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华人之光,把中国水墨风带到了迪士尼

——关于《小鹿斑比》

文/小万

这部诞生于1942年的动画你不一定看过,但肯定知道。

它就是迪士尼的第五部长片动画《小鹿斑比》。



《小鹿斑比》的一位华裔画师黄齐耀(Tyrus Wong)最近去世了,享年106岁。


▲BBC报道截图

而这位画师的一生,虽然算不上传奇,但也足够精彩。



黄齐耀1910年出生于广东台山,1920年独自跟着父亲来到了美国加州,从此与母亲及姐妹失去了联系。黄齐耀从小就很爱画画,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画画的纸笔颜料,父亲只能让他用毛笔蘸水在报纸上画。

上初中的时候,黄齐耀的老师发现了他的艺术天赋,他也考取了Otis艺术学院的奖学金。他半工半读,一边学画,一边在学校当门房。


▲年轻时的黄齐耀与他的画

那个年代,华人在美国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一般都是当洗衣工、在餐厅里打工等等。当一个艺术家?简直想都不敢想。

1936年起,他在美国公共事业振兴署工作了两年,为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绘画。


▲他的壁画不乏中国元素

1938年,黄齐耀加入了迪士尼,当上了最基层的动画师。那个年代好莱坞电影公司里的亚裔很少见,黄齐耀在迪士尼和后来的华纳都遭到了种族歧视。

他负责在原画师画完主镜后,画中间的分格动作,这项工作枯燥又乏味,其实就是流水作业。这对于黄齐耀来说,实在是大材小用。

直到迪士尼计划将《小鹿斑比》改编成动画电影,黄齐耀的机会来了。

在《小鹿斑比》以前,迪士尼对于大自然的描绘,都是非常细致写实的。

比如《白雪公主》,前景的树叶、背景的草地都画得比较精细。




可到了《小鹿斑比》,那可是大量的树叶和草地啊!



在《小鹿斑比》前期筹备时,当时迪士尼的资深画师莫里斯·戴花了几个星期在野外采风画出了初稿,可是效果不尽如人意,画面太满了,主体和焦点反而不突出。

而黄齐耀回家画了几张森林中小鹿的画,并给戴看。那种模糊了背景、突出主体、写意风的画作,得到了戴的赞赏。


▲黄齐耀的画

华特·迪士尼也看了他的画,觉得这种写意的风格非常适合用来描绘动画中的森林。





《小鹿斑比》的片头,黄齐耀的名字出现在背景画师中,但他的地位远远不止这个。每位画师对颜色和背景有疑问,第一个都会求助于他;他甚至影响了电影的配乐和特效。他的画风启发了很多创作者。



前景背景的笔触、渐变晕染,都让人联想到中国水墨画。



林中的鹿,背景虚化,烘托出主体。



诸多场景中,前景、背景往往一笔带过,主体清晰灵动。

由于《小鹿斑比》上映时正值二战期间,票房不理想,但在艺术上却有很高的成就,提名了三项奥斯卡奖。2008年,美国电影学会访问了约1500位相关人员,发表了一个“百年各类型电影十大佳片” 榜单,《小鹿斑比》则在“动画电影”类别中排名第三。而黄齐耀独特的背景艺术,也影响了后来的很多电影。



1941年迪士尼爆发了大罢工,黄齐耀被开除了。此后他加入了华纳兄弟影业美术部门,一直干到退休。他还兼职画贺卡,退休后设计精美的风筝。


▲黄齐耀画的卡片


▲做风筝

2001年,黄齐耀因其对《小鹿斑比》的贡献,被授予迪士尼“传奇人物奖”。

最后再分享一个很暖的小细节:黄齐耀鼓励自己的女儿们画画,就像父亲曾经鼓励自己那样。不过,他从来不给她们买填色本,因为他不希望孩子们被别人定下条条框框限制住。

责任编辑:王素 wangsu@wufazhuce.com

本片经授权付费转载自玩儿电影(ID:wan2movie)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