有不少都有类似的经历。
基努·里维斯,就是其中的一个。《黑客帝国》是他最为人知的作品,但仿佛就像一个巨制魔咒一般,基努·里维斯在这之后,几乎没有什么作品,能够达到和《黑客帝国》相当的量级。在这之外,关于他个人的种种新闻,比如抑郁症,比如挤地铁,比如住了9年汽车旅馆才买房,比如生日的时候一个人坐在路边长椅上吃蛋糕,都在一定程度上,消费着他的另一面。
基努·里维斯的抑郁症,显然和他女友的离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2001年,他的女朋友珍妮弗·西姆因为车祸去世,而就在一年之前,他们的孩子还胎死腹中。
基努·里维斯为此单身多年,还请了心理医生控制情绪,多年以后记者采访他,问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什么想法,基努·里维斯说,他希望用他现有的一切,换回孩子和女友的生命。
仿佛是一种印证,在《疾速追杀》中,基努·里维斯扮演的退休杀手约翰·韦克,几乎就是他自己。
影片中,约翰的妻子因病去世,但一帮小混混却闯入他的家,杀掉了妻子留给他的狗,约翰因此重操旧业,开始了复仇行动。
这个杀手复仇的故事,本来并没有什么新鲜的,但整个故事得以建立的情感基础,却和基努·里维斯的个人经历完美重合了。
片中约翰对亡妻的怀念,以及面对狗狗被杀时候的状态,简直真实到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告诉你,这种痛苦,也是基努·里维斯人生的一部分。
与基努·里维斯的人戏不分相比,罗曼·波兰斯基的家庭惨案,则绝对是上个世纪好莱坞里,与玛丽莲·梦露自杀之谜并列的最为轰动的案件了。尤其是当我们将这件事与波兰斯基早期的一些作品联系起来的时候,这种冥冥中的预兆感,就会更加强烈。
波兰斯基有8个月身孕的妻子莎朗·塔特,在1969年身中16刀,被杀死在比佛利山的住宅,和她的化妆师绑在一起吊在睡房里,同样遇害的还有其他3个人,凶手是当时很有名的邪教组织曼森家族。而当时的波兰斯基,正在欧洲拍片。
在还没有找到凶手的时候,坊间流传的小道消息,是因为波兰斯基拍的《罗斯玛丽的婴儿》中,有对邪教组织的描绘,才招致了这场杀戮。
不过,在后来的调查和审判中,证明了曼森家族的暴行和影片完全没有什么关系。在去年被拍成美剧的“辛普森案”发生之前,对曼森家族杀人案的审判,持续了长达9个月,是美国历史上花钱最多的诉讼案。
这对波兰斯基当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在沉寂两年之后,他拍出了那部阴郁的《麦克白》,片中有大量血腥的镜头。
据说当时有人因为影片尺度问题质疑波兰斯基,他给出的回答是“我了解暴力。你如果去年夏天来我家看看,你也会懂的”。
“教父”马龙·白兰度的人生,也是非常的戏剧化。父亲暴力母亲酗酒的原生家庭,可能是导致他没办法做好父亲的一个重要因素。
1990年,白兰度的儿子克里斯汀亲手杀死了白兰度女儿夏安的未婚夫,儿子因此入狱,白兰度欠下了400万英镑的债务。五年以后,女儿夏安也因为抑郁症和毒瘾缠身上吊自杀。当时的白兰度已经70多岁,完全是一个老人了。
不过,关于女儿自杀这件事,在白兰度前妻的自传里,又是另一个版本。有华裔血统的塔丽达,是他的第三任老婆,在她的自传里,说夏安是因为白兰度性侵她才自杀的。
娱乐圈,本来就有太多版本的故事,具体真相到底如何,我们现在也无从得知了。至少在白兰度看来,最大的痛苦,儿女双双厄运,就是最大的真相。
如果说,上面说的几位,都是离我们比较近的电影人的话,查尔斯·博耶和珍妮弗·琼斯,则是好莱坞黄金时代中有着这种悲惨遭遇的影星了。
查尔斯·博耶和当时30-40年代的许多奥斯卡影后都搭过戏,比如洛丽塔·扬,比如琼·芳登,比如凯瑟琳·赫本,最有名的,还是和英格丽·褒曼合作的《煤气灯下》。
博耶帮衬了很多奥斯卡影后,自己却是4提0中。英格丽·褒曼在自传中,写到查尔斯·博耶是一个晚景很凄凉的人。
他唯一的儿子在1965年车祸死亡,后来被认定为自杀。但仿佛一次打击还不够的样子,博耶他的老婆在1978年因为癌症离世,仅仅在老婆去世后两天,也是自己79岁生日前两天,查尔斯·博耶,就吃安眠药自杀了。
凭借《圣女之歌》拿下奥斯卡影后的珍妮弗·琼斯,则和博耶有着很相似的经历,她的女儿,在1976年,自己父亲生日的当天,同时也是母亲节刚刚过去后两天,跳楼自杀身亡。
琼斯深受打击,大概是受到女儿去世的影响,琼斯在70年代就淡出了影坛,投身于慈善事业。
在博耶和琼斯这里,还有个微妙的巧合,两人曾经在1946年共同主演过刘别谦的《克朗内勃朗》,影片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打工落难结良缘》,讲的是一个落难女佣和风流作家的故事。
在全盛时期,谁又会想到,两人在之后会有这样的相似。
我们经常会说人生如戏,但是往往,让“戏”有魅力的,都是“戏”中那些痛苦冲突的部分,为了让看戏的人高兴,这种痛苦往往会走向皆大欢喜的结局。但现实生活,却没有那么容易被设计。演多了戏的人,也不能因此,就更容易接受戏剧性的悲伤时刻。
因为,比起戏,比起声光影画,还是现实生活在残酷的时候更残酷。
不过让人感觉安慰一些的,也是现实生活,在欢乐的时候,也更加真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