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开,让我歌唱80年代……的一部少年犯电影

——关于《少年犯》

文/Jeet Ma


  
《少年犯》主题曲《心声》03:20
转载自BiliBili,up主:天地独傲,版权归属创作者所有

请先戳以上电影片段。片中演少年犯的,都是1980年代在押的少年犯。在今天看来画风鬼畜,但电影1985年公映时,赚取的都是泪水。

每次打开手机刷微信微博,某某某明星出轨的新闻中,总会夹杂着那么几条让我膈应的信息——

作为少年的我,无法想象,有些少年,除了打王者荣耀坑你之外,竟然还在酝酿令人发指的犯罪。

少年犯罪,我们现在经常从新闻和法制节目里看到,但在1980年代,还会出现在电影荧幕上。

1980年代,我还没出生。但我知道那个年代,物质水平刚开始丰富,精神层面开始解冻,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牛鬼蛇神备出。

我想象中的1980年代,整个就是Cult系的。各种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就像万花筒中的景象。

而1980年代的许多电影,则是自带暗黑属性的,猝不及防就给你一把童年阴影。时隔多年之后再看,又会发现,阴影背后,其实蕴含着无穷丰富、意味深长的现实意义。

比如下面的画面——每当看到这些片头,我都要先做好尿裤裆的准备。

传说中的国产三大邪典制片厂:峨眉电影制片厂、深圳影业公司、西安电影制片厂,都是儿时噩梦工厂,童年阴影的集散地

但是1980年代的文化开放度的确非常高。

比如,让全国人民闻风丧胆的“83严打”过后,原本登不上台面的“监狱大墙文化”,以各种形式跻身主流文化。

1983年,演员迟志强因聚众跳“贴面舞”等“下流行为”,被判流氓罪4年。出狱后,他演唱了改过自新,痛改前非的囚歌《悔恨的泪》,火了。

很难想象吧?那时,大街小巷放的不是刘德华,也不是黄家驹,而是一首囚歌!

“手里呀捧着窝窝头 菜里没有一滴油 ”这一句就出自迟志强的另一首囚歌《愁啊愁》,不是出自《武林外传》啊

还有一批纪实文学,使人们开始关注高墙内的犯人群体。比如贾鲁生的纪实文学作品《西部大监狱》。

“83严打”后,许多重犯被送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劳动改造,《西部大监狱》通过对监狱生活的纪录、对海灯法师弟子等“明星罪犯”的采访,展示了鲜少人知的“大墙文化”。

大墙文化在电影作品中也有体现,《少年犯》就是其中的经典。

这部电影上映于“83严打”两年后,1985年。许多学校都曾组织同学去观看,博取了几多观众的泪水。当然,痛哭流涕之后,读后感也是少不了的。

电影《少年犯》,赚取了观众几十脸盆的泪水,和无数篇读后感

电影的出发点是为了关怀下一代,同时探索少年犯罪的成因。几个主演,直接就是少管所在押的少年犯,并且全程实景拍摄,剧本则参考了实例,考究详实。十分难得。

电影主要讲述萧佛、方刚、沈金明三位少年犯在少管所中反叛和改造的过程。

线索人物是《社会与家庭》的女记者、知心姐姐谢洁心。她为了研究“文革”后社会家庭变动与少年犯犯罪成因,亲自到少管所收集第一手资料,一边记录萧佛、方刚、沈金明等少年犯的生活,一边感化他们改邪归正。

三个少年犯,分别是三种典型。方刚是性格暴虐的暴力少年,因持刀伤人被判刑。虽然那个年代《古惑仔》还没有上映,但这种喜欢砍人的不良少年还是数目众多。

他刚到少管所就杀了牢头狱霸的威风,将索要“贡品”的狱霸凌辱了一番,正可谓团战先开大,打牌先出炸

狱霸索要牙膏上贡,方刚就用牙膏涂满了狱霸的眉毛

监狱中,新犯入狱,要接受老犯的入站教育(指老犯为了让新犯认怂,对新犯的惩戒,通常会不让新犯吃饭,甚至拳打脚踢),少管所也不例外。

吃饭时方刚就受了打饭帮工的欺侮,帮工不仅不给方刚盛肉,还略带嘲讽地给方刚盛了一碗肉汤,于是脾气火爆的方刚将其打成了猪头。

暴力是其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方刚多次打架后,指导员开始对他进行严密监视,他再想凭拳头解决问题就很难了,于是开始密谋越狱。

方刚串通狱中官员子弟,在被指导员训斥后,佯装吞下折叠剪刀自残,再掩护对方趁乱逃狱。

看得很肉疼。但确有其事。吞食剪刀自伤的这类行为,被称为“造作伤”。

有些犯人会利用自残手段制造混乱,甚至给监狱制造压力。毕竟在监狱内犯人身体受到损伤,会对监狱造成很大的舆论压力。

很多犯人“造作伤”,都会选择吞食异物,或者假装吞食异物。

例如那时候的西部地区,监狱医疗水平落后,就有犯人假装吞食异物。监狱医院没有X光等设备,就不得不进行开刀手术,只要开刀手术,犯人就必须卧床休养,至少几个月不用参加劳动。

吞剪刀是假的,能不能成还得靠演技

假装自残的方刚,在救护车上看到指导员十分急切,倍受感化,主动承认错误,还开始改过自新。

然而在一次探监活动中,方刚没有看到自己的父母,心情失落,竟然真的吞下剪刀自杀

原来方刚家里的教育方式,就是以暴力与恐吓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方刚的行为。

女记者谢洁心决定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去找方刚父母谈话,让他们的态度开始改观,还去主动探视方刚。这让方刚进步很大,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另一位少年犯萧佛是一位“多进宫”(监狱隐语黑话,指多次进监狱)的少管所常客。他入狱是因为盗窃。

萧佛的生活很不幸福,父母离异,也都对他不管不顾他因此在社会闲散人员的诱导下走上了偷盗的道路。这群人把萧佛当成摇钱树,逼他学习扒窃。

注意看下面的镜头:萧佛并不是在练二指禅,而是扒窃技能。许多小偷都是通过练习用两根手指在开水中夹起肥皂,来提高扒窃水平

在少管所中,萧佛努力学习生存技能,已经能够熟练操作机床了。

然而一次探监,萧佛再次受到了打击。

萧佛的亲生父亲一边恐吓他,一边向指导员表明:萧佛与自己分别时间太长了,早就没了父子感情,自己也无能为力。

萧佛又一次被家人抛弃,内心崩溃。他近乎疯狂地奔跑、哭泣……如果不是指导员及时劝阻安慰,恐怕少管所内又要发生一场血の惨剧了。

饰演萧佛的演员叫蒋健,也是因离异父母不负责任而走上犯罪道路。

片中有一段萧佛偷同伴牙膏的戏。他不动声色地将牙膏偷到,大家都为他的表演哄笑,他却难过地垂下了头,因为偷窃曾经是他不光彩的谋生手段。

沈金明则是三位少年犯中性格最温和的,原本家庭富裕、成绩优异的他,无意中接触到黄色手抄本,受到诱惑动了邪念,将魔爪伸向了幼女,事后他很内疚后悔。

性教育停滞下的色情手抄本《少女的心》

沈金明在少管所里还认真学起了英语,表现良好,家长探监时他演唱了一首叫《心声》的歌。

这首歌就是本片的主题曲。

主题曲本来是请电影厂的作曲家写的,但不够感染人。后来,一位犯罪少年作了这首《心声》,让大家泪如雨下,立刻被选为主题曲——就是你们在文章开头视频里听到的那首。

歌曲的演唱者也是沈金明的扮演者王颉

沈金明因为表现良好,提前出狱,最终还考上了大学。

电影的最后,几位少年犯都在谢洁心的关怀和感化下得到了改造,而悲剧的是,谢洁心却对自己的儿子疏于管教,最后他因为流氓罪被捕,成了少年犯

影片结尾谢洁心站在路口。她自己的儿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一略带讽刺的结尾再次印证了电影主题:家庭环境对少年犯影响很大

说到底,从阴霾中刚刚摸爬出来的80年代,单纯得像一个男孩子手都没摸过的小姑娘,这也使得这部电影并不完美——它把少年犯简单地归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

但这部电影当年也的确引发了大众对少年犯的关怀,对少年犯罪的研究也开始增多。

而那种真实的拍摄方式,在今天看来仍然十分可贵。

《少年犯》后,对少年犯罪的研究也开始增多

然而故事还没完。

我前段时间看法制节目《案件聚焦》,意外发现了《少年犯》中的一个配角华强。

他在出狱后无法融入社会,迷上赌博,又重新犯罪。1984、1988、2002年因为盗窃被收容劳教,2014年,年近半百的他又倒卖房产诈骗,因合同诈骗罪被判5年半,如今仍旧身陷囹圄。

少年犯又沦为了中年犯。

曾主演这部影片的几个获释少年犯,又因再度犯罪而重归牢狱生涯

三十多年过去了,人们对少年犯罪根源的认识,已经从单纯指责家庭的失职,延伸到了社会的每一个切面。

但是,如今再想看一部类似《少年犯》的电影,却很难了。

责任编辑:李妙多 limiaoduo@wufazhuce.com

视频转载自BiliBili,up主:天地独傲,版权归属创作者所有

作者


Jeet Ma
Jeet Ma  @JeetMa
昭和与香港80年代已嗝儿屁文化爱好者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