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希望自己的童年,曾有过看似美丽的谎言

——关于《校合唱团的秘密》

文/Emtee

美好的童年应该是怎样的?至少,它不应该是虚假的。

第89届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校合唱团的秘密》,用一个震撼性的反转,刺破了老师精心包装的谎言。孩子们用必要的反抗,保护了一份纯粹、守住了一份初衷。这部片子来自匈牙利,由克里斯托弗·迪克执导,灵感源自导演以前的室友加入合唱团后被要求默唱的经历。

故事发生于90年代的布达佩斯,片子整体基调复古而又柔和,短片开头,喜爱唱歌的转校生索菲,得益于校长“任何人都能加入合唱团”的无条件原则,开始了她在新校的合唱团生涯。然而,校长无条件的原则,也意味着合唱团指导老师的压力以及成员间歌唱水平的参差不齐,凡事绝无尽善尽美。

这也是剧本精妙的地方之一,在开头就悄悄埋下了冲突的种子。

合唱团一直在为即将到来的全国大赛而努力练习,不久,索菲就因为自身水平问题,被指导老师私下要求做背离她初衷的事,这让她很沮丧。

原本的憧憬,瞬间成了心中的阴霾,自信心更是受到了无情打击。

不过,索菲结交的新朋友——丽萨,看出了她的郁郁寡欢。索菲和丽萨间的友谊,并非突如其来。导演对她俩友谊的发展,呈现得灵活而又简洁,尤其是一处对课间活动的360度环绕拍摄,短短42秒内,结合节奏感十足的儿童绕口令,巧妙地展现了她俩友谊的升华。索菲在被追问后,得知真相的丽萨,无比愤怒,当众质问了指导老师。

成人理念与孩子初衷之间的冲突,就在这里被引爆了。而指导老师给出的解释,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强调的是结果公平,损失一小部分人的权利,既能让自己和孩子们名利双收,又能不负家长和校长之托。

但这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重要,他们纯粹只是喜欢唱歌,所以有一部分孩子即使损失了权利,却依然不离不弃,可这些孩子的内心是压抑的,这对他们是一种伤害。指导老师纯目的性的动机,完全是在扼杀孩子们的天性,这种事,肯定不是教学大纲里的内容。

以伤害一部分孩子为基础,冠冕堂皇地说这是一种让人人都能参与并获利的公平,这是极其虚伪的,这其实是一种不公。

本片片名的匈牙利文是“Mindenki”,可直译为“所有人”,导演说,“我希望人们可以看到,当我们团结一致时,就有可能终结不公,让事物变得更美好。”这部短片,从某方面来讲,也像是一则给成人的寓言,所以请不要抹杀孩子们最为真实的美丽。

成人主导的世界,总看不到孩子的隐忍,而孩子的隐忍,有时又会让人意想不到地爆发。每个孩子都会有困惑的时候,但当他们意识到,他们自身的用心已被偏离初衷时,他们会愤怒、会叛逆,他们会团结、会抗争,他们知道怎样才能让一切变得真实而又美好。成人所缺失的勇敢与智慧,孩子们会加倍展现给这个世界。

所以,短片的最后,在天籁之声响起之前所发生的那段尴尬,也许就是奥斯卡评委们乖乖把票投给它的关键性反转。也正因如此,导演才会在奥斯卡领奖台上说,“这个奖献给唯一能让这世界变得更美好的那群人——孩子。”

责任编辑:王素 wangsu@wufazhuce.com

视频版权归属于Kristóf Deák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