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放荡不羁,异色了半个日本电影业

——关于《肉体之门 》

文/ 秋小墨

日本导演铃木清顺去世,享年93岁。


日本导演铃木清顺去世,享年93岁。

这个1923年5月24日生于东京的日本新浪潮导演一生放荡却不羁,作品异色却真实,他用他七十年的电影生涯在日本的电影史上谱写了一首源远流长的挽歌。

挽歌伊始,是他的早年经历让他的电影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审视这个世界。

铃木清顺上的弘前高中在当时可谓声誉卓著,那时候在东京上了这所高中可谓是前途似锦。

然而,二战让日本当时的社会变成了一片硝烟弥漫的战场,铃木清顺还未高中毕业便被海军征召入伍。

兵荒马乱的狼藉生活,死里逃生的日夜难寐,是以他的作品总有一种昏天暗地荒诞叛逆的讽刺意味。

战争结束后不久,考试制度再度恢复。几届学子为了进入东京大学纷纷报名考试,一时间让考试的通过率变得极其低下,竞争异常激烈。

落榜的铃木清顺放弃了经济系的就读,转而考了同年松竹的助理导演的考试。那一年,他成为了被录取的八个人之一。

他因为喜欢喝酒选择了岩间鹤夫的剧组,而这一喝便是七八年光影。那时候的他,还不知道约翰•休斯顿的大名,却在日后拍出了比肩齐名的作品。

在那时候的松竹有一种摆在明面上的潜规则,导演一般都由助理导演晋升。铃木清顺自认在松竹无法晋升,便跳槽去了给予三倍于松竹薪水的日活。

日活曾中断业务许久,铃木清顺去的时机正是日活复而回到电影业的一次重新开始。

野口博志的《游侠无赖》,原名野口重一的他曾三度易名

在日活,铃木清顺认识了他的导师,野口博志。野口博志是日活首位拍早起黑帮和推理悬疑的电影,只是那时候的人们对此还并不感冒。但是影片的水准之高也为铃木清顺之后的拍摄奠定了良好的驾驭基础。

日活最特别的应该属低成本电影。《野兽的青春》是铃木清顺第一个自我标签属性极强的B级片。影片中大量的反传统和与当下不合时宜的内容冲击体现了铃木清顺的独树一帜。

《野兽的青春》日本版DVD封面

纵观他的所有作品,其实不难发现,每一部影片都有似若《野兽的青春》里当黑帮老大痛扁沉迷毒瘾的情妇之时,窗外的场景是风暴狂沙群尘飞舞的环境场面烘托。他对于自然元素的使用可谓信手拈来,每一次对场景的强调都会伴随着风、雪和雨的侧写。

屋内黑帮恶斗,屋外黄沙漫天,这很“坎普”

每每说道铃木清顺,他的最大一个特点便是色彩的运用。这和日活当时带头拍摄一系列表现年轻人性和暴力的电影有关。那时候,对于石源慎太郎的畅销小说改编甚为热潮。他的作品多是黑帮仇杀的公式化桥段,而日活在那时也便只能借由色彩鲜明和情节的夸张去掩盖不讲逻辑的缺点。铃木清顺自进入日活以来便参与且负责之作了这一系列风格的作品。只是,他对于色彩的运用却独有一套自我主义的表达。

那时候他的影片里,最多的便是妓女。对于每一个妓女,铃木清顺仿若都独具心思的给他们穿各有姿色的裙子,在她们进入画面的时候打入相和谐的灯光。他的视觉表达让人们为止慨叹,却也因此触碰了日活的底线。从《刺青一代》到《肉体之门》,到《暴力挽歌》,铃木清顺每拍一部作品都会受到公司的警告,然而他依旧恪守自己的强视觉风格拍着自己烙印的电影。是以,人们用‘异色’来形容他的影片。

《肉体之门》

他的电影风格激进,结构从不拘泥于套路。他的作品大胆癫狂,画面又足够华美诡异。他是日本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日本著名的导演和编剧。

然而,对于此,他从不在意自己是否是一个好导演还是一个坏导演。他说导演的职责只是去选择。而他,便只是坚守着自己的风格,在冒着一次次被封杀的风险中做出一次次听从内心的选择。他话不多,总是以镜头去诠释他的表达。他的电影里最多的便是繁复的隐喻和意象,在形式化极强的构图和运镜之中,借着故事回归电影艺术的人为布景。

以大正时代为背景的“浪漫三部曲”,是铃暮清顺的巅峰之作

也正是这样,直到现在,人们记忆最深的是他的“大正三部曲”《流浪者之歌》、《阳炎座》和《梦二》。

《流浪者之歌》是他离开日活之后的复出之作。作品里鲜艳的用色和美学倾向的展示让其被誉为清顺美学的巅峰之作,荣获1980年日本《电影旬报》十大电影的第一,次年又拿下日本电影学院奖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美术和最佳女配四个大奖,同时获得了那年柏林电影借的评审团特别奖。

而之后的两部作品亦是风格显著,美学价值无人能比。铃木清顺的电影将铃木本人的美学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将整个日本电影的美学表达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从一个想做商人的学生一点点变成了一个鬼才的导演,又在一次次被击败一次次爬起来后的复出之作得到了大师的称谓。然而,其实他一点也不在乎。因为他是铃木清顺。

1988年,李志毅在日本拍摄《不夜城》曾特意请铃木清顺在里面出演一角

责任编辑:高梦苒 mengran@wufazhuce.com

本文付费转载自“奇遇电影”(ID:cinematik)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