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不是爸妈心中的好孩子

——关于《地球上的星星》

文/不辣

人是在期待中成长,而恰恰也是“期待”两个字带来了成长中最多的烦恼。中国式父母的期待总是离不开: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早点结婚、挣大钱,似乎只要达标了前面四点就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做不到就是辜负了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

好孩子的标准像一把刻度精准的尺丈量着成长轨迹,一旦偏离轨道,父母便会像矫正仪一般出现警示。只是,好孩子的标准只有一个吗?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好,但是充满想象力和好奇心,就不是好孩子了吗?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用伊夏的故事,告诉大家孩子不应该是“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区分,而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影片紧扣“教育问题”这个社会痛点,讲述了一个患有诵读障碍和正常教育体系格格不入的小男孩倍受打击后,在美术老师尼克的启发和治疗下重拾自信,回归家庭的温暖故事。


我不是一个坏孩子

小男孩伊夏出生在一个中产阶层家庭,父亲是一名成功人士,作风严谨,每天西装革履出门;母亲温柔贤淑,为了辅导伊夏学习辞职在家;伊夏的哥哥成绩优秀,乖巧听话,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深受喜欢。

虽在同一个家庭,不同于哥哥的出色,伊夏却是一个让老师头疼,让家长跳脚的麻烦精。上课迟到,学习成绩差,调皮贪玩,这些是大眼睛小龅牙伊夏的日常。拿成绩单喂狗;瞒着老师逛街,让哥哥写假的请假条;数学考试只写一道题,还是错的。班上大多数同学考试都能拿到高分时,伊夏只能考个位数。作业本上除了满目红色的大叉就剩老师的问号,课堂上被老师叫起来朗读课文,又以“这些单词都在跳舞”为借口引起哄堂大笑。

家长会上,学校向伊夏爸妈投诉他上课捣乱,成绩糟糕,并怀疑他的智商,建议送他去特殊学校。 

虽然伊夏该干的事儿样样做不好,但却很有画画天赋,他热爱大自然,喜欢星空。在他五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画作里藏着一个只属于他的快乐而童真的世界。只是,这一切在父亲看来,都是无用,成绩才是一切。不顾伊夏的抗拒和母亲的顾虑,父亲毅然决然地将伊夏送去寄宿学校。

对伊夏来说,去寄宿学校的孩子都是被抛弃的坏孩子。可是他知道,自己不是坏孩子。

 

摧坏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是摧坏他的自信

来到寄宿学校的伊夏,像变了一个人。寄宿学校的一切都是魔鬼般的存在,上课回答不出问题就要打手背,不会写字就会被同学们嘲笑。从前那个活泼调皮的伊夏,在这里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就连对自己最爱的画画都提不起兴趣。

8岁的伊夏,在这里孤独而痛苦,经常一个人躲起来哭泣。离开温馨的家,没有了父母的疼爱和哥哥的陪伴,一个人来到寄宿学校,而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打击他,碾轧他的自信。

丧失家庭温暖,失去自信的伊夏,变得自卑自闭。他对家庭的依恋也渐渐变成冷漠,父母来学校看他,他却夺门而出。原本伊夏画的幸福的四口之家动画册,因为来到寄宿学校变成自己离家人越来越远,直到移出画面。

如果没有遇见尼克老师,难以想象伊夏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样子?成绩糟糕的他,没有老师的赞扬;性格孤僻的他,没有朋友;失去自信的他,没有方向。在一切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学校,伊夏的生活是一条走不完的黑路。离开学校,踏上社会以后呢,自信被摧毁的他,又将如何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难题和压力?

对一个孩子来说,8岁是成长的黄金期,这段时间所积累的所有正面性格都将伴随他的一生,但与此同时,受到的所有伤害也会是携带终身的疤痛。幸好有尼克老师的出现,他用关爱和善良,让伊夏渐渐走出成长阴影。

作为学校新来的代课美术老师,尼克和别的老师不同,他天生具有传递快乐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有他的课堂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而在这份热闹中,伊夏的沉默引起了尼克的注意。侧面打听到伊夏的情况,又翻开他的作业本,尼克发现伊夏成绩差是因为他有诵读障碍。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字母都在跳舞。 

课堂上,尼克老师用一些伟大画家和发明家其实都不太会写字的故事告诉伊夏他也是特别的。为了更好地启发伊夏,尼克带大家去大自然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伊夏用简单的皮筋和木条做了一只可以自动行驶的小船,赢得了伙伴们的喝彩和掌声。这是他来到寄宿学校后,第一次感受到来自身边的鼓励和正面关注。

伊夏开始有了转变,他的脸庞开始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对尼克老师也打开了自己的心扉,而那些曾经遗失的自信,他也在慢慢拾回。

 

成功学应该成为教育的一部分吗?

为了让伊夏家人了解他的情况,尼克还特地家访向他们讲述伊夏的诵读障碍。可是,这一切在伊夏爸爸看来却无法理解,他的大儿子成绩优秀,小儿子却成绩糟糕。把伊夏送去寄宿学校,就是想让他成绩变好,现在学校老师却说他有朗读障碍。在父亲看来,这都是伊夏成绩不好和不想努力的借口。

电影中伊夏父亲和学校老师都是一类人,他们是成功学的崇拜者。在他们眼中,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就是优秀,就是成功,成绩是一切。似乎有了好的成绩就一定可以找到好的工作,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拥有一个众人羡慕的成功人生。

这是教育最可悲的模样,当它和成功学同化时,学校就变成了工厂的另一种形式,工厂生产产品拿到市场上做竞争,就像学校培养学生就是为了比赛谁的成绩好。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成功学教育只会让他们成为流水线上的一个产品,而不是一个真正的人。

正如尼克老师说的那样:“如果你那么喜欢比赛,干脆养赛马啊,何必生孩子?非要逼孩子负担你的野心,那还不如招童工。如果孩子承担不了这重担呢?他们应该懂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步伐,手指尚且长短不一。” 

电影结尾,当伊夏重新拿起哥哥送他的画笔,画下他眼中五彩斑斓的世界,我们知道,那个属于8岁小孩的童年时光又回来了。天空、星辰、山川、树、水生物,这些现实和幻想中的所有美好元素,是伊夏眼中世界的模样。他的画拿到了第一名,成为了学校毕业册上的封面。与此同时,他的诵读障碍在尼克老师的帮助下,也得到了克服。

当伊夏父亲来到寄宿学校,看到在黑板前识字朗诵的伊夏时,才恍觉自己之前的错误和无知,只能抹着泪默默走开。而《地球上的星星》不止是伊夏的故事,也是大多数人的成长经历。虽然我们无法成为父母心中理想的样子,但他们却是我们心中最好的父母。

责任编辑:曲尚 onewenzhang@wufazhuce.com

影视栏目于每周二、四、六发布。编辑部微信:oneapp2019。定期发布活动,赠送签名书和周边,欢迎添加。

作者


不辣
不辣  @Nebulabula
青年写作者

相关推荐


书影
英剧小众剧集
文/六叔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