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康熙来了》停播,大陆网友就跟台湾综艺圈失联了。我们不知道那些“康熙”艺人现在干什么,也不知道台湾的综艺节目还有哪些可看的。
不过一档台湾综艺节目《Ta们说》,让我好像又找回了组织。节目主持人是“康熙”常客曲家瑞。
而这档节目除了有典型的台湾综艺感,还挺有意义的。它讲的是LGBT这个群体,如何解决遇到的各种奇葩事。
LGBT群体已经是个常用名词了,它包含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
让我从蔡康永说起。
蔡康永关掉《康熙来了》,去主持《奇葩说》。其中一集,他谈到出柜,哭了。
当时的画面是:康永哥泣不成声,金星在一旁,含笑表示安慰。这个画面实在意味深长。
蔡康永和金星都出生于1960年代,只不过一个在台湾长大,一个在东北长大。蔡康永没有掩饰过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但从未向父母出过柜,金星则是在1990年代变性。两人的成长背景截然不同,但在性别问题上都历经磨难。
▲象征LGBT的彩虹旗
《奇葩说》现场,康永哥哭着说出“我们不是妖怪”。这句话不仅是他的自白,也是替整个LGBT群体呼号。
不过,这个画面很快就看不到了,节目因为触及LGBT这个话题,被下架了。
蔡康永也在网上被围攻。有人说他是怪物是变态,也有人说他愧对家庭的养育。那一阵子他不得不关闭微博评论功能,哀叹:“接收太多恶意了,吃不消了。”
很长一段时间,中文节目里,也很少再看到LGBT相关的节目与话题。
直到《Ta们说》出现,火遍了全台湾。
一开始,《Ta们说》也举步维艰。节目涉及LGBT这样的话题,台湾的电视台也不敢接招。于是,节目改到网络平台播出。2016年8月起,它在Youtube上播出,引起网友的激烈讨论。
主持人曲家瑞,“康熙”的观众都不会陌生。在康熙的最后两三年,她是“收视担当”之一。
曲老师的正职,是实践大学媒体与时尚研究所教授。早在1999年,她就率领学生创作了台湾第一本性教育笔记书《No Worries 没烦恼 安全说爱》。
这本书用笔记本涂鸦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青春期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处理方式。它在当年就涉猎了同性恋相关话题,向年轻人宣导:无论你喜欢的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是一件正常而且美好的事。
《Ta们说》里,与曲老师搭配的男主持人是:前“棒棒糖男孩”成员威廉、“大嘴巴”的薛仕凌和男模祖雄。
这几个人都是异性恋者,但在同志群体中人气都很高。
曲老师一直是撑同志的。她拍摄短片为同志群体发声,情到浓时还不禁哽咽。
祖雄在“康熙”时就被同志票选为男神。
节目的固定班底被叫作“彩虹联萌”,他们代表LBGT中的不同群体,每个人的故事,也代表了这个群体可能会承受的典型问题。他们个个花枝招展、大胆有趣。不过他们不是编造故事的选秀选手,也不是追求效果的综艺咖,就是普通人。他们平常就在为LGBT群体的平权努力,也经常出现在同志游行的第一线。
节目的每集开头,会有一位特邀嘉宾的VCR作为引言。有的是表明LGBT会遇到的困境,有时也会普及LGBT群体的知识。
嘉宾里有专家,还有明星大咖。
有支持同志出柜的蔡依林。
力挺同志婚姻平权的桂纶镁。
认为同志更容易有突出才华的张惠妹。
“康熙”受欢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不端、不装。无论路人还是大明星,都在节目里展现最真的一面。《Ta们说》也是如此。
话题尺度都非常大,但每集都会有值得探讨的深刻主题。我们不仅可以看到LGBT群体生活的现状,还能得到关于他们的很多知识。
LOHO是帅气阳光男同志的代表,颜值高、身材好。高中时,家人发现了他的性取向,看似接受了这个事实,却一直在他介绍女朋友,认为总有一天能让他“恢复正常”。家人对于他支持残障族群的游行大力支持,却认为参加同志游行是件很恶心的事。
安娜外表漂亮清新,不像刻板印象中的“女同志”。她直爽健谈,和任何人都能大方出柜,如果对方想知道,她甚至会大方地向出租车司机科普拉拉的床笫生活。
她的家人接受了她的出柜,背后的原因却非常残酷。
安娜20年前曾被亲戚性侵,家里的老人因此自杀,她也选择了沉默。从此她就对男性异常惧怕,就同乘一辆电梯,都能让她生理不适。去年是案件追溯期的最后一年,她终于勇敢地把这件事说了出来。
而在LGBT群体内部,也会互相排挤。比如,双性恋是一个最常被误会的群体,很多人会觉得他们在情感和身体上都不专一。他们最常被问的问题是:你男的女的都上,难道不会得病吗?
双性恋男生TAIKE就在节目里澄清:其实双性恋者只是可以在男生和女生身上都找到闪光点,性别不会成为恋爱中的障碍。而事实上,没有多少人是纯直男或纯直女,对同性或异性的喜欢就像一个光谱,每个人都分布在这个光谱上的不同区域。
而跨性别者,可能是LBGT中最弱势的一群人。因为他们在外表上就跟别人不同,很容易受到歧视。
比如ELSON,从外面看不出有什么特别,我也是看了很久才发现他原来是女生,着实吓了一跳。两个月前他刚做了缩胸手术,并且持续注射男性荷尔蒙。大胆率真的他甚至在节目中掀起衣服,露出手术后的胸部,表示:这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
从小他心里就认为自己是男生。变性后,他被家人说“变态”,被上司说“不男不女”。顶着巨大压力的他,并没有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只是想做真正的自己。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LBGT”还在扩展,后面跟的字母也越来越多,相对普遍的说法是“LBGTQ”,“Q”代表的是“酷儿”。所谓酷儿,指的是社会上性取向或性别认同不同于大众的人。现在也常用以代替所有“LGBT”群众,特指在父权社会性别规范或性规范不符的人。
金大班是男儿身,却一直打扮成女生的样子,表面看,他应该属于跨性别者。但事实上,他认同自己的生理性别是男性,而在心理层面,他既不觉得自己是男生,也不觉得是女生,对恋爱对象也没有特定的性别要求。
高学历聪明又毒舌的他,是节目中最有亮点的人物,很多时候,你会不知不觉被他的语言和态度说服。
“彩虹联盟”甚至请来了一对双胞胎的女同志。还有一个男同志,家里的四个孩子都是同性恋,侧面表明同性恋的先天性。
除了固定班底,《Ta们说》会根据不同的主题请来嘉宾,有时还会是请他们讲自己的经历。
第一期的主题是同志家庭,讨论同志如何获得孩子、抚养和教育孩子。
女同志嘉宾JOVI分享了自己在泰国生下孩子的经验。她从前妻那里获得卵子,再人工植入精子,自己当孕母生下了现在的女儿。她有病在身,照顾女儿现在是她生活最大的动力。
据调查,同志家庭的家庭凝聚力,总体上远远超出普通家庭。大体因为,异性恋中的怀孕,有一半是意外所得,而同性家庭想要小孩,都是深思熟虑和费尽努力的成果。
在同性婚姻这一期,嘉宾是台湾著名女同题材作家陈雪和她的太太早餐人。
陈雪的代表作品是《蝴蝶》,被香港导演麦婉欣改编成同名电影,还入围了多个电影节。故事说的是一个女生在学生时代的同性恋情,以及结婚生子后和另一个女生的爱情故事。
节目中,陈雪和早餐人讲述了她们如何相识,经历过分手,最终还是走到一起、结婚的过程。
你完全看得出来,Ta 们对情感的需要、婚姻的向往、家庭生活的期待,和普通人并没有任何不同。
2016年12月,《Ta们说》第一季12集完结。观众在网上问,什么时候播出下一季。但因为制作经费的问题,这个问题暂时还没有答案。你知道,和大陆的节目相比,制作经费,一直是台湾综艺节目最大的命门。
有趣的是,就在节目第一季结束后不久,2016年12月27日,台湾“立法院”初步审议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台湾因此成了亚洲第一个实现婚姻平权的地区。
其实,所谓的平权,要平的,是人权。无论男权、女权、还是同性恋者的权益,都应该受到公正、平等的对待。
而我看完这一季的节目,只想说:保护每一个正当的非主流,制止每一次大众对小众的迫害,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康熙之后最值得看的台湾综艺,基本没异性恋什么事
——关于《TA们说》
责任编辑:李秒多 limiaoduo@wufazhuce.com
作者
|
丹丹扬
她和时间跳华尔兹。
|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